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草堂诗魂     
《风景名胜》2009,(12):134-141
杜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晚年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建茅屋而居。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相似文献   

2.
“人日游草堂”,是成都民间自晚唐以来即已有之的习俗。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人日出游为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习俗。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入蜀后曾寓居的地方,今已成为人们朝拜诗圣的游览胜地。曾有杜甫与高适人日和诗的典故流传于世,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感动了后人,人们便选择人日游杜工部草堂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3.
崇州街子古镇位于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地处邛崃山脉,毗邻青城后山和九龙山,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有“川西水乡”、“青城后花园”之称。街子古镇是晚唐“一瓢诗人”唐求的故乡,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曾在此吟诗作赋、题词留联。它因水兴商,历来是汉藏交流的重要通道,后有“诸番尽食永康茶”的记载,繁荣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蓬溪发现杜甫诗文李全民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陈列和曾枣庄先生的专著《杜甫在四川》一书,展示了唐代诗圣杜甫在四川期间的生活和创作。杜甫(712年—770年)自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由同谷(今甘肃成县入蜀,至大历三年(768年)正月出罚,在四川生活了十...  相似文献   

5.
<正>说到古代武昌经济商贸的繁荣,绕不开宋人陆游《入蜀记》、范成大《吴船录》中所记述的“南市”。关于宋代鄂州(今武昌,下同)南市,近现代著名学者王葆心在《续汉口丛谈》言:“南市之得名,盖以其在鹦鹉洲之南。尔时大集在洲,洲乃四面环水者。其南则在武昌江岸,当今汉阳门上直文昌门一带”“厥后由南市迤北至鹦鹉洲,渐成为中央聚点。”  相似文献   

6.
杜甫于公元759年冬天由秦陇辗转入蜀,沿途所经的七盘关(杜诗称“五盘”)、龙门阁、石柜阁、剑门关、桔柏渡、鹿头关等处,均有诗记其形胜。至成都后,卜居浣花溪畔,又写有不少描绘其所居草堂及成都风物、名胜的诗篇。杜甫寓蜀期间,曾到新津访友,两游修觉寺;到青城山游历,写诗咏丈人山;到蜀州(今崇庆县)东亭尝梅;到汉州(今广汉县)游房公西湖,均有诗咏及。762年,严武还朝,杜甫送至绵州(今绵阳市),又有诗咏绵州山水。送严未返,适值徐知道在成  相似文献   

7.
张舜民《郴行录》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新林  崔小敬 《文献》2001,(1):151-157
中国古代游记一体自魏晋正式诞生之后,中经唐代的累积与发展,至宋代终于走向全面繁荣.其中,按日纪游的日记体游记更是异军突起,蔚为大观,南宋陆游<入蜀记>、范成大<吴船录>均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名人名作.  相似文献   

8.
杜甫是乾元二年(759)岁末来到成都的,“五载客蜀都,一年居梓州。”(《去蜀》)杜甫在成都及梓州等地居住的时间跨七个年头,实际是五年多。现在,人们谈到杜甫.完全可以不提他的生地(河南巩县)与死所(湖南耒阳),却不能不提到成都。邓小平一生五到草堂.他对家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到杜甫草堂,就等于没有到过成都。”杜甫客居蜀地.曾受到了几任成都地方长官不同程度的关心,生活相对安定,一度产生过“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为农》)的想法,有点“来了就不想走”的意思。本文专门谈谈杜甫与三任成都地方长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晏建怀 《文史天地》2013,(11):20-23
陆游作为南宋著名诗人,其诗歌量多质高,成就彪炳史册,被誉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首.历代推崇不已。同时代的朱熹赞他:“放翁老笔尤健,在今当推为第一流”;刘克庄说:“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才思足以发越,气魄足以陵暴,南渡而后,故当为一大宗”;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评价说:“放翁七言律对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比埒”。但无论评价多高,大家无一例外地都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审视他。  相似文献   

10.
愈来愈多的资料证明,远在三千多年前,位于今天四川盆地的巴蜀之国就与中原大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商周文化曾对巴蜀文明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商周文化又是从何时、于何处入蜀的呢?本文试图借助一定的史籍资料和考古成果,对其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商周文化入蜀的时间 关于商周文化入蜀的时间问题,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在殷墟出土的大量卜辞中,就有关于“蜀”的记载。但胡厚宜先生认为,殷墟卜辞中的“蜀”在鲁地,“自今之泰安南至汶上,皆蜀之疆土”。而郭沫若、董作宾和顾颉刚诸先生认为:“蜀的地望在今之  相似文献   

11.
“江海之志”、“独往之愿”,是杜甫对个体生命意识的体认和追求,伴其一生,至老弥笃。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此重视不够,人们多强调杜甫“致君尧舜”的一面。这种研究格局,无论是就杜甫文化心态的认识,还是对杜诗深层意蕴的理解,都显得软片面,不够深刻。本文认为、杜甫的“独往之愿”,反映了他的独立人格和自由个性,与“致君尧舜”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价值体系,且在其文化心态中与后者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杜甫的“独往之愿”.来源于道家、道教和怫教三大文化思潮。据现有资料,杜甫萌生“独往之愿”是在他第一次漫游时期。…  相似文献   

12.
《水品》辨证刘蕴之南宋诗人陆游的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中有四处提到《水品》一书,现列于下:(乾道六年六日)十六日早,发丹阳,汲玉乳井水。井在道旁观音寺,名列《水品》,色类牛乳。(卷一)(八月)十日,史志道饷谷帘水数器,真绝品也,甘腴清冷,具备众美。前辈...  相似文献   

13.
邓莲 《巴蜀史志》2010,(4):47-48
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提到自己一生的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了自己理想。他不断求取功名,但是“此意竟萧条”。之前的他一直漂泊不定,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艰辛生活。漂泊了大半辈子的杜甫最终于乾元二年(759年)来到“天府之国”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建起了一个小茅屋.杜甫和家人在此度过了安定快乐的四年。  相似文献   

14.
梳理和考辨入蜀古道“金牛道”上和“米仓道”上的两个以“萧何追韩信至此”而得名的“韩溪”,论证“米仓道”上的“韩溪”得名于萧韩故事更接近史实。  相似文献   

15.
南宋褒斜石门题名蜀人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南汉中褒城石门当褒斜栈道交通之冲,系世界最早通行车辆之穿山隧洞。自汉迄宋,石门内外摩崖刻石多达百余种,其中尤以汉魏颂铭(《石门颂》、《石门铭》) 蜚声中外。“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系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宋时期因金石学臻于极盛,褒斜道石门又系入蜀必经之地,故骚人墨客经此无不吊古刊石,抒怀发叹。清叶昌炽《语石》卷5有云:“由褒斜入蜀,天梯石栈,阁道云连,石门、析里之间,宋时士大夫入蜀者,  相似文献   

16.
饮酒诗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其饮酒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充满悖论的心灵意蕴:他既是一个“穷愁的大丈夫”,又是一个“清醒的醉饮客”;杜甫的饮酒诗呈现出中国诗酒文化的独特形态:穷愁清醒。这种文化形态不仅体现了杜甫心酸悲怆的内心世界,更展现了一种大地般的博大的人道关怀。杜甫创造了中国诗酒文化中继“天”、“人”境界之后的“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在宜宾市中心,一楼拔地而起,高出重霄,巍然雄峙,磅礴有气吞山川之势,悠远而怀古朴之风。遥呼双塔,影映三江,使戎州古城倍添秀色。此即被称为“西南半壁”之大观楼。(图)明清以来,凭栏咏志,登楼赋诗的代不乏人。就是民歌民谣里,也有着它的巍峨形象。有一首民歌就这样唱道:“宜宾有座大观楼,半截都在天里头!”宜宾大观楼蜚声遐迩,载誉西南,人们对其建置沿革,说法甚多。有人说,大观楼是唐代东楼,杜甫在上面饮过酒。有人说,大观楼是宋代的西楼,黄庭坚、陆游为它写过诗。还有人说,大观楼  相似文献   

18.
浅谈陆游《入蜀记》中三峡史料价值王家德一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的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时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  相似文献   

19.
郝金红 《湖南文史》2012,(12):58-58
自古至今,房子都是个永远的话题,“居者有其屋”并非一件易事。所以,杜甫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唐代,想要“俱欢颜”的不仅仅是杜甫,就是当了一辈子高级“公务员”的白居易,也是“居不易”。自居易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写给好友元稹的《与元九书》中,就毫不避讳地爆料:“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试。”  相似文献   

20.
自古至今,房子都是个永远的话题,“居者有其屋”并非一件易事。所以,杜甫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唐代,想要“俱欢颜”的不仅仅是杜甫,就是当了一辈子高级“公务员”的白居易,也是“居不易”。自居易小时候家里很穷,在写给好友元稹的《与元九书》中,就毫不避讳地爆料:“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