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2011,(5):77-77
据悉,今后五年,兰州市将构建“11469”大旅游圈,通过整合开发四大旅游业态集聚区,培育六个特色旅游小城镇,打造九条精品旅游线路,把兰州建成西北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围绕把兰州建成西北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这一目标,突出打造百里黄河风情线旅游大品牌这一重点,打造以兴隆山、官滩沟为核心景区的避暑度假会务旅游园区等四大旅游业态集聚区。  相似文献   

2.
前沿资讯     
《丝绸之路》2006,(5):78-79
甘肃旅游发展会议在兰州召开;中国评出50个值得外国人去的地方;乌鞘岭铁路隧道上行线正式开通运营;新疆将保护丝绸之路最古老烽燧;西北省区联手推介开发丝绸之路旅游线路;[编按]  相似文献   

3.
石磊 《旅游》2003,(12):19-20
我认识跆拳道完全是通过北京森林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李建通先生。多年来,李总一直致力于组织新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的设计、开发、推广工作和大型活动组织。他对跆拳道的重视不能不引起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铜川照金香山景区是陕西西北旅游线路新兴旅游景区之一,不仅拥有高价值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拥有独特的丹霞地貌自然资源。然而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景区管理不善、基础设施较差等问题已严重阻碍其旅游发展,针对景区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基础建设等对策,力求照金香山旅游景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推进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旅游成为当今人们释放压力的一种娱乐方式,特色的旅游线路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了解国内外旅游线路研究现状,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旅游线路进行详细的SWOT分析,最后着重从政府部门加强引导、优化旅游线路中景区的设计、多角度设计旅游线路三方面提出平山县旅游线路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模式及目的地类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旅游社国内观光旅游线路报价单,统计并分析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空间模式的类型、特征,以及长三角地区旅游目的地类型。结果表明,单目的地模式和完全环游模式是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两种旅游线路模式;长三角地区各目的地在旅游线路中出现频次存在较大的差异,呈现明显的等级层次;长三角旅游目的地类型主要表现为单一型、门户型以及出口型;通过对旅游线路中各目的出现频次的统计可见,长三角目的地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7.
冉燕 《旅游纵览》2014,(9):14-15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文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核心,这主要是因为有很多优质的人文旅游资源。但是,人文旅游线路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线路设计重复比较严重,一些新兴的人文景点没有纳入到旅游线路当中,旅游线路上的各类设施还不是很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到人文旅游业的发展,有必要对人文旅游线路进行优化设计。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结合自身在人文旅游线路设计上的一些经验,提出了人文旅游线路优化的指导思想,详细论述了人文旅游线路优化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对人文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旅游信息     
《旅游》2014,(1):96
北京市旅游委赴澳大利亚、新西兰举办推介会为进一步打造北京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吸引力,提振入境旅游市场,由市旅游委委员赵广朝带队,北京市旅游委促销代表团分别于12月6日、12月10日在澳大利亚悉尼、新西兰奥克兰举办"聚焦中国、美丽北京"旅游推介会。推介会分为旅游资源推介、旅游线路对接、交流互动三个部分。旅游推介充分展示了古老的北京、现代的北京和时尚的北京,重点宣传了e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和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来自北京的旅游企业还现场与澳、新两国旅行社进行沟通和对接。在交流互动环节,北京市旅游委与澳、新两国业界就澳、新赴北京直航线路,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配套和完善,北京旅游产品、线路、价格、质量问题,加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事宜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秦皇岛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旅游线路(景点)的开发、国际化接轨、融入世界旅游市场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2012,(3):77-78
为进一步挖掘青海省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充实青海省冬春季旅游线路和产品的内容,提升“大美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挖掘、展示青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厚重的宗教文化等为主题的冬春季旅游产品、线路。青海省旅游局于2011年12月揖日组织青海省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企业在西宁举办旅游产品推介会。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图论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在旅游交通优化与线路组织中运用的可行性和应用原则,并将其用于皖北地区旅游交通优化与线路组织实践上。通过此算法求得联结皖北主要旅游目的地城市最优树,并依照皖北地区各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得出理想的旅游交通格局。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三条主题旅游线路,即沿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沿涡河—淮河历史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和两淮工业旅游、历史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最后将理想线路与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并针对该地区旅游交通功能提升和旅游线路产品升级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2008,(2):79-79
为了加大西北旅游协作区的宣传促销力度,全面拉动2008年春季旅游市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互联网上旅游博览会目前正由负责西北旅游协作区联合宣传策划任务的西北旅游宣传机构抓紧策划之中。据策划专家介绍,定名为“2008中国西北旅游网上博览会”的计划将于2008年4月上旬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2011,(4):92-92,94,95
甘肃省将打造“321”精品旅游线路,除了做大做强原有的3条国家精品线路外,将培育新的红色旅游和古三国历史遗迹旅游2条成长型旅游线路,建设多个旅游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14.
贾翔 《旅游纵览》2012,(1):158-159
辛亥首义旅游资源是武汉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做为武汉旅游业在此次百年大典后,如何利用好当前的发展契机,打造出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进而实现辛亥首义旅游线路的长效发展是值得深入探究的一个问题。笔者在分析辛亥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认为辛亥首义旅游线路的设计,应着重将辛亥首义旅游资源"捆绑"起来,形成各类"主题式"的辛亥首义特色旅游线路,并和旅游区内其它类型旅游资源串联起来,丰富"辛亥首义旅游线路"的内容,进而形成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我国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西北五省区旅游业现存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分析,指出21世纪西北地区旅游业进行旅游形象、旅游线路、旅游产品开发等的设计方向,并认为加强旅游宣传、旅游管理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寻幽甘肃     
《丝绸之路》2014,(11):154-169
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横跨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甘肃是西北地区的旅游集散地,国家旅游局主推的12条国家级旅游线路中,丝绸之路、黄河文明、万里长城、红军长征、青藏铁路五大旅游线路都与甘肃密切相关。 甘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自然奇观的博物馆、民族风情的大观园、品质旅游的目的地。除海洋和岛礁外,甘肃拥有中国其他地区所有的旅游资源类型。甘肃的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文化甘肃、山水甘肃、民族甘肃、现代甘肃、红色甘肃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旅游目的地推广与影视旅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新的旅游目的地推广方式影视旅游随之产生。影视旅游之所以成为目的地推广工具,电影电视中出现的相关旅游地的旅游形象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它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兴趣,最终促成旅游行为。本文在现有文献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影视旅游推广的原理和如何运用影视旅游作为目的地推广工具,最大化推广旅游目的地,最终使得旅游目的地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2010,(7):77-78
2010年3月11日,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城市分会(西北)协作会在西安开幕。会上,来自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城市分会西北片区的30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共同宣布,组建全国第一个由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组成的旅游协作体。  相似文献   

19.
孙玉林 《旅游纵览》2023,(5):176-178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大众旅游已经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利基类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应运而生,葡萄酒旅游作为利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在国内兴起。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毛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为研究对象,运用态势分析法分析其发展葡萄酒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提出积极进行市场营销推广,打造毛葡萄酒特色品牌;塑造葡萄酒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产区内旅游资源融合,开发设计一体化旅游线路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引导海内外游客的旅游流向,打造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国家旅游局于2009年3月底公布了《中国国家旅游线路初步方案》。丝绸之路、香格里拉、长江三峡、青藏铁路、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红军长征、松花江—鸭绿江、黄河文明、长江中下游、京西沪桂广、滨海度假12条线路入选首批中国国家旅游线路备选名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