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东林书院,为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理学家杨时创建。杨时,学者称龟山先生,是理学大师程颢、程颐的高足,在中国思想史上,以南传其师说而著称。东林就是其弘扬师说,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他居院讲学十八年,成就众多人材。其学传至朱熹,终于集大成而成为影响古代中国社会数百年的官方哲学。因此,东林书院也就因承接程朱而有"洛闽中枢"之称。东林书院位于无锡城东门。据史志记载,杨时"素爱庐山之胜",曾在佛教净土宗始祖慧远和尚聚众评  相似文献   

2.
<正>美在道南理窟武夷山不仅是洞天福地、人间仙境,还是理学名山。道南理窟,即理学荟萃之地。理学,即朱子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构成宋末至清代700余年间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美诸国。而武夷山是朱子理学孕育、形成、发展的发祥地。朱子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武夷山从学、著述、传教近50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朱熹等理学家在武夷山的活动,使武夷山成为最著名的理学名山。  相似文献   

3.
周中 《广东史志》2003,(3):51-53
周敦颐原名敦实字茂叔,后因避宋英宗旧讳(英宗在未当皇太子时名宗实)改敦颐号濂溪,周敦颐是我国宋代理学开山始祖,后代学者称濂溪先生。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周敦颐任广南东路转运判判官,熙宁三年(1070),擢升为提点刑狱。在粤期间,他深入巡视过惠州、春州、连州、端州、德庆府、东莞和其它数郡。在广东各地留下了足迹,对其  相似文献   

4.
马一浮先生早年丧妻,友人劝续娶以延后嗣,先生日:“孔子子孙是濂、洛、关、闽(指宋代大儒、理学宗师周敦颐,程颢、程颐兄弟,张载,朱熹)而不是衍圣公。”他胸怀旷达:“他日青山埋骨后,白云无尽是儿孙”,终生不再娶。对学生则关爱有加,与其中品学兼优,更如父子相亲。  相似文献   

5.
正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广东新会白沙里人,明代心学宗师,世称白沙先生。《明史》称:"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矱秩然。曹端、胡居仁笃践履,谨绳墨,守儒先之正传,无敢改错。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1]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亦推崇陈献章,称其为先生,即"有明儒者,不失其矩矱者,亦多有之;而作圣之功,至先生而始明,至文成而始大。"[2]毋庸置疑,陈献章开启明代心学,他是宋明理学发展史上一个转变学术方向的重要人  相似文献   

6.
孔孟的忠实信徒朱熹(1130—1200),是宋朝反动理学的集大成者。七百多年来,一切没落腐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总是借助于他的唯心主义理学,从中寻求"治国平天下"的灵丹妙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搞复辟,开历史倒车,也拜倒在朱熹的脚下,叫嚷"要象朱子那样去待人",把朱熹的唯心主义理学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正>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如众所知,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我国封建时代最博学的大学者之一,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蔡元培先生曾把朱熹比作孔子,认为朱熹和孔子一样,都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8.
在清代学术史上,方东树可谓嘉道时期一位学术个性鲜明而又充满争议的学者,尤以扬宋抑汉而为学界所关注,而对方氏理学观的认识,遂大多着眼于其尊崇朱子、批判汉学,为程朱理学正名,抑或汉宋兼采。但是,如果以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方东树其人其学,则不难发现,其理学观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方东树的理学观既有借"辟佛"以攻乎陆王、近世汉学家的一面,也有援佛入儒,对理学本身加以修正的一面。在汉宋兼采、倡导经世等方面,他与同时期夏炯等交相呼应、殊途同归,展现出此一时期理学发展的新趋势,颇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9.
理学经典《大学》从受到宋儒重视开始,其文本就被赋予了变动不居的特性。朱熹通过改订《大学》文本,为其"即物穷理"学说建立起经典根据;王阳明则通过提倡恢复《礼记》中的《大学古本》来批判朱子理学的经典基础,并从古本中获得"致良知"学说的经典依据。朱子和阳明这种创立理学新说的做法,为明代中后期的理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从《大学》文本改订入手,进行理学学说创新活动。因而中晚明时期不仅产生了大量在朱子和阳明两种文本之间进行折衷、调和的《大学》改本,还涌现了海外引进本、伪造石经本、先秦古文字本、深山中所藏古刻本等各种充满奇思妙想的文本,形成持续百余年的《大学》文本改订竞争运动。晚明面世的两种《大学》文本和解释汇编书,为这场运动留下了即时性的资料见证。  相似文献   

10.
杨宇威 《史学月刊》2022,(7):133-136
<正>《近思录》是中国理学史上第一部理学理念编辑录,由朱熹与吕祖谦合编,采周敦颐、程颐、程颢以及张载四位儒学名家之语集结成册,全书共十四卷,每卷以理学史上的核心概念为卷名,构建起一个理学修身系统。该书通过对核心概念的诠释,展示了编者对理学、治国理念、政治制度、为官处世、修养功夫、教书育人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和佛道两家的评价。《近思录》延续了一以贯之的中国哲学传统,集理学之大成,开启了后世儒学研究的新范式,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儒学巨作。  相似文献   

11.
南宋的《仪礼释宫》一文,是专门考释《仪礼》所涉宫室制度的权舆之作,在礼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文自宋以来一直被收入朱熹文集而随集流传。本文在《四库全书总目》辨析的基础上,从书目著录和观点离合两个方面对其作者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考定该文的作者确非朱子,而是与朱子同时期的礼学名家李如圭,朱熹文集实属误收,今文集整理本理应剔除。  相似文献   

12.
《近思录》是南宋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和吕祖谦合作,从北宋“道学四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著作中,选取“关于大体而切于至用者”622条,分类编纂而成的一部理学名著,被梁启超列为国学必读书之一,它影响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学界800多年,并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传人欧美等地区。  相似文献   

13.
陈寅龙 《南方文物》2005,(4):68-68,75
西山故居位于浦城县仙阳镇仙阳街,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参知政事(副宰相)真德秀(号西山)的故宅。真德秀(1178 ̄1235年),字景元,更字希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是继朱熹之后,声望很高的学者。后世对他的学术地位有众多的评说。《宋元学案·序录》中说:“西山之望,直继晦翁。”清初著名朱子学家全祖望在《西山文钞序》中称;“先生(指真德秀)之学卓然有体有用,得孔孟之心传,可以继朱文公后而成一代大儒也。”清代朱子学的代表人物蔡世远,在《进呈大学衍义序》中称:“尝谓有宋道学五子而外,断推西山为第一。体用兼优,才德俱茂,恨不究其用耳。…  相似文献   

14.
因反对变法而不受重用儒家哲学至宋代,发展为格物致知、明心见性的"程朱理学",朱指朱熹,程指"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作为"二程"中的兄长,程颢从小聪明好学,十五六岁时,师从道州(今湖南道县)周敦颐,研经习道,发奋钻研,一生不辍,"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终成一代大儒,对中国  相似文献   

15.
吴光 《古今谈》2006,(1):10-13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他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理论家。他在清代前期与孙奇逢、李颙齐名,并称“国初三大儒”,自清末以来,则与顾炎武、王夫之齐名,并称“明清之际三大家”,可见他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16.
蒋仁 《福建史志》2005,(5):31-34
理学何时人闽?研究理学的学者均以将乐人杨时(1053~1135年)“立雪程门,载道南归”为理学人闽之起点。杨时“载道南归”对福建的理学传播为后来朱熹对闽学的创立有巨大的贡献,是历史公认之事实。然理学人闽之开端当推浦城章望之。章望之生活在宋仁宗时代,于宋庆历(1040~1048年)年问开始研究理学。与此同时,号称“海滨四先生”、“倡道闽中”之一的陈襄首先在浦城创建学宫授徒讲学。  相似文献   

17.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撰联赞欧阳詹“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明代理学名臣、乡贤蔡清为《欧阳行周先生文集》作序谓:“白是,闽士始知所向慕,儒风日以振起,相师不绝。迤逦至于杨龟山(杨时)、李延平(李侗)辈,分河洛之派,授之朱子,而正学大明,道统有归,吾闽遂称海滨邹鲁矣。  相似文献   

18.
太易图与太极图——周敦颐太极图渊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敦颐解说的“太极图”向来是中国理学史、道教史乃至文化史上的一大“千古之谜”。从宋代以来经过众多学者的考证与研究,认为这张“太极图”起源于道教,是从五代末宋初的道士陈抟那里传授来的。最近有人提出新说,写成专著推翻了这一说法,认为“太极图”是周敦颐自己创造发明的,倒是后来的道徒剽窃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这一重要问题涉及到“太极图”的起源及如何认识理学文化与道教文化关系的问题,我以为说“太极图”为周敦颐所创造与道徒剽窃周敦颐“太极图”的说法,依据是不足的。下面拟从四个方面对“太极图”的渊源传授作出新的考辨。  相似文献   

19.
朱雪芳 《文史博览》2013,(4):44-46,66
朱衡《道南源委录》与张伯行《道南源委》二书均以人物传记体裁,记述宋、元、明三朝600年间程朱理学人物发展史:由二程、杨时至朱熹一系列学问人物传承纵线发展兼述杨时至朱熹学问交流的横向流衍。二书均以杨时为宗,以朱子为核心理学思想发展史,根据宋明理学家生平,描述理学家一生事迹。文章陈述朱衡与张伯行纂辑目的以及二书的内容特色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儒家"亚圣"名号从颜子到孟子的转移,远比人们过去所知的情况要复杂。在中古时期,颜回是长期获得朝野主流承认的儒家"亚圣"。北宋熙丰新政中始以颜孟并配孔子,然受五贤信仰遗留影响牵制,孟子位次颜回,大体可称"亚圣之次"。宋金对峙期间,南北广泛出现两个"亚圣"并称的特殊现象,体现颜孟并配的常识化与理学道统说之初兴。在宋高宗绍兴之训和朱熹《四书》构建的道统话语中,孟子地位及影响渐逾颜子,迨理宗绾合朝野道统论,官方颁示的《道统十三赞》首次舍颜子而独称孟子"亚圣"。随着理学北传,元文宗正式封孟子为"亚圣公",颜回则被改封"复圣公"。儒家"亚圣"名号从颜子到孟子的曲折变迁,映照出宋元时代理学道统论渐次兴起及与政治体制互动整饬的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