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台戒律论     
依照天台宗的“五时八教”判教思想,天台一系教学是有别于藏、通、别教的圆教。圆:圆满,圆融义;天台法门,众生一念具足三千诸法,是为圆满;三千诸法融即于众生一念,是为圆融。天台之圆融精神,还表现在以圆融一体的模式看待一切相对相待的法相。诸如色心、内外、性修、因果、染净、依正、自他、三业、权实、受润等,在天台之学中,皆一体不二。此不二性于定慧学上展开,即为天台的“一念三千”、“止观双运”、“三谛圆融”等妙理:而于戒学,则为“会性起修,会修起性”的妙戒。天台戒于戒律四科皆显示出不同于其它教门的特色,具体可概括为“以粗入妙”的戒法说,“性具发显”的戒体说,“以心持戒”的戒行说,以及“三品四乘”的戒相说。本文拟以智者大师的戒学思想为主体,对天台戒律观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序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到七十年代前半期,日本佛教学术界,特别在天台学学者间,就‘五时八教判是否为天台大师智(岂页)亲自所说’展开了一场大的争论,这就是所谓的“五时八教争论”。日本大正大学关口真大博士认为‘五时八教判不是天台大师所说’,对于这个看法,龙谷大学佐藤哲英博士反驳他的说法,以他们二位的争论为中心,研究天台学的日本主要学者都参加了这场争论,持续了十多年。吾人认为这次争论很典型地显示了日本佛教学术界的特点,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此争论的概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教观互具天台智者大师创立的天台法门,具有教观互具的特色.这主要体现在十卷《摩河止观》中.在解释正修止观时,智者云:“前六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佛教大众化歌曲的运用,主要在于布教、仪式、引领日常行仪的活动,这些活动虽然是佛教展现在大众面前的"表象",却也是作为传播教理,进而深植人心,甚至融入社群生活的重要媒介.而透过佛教歌曲的歌辞内容与实际演唱的声情表现,可顺引行仪进行,引导大众进入宗教感应的氛围,进而得让教理转应于俗情,引导大众反思生活境遇,接纳对应于人生的教理.  相似文献   

5.
近代湖南的对外观念无比纠结,一方面以排外著称,另一方面又产生了一大批站在对外开放最前沿的洋务官员。在处理涉教事务方面亦是如此。一方面视基督徒为奇异的、邪恶的异端,必欲驱之而后快,一方面从现实的政治、外交形势出发,为保和局,竭力包容,乃至采取归化的文化策略,对基督教的教理给予合理化的解释。此种情形反映出来的不仅是湖南士绅阶层的分裂,也是近代湖南士绅文化的调整和新变。  相似文献   

6.
叶哲明 《古今谈》2006,(4):21-25
天台是古代温、台东海王国的北大门,位于府城台州北部的群山环抱之中,群峰叠翠、高耸入云,干岩竟秀、万壑争流,景色幽秀神奇,多姿多彩,有“南国山水天台奇”之美誉。天台三面环山,一面濒海,形胜险要,是北出吴越,南下台温,西进金丽,东去四明出海要冲之地,以很早崛起的海上名山文化著称于世,并以儒佛道三者兼容,和发达的山水文化、佛道文化、民俗儒学、生化药物、园林建筑、茶道武学、天文理数、地理史学等八大文化。见重于中华古代文明。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说:“唯台一群连山,围在海外,另一乾坤,最为据险。”思想家方孝孺说:“天台、天姥,皆穹隆崎峻,为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台州就以天台山而得名,是东南沿海的“文物之邦”。  相似文献   

7.
1987年11月,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专家评议组莅临天台,通过认真考察,确认天台山的特色为“山水神秀,佛宗道源”。后经国务院批准,天台山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什么天台山千余年来佛道两教能同时兴起,并行不悖,不断发展,历久不衰?这个问题曾使评议组专家们颇感兴趣,都认为:应当将天台山佛道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重要课题加以研究。为此,笔者将天台山历代佛道发展情况,以及促成天台山佛道两教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作一论述,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中部有一座美丽的山城——天台.她文化悠久,中外闻名的佛殿国清寺和胜景石梁飞瀑就在天台山上.同时,天台自古以来也是出围棋人才的地方.从晋代开  相似文献   

9.
天台山文化是华夏文明苑囿中一棵芬芳馥郁的奇葩,但这奇葩靠谁创造的呢?无疑,天台人是天台山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天台人包括土著居民和慕胜、隐遁、迁居天台山的历代僧道鸿儒、骚人墨客和北方氏族等定居天台山的人。天台人性格是独特的,有别于华夏任何地方的士民,兼有北方人忠勇刚烈和江南人灵聪敏秀两家性格之长,即“台州式的硬  相似文献   

10.
一、最澄的入唐求法与圆密一致 传教大师最澄(766—822)在天台山国清寺接法之事,溯自大约唐贞元二年(804)年间,当时的航海技术尚未发达,对于渡海出国来说是一件很危险之事。可是最澄一心一意为学得天台宗正法,于是毅然决定游学中国。最澄何以专注勤求于天台教法呢? 溯自少年时,因缘所致得亲教泽于师行表,而启开最澄“可归心一乘”之深厚法意,于是在诸经疏中探寻一乘教法,顿然有省,确认天台教法乃一乘之宝库也。 法华经为天台教学之中心。最澄在延历  相似文献   

11.
天台山文化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的天台山,巍然矗立于东海之滨,千数年来,天台山以其魁巍多姿的自然形貌和深邃厚实的社会内涵,孕育出华夏文明苑囿中一种具有相对独立体系的文化——天台山文化.  相似文献   

12.
和美天台     
两宜 《风景名胜》2010,(5):18-21
天台是个有福气的地方。中国的名山并不多,能够以名山冠名的城市更少,而能够被称呼一千年的,唯有天台。  相似文献   

13.
在贵州省兴仁县三家寨(现属兴仁县鲁础营回族乡)有一座为贵州、云南两省回族人民称为“道堂”(道堂是中国伊斯兰教各门宦静修和管理教民的场所,直接由教主或老人家主持,道堂内设有管家、帐房、勤杂等管理人员,担负有收徒传教、宣讲教理、举行宗教纪念日、管理所属清真寺、委派教坊阿訇等职责。道堂的财产属于全体教民,教主有权支配)的伊斯兰教活动场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2010,(5):146-149
春季:一路山花相伴依 天台山云锦杜鹃节 天台山云锦杜鹃节,不仅让游客欣赏到灿若云霞的云锦杜鹃,还有天台山云雾茶道表演、天台特产小吃展卖,以及听经、品茶、吃素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和谐生态·休闲天台”为主题的网络博客摄影大赛广发英雄帖,邀请大家以文字、图片、DV等各种形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佛教早期判教中,将《法华经》与《涅槃经》并举,并以《法华》融摄《涅槃》者,始于南朝梁法云。在其"五时教"中,将《法华经》提至与《涅槃经》并举的最高阶位;又在其"四乘教"中,将《法华经》定为圆融一乘的实教,成功实现《法华》对《涅槃》等诸经的融摄。隋代天台智顗承续这一思想而提出经典的"五时八教"判教观,将《法华经》推至"诸经之王"的崇高地位。北朝至隋敦煌石窟中出现的《法华》题材与《涅槃》题材并举,且以《法华》融摄《涅槃》及他经的艺术现象,极有可能是受这一脉判教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天台山文化源远流长,除了对日本文化产生较大影响外,在中国和朝鲜文化交流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天台山与朝鲜的友好交流有文献记载的始于东晋的天台名僧支遁.  相似文献   

17.
继1988~年9月25日,经浙江■■■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天台文化研究”列为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8.
司马承祯,字子微,自号“天台白云子”。在他游弋道宗近七十年的时间里,长期隐居天台。其间虽曾先后被武则天、睿宗、玄宗召至长安,备受礼敬,又与京师名流陈子昂、贺知章等结为“仙宗十友”。但使他逸响千古的并非在当时的令名闻达,而是对一些时代课题的凝神思索。中国历史治乱交替。如果说乱世里的时代课题,是对破裂的现实世界进行文化的重新整合,那么,治世的时代课题就是完善道德体系的建构,以巩固某种维护社  相似文献   

19.
北宋熙宁年间日本高僧成寻入华参佛,在他留下的《参天台五台山记》记录了两次运河泛舟、游历淮安的亲历见闻,包括对于淮扬运河、淮南复线运河、汴河等运河水道的变迁,楚州、泗州等运河都邑市井风物的记述,以及龟山寺、普照王寺、灵瑞塔等淮安运河边宏伟佛教建筑的细致描绘。本文以《参天台五台山记》记述为主,参以宋元方志、地方文献补证,系统梳理了成寻笔下的北宋淮安大运河的历史风情,为我们研究淮安地情文化和大运河历史人文,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20.
草木成佛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6年,后来修习禅学7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他负笈中国各处名山丛林参话头、习禅定,又历时12年之久,终于在禅门中得到了一点自我消息。然后,他束装返国,在京都、奈良等地弘扬禅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