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马古道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重要贸易线路与交通枢纽,发挥着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强化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推动国际交流等多重功能。茶马古道蕴含的“和合观”及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正是增强“一带一路”辐射力,推动其良性发展的内在推力,“一带一路”倡议内涵的“边内一体化”也为茶马古道的保护性开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抓手。为推动茶马古道更好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要求,发挥其枢纽功能,助力“一带一路”倡议,需增强沿线各区域间的协同与合作,对茶马古道进行统筹谋划与整体治理;以茶马古道沿线文化遗存为基础,打造文化品牌弘扬中华文化;加强茶马古道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边内交流与国际交流的连贯与顺畅。  相似文献   

2.
张治宇 《百年潮》2008,(11):66-69
提起“南京路上好八连”,人们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著名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原型便是取自“南京路上好八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战斗生活。这部在人民解放军文艺史上享有盛誉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在被认定为“毒草”后又是如何起死回生、重登艺术舞台的呢?  相似文献   

3.
赵心愚 《上海地方志》2022,(1):38-44+95
《西藏志》在“门目体”清代西藏地方志中最早设置了“附录”目。“附录”目虽只保存了三部分资料,但其设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初西藏地方志的发展及高潮的到来,对之后的清代西藏方志以及清代西藏史地研究著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附录”资料虽然发现于《西域全书》乾隆七年抄本之中,但实为乾隆元年稿本中的资料,最初来源则应为清驻藏大臣衙门档案资料及相关人员雍正年间在拉萨及西藏各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西藏志》编纂者虽主要在《西域全书》抄本基础上调整和增删,但部分内容也参考和借鉴了《西藏志考》的记述方式,并采用了某些资料。即《西藏志》与《西藏志考》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云  晓雄  涓迅 《百年潮》2007,(6):41-46
20世纪50年代末,在中国的话剧和京剧舞台上,上演了同题的剧目《八一风暴》。前者由刘云、余凡、雪草、张刚编剧,江西省话剧团演出;后者由张家口市京剧团根据话剧改编,两出戏轰动全国,接踵上演,传为美谈。两剧的上演,一则将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以戏剧艺术形式成功搬上舞台;  相似文献   

5.
《西藏图说》《西招图略》的作者均为清驻藏大臣松筠。分析其刊印、版本情况,尤其是自序、书中内容以及图与说明文字,可以确认,所谓《西藏图说》本为《西招图略》的一部分,并非松筠的另一部著作。通过与其成书前已有西藏地方志的比较,并分析图所反映的内容、绘制方法和对之后产生的影响。《西藏图说》在清代西藏地方志中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并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京剧《红灯记》、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文革"中曾被"四人帮"树为"样板戏",大加鼓吹。至于它们出台前后的一些内幕,知之者可能不多。  相似文献   

7.
京剧《红灯记》、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文革”中曾被“四人帮”树为“样板戏”,大加鼓吹。至于它们出台前后的一些内幕,知之者可能不多。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特殊情况,作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并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十七条协议。协议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平解放西藏,实现民族团结,解放军进驻西藏,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同时在处理西藏内部问题和旧制度问题上采取宽大让步、耐心等待的灵活政策。十七条协议体现出中央处理西藏问题的高超艺术,闪耀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西藏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光辉思想。回顾60年前十七条协议签订及其实施的历史,以及西藏社会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巨变,留给我们诸多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张皓 《史学月刊》2015,(2):51-65
抗战胜利前后,英国制造西藏"自治",中国再一次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国民政府调整边疆民族政策,同意赋予西藏"高度自治",强调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统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规定西藏为中国固有疆域之一,将"高度自治"具体化为中央政府指导下的地方自治,明确西藏及省属藏区参加国民大会、立法院、监察院的名额。西藏地方按照规定选举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当选者向有关机关报到。西藏的政治地位在宪法上再次得到确认,再次向世界表明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相似文献   

10.
西藏是一块风水宝地。近年来,有关西藏的图文书红火起来。这些书(如《藏地牛皮书》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现了西藏的神秘、神奇之处,对许多没有去过西藏的读者来说,可以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而冷静地审视这些图书,就会发现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点,即大都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切入,只是作浮光掠影式的介绍,局限于对西藏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描绘,往往带有猎奇的成分,带着故作姿态的夸张,给读者呈现的是旁观者眼  相似文献   

11.
《西藏人文地理》2012,(4):24-25
由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协办的“西藏生物影像调查(TBIS)巡展”已于5月25日在北京拉开序幕,并分别在广州、上海、成都、重庆各地巡展。今年的暑假,TBIS将带孩子们探秘峡谷森林,在自然中学百科,使你从中学到丰富的自然常识、生态环境知识;并且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第三种人”苏汶率先启衅20世纪30年代初,以鲁迅为旗帜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第三种人”之间爆发了一场论战。“第三种人”与“新月派”、“自由人”不同,他们不是资产阶级绅士政客、学者教授,而是同左联有着很深交往甚至参加过左联的“同人”,他们也曾翻译过苏联的文艺著作,并自称是拥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其代表人物即苏汶。苏汶原名戴光崇,又名杜衡,1926年毕业于上海南洋中学,不久即与就读于大同大学的施蛰存和就读于震旦大学的戴望舒相识。这年3月,他们共同创办了《璎珞》旬刊。1926年正是第一次大革命走向高潮的时期,7月,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藏》2010,(5):92-92
王丽萍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七期上发表文章,以国外文化线路理论阐释为前提,分析滇藏茶马古道蕴含的文化线路特质,提出滇藏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战略。茶马古道作为唐末以来的民间贸易通道,是联系汉、藏、傣、拉祜、哈尼、纳西、自、彝、傈僳等民族的纽带,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凝聚和积淀了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今天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滇藏茶马古道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联系是认识我国西南边疆发展、巩固和中国历史整体性不断加强的途径。滇藏茶马古道是增强汉、  相似文献   

14.
朱炯  袁毅平 《中华遗产》2014,(8):124-131
这是袁毅平在《新华日报》任摄影记者时拍摄的两张照片,时间大约是1950至1954年间。新闻摄影局的资料显示,上图发表时曾配有一段文字说明:“解放后重庆的搬运工人们,生活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这是他们积极劳动的结果。现在他们的经济收入月月向上,每月一般都有节余存入银行。他们住着清洁整齐的搬运工人宿舍,里面还有完善的卫生设备。这是他们的图书室,图书已成为工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空暇时,他们就到图书室里去翻阅图书杂志。”图书室在这里成了搬运工人新生活的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15.
景麟先生无论是在语言起源研究领域还是在文字与语言关系研究领域,均作出了重要而独至的学术贡献。《原"名"》一文之结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乃景麟先生这两方面研究之出发点。从语言起源的层面看,是文出色地解决了语言起源之一大难题;从文字与语言关系的层面看,其有着难以替代之重要价值。就研究方法言,景麟先生将各自"独立"而又有极为密切联系之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与语言起源作通盘考虑,所收乃1+12之效。  相似文献   

16.
索穷 《中国西藏》2020,(1):34-35
我喜欢写稿,喜欢写作。我觉得在我35年的写作生涯中,庆幸遇到了西藏几乎所有最重要的编辑大家,他们是《西藏日报》的李佳俊,《拉萨河》的洋滔,《西藏文化报》的张治中,《西藏文学》的央珍、田文,《西藏旅游》草创时期的贺中,《西藏人文地理》的诺杰·洛桑嘉措,西藏人民出版社的李海平、格桑才让,中国藏学出版社的马丽华、冯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徐颖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7.
与刘庆邦以前的创作相比《,卧底》在艺术上是一次突破。它通过都市记者周水明到小煤窑做卧底采访的经历,把都市生活与矿井生活连接起来,既披露了下层矿工遭受私营小矿主残酷盘剥与奴役的苦难,又反映出上层文人的软弱自私和世故圆滑。因而小说关注社会的视野更加开阔,结构趋于复杂,文本意蕴多重而深刻。然而,小说艺术上的创新并没能消弭作者精神上的困顿。  相似文献   

18.
提起梁实秋,大家一定会想起鲁迅那篇名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著名杂文,想起他和鲁迅之间那场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大历史公案之一”的文坛纷争。其实除鲁迅以外,梁实秋还与许多文人墨客打过笔墨官司,只不过不如“梁鲁论战”那么广为人知罢了。  相似文献   

19.
著名书画家所创作的佳作,往往有当时或后来的仿伪者用摹、临、仿等手法再造的伪作,有的甚至伪作多件,流传下来便形成书画鉴定中的“双胞”或“多胞”公案。人民美术出版社近年出版的《王原祁精品集》中即收有两组“双胞”作品,其一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仿古山水图》卷和辽宁省博物馆藏《仿古山水图》册,其二为上海博物馆藏《仿高克恭山水图》轴和辽宁省博物馆藏《仿高房山山水图》轴。作者对这两组作品的艺术风格、收藏流传等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确定了何为王原祁原作,何为伪作。并希望藉此加强对真假对比、鉴定的研究,以厘清画家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20.
乾隆三十一年(1766)清高宗的一道上谕,标志着清廷对前朝臣节的评价出现了从以顺逆为取舍到以忠义论先后的重要转捩。以此为滥觞,乾隆先后指示编纂了《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和《国史贰臣传》,一褒一贬,以风励当朝臣节。同时,乾隆特别标出的“贰臣”名目与思路也被三通馆仿效施行在《续通志》的编纂中。《续通志·贰臣传》汇辑了由唐至明初七朝“贰臣”,发展了“贰臣”的涵义与标准,通过拣择、分类、考辨、评论等来凸显“贰臣”形象,以契合当朝利用史书纂修巩固统治的现实意图,成为清代“帝王史学”的一种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