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金刻书的发达及其原因冯方《辽史》、《金史》皆缺《艺文志》,其图书文献情况没有完整系统的记载,流传下来的书较少,故人们在谈论图书文献资料时,多谈宋代刻书业的发达,宋版书的珍贵,而对辽金刻书业的注意却甚寥寥,其实辽金两代亦刊刻了不少的古籍,在出版印刷史...  相似文献   

2.
南宋是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业全面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首都临安(今杭州)出现了许多刻书机构、单位和个人,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府、寺院、私家和书坊都从事雕版印刷,官刻和私雕并举,其雕版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印本流传范围之广,不仅是空前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明清两代也很难与之相比,成为当时我国雕版印刷事业最发达的地区。 一 王国维在《两浙古刊本考》序中说:“南渡以后,临安为行都,胄监在焉,板书之所萃集”。据统计,南宋浙江刻书的地点有一百七十多处,其中杭州名居前列。这里不仅是全国刻书最多的地方,而且技艺也最精。由于长期从事雕印,出现了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主要是刊工,在字体等风格上  相似文献   

3.
经学是整个封建社会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学说。时至宋世,作为儒家经典合称的“十三经”完全确立。并与进入黄金时代的雕版印刷事业紧紧相连。宋代统治阶级的意愿、士人的经学研究状况以及普遍的社会风气作为三大社会因素。共同给予当时经学著作的雕版印刷以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而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则作为雕版印刷版本鼎足而立的三大系统,在经学著作的长期刊印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而且大大推进着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在整个宋代文化史上,经学著作的雕版印刷对于传播经学知识、普及经学思想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4.
陈先行 《收藏家》2008,(11):52-58
宋代是中国雕版印刷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960年北宋建国后,政府承袭五代制度,由国子监主管刻书,除儒家经典外,还较大规模地校刻了史书、子书、医书、算书、类书及诗文总集等。在中央的影响下,地方官府(包括各地公使库、州、军、郡、县学等)、寺院、私家和书坊都相继刻书,  相似文献   

5.
辽、金、西夏刻书简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大約发明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約公元636年左右),此欧洲开始用雕版印刷圣象和紙牌約早七百多年。唐末、五代时公私刻書之风已很盛行,到了宋代更进入黄金时代,京城內外各路州軍都在刻書,紹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連偏远的海南島琼州,也刻了医书。在宋朝北方与西方的国家,也都先后采用这个先进的技术,作为文化宣传及統治人民的工具。現在把辽、金、西夏的刻書經过,簡单介紹于下:  相似文献   

6.
子立 《古今谈》2004,(2):55-60
宋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个内忧外患不断、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年代,统治者对外敌卑躬屈膝、忍辱苟生,写过大量历史演义的蔡东藩谥之日“鼻涕”,鄙之极也。然而就文化而言,宋代却是我国封建时代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之一,不论是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均取得辉煌的成就。陈寅恪先生认为宋代乃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最高峰,不无道理。从宋代的刻书业也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陈红彦 《文献》2006,(2):155-163
就现存的中国古代典籍而言,雕版印刷方式占居绝大多数.雕版印刷一般经过写工写板、刊工雕版、印工印刷、表褙工装潢等环节.写工负责原稿写样,写样敷于版面后刻工负责根据版样刻字;印工负责敷墨刷印;表褙工又叫做装潢匠,负责书籍的装订.有些书的刊刻是集写、刻、印等工序由一人完成,有的是分工各司其职,合作完成.在刻书业兴盛的宋代,往往在书中留有或繁或简的刻工姓名,刻工姓名大都在刻书版面中缝的下方.刻工姓名除表示一定的责任之外,在当时可能仅为统计工作量以便发放报酬的依据.但由于刻工的工作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为后人考查一部书籍刻印地区或刻印时间,进而进行版本考定及研究提供了线索.而刻板前的重要环节写板的信息在书中记载却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8.
陈桂茂 《古今谈》2005,(1):47-49
宋代的杭州,是全国出版印刷的中心,因为刻印俱精,纸墨优良,北宋时期国子监所刊行的许多重要典籍,如经书、史书和医书均下杭州刻印。南宋建都临安,国子监在杭刊刻的书版达二十余万,两浙东路、两浙西路及各府、州、县也都曾大量刻书;除官刻外,书坊和私宅刻书也十分兴盛。宋代三百六十多年间,杭州的雕版印刷术一直冠盖全国,获得了“今天下印书,杭州为上”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建国四十年来版本学成果述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自宋以来,雕版印书大行,官、私、坊刻为数甚夥,历经元、明、清各代,所刻之书,无虑千百万种.仅清初纂修《四库全书》时,除“违碍”禁毁者外,著于目者即达一万余种,《贩书偶记、续记》所载又1600种,而同一种书又有各种不同版本.不论批校、注释和刻印,其质量都有优劣之别,且因转相摹刻,不无鱼鲁虚虎之弊,于是便有校勘之举.以正讹谬.善读书者必以选其校仇精确者读之,因而何时何地何人所刻何本为佳,不可不辨.读书欲知要领,目录学之事,而欲得善本,则版本学之事也.版本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图书的版刻情况,包括雕版时地、版刻者、款式、讳字、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版画发展史上,福建的建安(建阳)、四川的眉山(成都)、河南的汴梁(开封)、安徽的徽州(歙县)、江苏的金陵(南京)、浙江的武林(杭州)、山西的平水(临汾)以及北京都是著名的雕版印刷出版中心.其中,安徽徽州的雕版技术与成就尤其突出.古代徽州,地少人稠、物产富饶,商业手工业很发达,经济文化繁荣.劳动人民有多种技艺,民间画师雕版艺人比较集中.徽州又盛产纸、墨、笔、砚和木材,为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明清时期徽州又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地方的刻书业很兴盛,私家和书坊出版的通俗书籍附有精致的版画插图亦已形成风气,民众所喜看爱读的小说戏曲通俗书广泛流传,给徽州版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非遗,薪火相传雕版印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唐代就有了雕版印刷技艺,延续于宋、元、明,至清代达到顶峰。虽自清以来,西方先进印刷技术传入我国以后,传统雕版印刷技艺日渐式微,而在一些印刷业发达的地区,仍然薪火相传,未曾消失。新中国成立以来,雕版印刷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得以复兴。文革期间雕版印刷遭到严重影响,文革后南京金陵刻经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  相似文献   

12.
有世界印刷史“活化石”、“中华一绝”之称的扬州雕版印刷,是中国文化的一张独特的名片。雕版印刷工艺过程中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古籍印刷史,广陵书社至今还具备实用价值的雕版印刷、装帧全套工艺,但是处境困难,后继  相似文献   

13.
雕版印刷     
韩艳 《神州》2012,(16):60-65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现藏大英博物馆),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是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由一般的雕工完成。木板  相似文献   

14.
明代是我国刻书出版事业最为发达的一个朝代.唐朝前期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后历经北宋、南宋、金、元等朝代的不断改进、提高,到明代时,技术已臻于完善.因此,明代刻书极为普遍,数量之多,版本之富,为历朝所不及.我们仅从当时的《古今书刻》里便可略见一斑.但见著录者便有一百二十余家,这也只是部分而已,并不能反映明代刻书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王明发 《文献》2001,(3):228-234
红印本是我国雕版印刷线装古籍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雕版印刷史上的一种创新,这样的做法首倡于明代,为一部著作雕版完工后用朱色刷印的试印本.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录学源远流长,随着图书事业的发展。自汉代唐宋以来就涌现出许多私人藏书家,他们大力搜集当时的图书文献.编制出书目目录,为人类保藏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线索。福建刻书从宋代至明末。繁荣昌盛.长久不衰,产生了大量图书,也涌现出众多的藏书家.本文拟就福建古代藏书家在目录学史上的贡献简略述之。  相似文献   

17.
宋代国子监既是中央教育机构,也是国家主要刻书机构,并兼有管理各地图书刻印之责。为满足其政治、思想统治,宋廷对国子监刻书之内容及其质量控制、机构设置及其管理、图书刻印发行出售等方面都订有颇为详备之制度,从而对当时各地州县官学大量印行图书,以及后世国子监刻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安徽的刻书业始于中唐,盛行于南宋,到明清之际达于高潮,“徽本”雕镂精美,插图绚丽,纸白似玉,墨色清纯,人争宝之.所刻之书,上自经史子集,下至戏剧小说.其特点多附以版画插图,而且非常精致.“徽本”之所以享有盛誉,这都与当时徽州刻书业拥有一大批刻工名手分不开.他们世守剞劂,精益求精,为我国的刻书、版画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据周宏祖《古今书刊》记载,明万历前,安徽各地刊本共59种,其中江南61种,江淮之间28种.具有传统版画基础的徽州、金陵、杭州、吴兴、苏州等地书坊林立,以人文主义为中心,大量刊行市民爱好的文艺书籍.这个时期的出版物,几乎无书不图,无图不精.开创了我国版画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徽  相似文献   

19.
由于雕版印刷的发展,大量图书得以刊刻流行,故宋代不仅私人藏书大盛,而且还涌现了不少私人藏书目,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三种,即: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尤袤《遂初堂书目》、陈振孙《直斋节录解题》。 (一)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晁公武字子止,《宋史》无传,但《宋史·艺文志》著录了他十一部著作,其中除《读书志》两种外,其它九种是:《易诂训传》十八卷、《尚书诂训传》四十三卷、《毛诗诂训传》二十卷、《中庸大传》一卷、《春秋故训传》三十卷、《稽古后录》三十五卷、《昭德堂稿》六十卷、《嵩高樵唱》四卷、《老子通述》二卷。足见晁公武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在《读书志》自序中说,他是文元公晁迴的后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绍  相似文献   

20.
自居易有个“骨灰级”粉丝,叫葛清,是荆州街头少年,他臂上刺白诗,胸上刻白词,臀上也雕版印刷自居易的诗文,“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皮肤变成文化衫,“凡刻三十余首,体无完肤”,唐人称之为“白舍人行吟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