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刘欣  淑华 《文史天地》2009,(6):70-70
一八九九年(光绪25年),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在北京清政府担任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官),一次服中药时,他突然发现“龙骨”药上刻有奇怪的类似篆文的东西,大为惊讶。王懿荣本是金石专家,精通铜器铭文之学,知道这东西一定有名堂。于是追究到药铺,查问“龙骨”的来历,并选了一些进行研究。一九〇〇年(光绪26年),山东潍县古董商范雄卿携带“龙骨”八百多片到北京,王懿荣付以重金,予以收购。王成为鉴定收藏甲骨的第一人。一九。三年,王懿荣死后不久,他所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被《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刘铁云)收买,刘把这些甲骨连同自己所藏,选了一千多片,石印出版了《铁云藏龟》,  相似文献   

2.
殷墟的价值     
殷墟的发现过程,早已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的消息传开后,直到1908年(另说1910年),罗振玉派人细心查访,始知甲骨出土于“滨洹之小屯”。因此,殷墟遗址第一次被学术界所知,是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10余年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3.
1928年10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委派董作宾先生到安阳小电主持第一次考古发掘,揭开了殷虚发掘的序幕。今年正值殷墟发掘70周年,郭沫若先生曾赞誉殷墟发掘是新史学的开端,中国古史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殷墟考古奠定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基础,他对我国学术界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呈899年(光绪二十五年)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了契刻文字,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学者纷纷从事甲骨文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在众多的甲骨文研究者中,贡献最大、成果最丰当数罗振玉和王国维。罗振玉是收藏甲骨文数量最多的…  相似文献   

4.
自1899年发现甲骨文,甲骨学便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殷墟和殷商文化也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1999年是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积极宣传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安阳市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一甲骨文是指流行于我国商周时期锲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文字。19世纪末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1899年被清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并鉴定,从此“一片甲骨惊天下”。它与流沙坠简、敦煌帛书一起并称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三大发现。殷墟甲骨文目前共出土有15万片,约有…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的19至20世纪之交,以古代文明再发现著称。19世纪的最后一年——1899年,闲散京官王懿荣得了疟疾,因为服中药龙骨而辨认出第一组甲骨文,使来自安阳的龟甲兽骨不胫而走,从此中国历史的纪年,自公元前841年的"周召共和"前移了近十个世纪,有文字记载的时期长达两三千年,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发  相似文献   

6.
1899年(清光绪25年),王懿荣辨认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符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这一年因而被多数学者认定为甲骨文发现的一年。按照我国传统的计算积年有虚、实二法的习惯,以虚数计,今年,即1998年正是甲骨文发现进入100年。为此,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  相似文献   

7.
1999年先秦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年内共有 9次重要学术会议召开 ,2 0余本专著及论文集出版 ,以及 40 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本年 9次学术会议是 :4月 1日在南京召开的“甲骨文与商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6月15日在山东烟台召开的“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 10 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6月 2 9日在河南郑州召开的“河南省纪念甲骨文发现 10 0周年学术座谈会”,8月 2 0日在河南安阳召开的“纪念甲骨文发现 10 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9月 10日在陕西宝鸡召开的“炎帝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9月 10日在河南登封召开的“许由、许国与许氏文化国…  相似文献   

8.
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被王懿荣发现后,至今已经95周年了。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河南省安阳市旅游局共同发起,安阳市殷墟博物苑、安阳市博物馆、安阳市书法协会、安阳市殷商文化研究所、安阳市甲骨文摹刻研究所承办  相似文献   

9.
《南方文物》2008,(4):131-131
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把我国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一百多年来,甲骨文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已知的四千余甲骨单字中,破译并取得共识的仅有一千个左右。为更充分地利用甲骨文这一商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全面弘扬与发掘古代社会的优秀文化,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和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决定共同设立"王懿荣甲骨学研究奖",对在甲骨文破译及研究取得新突破者进行奖励。此奖项以后将二年举行一次,坚持科学性、权威性和公平、公正的原则,宁缺勿滥,确保新成果得到奖励。  相似文献   

10.
专栏导言     
正自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以来,迄今刚好120周年。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与流沙坠简、敦煌文书、内阁文库被并称为中国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两个甲子以来,经过一代代学者的辛勤努力,甲骨学已蔚然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尤其是王国维先生提出以"地下之新材料"(主要指甲骨文和金文)印证"纸上之材料"(指古书记载)的"二重证据法",并运用甲骨文解决了殷商历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为甲骨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王懿荣(一八四五——一九○○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人。光绪六年(一八八○年)进士,以翰林擢侍读,官至祭酒,《清史稿》有传。著有《汉石存目》二卷《南北朝存石目》八卷、《天壤阁杂记》一卷、《翠墨园语》等书。王氏富藏古玺印,前蒙胡厚宣翁见赐其后人辑录复刊本《福山王氏劫余印存》一册,殆庚子之役藏印散失后仅存者。胡厚老所著《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一书说,王懿荣于一八九九年首先发现甲骨刻辞,并断为是古代文字,是我国第一代甲骨学家。  相似文献   

12.
甲骨学研究九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被王懿荣鉴定并作为珍贵文物而有意识地加以购藏以来,至今已经历了整整九十个年头。做为我国和世界文化艺术珍品的甲骨文,自它被发现之日起,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瞩目。我国一批优秀的学者和欧、美、日本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有造诣的汉学家,对研究甲骨文锲而不舍,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经过几代人的努  相似文献   

13.
刘振宇 《收藏家》2002,(10):56-59
甲骨文是商代至周初之际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有科学体系的文字。1899年王懿荣的甲骨文发现,揭开了殷商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和甲骨文书法创作的序幕。一百多年来,名家辈出,佳作如林。精彩纷呈。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期间,能将殷商历史文化研究和甲骨文书法创作相结合且达到一定高度的,仅有上虞罗振玉和南阳董作宾两人。因董先生解放后远赴港台,对其博大精深的学识和端丽典雅的甲骨文鹅法人们知之甚少。董作宾(1895—1963年)原名作仁,又  相似文献   

14.
安阳不用说是殷墟之地。可是这儿被认为殷墟,并不是太久的事。19世纪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和作家刘铁云,在视为珍贵的治疗疟疾的药物的“龙骨”上,发现刻着似乎是文字的东西。不用说,二人都具有对宋以来兴起研究的青铜器铭文即金文的素养。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王懿荣仰药投井身死,铁云于1903年,从搜集的甲骨中,选出1058片,将其拓本定名为《铁云藏龟》出版,这是甲骨文字研究的先声。可是这时,甲骨的出土地不明,传为河南省汤阴县。汤阴县在安阳南约25公里。这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是我国年代最早的文字系统,且发展较为成熟,是汉字源头以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分析甲骨文的优势,传承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非常重要。世界已知四大古文字体系—“尼罗河的古埃及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以及“中国甲骨文”,都是人民的智慧结晶。且我国甲骨文是唯一一个得以保存且一脉相承的文字体系,意义尤为重大。甲骨文内容丰富,是分析我国上古社会的真实材料。因此,要弘扬甲骨文的文化价值以及历史意义,王懿荣纪念馆收集了大量的甲骨资料,这些资料对研究甲骨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作用,对甲骨学的未来发展以及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殷代的冰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有风、云、雷、雨等字,卜辞中关于风、云、雷、雨的记载也很多。但是甲骨文里有没有雹字、卜辞中有没有关于冰雹的记载呢?我们的回答是有的。最早认定甲骨文里雹字的是叶玉森,他认为甲骨文(?)、(?)、(?)等即是雹字。可惜这个字乃是雷,并不是雹,叶氏认错了,于省吾教授有详细考证,已辨其学说之非。《说文》:“雹,雨冰((?))也,从雨包声。(?),古文雹。”以雹字篆文作雹,古文作(?)。  相似文献   

17.
《南方文物》2009,(4):193-193
“王懿荣甲骨学研究奖”是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为了推动甲骨文字考释、促进甲骨学发展而设立的以奖励甲骨文字考释为主的学术奖。此奖项设立后,在《中国文物报》、《南方文物》、《殷都学刊》等报刊发表征稿启示,得到学界的热烈响应,收到了多篇高质量的参评论文。  相似文献   

18.
殷墟花园庄东地(以下简称花东)甲骨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91年10月发现的一批重要的商代史料。这批甲骨文出土于殷墟花东H3,又称为H3甲骨文。H3中共有甲骨1583片,其中有刻辞的689片(绝大部分是卜甲,卜骨只有5片),数量较大,是继1936年H127坑、1973年小屯南地之后甲骨文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花东甲骨文的占卜主体是“子”,而非“王”,故这批材料属于“非王卜辞”。经过10余年的揭取、拓、摹、照相、考释等整理研究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完成《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以下简称《花东》)一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这批…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源头。自从1899年被金石学家王懿荣首次发现,距今整整100年了。在近乎神秘的甲骨学研究领域里,无数专家学者献出了毕生心血,由此打开了认识中国历史的大门。河北省望都县籍的胡厚宣先生是这群学者中之一。他从30年代开始,在甲骨学领域中辛勤劳作了60多个春秋。著述宏富,桃李天下,承先启后,被尊称“甲骨研究之第一人”。不同凡0@的学子胡厚宣先生1911年12月20日出生在望都县大王庄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6岁读书,先后在村中国民小学上学,幼时的胡厚宣天资聪颖,读书刻苦,成绩优…  相似文献   

20.
宦谒笺识     
宦谒笺识陈秉新1991年安徽省天长县三角圩一号西汉墓出土五枚玺印.其一为玉质,阴刻篆文“桓平之印”4字;其二为木质,阴刻篆文“广陵宦谒”4字;其三为铜质,阴刻篆文“臣平”2字;其四为铜质,阳刻篆文“桓平私印”4字;其五为铜质,阴刻篆文“桓平私印”4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