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十六大至十八大期间的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日标,在实践和探索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由过去的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政府财政也由"建设型"向"公共型"转变;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宣告终结,大力推进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基础上的新农村建设,城乡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交;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改变了中国财政性教育投入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融入经济全球化,在国际经济和国际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十年,是新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为进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探究英国学派历史叙事从国际社会向国际体系转向的意义在于:国际关系理论如何丰富了历史尤其是世界史的叙事类型。就叙事类型的角度而言,上述转向同时也意味着英国学派从典型叙事向发生叙事的转向。其中,"国际社会"概念主导了英国学派的典型叙事和从典型叙事向发生叙事的过渡,"国际体系"概念则完成了英国学派的发生叙事。这种转向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镜鉴:反思意识和语境对峙。同时,这也提醒我们正视西方的叙事模式与客观历史事实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0月24—126日,"武汉大学第二届海外学术周·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14"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美国芝加哥大学顾立雅中国古文字学中心共同主办,这是自2006年"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在武汉大学召开以来的第七次会议,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60位学者与会。24日上午的开幕式上,骆郁廷教授向芝加哥大学的朋友介绍了武汉大学近几年  相似文献   

4.
1983年7月10—15日牛津大学地理学院召开了政治地理"八十年代研究计划会议".主持人是牛津大学地理教授John W·House博士.来自十八个国家的四十四名政治地理学家住在圣、彼得学院.另外四十名地理学家(包括十个追加国家的代表)未能成行,但是他们对会议的宗旨表示热情支持.北美洲来了六位代表:美国两人、加拿大四人.会议的目的:听取和讨论二十九篇有关八个主题的论文;然后根据这些论文向国际地理联盟或向"世界行政地图问题"工作组提出建议.建议是由几位政治地理学家在近几次国际  相似文献   

5.
张广河 《神州》2014,(1):60-61
<正>11月10日落幕的第八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集纳中国文化珍宝,集中体现了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核心技艺的传承创新成果。文博会上不但展示了智能餐桌系统等高科技创意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金漆镶嵌技艺、北京独有的"盘中戏"民间艺术等众多文化元素在各大分会场向民众进行了展示。本届文博会以"促进文化贸易,加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公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9)》,并基于客观统计数据遴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入选"2019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此次"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遴选中,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由国际鹤类基金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沈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沈阳法库国际白鹤节",3月27日在辽宁省法库县正式启动。来自国际鹤类基金会以及中、美、俄、日、韩、蒙古等国家的官员、专家、学者聚集法库,向全世界发布《保护白鹤法库国际宣言》,并向国际社会提出建议"每年3月27日"为"世界白鹤日"。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不同类别的国家获得不同的国际承认,具有不同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野蛮"和"半野蛮"("半文明")国家被排除在国际法适用范围和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社会"之外,从而建构出一种国际法意义上的等级性世界秩序。这一秩序是西方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时为其瓜分世界和殖民统治寻找法理依据而建构起来的,通过西方列强与非西方国家的互动而形成。就其思想渊源而言,是欧洲国际法传统中"自我"与"他者"二元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一个被废弃的国家大型旧工厂被一帮艺术家自发起来利用,并且逐渐在国际国内获得了一定的声誉,而关于"789"的艺术、商业,它的去和留,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中青报记者蔡平深度了解与调查"798",向我们展开了"798"工厂鲜为人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正>全面抗战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往往被国民党妖魔化。在国民党所描述的语境之下,不仅共产党员被认为是"共产共妻、杀人如麻的暴徒",而且其所在的根据地也因所受"匪患"深浅的不同分别被称为"匪区""半匪区"和"安全区"。而自从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尤其在林伯渠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之后,整个根据地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短短几年时间,边区群众和外界纷纷将其视为"模范之边区""革命之圣地",同时其模范的形象还多渠道地向沦陷区、大后方以及国际社会传播。  相似文献   

11.
正尊敬的各位部长,尊敬的各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尊敬的林铎书记、唐仁健省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九月,我们欢聚在"丝路明珠"——敦煌,共同出席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式。首先,我代表中国文化部,向敦煌文博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远道而来的各国嘉宾和朋友表示诚挚欢迎!  相似文献   

12.
正小浪底工程是我国水利战线第一个"国际工程",是一个与国际管理模式全面接轨并按此规律和法则运行的"国际市场",也是一个通过该工程了解和实践国际工程现代技术和管理的"窗口"。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小浪底工程在"八五"期间动工兴建;1991年9月,前期工程开始建设;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实现黄河截流;2000年1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面竣工。  相似文献   

13.
"华夷"秩序下的宗藩模式,是古代东方世界所遵循的一种国际制度安排.中国封建王朝凭借优越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在东亚构筑了一个以中华帝国为中心向周边呈辐射状的"华夷"体系,它以朝贡体制作为纽带,把"中心"与"外缘"之间这种君臣关系,即上下、尊卑这个不可动摇的原则制度化.周边国家向中国称臣纳贡,中国则对其进行"册封"和提供保护,行使宗主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探讨的,是一个与中国对外政策演变及冷战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关系密切的重大问题:1940年代末,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个决心向现存国际秩序及其规范提出全面挑战的"革命国家"而崛起,在冷战和战后非殖民化进程之间创造了一条重要的纽带,将这两个在战后世界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现象以特定的、若非中国参与便难以想象的方式连接了起来。1950年代中期,中国积极参与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等国际活动,并大力倡导"万隆精神"。这并不是中国从自身对外政策"革命性"原则的后退,而是对于这种原则的深化以及在深化基础上的重新界定。奉行"万隆精神"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向现存国际体系和体制提出挑战的革命国家。就对全球冷战发展的深层影响而言,中国对外政策的上述变化极大地加强了战后世界非殖民化运动同原本完全由国际阶级斗争理论所主导的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话语体系之间的联系,不仅在两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新的桥梁,也使得冷战的实际发展超出了东西方对抗的范畴,而成为一种更为复杂、更具有多元化特质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6月7—9日,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与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的"清代档案与清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值此国际档案日之际,来自海内外1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9位专家学者围绕"海内外利用档案研究清代社会的理论方法""清朝档案反映的法治与社会""清中叶的日常生活""国际视野下晚清档案与清代社会""胶海关与青岛地方社会"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度的讨论。青岛大学副校长于永明教授出席了此次会议,向与会的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来,国际经济史学界围绕"斯密型增长"模式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观点与论争,而近代中国乡村工业则为我们分析和反思这些理论提供了极好的参照。以蚕丝和织布为代表的近代乡村工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场或"斯密型动力"的驱动,也体现了"勤勉革命"的基本特征;人口压力虽然存在,但影响并不明确。乡村工业的"斯密型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其技术变迁也具有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但仅凭借"斯密型增长"并不足以将近代中国导入工业化和高速经济增长,中国工业化的实现和向"库兹涅茨型增长"转变的成功,最终有赖于新中国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7.
正一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几乎退到了第一次战役开始的地方。彭德怀考虑是以后发制人的手段来寻求把握第二战的主动权。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方面,从11月8日开始对鸭绿江国际桥梁开始了为期2周的"空中战役",每天出动各型飞机1000多架次,以"最大的力量"摧毁中朝边境上朝鲜这一端的全部国际桥梁以及边界向南至战线范围内"所有的交通工具、军事设施、工厂、城市和村庄"。经过两个星期的空中绞杀后,  相似文献   

18.
在《反分裂国家法》酝酿、立法、颁行的过程中,华侨华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华侨华人早就有以立法遏制"台独"的倡议,并向温家宝总理提议,成为酝酿《反分裂国家法》的重要来源;《反分裂国家法》立法程序启动后,华侨华人统一认识,积极献言献策,力正视听,并见证了此法通过的历史时刻;《反分裂国家法》颁行后,华侨华人广泛拥护,对"台独"等各种分裂分子的行径进行了抨击,对华社①的不同意见进行交流,促进了国际社会和华社对此法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随着国际人口迁移的加剧,对国际移民的研究备受关注。西方一些政治学者就"国家"、"政治"或"政策"在移民现象中的作用提出了"移民政策理论"。本文试图运用以"利益导向"理论为基础的"客户政治"模式对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转向紧缩的移民政策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希望增加移民的利益集团通过参与决策进程,在大选中运用"族裔选票"等手段来影响政府决策;而倾向紧缩移民政策的广大民众却因缺乏组织性无法有效地向政府施压,从而在移民问题上建立了"客户政治"模式。但随着80年代后期移民问题的公开化,这一政治模式趋于瓦解。澳大利亚主要政党为了迎合选民需求在上台执政后开始实行紧缩的移民政策。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国际合作、互利共赢已成为时代主题。培养国民的"国际精神",形成"国际意识"是历史教学中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使学生理解开放世界格局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和赶超意识;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和平精神。同时,要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体系;加强现、当代史教学;更新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