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文聚焦中国对非援助与对非直接投资的不确定性关系,将援助细分为社会基础设施援助、实物资本援助、经济基础设施援助、政府和民间社会援助四种类型,构建了援助与投资的解析模型;基于中国对非洲52个国家的援助项目数和直接投资项目数,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别考察了中国对非援助项目总量及各类型援助在对非直接投资项目中的作用。研究发现:①中国对非援助集中在东非、南非,援助项目总数、各类型援助项目数、对非直接投资项目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相似性。②中国对非援助类型结构相对均衡,对非援助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中发挥着先锋促进效应。其中,经济基础设施援助的促进效应强劲、稳定,且强度随分位数提高有浅U型变动特征;实物资本援助、社会基础设施援助的促进作用分别在对非直接投资项目少、中等数量下促进效果显著;政府和民间援助的促进作用不显著。③友好城市关系、出口关系与双边政治关系分别仅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项目较少、中等规模、大规模情形下显著,空间关系的影响不显著。④受援国人口规模的促进影响最清晰、最稳健;成本规避、资源寻求、受援国的投资环境质量和腐败状况的影响尚不清晰。中国在非投资有追随他国投资区位的倾向,但这一倾向仅在经济基础设施模型中显著。  相似文献   

2.
李甜 《黑龙江史志》2013,(23):358-359
美国对埃及的援助行为何以发生?目前国内外学者都是从国际政治学的视角,用国际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现实主义强调援助国的自身利益,理想主义突出受援国的基本需求,而结构主义则认为援助是援助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工具。这几种理论都是从援助国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援助的动机和本质问题,忽视了受援国的利益和讨价还价的权力。而社会交换理论却注意到了援助的互惠性和受援国的讨价还价权力,它关注的是援助双方行为上的因果关系,因而本文为研究美国对埃及的援助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3.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是各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国贯彻其外交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渠道与体现方式.尼泊尔是南亚内陆国家,新中国始终重视发展同尼泊尔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同时尼泊尔也是美国贯彻其南亚政策的主要争取对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经济技术援助的起始阶段,在冷战背景下,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的援助在动机、方式、内容以及效果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不仅体现出中美两国在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中不同的理念,还折射出中国与尼泊尔、美国与尼泊尔、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演变.  相似文献   

4.
1965年10月,安徽省首次参与对非洲经济援助。20世纪70—80年代,安徽省还承担了坦桑尼亚等国的经援项目,以多哥农技推广站、布隆迪布琼布拉联合纺织厂和贝宁洛科萨棉纺织厂三个成套项目最为典型。安徽省对非洲经济援助呈现出惠民性和协作性等特点。安徽省对非洲经援活动是中国对非洲经济援助有效性和延续性的例证,也是中国对非洲经济援助的重要成果之一,为中国对非洲援助政策提供参考;深化了安徽省与非洲受援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安徽省对非洲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为新时期安徽省对非洲援助与合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援建坦赞铁路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在陈毅副总理的陪同下,对埃及、阿尔巴尼亚、缅甸等14个亚非欧国家进行了友好访问。在出访期间,周总理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提出了我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这些原则贯穿了国与国之间平等互利的精神,强调要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并且应以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独立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1958~1964年,在越南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对越南大力提供经济技术援助。1954年援越抗法胜利后,经过三年的恢复发展,从1958年开始,越南进入长期有计划地发展经济的时期。鉴于越南新的发展要求,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由初期的以物资援助为主导,转变为以成套项目援助为主导。在1958~1960年,中国向越南协议提供的成套项目援助多达76个,仅1959年,援越的实际年度支出即为1.07亿元,其中一般物资2684万元,成套项目专用物资7000万元。1961~1964年,对越  相似文献   

7.
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华政策,其基本方面是积极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战,但这种支持和援助却始终是以服从苏联本国利益为其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只是在抗战时期的不同阶段,其侧重面有所不同。抗日战争初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全力支持中国抗战,并及时提供大量的援助。然而,苏联政府和斯大林在对华政策的民族利己主义倾向已有所表现,这就是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希求以国民党的力量拖住企图东进的日军;苏德战争爆发前后,苏联政府和斯大林的民族利己主义倾象日趋严重,为了避免全线出击,腹背受敌,苏联与日本签订了  相似文献   

8.
正徐显芬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17.8万字,39.80元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周边国家研究院教授徐显芬的新作《未走完的历史和解之路:战后日本的战争赔偿与对外援助》出版。本书旨在探讨日本在谋求与邻国的邦交正常化过程中是如何处理战争赔偿问题的,阐明战争赔偿、对外援助与历史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思考政府对外援助这种提供经济利益的方式,是否会促进援助国与受援国间的历史和解。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阐释相关概念,并梳理已有研究状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五十年。这五十年是中国民族理论在曲折中发展的五十年。五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承继和发展,指导着我国民族工作实践和民族理论研究,推动了我国民族理论的全面研究和发展突破,促进了我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发展。一五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的承继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五十年来,中国民族理论最大的发展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历毛泽东民族理论阶段、邓小平民族理论阶段,现已进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工作思想的阶段;中国民族理论最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正>始自1956年的中国对非洲援助是中非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为界,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可以大致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基本上是加强外交和政治关系的驱动;后期则主要是寻求相互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与西方对非  相似文献   

11.
王敏玉 《百年潮》2012,(1):66-68
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事业。1950年,中国开始向周边友好国家提供物资援助,拉开了对外援助的序幕。1963年底至1964年2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访问非洲10国时提出了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遂成为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外档案的解密以及新资料的不断涌现,学界有关苏联对华援助的研究愈加深入。以援助的不同领域为界,大致可做如下分类:以"一五"计划和"156项"工程为重点的经济援助研究;围绕教育制度改革、创建新型高校展开的教育援助研究;以中苏科技合作协定的签订与落实为主的科技援助研究;以军事技术装备及核武器研发为主的军事援助研究;其他领域的援助研究。研究中主要涉及以下问题:苏联对华援助的动因分析;苏联对华援助对新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苏联援助中止的原因。从总体上看,仍有必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陈杰 《沧桑》2010,(4):25-26,63
"5.12"特大地震给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致命性打击,使北川羌族自治县的人口、物质、产业、资源等遭受巨大损失,对北川的劳动力市场、三次产业、经济发展基础、特色旅游经济等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笔者建议北川各级应借助社会各界援助之力,充分利用境内特殊地震资源、特色民族文化、特有的气候矿产优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推进再创"新北川"伟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①这就是说,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同中国的民族问题实际、民族关系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成功地解决了我国民族问题,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中国各族人民,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指引下,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为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下面从五个阶段对我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形成过程加以考察。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基础尚处薄弱阶段,却毅然承担起援助亚非拉殖民地人民的国际责任,其行动令世人敬仰,其成果令国人自豪。然而,也非人人都能理解中国"穷帮穷"的壮举,有人纠结于巨额援助对新中国自身发展的负面影响,甚而发出"打肿脸充胖子"的埋怨。那么,中国此举的胸襟与深意到底何在,《援非行动:中国的反殖壮举》一文为您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6.
谢佐 《攀登》2000,(3):1-6
中国西部是个多民族地区。西部开发要特别关注民族经济的发展问题。本指出了发展西部民族经济所遇到三大硬制约因素和三大软制约因素。提出了走生态农牧业之路,发展多种经营;民族化旅游的步子应该迈得更大一些;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发展西部民族经济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欧洲自战后走向一体化阶段以来,对外一直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历史上与欧洲有殖民联系的国家。随着欧洲的一体化发展,其对外发展援助政策也逐渐由支离破碎走向了完备,成为了当今国际发展援助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本文旨在通过对欧盟对外发展援助政策的整体性回顾,对其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分析如今欧盟在困难的经济形势与变化的国际环境下,欧盟的对外发展援助面临怎样的问题,从中得出一些国际对外发展援助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创造祖国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白寿彝先生在《中国通史·导论》中把中国民族的问题作为史书的首要问题提出来,从这样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历史作出一系列的理论的概括,反映出先生的深邃的思想,开阔的视野和对历史辩证的思考,从而为我们理解错综复杂的中国历史,认识中国历史的特点以重要的启示。一、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历史过程的阶段性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的总过程中,由于具体条件的不同,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有自己的特殊的情形,表现为自己的历史特点。从一个阶段的整体上观察,各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同时各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规律性和不  相似文献   

19.
中苏两国"蜜月期"文化关系与这一时期双方的外交、政治、经济关系有密切联系.50-6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一边倒"政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经济上苏联对中国的大力援助以及中苏文化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趋同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中苏文化关系进入"蜜月"阶段.  相似文献   

20.
民族工业指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工矿企业而言,它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标志。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曾经有过三度繁荣:一是戊戌变法前,即1895——1898年;叶是辛亥革命前,即1905——1908年;一是五四运动前,即1915——1918年。每次繁荣为时都很短暂,而且紧接着衰退,表现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艰难的,迂迴曲折的。1895——1898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开始阶段,同时,也是甲午战争结束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高涨的基础。甲午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