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浅论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大使级会谈是一个僵持性谈判。在冷战白热化的年代里 ,中美两国为什么要启动这样一个双边谈判 ?了解启动中美大使级变化的历史背景 ,有助于了解我们理解其僵持的原因。本文认为 ,中美两国启动大使级谈判的背景为日后双方的谈判出现长期僵持局面埋下了伏笔。在要不要进行双边接触的问题上 ,中美两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态度。基于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中国一直在积极地寻求双边接触的办法和途径 ,而美国则不断地回避接触 ,第一次台海危机的爆发并没有促使美国与中国进行直接接触 ,而中国随后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却迫使美国不得不考虑通过双边接触的方式化解危机。在讨论中美双方会谈的议程和谈判内容上 ,双方存在着巨大矛盾 ,其实质是对待台湾问题的政策目标的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2.
张静 《百年潮》2012,(9):57-63
1971年7月、10月,基辛格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两次赴华与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进行秘密会谈。基辛格北京之行的目的,在于就一系列国际和双边问题与中国形成谅解和共识,打下中美两国信任关系的基础,筹备尼克松总统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  相似文献   

3.
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一方面把中美大使级会谈作为应对批评美国对华政策缺乏灵活性的挡箭牌,把中美僵硬对峙的责任推给中国;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开始把中美大使级会谈作为与中国联系的潜在的、有用的渠道,避免两国发生直接武装冲突。约翰逊政府与尼克松政府对会谈的不同立场,说明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是由美国对华政策决定的,美国在中美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张静 《百年潮》2014,(10):39-42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为了不让美国国务院参与到中美高层的核心会谈和起草(《中美联合公报》的谈判中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精心设计了“三层会谈”:尼克松和周恩来关于中美政治关系的会谈为“第一层会谈”,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部长姬鹏飞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开展“第二层会谈”,而中美双方起草联合公报的会谈为“第三层会谈”。在两国部长级会谈中,富有实质性的讨论是关于在未来积极开展两国人员、文化、贸易等双边交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神州》2006,(9)
1971年7月和10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次秘密访华,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做准备。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总统对中国进行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举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美国在公报中声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标志着中美两国20多年相互隔绝状态的结束。  相似文献   

6.
冷战期间,中美进行了长达16年的大使级会谈。在近乎隔绝和充满敌意的时代,这是两国进行官方接触的惟一渠道。由于种种原因,两国政府对大使级会谈的态度和做法存在着巨大差异,本文着重回顾中国方面对大使级会谈的看法和做法。会谈之初,中国政府曾希望通过大使级会谈使双方的紧张关系缓和下来,由此带动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改善,并引导中美两国朝着建立正常关系的方向发展。1956年以后,中美会谈陷入僵局。1957年12月,美国政府企图降低会谈的级别,遭到中国的抵制,并成为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的重要起因。中美两国避免台海危机导致两国军事冲突的…  相似文献   

7.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国总统里根访华。这是中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以来,美国第一位在职总统访问中国。在这之前,尼克松、福特等也来过中国,但当时中美没有建交,不能称为"国  相似文献   

8.
孟红 《文史春秋》2007,(12):4-7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之路有了良好的开端。那个时候,外交工作班子的任务十分繁重。经双方磋商并同意,以中国外长姬鹏飞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为首的外交班子,商量两国关系的有关重要问题;副外长乔冠华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研究双方如何发表公报的问题。这个《中美联合公报》(下称《公报》),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上海公报》。  相似文献   

9.
冷战期间,中美两国在日内瓦和华沙进行了长达15年、共计136次的大使级会谈。在近乎隔绝和充满敌意的年代,大使级会谈是中美两个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进行官方接触的唯一渠道。15年的会谈虽然没有解决双方之间存在的任何实质性的问题,但它对限制和缓和两国紧张关系无疑起到了相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与美国没有外交关系、互不了解的情况下,“文革”前的中美会谈是相互直接接触、相互了解和表明各自立场观点的惟一渠道。中美会谈持续15年,谈判136次,时间之长,次数之多,交锋之激烈,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是罕见的。王国权于1964年出任中美华沙会谈的中方首席代表,与美国大使周旋,维护中国的利益,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有收获也有遗憾。  相似文献   

11.
罗银胜 《百年潮》2013,(3):76-79
尼克松访华进程中的会谈分三个层次进行:周恩来和尼克松之间的会谈是一个层次,这是两国首脑的总会谈;姬鹏飞代外长和罗杰斯国务卿是一个层次,具体商讨促进双边贸易和人员往来,也就是华沙会谈多年来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中国副外长乔冠华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研究双方如何发表公报的问题。这个公报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中美《上海公报》。  相似文献   

12.
李春玲 《史学月刊》2005,19(7):97-105,114
华沙会谈对中美双方处理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产生了不同的政策影响和作用。会谈虽然有利于中美决策者了解对方的意图,但会谈使双方的分歧更加尖锐;中国通过华沙会谈调整和改变了对台湾和沿海岛屿的政策,而美国则更加明确了沿海岛屿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在1954年底到1955年初筹备日内瓦四国政府首脑会议期间,苏联在国际场合对美国施加压力,加上中国的主动争取,美国终于同意进行中美大使级会谈。随后,在实现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过程中,中国同苏联密切配合:首先是希望使会谈同四国政府首脑会议相呼应,促使美国讨论台湾局势等问题;在无法实现这一目的时,中国又根据形势调整了会谈策略,试图以缓和的姿态争取同美国讨论台湾局势等问题。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终于得以实现。这一过程既体现了中苏在国际关系中的相互配合和团结协作,同时也可以看出中苏关系利益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被遗忘的危机:1944年中美两国在谈判贷款和在华美军开支问题上的争吵任东来1942─1943年无疑是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蜜月"。继1942年4月美国对华贷款5亿美元之后,1943年1月中美双方达成废除美国在华治外法权的《中美平等新约》;10月11日罗...  相似文献   

15.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国总统里根访华。这是中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以来,美国第一位在职总统访问中国。在这之前,尼克松、福特等也来过中国,但当时中美没有建交,不能称为“国事访问”,因此礼仪相对简单一些。  相似文献   

16.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的全球性石油危机让西方国家陷入了恐慌,美国公开宣布要使用一切办法来应对能源危机,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把目光转向此时开始出口石油的中国。而中国同时也需要美国的石油技术和设备。由于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国内政治势力的掣肘和既有双边关系的限制,中美双方石油贸易与技术合作开展得并不顺利。尽管如此,这种合作还是起到了改善和提升中美关系的作用。1978年,中美围绕石油展开的贸易和技术合作走上快车道,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17.
唐清云 《神州》2013,(31):276-276
最近几年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出现了顺差,美国也以此为借口,不时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这也影响到了两国的关系。如何看待,中美之间既有合作,又有摩擦的这种贸易关系呢?从中美关系改善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18.
张静 《百年潮》2012,(4):66-71
正中美大使级会谈从1955年8月开始,至1970年2月结束,历时15年,共136次。会谈虽断断续续地进行,却为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提供了一条沟通政策、试探意图的联络渠道。尼克松时期,中美举行了最后两次大使级会谈,双方在第135次会谈上不约而同地提议举行"高级  相似文献   

19.
2000年5月5—11日,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国际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亚太区主席戴志强研究员和副处长周卫荣副研究员应美国钱币学会和国际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多蒂的邀请,访问了美国钱币学会和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钱币馆,与美国钱币界的人士开展了学术交流,并就他们收藏的中国钱币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此次访问,不仅加强了中美两国钱币博物馆和钱币学会之间的联系,也大大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双方一致认为,以后要加强钱币学术研究的交流和往来。 美国的访问结束后,他们应邀于13—19日…  相似文献   

20.
观点     
《南方人物周刊》2013,(19):12-12
中美必须学会更好合作 1972年尼克松和基辛格的访华震惊了世界。尽管此后进行了很多正式的会晤,两国领导人很少如本周习奥会一样展示出类似的轻松会谈,他们需要展现尼克松和毛泽东一样的远见。安纳伯格庄园应该成为解决黑窖等当下问题的场所,也应成为筹备未来更多会晤的契机。美国当前的政要也没有‘个真正的中国通,中国如今仍更倾向于咨询基辛格,而不足奥巴马的阁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