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全德 《攀登》2001,20(Z1):1-3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进行了论述.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观点,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上科学地回答了广义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将群众、阶级、政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群众、政党关系之上.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开创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在探索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律。应该将新中国文化建设放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与演变的大背景中,确立划分60多年来文化发展分期的标准。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以及文化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可以将新中国60多年文化发展的历史分为六个时期。其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征和中心内容,且前一个发展阶段成为后一个发展阶段的先导,后一个阶段继承前一个阶段的成果和经验。新中国60多年来,文化建设是在艰辛探索中螺旋式上升、曲折性前进的,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王全德 《攀登》2001,20(7):1-3
章从三个方面对“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进行了论述。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观点,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从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上科学地回答了广义化与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始终贷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将群众、阶级、政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群众、政党关系之上。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走在时代的前列,实现执政理想。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程中,一贯重视加强学习,并通过全党的学习来带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步。在这一过程中,陈云是一个典范,他关于"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所包含的科学内涵;他提出的学习的重点内容、方法、态度以及学习的基本原则所体现出的历史和时代价值;他对于学习与执政党地位关系的认识,都闪烁着深邃的历史智慧,并对今天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与政策经历了从“一体化”的文化建设理论与方针到建设“高扬主旋律”的多样化的文化观念与政策的演进;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认识和政策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不但认识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而且把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与知识分子政策密切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建立在一元化基础上的一体化的文化形态开始解构,并形成了主导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的当代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建国以来10次中共中央全会通过的农业决议进行考察,有以下基本认识和判断:10次中共中央全会通过的农业决议,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中地体现了全党关于"三农"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围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善和现代化建设,在探索农业发展道路进程中的重要里程,是新中国"三农"政策演变的轨迹;对新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他的领导紧密相连。而苏联模式则是苏联在斯大林领导时期,逐渐形成的一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模式。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影响着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失误。本文通过梳理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初步认识、毛泽东在新中国筹建中对苏联模式的学习,毛泽东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中对苏联模式的反思和维护三个历史时期,说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且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了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近年来,海外学者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执政理念、执政策略、执政战略等维度剖析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坚持立足国情,选择适合中国的执政策略;坚持继承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他国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国;等等.系统研究海外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智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切点,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奇迹"的奥秘.  相似文献   

9.
于丽娜 《神州》2012,(5):137-137
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是在大革命失败、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低潮后出现的。既是蒋介石的御用文人陶希圣、周佛海等在白区发动的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文化围剿。同时又是一场中国共产党捍卫马克思主义地位的政治斗争。通过这次论战,使人们对二三十年代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明确了帝国主义和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关系、封建势力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等问题。在论战中持不同观点的各方都得到了锻炼,对于中国社会的认识也逐渐深刻,尤其使人们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的认识更加准确,指导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几个问题蒋建农国内外有关新中国外交问题的论著大都把"一边倒"作为新中国基本的外交方针。由此而来,有的论者认为,由于中国共产党采取倒向苏联一边的方针,就使得新中国丧失了与欧美国家交往的可能,以至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也有的论者认为,"...  相似文献   

11.
谢仲秋 《神州》2012,(12):15-1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包茂宏 《史学月刊》2004,(10):91-95
亚克西姆·纳得考教授是德国著名环境史学家.2002年笔者在美进行环境史学研究期间,专门就德国环境史学问题访问了纳得考教授.访谈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德国的环境变迁,尤其是对环境变迁的感知,如自然的思想、景观的概念、绿党的历史、生态现代化的理论、疾病与环境的关系、社会制度与环境的关系、自然保护与文化的关系等;二是从与美国比较的角度分析德国环境史学史,重点探讨环境史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它与全球史的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这个访谈为中国学者了解德国的环境史学提供了基本线索,有助于中国学者深入认识德国环境史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与阐释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以对制度优势的阐释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生产力标准衡量制度优劣,并在实践中对制度优势进行了概括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逐步形成了关于制度优势系统化的阐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进行纵向分析、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横向比较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维度阐释制度优势.新时代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4.
张海山 《沧桑》2008,(3):68-70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正确处理事关全局的一系列矛盾关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问题有了初步的、较为全面的认识。毛泽东的发展观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问题的探索和思考,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历史起点,也是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史上富有中国特色的篇章。它的早期形态产生于大革命时期,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寻常的实践活动,获得了关于新民主主义国体、政体的基本认识,揭开了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扉页。本文试图对这一认识运动作史的考察,为深入研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刘吉红 《攀登》2001,20(Z1):31-33
江泽民同志关于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科学论断,充满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经验总结,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就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问题作了三个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17,(3)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发展提出的重大命题,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党内政治文化内涵丰富,其基本特点具有政治性、传承性、时代性、先进性和鲜明的党性。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政治原则、文化传承与实践要求的关系;处理好政治文化、政治生活与政治生态的关系;处理好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与文化强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现保存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为宁洱县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碑虽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但它承载着中国古老的盟誓文化信息,是云南边疆各民族团结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19.
计量分析是陈云认识、研究和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重要方法,具有探寻实情的求真性、探寻规律的求是性、坚持对立统一的辩证性等鲜明特点。实践证明,陈云关于经济问题的计量分析方法,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干部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及其特点、解决经济矛盾或者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20.
袁丽 《贵阳文史》2005,(3):50-52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伟大壮举。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合作与斗争,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从而认识我党才是真正代表中华民族、代表全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政党,是伟大的政党;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完全代表中国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的远大前途。因此,我们就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的合作与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