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足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圣地,中国十大著名佛教名山之一,是迦叶菩萨的道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重要景点、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鸡足山雄踞于云贵高原滇西北宾川县境内西北隅,西与大理、洱源毗邻,北与鹤庆相连,因其山势顶耸西北,尾迤东南,前列三支,后伸一岭,形似鸡足而得名。东南亚著名佛教圣地,中国汉传藏传佛教交汇地和世界佛教禅宗发源地,素有“鸡足奇秀甲天下”、“灵山佛都、旅游胜地”、“天开佛国”、“华夏第一佛山”等美誉,以“四观八景”的奇风异彩名冠于世,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四十四个风景名胜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鸡足山由于山形“前列三峰,后拖一岭”,象一只鸡脚前三爪后一趾而得名,简称鸡山。在方圆二百余里的地理环境中,有笔、满月、象鼻等四十余座山峰,又以凤头等十三峰最为有名;有罗汉、舍身等三十四座岩壁;有传经等四十五个洞窟,有乌龙、洗心、玉龙等一百多个溪泉瀑布。从生态环境而言,松柏成荫,古树参天,苍藤盘结,缨络万千,奇花异草,争芳斗艳。由于鸡足山的雄奇山川、特异地貌、丰富的植物资源,构成了幽静、深邃、险峻、奇异的自然景观,为此清代苏州人陆翼在为《康熙鸡足山志》写《序》时曾说“鸡山奇秀天下,与峨眉、九华、天台、雁岩为伯仲”。  相似文献   

3.
正我在很小的时候,听当过马锅头的姑爹七林顿珠讲述关于鸡足山的故事,仿佛是在很遥远的天边,可一直在我的记忆里隐隐约约地闪烁。长大后有了亲临鸡足山的良好机缘,已经去观光采访4次。鸡足山是一座"三步一故事、五步一神话"的地方,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鸡足山,顾名思义,因山形像鸡足而得名,藏语称"日沃夏冈",藏汉双语的地名称谓都是一致的。藏族朝拜鸡足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学者说藏族朝拜鸡足山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时期,与藏传佛教的传  相似文献   

4.
飞来寺     
鹤庆县黄坪有个村子名叫“飞来寺”。这个村名,是因为村子后边的山坡上有座叫飞来寺的寺院而得的。传说这座寺院原来在佛教圣地鸡足山,称做“静须寺”。里面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这个老和尚为人阴险毒辣,对待小和尚尤其不好,每天三顿只给一点残汤剩饭,天不亮就拼命地把云  相似文献   

5.
邵文宣 《文物天地》2023,(12):57-60
“与华无极”与“与华相宜”瓦当,出土极多,据考证,其二者为西汉中晚期瓦当,且仅见于汉华阴故城、汉京师仓、汉集灵宫遗址,此三遗址均在今华阴市市区及周边县城。目前对于“与华无极”“与华相宜”瓦当的考释,将其认定为对“华山”的赞颂以此求寿命长久。根据相关文献和学者研究,从文字训诂与地理人文上对“与华无极”“与华相宜”瓦当中的“华”字进行考释,华在秦汉语境中多指代树木,言华山则是比喻:山形如树木高耸,山势盛大美好。“与华”系列瓦当的释义自然不是简单地和华山一样长久,而是华山赠予某人或某物可以盛大美好。  相似文献   

6.
鸡足山楹联作为佛教文化和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其所创造出的具象与意象组合,使园林文化特征更加突出。本文以云南鸡足山为案例地,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风景楹联进行探讨,得出鸡足山楹联的园林艺术特点,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和现代园林的传承和应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帝王、妃子、战火、硝烟,千百年来,各种传奇的故事在这里风生水起.远有“举火戏诸侯”,“春寒赐浴华清池”,近有“西安事变”,这就是骊山.骊山又称“郦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因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青苍色骏马,故名骊山.其山势峻峭,断层地貌也是别具一格. 骊山不仅自然景观壮丽翠秀,峰峦起伏,更是遍布着丰盛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周、秦、汉、隋、唐以来,骊山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离宫别苑众多.有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等.  相似文献   

8.
<正>一、疑有建文帝灵塔的名山2007年春,贵定阳宝山入选第二届中华“一百座人文与生态名山”。消息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香港中国城市研究院、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多家机构联合调研、评价完成后在香港发布。初始,一些人对阳宝山“入百”有些不太理解,但如果上溯600年,阳宝山与云南鸡足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西南佛教三大名山”,其光环比如今更为耀眼。现在的阳宝山,经恢复重建后再现了当年的弘大规模,而十多年前却还是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9.
佛教是最早的世界性宗教,距今三千多年,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鸡足山是佛教名山之一,自古就有众多的佛教僧侣在此修行养生,留下了许多养生资源。本文以鸡足山为例,旨在对鸡足山佛教养生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提出建议和意见,希望对全国的佛教养生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南香山,古称南樵山,它与南海西樵山,博罗东樵山(罗浮山),鼎足而立,合称“广东三樵”。它位于增城市西南部的宁西镇境内。南香山海拔433.2米,突起在东江下游的平原上,因其突出在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北边,古时候,是珠江、东江航行时船只辩别方向的标志。南香山山势峻秀,峭壁雄奇,幽林溪涧,  相似文献   

11.
西岳华山     
贾二强 《山茶》2011,(11):I0001-I0004
华山,又称太华山。地处关中平原的东部,为秦岭的支脉,其山体为一浑然天成的巨大花岗岩构成,从脚下的渭河川地拔地而起,横空出世,直插云宵。因有“天外三峰”(指华山主峰东、南、西三峰)的美称。华山山势险峻陡峭,壁立千寻.与其他四岳截然不同,以此世谓“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恒山如行。嵩山如卧”。  相似文献   

12.
大伾山位于縊爻嵌镄?平地突起,山势险峻。山上古柏参天,寺庙林立,历代名人所书碑碣及摩崖题记星罗棋布,是中原地区之名山。在山东侧的悬崖峭壁上,刻有王铎手书的“仙崿”、“鹭涛虎岫”和“再至青坛”三处摩崖石刻(图一、二、三)。它的发现,为研究王铎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王铎,河南孟津人,也称王孟津,字觉斯,号嵩樵、石樵、痴庵、嵩淙道人、雷塘渔隐等。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卒于清  相似文献   

13.
四千多年前,舜帝寻狩四方,来到恒山,见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北岳恒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它海拔2016米,叠嶂拔峙,气势恢弘,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  相似文献   

14.
河北阳原三汾沟汉墓群发掘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物》1990,(1)
阳原县地处冀西北,张家口地区西南部,西与山西阳高县接壤,四面环山,是典型的山间盆地。周围山高一般为1200~1500米,中部为狭长的冲积平原,平均海拔800米。北部为熊耳山,山势低矮平缓。南部为恒山余脉,山势高大陡峻。桑干河自西而东从平原中部穿过,并形成较深的河谷。壶流河在盆地东部的大渡口村附近与桑干河汇合。三汾沟墓群位于阳原盆地的西部,阳原县东堡乡三汾沟村东北部,南距桑干河约7  相似文献   

15.
“古树古亭古钟廊,忧国忧民忧故乡。品茶品景品人生,留情留心留趣山。”这是驻足于广西贺州市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留趣山钟廊”的真实心境。在贺州市中心灵峰广场西南一隅,有一座小山,其名曰留趣山。山虽不高,却很有灵气,山势如潜龙抬头,山形更似卧龙翘首。从灵峰山顶向西远望,只见苍翠古树婆娑掩映中的白墙碧瓦内,隐约可见一古亭,亭因山势而宛若悬于半空。  相似文献   

16.
剑门关“三国”古桥何中辉天下雄关一剑门关,是秦以来由此入川的重要通道。这里关隘雄险,山势陡峭,沟壑纵横,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为恢复中原,在开僻这条通道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因之,关内至今留下了许许多多形状结构不同的三国古桥。它吸引着众多的学者和游人参...  相似文献   

17.
劝君洗手的烧香雀 每天清晨,在鸡足山的寺院、庵棚、阁居等处有个脆波波的声音在叫“洗手烧香,洗手烧香”。这是烧香雀在提醒香客居士以及忘了时间的小沙弥,去洗手烧香拜佛。 这山的精灵,红嘴,全身羽毛翠绿,形如八哥,人称“烧香雀”,有人又叫它“小鹦鹉”。 烧香雀一般活动在立春以后小暑以前的黎明时分,在白天的11点到下午2点的时候,也会鸣叫。 神秘的“念佛女郎” 朝阳时分,一缕金辉似彩带飘动在山林幽谷、寺院之间,给灵山带来灿烂的晨光。 越过猢狲梯,来到华首门一带,就会听到青山峻岭、幽岩峡谷里,有很多年青女子悠扬婉…  相似文献   

18.
黄陵赏柏     
韩志宽 《丝绸之路》2014,(16):44-45
子午岭“古代高速公路”秦直道遗址旁的桥山,沮水流曲若鳞甲闪亮,古柏森森绿遏行云,山势雄伟如青龙盘踞。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称誉“华夏第一陵”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陵寝,便龙首般昂扬在山巅的古柏丛中。千百年来,谒陵者络绎不绝,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认祖的圣地。  相似文献   

19.
罕见的石林     
最近,在江西省乐平县境内发现了大面积石林。 石林位于乐平古十景之一的“丛玉画图”附近,这里山势陡峭,人迹罕至。新发现的石林绵延数座山头,约有千亩,其间石峰、石柱、石笋耸立,雄奇瑰丽,姿态万千,与云南石林酷似,为江西所罕见。石林间生长着茂密的灌木林,还有一袋状石灰岩溶洞,延伸数华里。该石林将与“丛玉  相似文献   

20.
漫话佛子山     
《沧桑》1995,(6)
佛子山,简称佛山,海拔1791米,位于陵川县城东北20公里处,素有“太行第一峰”之称。它雄踞太行南端绝顶,山势巍峨峥嵘,挺拔突兀。登巅远眺,黄河在目,豫北平原,一望无余,确有“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气派。金代文坛巨匠元好问,曾以“佛山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