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7月,舟山海域发现了一件人类上颌骨化石。初步研究人类上颌骨化石及当时的环境,认为属于两万多年前的晚期智人,因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舟山海域实为陆地,古人类和哺乳动物就生活于此,冰后期以来海平面上升才被海水淹没。  相似文献   

2.
<正>猪是中国较早驯化的家畜,考古资料证明,山东泰安大坟口遗址、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均发现有猪骨化石,新石器时代猪已被饲养为供肉食的家畜;距今约7至9万年的山西丁村人、距今约20万年的陕西大荔人、距今约50万年前的北京人,在他们的洞穴遗址中都有大量野猪碎骨化石,旧石器时代人们猎食对象中也包含野猪。(1)新石器  相似文献   

3.
辽宁本溪庙后山遗址铀系测年初步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庙后山是位于我国东北的重要中更新世人类遗址。报道该地点出土人类化石的第5、6堆积层次生碳酸盐岩和骨化石样的铀系测年结果。夹生于第6堆积层3个钙板的年龄分别为276、>535、346ka,其下第5层中的钙板为526±31ka,据此第6层顶部应至少为200ka,第5层中部应大于500ka。结果远大于该地点原基于骨化石铀系测年的年代框架,支持中国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交替比原认为约200ka早得多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五年春,新乡市北站公社在开山造田的过程中,于白石层中发现了动物化石,面积约一百平方米。这批骨化石一经发现,立即引起了北站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三年,故宫博物院收到两块私人捐献的马腿骨化石,上面刻有符号,但无人能识。此后,这两块马骨及符号图片转到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文明史研究室”的林志纯教授手中。我和林教授看到图片后非常激动,因为我们辨认出这些符号属楔形文字,  相似文献   

6.
神泉寺遗址分布在山西省阳高县神泉寺村东侧寺沟二水库塔儿梁上,泥河湾盆地桑干河支沟的基座阶地的堆积层中,富含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其石制品面貌与许家窑—侯家窑遗址的十分相似,骨化石14C测定提供的年龄数值是11720±150 B.P.。  相似文献   

7.
保护利用文物资源为甘肃经济建设服务马文治一、文物的本质、价值和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伴随这一历史发展的是人类文明的不断创造和积累。人类文明的积累有的是通过文字记载的形式,有的是通过传统和习惯的接收与...  相似文献   

8.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说文解字》“马”部一共收录了115个字,本文以其中与马的特征相关的50个字为研究对象,按照马的毛色、名字、优劣、年龄、性别和脾性、高矮进行了分类。其中与马的毛色相关汉字最多,一共25个;其次是与马的优劣相关的9个字,与马的名字相关的6个字,与马的性别和脾性相关的5个字,与马的年龄相关的3个字,与马的高矮相关的2个字。本文通过对马的特征相关汉字进行分类和研究,阐述在中国古代社会,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马对古人生活的影响,从而了解古代社会相马文化与相马方法的相关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9.
《文物》1956,(10)
在意大利中部巴锡尼罗一处荒废已久的褐煤矿里发现了一千万年以前的原人化石。在那里,至今已发现了三、四十块充满褐黄色骨胳化石的煤炭,这些骨化石包括肋骨、脊椎骨的碎片以及下巴骨的一部分或整个的下巴  相似文献   

10.
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文化——主要记述秃鲁峰和水杨介遗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文化——主要记述秃鲁峰和水杨介遗址〔韩〕李隆助著李占扬李勇军译赵志文校一、前言1935年,在咸镜北道钟城郡潼关镇遗址发掘出土的骨化石和骨器,被确定为旧石器时代的遗物,但因为在当时尚处于殖民统治时期,这种认定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①。然而,...  相似文献   

11.
唐代养马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唐代的养马业对其政治、经济、军事、交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学者对唐代马政作过很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而唐代如何养马,涉及唐代养马技术的研究,因资料限制,论述甚少.本文依据故宫博物院藏画《唐代·百马图卷》,结合历史文献,对唐代养马技术作些探索,试从饲料作物种植和促进养马技术进步的管理,科学饲养和繁育良种,马的卫生保健,养马工具及马的调驯等五个方面,论述唐代养马技术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12.
我国《魏志·倭人传》中的邪马台国,是日本史学界争论多年的历史疑案。 综观邪马台国问题的争论,我认为有两点是应当注意的,其一是研究邪马台国的目的性。长期以来,并非每一个研究邪马台国问题的学者,对此都是明确的。不少人就邪马台国而研究邪马台国,因此,考证倒是相当细微,但却看不出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的水平,社会发展的程度,以及(?)  相似文献   

13.
马的驯化及使用深刻影响到人类文明的进程。马不仅为人类提供肉、奶等蛋白性食物,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运输和战争能力,推进了人类的迁徙、民族的融合、语言和文化的传播等等。可以说,没有一种家畜像马一样,在战争、运输和人类社会交往方面,发挥出如此重要的作用。骑乘无疑是人类使役马匹的重要方面。如何研究遗址出土的马骨,探讨其是否被骑乘,一直是考古学家关心的课题。本文的作者玛莎·莱文(Marsha Levine)博士等运用古病理学对马的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马的被骑乘与否和马的第11-18胸椎异常之间的关联。他们对比了未被人骑乘的现代马骨和明确被人骑乘的早期铁器时代和中世纪的马骨,认为在早期铁器时代的马胸椎上出现的异常模式很可能与骑乘有关,从而表明从动物古病理学的角度探讨古代人类对家马的利用是切实可行的,这一研究思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动物古病理学研究在国外开展已久,然而这一研究在国内尚十分薄弱,这正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1969年秋,甘肃河西地区武威雷台发现了汉将军墓,次年将墓藏中出土的全部文物运往甘肃省博物馆。该馆接收时,将其中的稀世国宝铜奔马蹄踏飞鸟铸像以"马踏飞燕"的名称登记收藏。后来考古学者发现铜奔马蹄下之鸟并非燕,故1971年在北京及以后在国内外多次展出中改名为"铜奔马"。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学者根据各自的见解对该国宝的名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辩,提出若干不同的名称,但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经对各方面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认为铜奔马蹄下之鸟并非燕,极可能是鹰或鹞,"铜奔马"名称有马无鸟,不能矫正"马踏飞燕"名称的偏颇,也无法阻止错误名称的传播。为此,建议将"铜奔马"、"马踏飞燕"正名为"马超飞鹰",以便更贴切地反映当时艺术家的创作本意,显现出奇妙的艺术造型与构思,保持国宝名称的真实性与庄严性。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80,(7)
C~(14)法测定文物年代,因标本容易获得,已为文物、考古界广泛应用。凡含有一定量有机碳和无机碳的物质,当其形成后不再与外界发生c~(14)交换的,包括贝壳、骨头、骨化石,都能作为测定年代的标本。我们曾对贝壳及一批骨头进行了年代测定。现将测定方法和测定结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马若瑟是康熙年间来华的法国耶稣会士,来华后曾被白晋介绍给康熙,在京城生活了一段时期。本文从西方早期汉学的角度对马若瑟的主要汉学著作《汉语札记》做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该书的结构、价值和影响;同时还对马若瑟用法文翻译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历史过程、学术影响做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具体文本出发,呈现了马若瑟索隐派思想的主要观点,揭示出在中国传教和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化问题上,马若瑟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旧石器时代在解放后的朝鲜半岛,考古学研究的最大课题之一,是旧石器时代的存否问题。由于朝鲜考古学者的积极探索,一九六三年,在北部咸镜北道雄基郡屈浦里,旧石器文化被首次确认下来。翌年,在距屈浦里西北约五公里的地方,鲋浦里遗迹也开始引起人们注意。与此同时,在咸镜北道花台郡长德里发现了猛犸象的骨化石。这些都为研究旧石器文化开辟了道路。在南部,于一九六四年在忠清南道公州郡石壮里发现了旧石器,此后连年对其进行发掘  相似文献   

18.
杜水生 《考古与文物》2007,(4):86-93,112
塔水河遗址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夺火乡塔水河上游的葫芦坝左岸一处岩棚下,北距陵川县城约45公里。1985年-1987年,陈哲英研究员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并于1989年发表了试掘报告,根据发掘者提供的骨化石标本测定的年代为距今26000年。报告发表后,不同学者先后从不同角度对石制品进  相似文献   

19.
《居延汉简漂流记》质疑──与小泽同志商榷文/傅振伦阅读《中州今古》1995年6期小泽同志《居延汉简漂流记》一文,有闻所未闻者,间有错误,略抒鄙见与小泽同志商榷。1931年,我接收了中国西北考查团采集的"居延汉简"两大木箱,在北京大学教授马衡、刘复两先...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中国的家马出现于商代晚期,近年来通过对殷墟遗址出土马骨进行DNA研究和同位素分析,学者们认识到在早期家马传入阶段,其来源较为复杂,存在来自多种谱系的可能性。近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了马骨,有学者认为其属于家马。马的家畜化与其他动物一样,是在家畜驯化过程中,针对动物繁殖,以人为的主动管理取代了自然淘汰的结果。根据这一观点,本文在归纳整理近年来考古发现和研究动向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家马的家畜化过程再次进行了深入探讨。纵观旧石器时代到商代晚期的马骨出土情况,笔者发现,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马骨多为游离齿或部分骨骼残片,这些骨骼残片极有可能为肉食后的残渣遗留。因此与这些新石器时代的马骨骼相比,商代特别是殷墟二期是一个划时代的节点,马与马车及青铜制品共出,马的全身骨骼基本保存完整。从古代DNA分析结果看,这种马的繁盛交易往来从商代晚期就已经开始,考古资料和出土文字材料也显示人与马的密切关系以及中国家马的出现是在商代晚期,虽然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发现马骨,但是大多数马骨基本均发现于殷墟遗址。由此推测在新石器时代应该没有出现人为介入马匹育种的现象。因此还是应把中国家马的最初出现定在商代晚期,自商代晚期开始,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家马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