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月,《云南文明之光-滇王国文物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179件(套)展品浓缩了古滇国的文明精华,涉及滇国经济、生活、兵器、宗教和音乐舞蹈等方面,使2000多年前的古滇国面貌得以比较完整地重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20,(7)
正1955~1960年,云南省博物馆在晋宁石寨山先后4次发掘了50座墓葬。晋宁县汉代为益州郡滇池县地,益州郡置于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为滇王国故地。第6号墓出土的滇王金印,证实了古滇国的存在。随着江川李家山、呈贡天子庙、羊甫头等同一文化类型的墓葬群和器物的发掘清理,大量辉煌的古滇国青铜艺术展露在世人面前,而贮贝器则是古滇国青铜艺  相似文献   

3.
徐政芸 《收藏家》2004,(3):13-16
“滇”是现今云南的简称,在古代的战国至西汉时期,它是兴盛于云南滇池区域的古王国的名称。在那个时候,古滇国地处西南边陲,距中原路途遥远,人们对它的了解甚少,古文献中对它也只有片断的记载,以致于古滇国光辉的历史,色彩斑斓,独具匠心的青铜文化长期以来被湮没无闻。  相似文献   

4.
白芳 《收藏家》2004,(7):1-8
应广东省博物馆邀请,云南省博物馆与广东省博物馆于2004年5-10月联合举办“古滇国文物展”。由云南省博物馆精心挑选出的170余件(套)展品,是来自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官渡羊甫头等地考古成果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整个展出以青铜器为主,辅以金器、银器、玉器和木器,从生产、生活、军事、宗教、艺术五个方面向公众展示了两千多年以前这里独具一格、神奇绚丽的古滇文化。这些被  相似文献   

5.
贮贝器是古滇国人用来贮藏货币(贝壳)的器具,它是古滇国青铜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代表着古滇国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水平,象征着墓主人的财富和地位。现已知的贮贝器共91件,本文拟将现知的91件贮贝器分为筒形、铜鼓形、异形三类,对其中唯一的两件异形贮贝器,即洗形贮贝器和七牛锥顶形贮贝器,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马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七,与十二地支配"午",按中国农历计算,2014年是午马年。马属哺乳纲、奇蹄目、马科,是现存奇蹄目动物中种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草食性动物。马具有聪明、勇敢、忠诚、耐劳等特性,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可靠的朋友和得力的助手,因此古人将马视为"六畜之首"。马的形象在中国古代的各种艺术品上都能找到"踪影",云南出土的古滇国青铜器亦不例外。据今考古研究证明,战国秦汉时期,以今天云南昆明滇池区域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古滇国。古滇国由古代越系民族建立,存在的时间大约有500年左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官渡羊甫头等一系列滇国墓葬的发现,超过万件铸造精美、装饰纹样丰富、题材造型生动的滇国青铜器出土,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滇青铜器中众多的“斗牛扣饰”、“缚牛扣饰”的研究,认为古滇国存在斗牛活动。古滇人是世界上最早举行斗牛活动的民族之一。从斗牛、缚牛再到祭祀是一个重要宗教活动的主流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滇青铜器中众多的“斗牛扣饰”、“缚牛扣饰”的研究,认为古滇国存在斗牛活动。古滇人是世界上最早举行斗牛活动的民族之一。从斗牛、缚牛再到祭祀是一个重要宗教活动的主流程。  相似文献   

9.
陈亮 《收藏家》2020,(2):3-10
古滇国青铜器以精美的艺术形式表达和高超的制作工艺,为我们展现了战国秦汉时期滇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场景。这些存世的文化遗产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以滇青铜文化为代表的高度发达、技艺精湛的青铜文明,它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旺盛的活力,在世界的青铜文明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迎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的召开,检阅建国以来我国文物工作的成果,文物局委托故宫博物院举办《全国拣选文物展览》。展览的范围是建国以来各地拣选文物的成果,包括古代、近代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外国文物、以及珍贵图书等价值较高或在拣选中具有典型情节、有教育意义的文物。同时在展览中,对拣选文物的有功单  相似文献   

11.
王紫林 《南方文物》2004,(1):99-102
江西是历史文物大省,革命文物强省,文物资源非常丰富,革命文物、陶瓷文物、青铜文物、宗教文物和书院文物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工作,连续召开三次会议研究文物工作,重点抓好“六个点”,文物工作呈现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在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所收藏的文物中,由于临展需要,文物经常会在文博机构之间流动。在文物借出、运输、点交、布展、现场展览、撤展等环节中,确保文物安全无疑是重中之重,也是文物借展工作的底线。相关单位和人员在文物借展工作中,首先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其次,应建立健全文物安全与保护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从而确保文物安全。其中,临展中文物出借工作的考察、现场评估、合同的谈判与签署、文物借展操作流程、现场文物展览安全等是确保文物安全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3.
姬乃军 《文博》2005,(5):54-56
文物鉴定是文物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文物鉴定工作的范围,包括文物出境鉴定、文物司法鉴定、馆藏文物鉴定、流通文物鉴定、民间收藏文物鉴定等。在《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有着明确的授权。以下谨从两个方面对文物鉴定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将科技检测手段引入文物鉴定,已经是文物鉴定领域中毫无争议的共识。作为在文物鉴定一线工作的部门,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近年已尝试与文保科技机构合作,逐步在青铜器、陶器等类文物鉴定中结合科技检测手段。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除日常鉴定外,还履行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处、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陕西管理处职能,在这些涉及领域多样的文物鉴定中,青铜器作为陕西馆藏、待征集和涉案文物中的重要内容,专  相似文献   

15.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承载者,文物能否得到很好的管理与保护,与文物管理体制有着重大关系。在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文物管理体制也应随时代而有所改革和创新。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文物管理现状,探寻文物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提出文物管理体制改革应从法制体系,监督制度和与旅游资源、城市建设方面入手,努力改善文物管理现状,使文物在得到保护的同时,发挥它的文化价值和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将形成国家文物局管控的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地方各层级文物部门管控的可移动文物数据库和文物基层收藏单位的文物数据库。这类数据库应当是可移动文物普查最重要的成果,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应当基本体现在数据库当中。《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当中对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有这样的表述:"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国情国  相似文献   

17.
文物档案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准确反映文物藏品全面情况的重要依据。随着文物数量以及文物相关活动的增多,文物档案资料也随之迅猛增加,为了提高文物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有必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推动文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满足文物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文物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入手,对计算机在文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物市场管理包括文物商店、文物监管物品市场和文物拍卖三个方面的管理;文物外事工作管理主要内容是文物出境管理和考古涉外工作管理。甘肃省依据《文物护法》和有关规章、文件,通过实施层级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在探索中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9.
学鉴随笔     
在我们美丽而富饶的国土上,保存着丰富的文物,这些文物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征眼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社会经济、创建人类文明的过程中,留下的物质载体。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存在形式、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巨大创造力和民族精神。这些文物可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有地面文物、地下文物,主要包括古遗迹、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纪念性建筑以及其它文物。可移动文物有馆藏文物和社会流散文物。馆藏文物,指那些保存在各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  相似文献   

20.
藏品管理     
正近年来,镇原县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共对全县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1991个自然村进行了踏查,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853处,受到甘肃省文物局表彰奖励。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共对馆藏5000多件文物进行了普查登记,摸清了家底,完成了数据采集工作。在流散文物征集方面,共征集到具有较高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400多件,其中2件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43件被定为国家三级文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