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初,诏令天下府、州、县、卫、司建立学校。终明之世,明王朝相继在都匀设卫置府,建立卫、府学,开办儒学教育,培养才俊。本文对明代都匀卫、府学建置背景进行考察,旨在从教育这一视角了解明代都匀地区概貌。  相似文献   

2.
明代以前,由于社会、经济非常落后,贵州几无学校教育可言,人才极少。朱元津一匡天下以后,由于明统治者注意“礼乐教化”,把在边疆地区设学作为巩固边防、统一国家的重要政策之一,学校教育在贵州才广泛兴起,人才也开始大量涌现一并出现了贵阳、安顺、思南、普安(今盘县)、清平(今凯里炉山)五个人才分布中心。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到清代这一人才分布格局又发生了变化。明末清初的历次战争,给明代兴起的贵州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破坏。振乾隆《贵州通志·学校志》记载,贵阳府学、走番州学、安顺府学、平越府学、都匀府学、…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夷,从历史上来说建制较晚,汉文化的传入从唐代开始。据唐史记载:思州、播州建立之后,边郡立学,私塾启蒙教育进入思州(岑巩)、新兴川日州)地区。至宋代建安夷(镇远)、邓水(三穗)等地.私塾已有较大的发展。到明代私塾教育在黔东南各府、州、卫、县、厅,尤其是广大的农村,有了较普遍的发展。思州是黔东南建制最早的一个州。唐贞观四年(630年)始登思州宁夷郡,元代设思州宣慰司,就建立了思州宣慰司学。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贵州市政使司,贵州列为行省,思州宣慰司学就改为思州府学,这就是黔东…  相似文献   

4.
贵阳府学宫己经片瓦无存,只有留下来的几张珍贵照片还能见证它的辉煌。至于贵阳府学宫每年的盛大祭孔典礼,早已随打倒孔家店之举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中,它培养了多少学子、出了多少名流也不可考。文庙巷在今喷水池西侧的延安西路北面旁边,是一条明代就存在的古巷。此巷不长,大约只有两三百米。闻名筑城的薛家井也在巷内。它的旁边就是贵阳著名的府学宫,此巷名"文庙巷"即缘于此。文庙是奉祀至圣孔子的地方,故又称孔庙。同时又叫府学宫,即府一级的学校。由此可见,这个简称"文庙"的处所,实际上有两个单位,一是文庙,专门奉祀至圣孔子的地方;另一个是府学,乃专供生员读书的地方。其布局是文庙在前面,府学在后面。贵阳如此,全国大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马楚婕 《历史地理研究》2023,(3):31-41+155-156
元明清时期,朝廷曾以军民府制度对边疆民族地区进行管控。军民府广设于西南边地,实行军民共管的治理模式,时间跨越五百余年。明代是军民府制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沿袭元制基础上结合边地实际进行调整。至明中晚期,新设永昌、黎平、遵义、平越、贵阳、安顺六个军民府,以流官掌府事,上承兵备道,下辖卫所,一改此前以土官掌土民和府卫之间不相统属的治理传统。军民府制度在明代的变化是卫所、兵备道、土司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维护了西南边地的军政秩序,亦塑造了全新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6.
明代的实土卫所,被视为与府、直隶州、土司同等并列的行政区划单位,府州境内的卫所,则被视为非实土卫所、准实土卫所。四川永宁地区卫所、土司、州县的疆界分野状况,展示出另外的状态:位于永宁宣抚司境内、与宣抚司同城的永宁卫,拥有独立的行政辖区,虽不管领境内土民,仍可视为实土卫;以往被视为纯粹实土卫所的赤水卫、普市所,政区形态与永宁卫相同,皆可视为永宁宣抚司辖境内的卫所。由此,明代军事政区系统并非与行政系统泾渭分明,实土卫所可以存在于府州土司境内,与传统政区既并立又重合,是为"准实土"卫所的典型。《中国历史地图集》标在贵州境内的赤水卫、普市所,以标在四川永宁宣抚司境内为宜,准实土卫所的概念或可据此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论唐前期的军府学官严耀中唐前期武力之强大当有多方面原因,然与其继承和发展了汉魏以降各朝军制中的优点亦密切有关,而建立军府学官及军事教育体制则是其中之一。唐前期的军中教育是由军府学官制所体现的儒化教育和由专人实施的武学教学二个方面构成。下面试述之,以求...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福建,教育发达,科举成就显赫,人才众多,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前人对此作了不少研究。这些研究大多从宏观,从全国范围或大区域入手。本文试图以福州府为切入点,论述福州府县儒学、书院、社学等概况,从社会经济方面探讨教育进步的物质基础与办学特色,从明政权与各级官吏对教育的重视,分析教育对区域社会统治的作用,从中探索明代福州府教育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一、清代福州科举事业的兴盛 从刘海峰、庄明水《福建教育史》中《清代福建进士分区统计表》可见:福州府中进士735名,兴化府共61名,泉州府238名,漳州府113名.延平府28名,建宁府39名,邵武府25名,汀州府87名.福宁府24名,台湾府33名,永春州20名,龙岩州22名,镇海卫3名。  相似文献   

10.
科举时代的进士是考察人才的绝佳样本。民国《湖北通志》收录明代湖北进士1132名,进士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他们分布在湖北省除施州卫外的其他8府,以黄州府、汉阳府、武昌府为代表的鄂东地区集中了全省71%以上的进士,是进士人才的高产区;以荆州府、承天府为代表的鄂中南地区拥有全省22%的进士,为中产区;鄂西南和鄂北地区为进士人才低产区。除长阳、兴山、郧西、保康等县外49县均有进士产生,平均每县23名。进士人才地域分布不平衡体现出湖北省各地人文水平的高低、演变及其经济发展的损益。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必定要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但对人才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具体到明代湖北而言,进士人才的地域分布特征是由移民、经济开发,以及包含官学教育、书院教育、刻书业、家学、人才交流等在内的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儒学教育至明代而日趋成熟 ,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地方官学教育体系。河南地处中原 ,文化底蕴深厚 ,儒学教育相对发达 ,各级儒学逐渐成为地方文教中心 ,对当地文化建设产生了广泛影响。儒学师生不仅全方位参与了各地方志的编纂 ,直接促进了明代河南方志的繁荣 ,儒学志也成了各地方志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存明代方志成为研究明代河南儒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明代河南儒学分为三个层次 :府儒学、州儒学和县儒学。其中府儒学8所 ,州儒学 12所 ,县儒学 96所。如果按现在的行政区划统计 ,则州县儒学数量还会有所增加。除学吏一员和少数几名…  相似文献   

12.
明代梧州府水陆交通位置冲要,曾作为两广总府驻地,驿站、驿路分布较为密集。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明代梧州府的14所驿站逐一进行了考辨,纠正了部分讹误,认为明代梧州府先后在1州6县设驿站,设置时间集中在洪武年间,此后梧州府的驿站数量不断减少,至崇祯三年仅存5所驿站。同时,明代梧州府驿站的裁撤与驿站类型,根据统治需求与交通状况及时进行了调整,体现了明朝驿传制度在广西梧州府地方运行的实际形态。  相似文献   

13.
《贵阳文史》2006,(5):I0003-I0003
贵阳的文庙与府学宫同为一处,称贵阳府学,俗称府学宫,亦称孔庙,地址在今市内文庙巷,旧名薛家井,现为贵州省粮食局所在地。贵阳为明隆庆三年(1569年)设府,此后才有贵阳府学。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布政使王来贤、提学徐秉正、知府刘之龙在北门外贵州驿故址捐资兴建。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两次重建,以后清康熙、雍正年间及道光十九年(1839年)均有修建。每年祭孔均在此举行。民国10年(1921年),迁模范小学(后改为贵州省立第一小学)于府学宫内。利用旧房为教室,祭孔典礼每年仍在此举行。贵阳府学宫主要建筑有:先师殿(后改…  相似文献   

14.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置贵州布政使司,并在个铜仁辖区内置思南、铜仁、石阡、马罗四府。此后,行政趋于划一,社会相对稳定,兴学重教,为之一振。相继建立了石阡府学、思南府学、铜仁府学和印江县学。但是,贵州置省以前,黔东地区有无学校存在?史学界历来多予否认。远者如晚清贵州著名学者、教育家莫与诗在《贵州置省以来建学记》一文中认为:“唯贵州,播州两宣慰司旧有学,思州因旧宣慰司学为府学,余皆未建。”民国《贵州通志》从莫说。近者如李德辉《贵州明清两代建学记略》,说置省前,“仅贵州、播州等宣慰司学”。著名史学…  相似文献   

15.
明代藩府是明代社会一个特殊的政治和文化群体,对于明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综合辨析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对明代藩府著作和撰述作了较为全面的钩沉、辑录和考释。  相似文献   

16.
邹元标是江右王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其一生学思历程中,谪戍贵州都匀卫是其学术转折的关键枢纽,时人甚至将他与王阳明"龙场悟道"等量齐观.在谪戍都匀之前,邹元标主张"此心无愧"的思想,性格呈显为"清狂"与"气节";在此之后,则主张"自信自得"、"知性尽心"和万物一体的"大人之学",性格转向"方严"与"冲粹".谪戍都匀期间,邹元标证悟良知心体,建立独具个人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和政治思想跃入一个全新境界,成为第三代王门弟子的著名领袖.  相似文献   

17.
一、明代前期潮汕地区吏治概况 (一)明代潮州府下辖区域 明代所设广东潮州府,所管辖地域十分之广,下属十县。洪武二年(1369年),省去梅州,改为潮州府。初领县四,即海阳、潮阳、揭阳、程乡,成化以后,陆续增置六县,为饶平、惠来、大埔、平远、澄海、普宁,共为十县。足见当时潮州府所管辖的地域有多广,腹地广袤,地处粤闽交界,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均可海陆皆通.在明代对外海上贸易上为一处通商点。  相似文献   

18.
<正>明代是中国历代海防建设真正形成完整海防体系的时期,在北方尤以胶东半岛沿岸为海防建设重点,其中烟台又是重中之重。明代山东沿海共设卫11个,仅烟台地区的登州一府就有卫7个、千户所3个。分析其背景和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由烟台的地理位置决定,胶东半岛三面环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遥望。自宋代以来日本人至中国,一般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先抵达辽东半岛,再横渡渤海湾,在胶东半岛的登州一带登陆,登州、莱州两地为日本人至中国的一处主要落脚点。正因如此,明初倭寇频频侵扰中国沿海,登、莱之地  相似文献   

19.
李海 《文物世界》2011,(2):66-70
大同府文庙即大同府学,是大同传承儒学文化的符号。唐、宋以来,遍布中国境内的各级官学多以儒学和孔庙相结合的形式存在。祭祀先圣孔子,培养儒学人才,故称为庙学,又称学宫、文庙。孔庙是学宫的信仰中心,儒学是学宫的存在依据。地方庙学(文庙)一般位于各地的府、州、  相似文献   

20.
乾隆《泉州府志》及道光《晋江县志》关于“明代海防”的记载有几处值得商榷:一为崇武、福全、金门、中左、高浦五千户所的隶属;二是关于汤和于洪武二十一年,行视闽粤濒海地之事;三是永宁卫建置时间问题。查阅明朝时期相关史料可知,崇武、福全、金门、中左、高浦五千户所为永宁卫统管更接近史实;而有关汤和于洪武二十一年行视闽粤濒海地,筑城增兵,置永宁指挥使及崇武、福全、金门、高浦千户所之事确是史误;洪武二十七年为永宁卫建置的时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