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前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了破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干部队伍政治上不纯、年龄偏高、文化偏低的困局,着力探求建设一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干部队伍的方法和途径。在此过程中,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由初步提出、充分酝酿到正式形成,并正式成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这是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智慧的结晶。"四化"方针的提出和落实,培养造就了一批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新的成就,是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旨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市政改革运动在汉口兴起.作为市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专家治市在推动近代中国城市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和城市管理科学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专家治市的成功与否,既受制于民国整体的政治环境和城市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亦与专家治市中的主体--近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变和文化转型有很大关系.由于市政体制受制于国民党"一党专制"的集权体制,加之近代中国没有建立起西方式的公务员体制,而且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及近代知识分子对权力的人格依附,近代中国没有也不可能建立真正的"专家治市"的"良好市政",市政独立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邵华 《神州》2013,(3):45-45
哈尔滨的早期现代化历时三十余年,起于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这一外力的推动,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结束。在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哈尔滨的经济和政治、文化教育与观念、城市和社会生活等,都历经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因此,研究1898-1931年哈尔滨早期现代化的历史特点,可以为中国其他城市乃至中国的现代化提供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4.
吴江 《炎黄春秋》2010,(7):67-69
<正>2010年1月27日《参考消息》转载了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题为《中国的党内民主与政治安全》。所谓"政治安全",作者所指就是"人们常说的执政党长期执政的政体安全"。作者明确指出:"政治改革一直是中国改革者最关切的问题。只不过中国政治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从1949年到文革结束的"前三十年",中国第一监狱——秦城监狱中关押了大量与高层政治斗争有关的人物,除了党政要员本身,他们的秘书也随之进入秦城,成为一类特别的住户,仅毛泽东和江青的秘书,就包括李锐、师哲、陈伯达、阎长贵等人。陈伯达无疑是其中最特别和复杂的一位。他是货真价实的"秘书族",为人也"灰溜溜的",自称"小老百姓",却又位列政治局常委,属于政治斗争的主角;他的政治面目一直游移不定,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的路径及其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温家宝总理今年多次论述中国政治改革,这激起了人们对中国政治改革的期望。在3月份的"两会"期间,温家宝就强调"政治体制不改革,中国现代化事业就不会成功"。在纪念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时,温家宝再次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最近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先生的时候,温家宝再次强调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并且明说,执政党会毫不动摇地进行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7.
马庆钰 《炎黄春秋》2010,(11):14-18
<正>中国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期间,我国在各相关领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探索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尤其在经济领域,对旧体制的改革所带来的增长速度堪称奇迹,获得了国内外不少赞誉。然而,在看到巨大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的改革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中国市场经济的现状迫切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以保证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避免改革成果的"得而复失",为了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改革已经形  相似文献   

8.
杜光 《炎黄春秋》2013,(4):11-14
1988年7月12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成立大会,宣告了自己的诞生。研究会的宗旨是"广泛联络从事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团体和个人,通过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服务"。它虽然自我定性为"全国性的群众学术团体",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这个主题的特殊敏感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加速推进,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徐徐拉开了序幕。作为这一时期最为活跃的改革主体——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既具有文化体制改革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从1978年开始的艺术表演团体改革首先从调整布局、裁减冗员开始;随着1983年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引入,改革深入到艺术表演团体经营权的层次;1988年后,进一步在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上引入了"双轨制",为文化体制特别是艺术表演团体改革初步注入了市场因素。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实践,为现阶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包括两大阵营的出现,也使斯大林不得不重新考虑苏联的远东战略,包括对中共和国民党的态度,这使"一边倒"的出现最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八大刚刚结束,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中国梦这一概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核心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几十年来,中国已走上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道路。自2006年起,中国更加重视促进社会发展,按"以人为本"的目标建设和谐、公平、文明的现代化社会,强调"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方向,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有改革开放成果,建设健康稳定的社会。在实现这一社会发展目标当中,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对实现中国梦也有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在现代化进程中,各个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改革、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而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转型中导致社会矛盾时,解决矛盾的方式不一,其中当以改革和革命为主,当改革不足以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之时,革命便不可避免。19世纪中叶的俄国便开始面临着改革、革命相互交织这样的困境。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大改革",期求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但是现代化的道路绝不平坦,改革并不等于现代化,革命也绝非最佳道路,改革与现代化也并没有避免革命的发生。本文从改革、革命与现代化的角度来评析亚历山大二世的这次改革。  相似文献   

13.
正今生:参政党1."右派"的"改正"与"维持原案"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反右"后严重下降,成为"政治花瓶"。"文革"中被迫停止活动长达10年,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恢复活动。由于多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特别是"文革"中有相当数量的中共干部、党外人士、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遭到打击迫害。中共痛定思痛,出于缓和国内矛盾的需要,在胡耀邦的主持下,开始对"文革"、"反右"和历次政治运动中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加以清理。  相似文献   

14.
190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实行新政。由此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我们称其为"清末新政时期"。在这10年中,晚清政府进行了一场较之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更为全面、更为深层次的改革运动。"清末新政"作为20世纪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在中国的早期现代化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这次改革运动也给满汉两民族进一步融合提供了巨大的契机。满族入关以后,为保证其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一直推行"首崇满洲"和贬抑汉族的政策。满族在政治、经济、民事、司法各方面均享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基本导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图书馆是学校的一个必不可缺的教育设施和机构,在学德育工作中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优势。新时期高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德育教育中作用,探索图书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其他部门形成合力,肩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7,(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法宝。但是应该看到,目前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甚至高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想蜕化、信仰迷失。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作为毕生追求,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结合,坚定"四个自信",团结和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们在关注、研究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时,包括我自己在研究80年代民间政治、思想史时,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以下简称"发展组")。"发展组"是"一群自愿者"的自由组合,但却"颇有深度地参与了高层决策",在80年代的改革中发挥了相当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并不是从中国开始的,当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自己的改革试验时,社会主义改革已成趋势。然而,由于受到普遍观念和既得利益的强大阻力,通过渐进改革实行市场化转型,鲜有成功的先例。中国的市场化转型没有导致经济衰退和体制崩溃,而且推动了中国持续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出现所谓"中国奇迹"。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模式"的解释很多。一般都认为,中国改革与苏联东欧改革有"渐进"与"激进"之别。所谓渐进式改革,首  相似文献   

19.
革命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历史运动,它可以发生在多种背景下:当旧政权固执地抵制现代化变革;重要的社会群体不再信任政府,并依据新的社会纲领反抗政府;社会存在广泛的"相对被剥夺"以及对政府的不满,等等。革命起初被认为是向旧的美好时代的回归,后被想象为将要开辟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早期很多革命表现出由温和向激进发展的模式。从19世纪起,政治革命的参与者开始扩大,劳工大众登上政治舞台,要求政治参与权利和基本的社会保障福利。革命往往以威权政体建立的形式而结束。摆脱"革命后的困境",需要以创新精神构建合理的制度框架,以实现革命所追求的崇高理想。  相似文献   

20.
来信     
酷! 1976年生人贵刊今年数期的封面围绕1976而展开,看得出是一种理念的坚持和执着。至今谈起1976仍然有些敏感,但其实,它是共和国历史的分水岭,当年,十年文革浩劫结束,经济濒临崩溃、政治已经失序的中国悬崖勒马,执政党对极左思潮痛定思痛,正在酝酿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