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与当代中国改革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渐进式改革模式的选择与“文化大革命”有必然联系。“文化大革命”导致的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 ,重工业增长很快 ,能源工业呈超速增长 ,这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 ,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增长留下了巨大的潜力 ;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增长缓慢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增长十分缓慢 ,使农业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潜力更大 ;整个经济活动中效益下降 ,为以后加强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留下了余地。总之 ,“文化大革命”把中国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 ,为原有体制能量的释放留下了巨大的回旋空间 ,这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走上渐进式改革道路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中国人民 ,普遍的心态是要求社会稳定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客观总结 ,构成中国走上渐进式改革方式的另外两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2013,54(5):569-585
An American economic geographer specializing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of China's economy presents a study of that country's trad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paper is focused on patterns of change i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aquacultural exports and imports before and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n 2001. Drawing on research during the course of a field trip in July 2008 and utilizing data compiled by China's Customs Bureau, the autho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country's trade with 10 major world regions through the year 2007.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F14, F40, O13, Q17. 1 figure, 4 tables, 32 references. 相似文献
3.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2013,54(4):464-479
An American specialist on Russian agriculture examines that country's agrarian policy, as well as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more generally, one year into the presidency of Dmitriy Medvedev. Focusing on the three key policy issues—state financial support, state intervention in the grain market, and international food trade policy—he assesses the extent to which current policy represents a continuation of that prevailing during the presidency of Vladimir Putin.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appointment of a new Agriculture Minister in 2009, which may signal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sector, and concludes with an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F130, Q100, Q170, Q180. 2 tables, 63 references.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农业税制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的农业税制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实行的农业税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具有里程碑意义,并一直实施到本世纪初.其后又在农(牧)业税的基础上发展起了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以及契税、屠宰税等.除此之外农民还要负担"三提五统"等费用.与此相并行的是统购统销所带来的面向农民的隐性税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的现实,中央首先取消了统购统销制度,并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先是取消了农业税以外的额外负担,然后又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并最终于2005年底彻底废止了实施近半个世纪的<农业税条例>.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开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的对外开放,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经历了曲折坎坷的过程。以1972 年中美关系缓和后的中国对外引进高潮为开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建立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从1978年起,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把对外开放确立为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经过实践完善,直到中共十三大,对外开放终于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基本点,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论新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边外交历来在其整个外交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的、稳定的周边环境 ,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力图实现的基本外交目标。大体来讲 ,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受到国际格局变迁、中国对外战略调整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制约 ,这同时也和中国决策者的主观认识和世界战略思想发展变化有关 ,大致以 1 0年为期呈现阶段性的变化。本文主要探讨了 50年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阶段变化 ,剖析其基本内容 ,总结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土地产权的变革与英国农业革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农业革命是英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迈向工业文明的桥梁,它以土地产权的变革为基础,经历了大约三百年的时间,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在其世界工场地位确立的同时,农业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程度。 相似文献
8.
9.
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是新中国乡村借贷关系转型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建国初期,为了活跃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国家大力举办了农贷。这一时期,国家农贷在规模上是逐年增加的,在发放对象上倾向照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贫困农民,在贷款利率上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贷款用途上绝大部分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生产困难。总体上看,国家农贷作为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扶持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当时农民的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近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条:不断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前提;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改革开放成功最可靠的保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最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1.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2013,54(6):674-687
A pair of Hong Kong and U.S. specialists on China examines the dynamic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China's new leadership now faces, focusing on East Asia. They first examine the complex balance the leadership seeks to strike between: (1) China's projection of increasing economic, military, and political power internationally; (2) the primary domestic goal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stability; and (3) rising public awareness, demand for information access, and (in some quarters) nationalism among the Chinese people. The authors then proceed, in successive sections of the paper, to assess in greater detail China's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security environment, Sino-American relations, China's relations with its East Asian neighbors, and the complex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the country's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y. They conclude that Sino-American relations will continue to be pivotal to Beijing's foreign relations in general and its relations with countries in the East Asian region more specifically. 相似文献
12.
The Earliest Neolithic Cultures of Northeast China: Recent Discoveries an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Beginning of Agricultur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lthough north China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nuclear centers of agriculture, it is surprisingly absent from most recent publications on the beginnings of agriculture. New discoveries made in this region during the last 15 years ar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ition to agriculture. Moreover, through these discoveries we can challenge the common view of north China as a homogeneous area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Xinglongwa (ca. 8000–6800 B.P.) and the Zhaobaogou (ca. 6800–6000 B.P.) cultures, the earliest sedentary societies in northeast China, I attempt to progress beyond generalizations, such as the useful model of the Chinese Interaction Sphere, and examine more thoroughly the developments in one subregion of north China. The data presented are used to address important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ition to agriculture as well as to point to new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 ,农业和农村的四次战略性结构调整之间都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回顾这四次战略性结构调整 ,可以看到其历史规律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绝不仅仅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而是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方方面面 ,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是生产力的解放。只有从体制和政策上入手 ,对交织为一个整体的体制和政策问题都进行根本性的、配套式的调整 ,中国的“三农”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14.
战国秦汉农官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巨变,战国秦汉时期的农官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在官吏择任上,传统的世卿世禄制渐次被官僚制度取代;在体制方面,国家重农体制确立并逐步消;在体系构建上,则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农业管理体系。农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既是秦汉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与秦汉农业经济的繁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的建设问题从作为“大问题”提出,到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其间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创新过程,最终实现了一个发展思路上的飞跃,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小城镇的恢复和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设小城镇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城镇,而且在于通过城镇发展过程中资本的聚集和人口的集中逐步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新安全观的特点及其在周边关系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安全观的调整自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但明确提出并在国际社会积极倡导新安全观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2002年,中国政府正式发表了《中国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在新形势下的安全观念和政策主张,成为中国新安全观形成的标志。中国新安全观的特点是:从内涵上看,体现了安全的综合性;从目标上看,寻求共同安全;从手段上看,以合作促安全。上海合作组织、与东盟的安全合作是中国新安全观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转型时期的贫富分化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俄罗斯转型时期表现出明显的阶层贫富两极分化趋势,而中国现阶段并未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贫富分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中间阶层的发育,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中俄两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富分化问题,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国有资产流失.中国在现有的条件下,只有坚持渐进转型的模式,通过健全法制和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来调整人们之间的收入分配,才是解决社会贫富分化问题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论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和农民生活,"三农"思想非常丰富。主要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农 民的积极性;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等等。 这些思想对中国农村改革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随着家庭承包经营的推行,农村合作医疗迅速瓦解,覆盖率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90%下降到1985年的5%。90年代初开始,党和政府努力恢复合作医疗,但重建工作一再受挫。农民自费医疗的境况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003年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出台,这是又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几年来的试点和推广实践证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符合我国的实际,对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需要各方力量的整合,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