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付方圆 《黑龙江史志》2013,(11):319-320
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merican Israel Public Affairs Committee,AIPAC)成功运用游说手段影响了美国对以色列的外交政策,它针对政府、国会、媒体、学界的不同特点运用了有针对性的游说策略,通过捐助建立政治人脉;动员国会向行政部门施压;提供政策分析;运用媒体影响舆论;出版刊物,主导议题;控制学术机构,成为了影响美国同以色列关系中最重要的组织。  相似文献   

2.
吴建民 《神州》2008,(5):63-69
顾维钧1888年生于上海,1904年8月赴美留学。1912年,正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顾维钧,接受了刚刚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的邀请,返回中国担任总统府英文秘书。1915年,顾维钧出任中国驻美国公使。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巴黎和会。顾维钧是民国时期中国最著名的外交家。有人曾问过晚年的顾维钧,搞了一辈子外交,最得意之举是什么?他回答说是巴黎和会,其女儿顾菊珍说:"中国现代史表明,先父顾维钧是在国际会议上对列强说‘不’  相似文献   

3.
陈红民 《安徽史学》2003,28(6):34-40
“新国民党”是1930年代初期胡汉民等人在国民党内建立的以“抗日”、“反蒋”、“剿共”为主张的政治团体。本作已以藏于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为基本史料,对“新国民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为系列论之一。它重点探讨“新国民党”在北方的活动,内容包括:“新国民党”在北方的主要成员及其以天津为中心的基本活动;地方实力派(冯玉祥、方振武等)与“新国民党”的关系;并对北方“新国民党”活动的局限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浅析志书中的模糊语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顾维钧在担任驻美国公使时,有一次参加各国使节的国际舞会,与他共舞的美国小姐突然问他:“请问您喜欢中国小姐还是美国小姐?”顾维钧不慌不忙地说:“不论是中国小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前后,欧美同学会及会员通过不同的方式踊跃参加反帝爱国活动。在国际上,巴黎和会期间,欧美同学会会员顾维钧、施肇基等千方百计地维护中国权益。在国内,欧美同学会发电支持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七条希望条件"、归还中国山东权益和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开会决议并到各使馆请愿,游说欧美各国公平、公正对待中国,帮助中国驳斥日本的无理要求,维护山东权益;联合其他团体反对中日"直接交涉"山东问题,开展"提倡国货"活动。这一系列的反帝爱国活动,表现了欧美同学会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从《顾维钧回忆录》看顾氏其人邓野一定意义上讲,顾维钧代表了整整一代民国外交的形象;一定意义上讲,顾维钧也代表了民国年间相当一部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职业形象和政治形象。顾氏在自己的活动领域留下过明显的历史痕迹,反过来,民国政治的局限性在顾氏身上也留下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伍盘照的反排华演说活动为线索,揭示旅美华侨的游说活动在遏制美国排华言行、促使美国政府对禁外华人实行宽松政策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非官方大使"伍盘照的游说外交不但缓解了美国人对中国的傲慢和敌视心理,更使旅美华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同情,这对于保护实际上在斗争中失势的华侨而言意义重大。伍盘照通过"美国式"的幽默、理性和雄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人"无爱国心"、"不归化"或"素质低下"等刻板成见,并因此获得他本人极为看重的"口笔权"。正是这难得的"口笔权"使他在反排华运动之后仍有机会参与各种公民团体组织的巡回演讲,作为"形象大使"在美国公众生活中重建华人与中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理论视角,以2013年全美华人抗议美国广播公司(ABC)辱华言论的行动案例,就非选举政治参与方式对当代美国华人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当代美国华人参与非选举政治的主要方式有个人接触、游说、法律诉讼、抵制、不合作、加入参政团体、利用大众媒体进行政治表达、游行、示威、抗议和请愿等,具有发起时间短、行动见效快等特点.这些参政方式能增强美国华人的凝聚力,提升他们的族裔意识、维权意识和参政意识,与他们参与选举政治形成互补.未来美国华人参政应该继续走多元化道路,在积极参与选举政治的同时,重视非选举政治参与,以影响美国各级政府决策和社区公益再分配,反对种族歧视,维护和增进在美华人的合法权益与尊严,提高华人参政的有效性,防止辱华、反华和排华的事件重演.  相似文献   

9.
1904—1912年顾维钧留学美国期间,积极参与中国留美学生会的各种活动,担任过东美中国留学生会会长及其他多项职务,并主编过《中国留美学生月报》,对中国留美学生会的组织发展和各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中国留学生会及其他各种社会活动,锻炼和提高了自身能力,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为他的从政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起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大屠杀"话语的传播引发了美国犹太人对族群命运的担忧。在"六日战争"前,面对阿拉伯国家的反犹宣传及其对以色列的重重围困,美国犹太人担心"再次大屠杀"会发生,从而促使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的生存产生深度忧虑。美国犹太社团逐渐把维护以色列的特殊利益和争取美国社会对以色列的同情与支持,作为游说活动的主要目标。美国犹太游说组织通过舆论引导、公开呼吁、经济动员等方式积极进行游说。"六日战争"后,美国与以色列之间的特殊关系迅速发展。美国犹太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提升,并自觉地将以色列与自身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在归属意愿、宗教情感、对以色列的文化兴趣、青年群体族群意识等层面表达对以色列的认同,以色列在美国犹太人族群认同中发挥的作用凸显。  相似文献   

11.
“四个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跃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是中共青海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提出的,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本文在科学表述“四个发展”之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四个发展”的提出,对于探索欠发达地区实践发展观的成功之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1世纪七八十年代 ,北宋逐渐形成一个介于国家 (皇权 )与民众(个人 )之间的士绅阶层 ,他们以思想与国家分庭抗礼 ,以文化权力抵消着政治权力 ,试图使文化重心与政治中心取得平衡。而这种文化权力为了与政治权力对抗 ,逐渐建构了一种超越一切甚至是皇权之上的“理” ,作为批评政治的理论根据。他们用重新叙述和解释过的“道统”说、“性情”说以及新的经典 ,建构一种高调的道德理想主义与温和的文化保守主义思路 ,这就是后来理学兴起的基本背景。由于在位官僚与赋闲官僚的趋向不同 ,现实策略与文化理想的思路矛盾 ,使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政统”与“道统”、“师”与“吏”、政治重心与文化重心的分离和对立。  相似文献   

13.
从碑刻看明清以来苏州社会的变迁——兼与徽州社会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以来的苏州家庭经历了一个从大家族聚宗而居到以小家庭为主的变迁模式 ,形成了一个遍布城乡的社区保障网络 ,大众心态呈现出多元信仰及求实变通的趋势。在家庭、社区、大众心态这三个相互作用又制约的三个层面中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其不断变迁的内在动力。徽商输回徽州的商业利润强化了原有的宗族势力 ,社区保障则是通过宗族系统来实现 ,大众心态也呈现出信仰一元、理学独尊的格局。同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 ,却走上了一条与苏州相反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寡妇改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欧洲 ,寡妇较多 ,她们改嫁的比率较高 ,再嫁者守寡时间较短。历史事实表明 ,寡妇对于是否改嫁的选择 ,不仅仅是个人行为 ,而且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当时欧洲较为开放的文化和舆论氛围 ,寡妇自身的财产和处置财产的权利 ,为她们改嫁提供了可能。而传统时代的经济体制和现实生活的艰辛也要求她们重组家庭。  相似文献   

15.
敦煌曹氏族属与曹氏归义军政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曹氏在汉宋之际的敦煌是著名的姓氏 ,对两汉与五代、宋朝敦煌地方政治影响极大。敦煌曹氏的渊源有二 ,来自中原内地与来自中亚粟特。本文对汉代以来胡汉两支曹氏的渊源和势力发展进行考察 ,在此基础上推考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族属郡望 ,最终认定曹议金家族是中亚粟特曹氏的后裔 ,五代初年夺取归义军节度使后冒充谯郡曹氏 ,藉以抬高门第 ;曹氏归义军政权实际上是以粟特人为主建立的政权 ,而此一时期莫高窟藏经洞所体现的敦煌文化正是粟特族为主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16.
义和团运动期间直隶省的天主教教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的档案资料表明 ,义和团运动前夕教民和非教民之间存在激烈敌对的笼统说法 ,至少不能准确地反映出直隶正定府代牧区的情况。人们从保定、北京、献县等地方得出的结论不应被普遍化。对天主教教民及其融入当地社会的情况进行深入、客观的具体研究十分必要 ,舍此不能准确地评价义和团反洋教斗争的性质 ,也不能判定这种斗争在何种程度上可称为民族主义的和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  相似文献   

17.
门洪华 《攀登》2010,29(3):2-9
本文梳理东亚秩序变迁,以此为线索探求中日关系的演变历程,评估当前中日关系现状,分析其症结所在,并就如何稳定和发展中日关系提出建议。作者认为,中日之间历史问题复杂、现实问题交织,未来相互影响巨大,当前中日关系的调整只是消除或缓和长期政治冲突的部分后果,如何避免两虎相争的困境依旧是摆在两国决策者面前的重大议题。作者建议,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和更具战略性的大国风度处理中日关系,思考如何构建中美日三边关系的稳定框架,妥善处理中日关系与东亚未来的关系,把共同利益追求提升到战略层次,将互利共赢作为中国国际战略的核心目标加以推行。  相似文献   

18.
贺先平 《攀登》2010,29(1):20-24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具有鲜明的向历史和当代开放的特性;具有强烈的自我开放特性;具有独特的向未来开放特性。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从家庭和私人生活看古雅典妇女的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古雅典社会 ,不同类型的妇女在家庭和私人生活中 ,都处于屈从男性统治的低下地位 ,这种地位是雅典的社会制度、经济、政治、教育、结婚年龄和社会风尚等多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中世纪法国 ,滋养象征主义的土壤极为丰厚。法国王室百合徽章作为象征符号 ,发轫历程较为明晰 ;但在论及其渊源和象征内涵时 ,学术界则存在较大分歧。王室百合与基督教神学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但是 ,随着王权的逐步强化 ,王室百合的神学色彩渐趋弱化 ,而其政治色彩则趋于浓重。法兰西王室百合的发展史曲折地反映了王权和神权之间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同时也反映了法兰西王权由弱到强的历史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