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珍宝     
正合金噶当塔佛塔是梵文STUPA的音译,在藏文里被意译为供养福田或供依。依据佛教经典记载的修造佛塔功德,建造有不同样式的佛塔造型。诸如:声闻、缘觉、大乘三者的佛塔在外形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在大乘佛塔中又有根据龙树菩萨观点建造的覆钵形、楼台形和宝幢形等八种。此外,我们通常拜谒的佛塔主要有八种形制,就是“八大佛塔”、“八相善逝塔”或“如意八塔”,八种佛塔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经幢与石灯、灯幢三者形制上的比较,提出了金华万佛塔出土的所谓“经幢”,是宋代所刻经文的幢子配装在唐代石灯部件上而成的,进而认为此“经幢”兼有经幢和石灯的功能,故改为“灯幢”之名称更妥当。  相似文献   

3.
四方奔走为和平乌依古尔:我叫乌依古尔·沙依然,离休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的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我的第一个母亲因病去世后,继母便是包老的妹妹。我们两家都住在八路军驻迪化(1954年改称乌鲁木齐)办事处旁边的一条街上。在我刚记事时,继母带着我常到包老家去玩,就慢慢认识了包老,后来也慢慢地与我的爱人苏尤木认识,可以说我与苏尤木是青梅  相似文献   

4.
●赛题1.那些大人就喜欢数字。你跟他们讲起一个新朋友,他们总爱问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他们不会问你:“他说话的声音是怎样的?他喜欢玩哪些游戏?他是不是收集蝴蝶标本?”他们问的是“他几岁?他有多重?他父亲挣多少钱?”这样问过以后,他们就以为了解他了。你要是对大人说:“我看见一幢漂亮的房子,红砖墙,窗前种着天竺葵,屋顶上停着鸽子……”他们想像不出这幢房子是怎样的。你得这么跟他们说:“我看见一幢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马上会大声嚷嚷:“多漂亮的房子!”这是《小王子》中的一段话。晶莹的童心,可笑的大人,有趣的描写,温和的嘲讽。你…  相似文献   

5.
孩子终将慢慢长大,而我也终将慢慢老去。我希望有一天,她能够带着我一起去旅行,就像现在我带着她一起去旅行一样。本期杂志送到印刷厂付印之时,我应该正好带着刚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女儿,在太平洋的一个海岛上度过短短五天的假期。时间虽然不长,但这是我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请年休假,我相信热烈的海风吹拂,会给我们全家一个好心情。  相似文献   

6.
二十八、住在豪华宾馆写作用阿Q的话说,“我也阔过”。我搞写作一旦有了机会也能“吃香喝辣”,住进高级得叫人不敢想的地方。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我也曾在一个部队高级干部疗养院里的军以上干部用的一幢小楼里住过两个月,一般人敢想吗?那地方当年叫武汉部队156医院。因为武汉市说唱团的书记柳华珍的女儿邝云辉在那  相似文献   

7.
拉萨的宗教景观犹如群星璀璨,我却偏爱那座毫不起眼的药王山。药王山并不高大,也不险峻。从拉萨市内向西望去,它与雄踞着布达拉宫的红山近在咫尺,只不过被公路隔在两边。这里过去是古城的门户,底层设有门洞,还有一座佛塔与对面的红山相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拉萨大规模扩建,拆掉了佛塔,几十米宽的柏油路从此  相似文献   

8.
我是独生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中慢慢长大。父母很疼爱我,但是这种爱却让我觉得越来越透不过气。爸爸是个善良懦弱的人,相比之下,妈妈的性格则强悍得多。妈妈从小受过很多苦,十四岁就开始独立支撑家庭,但是也养成了她好强、暴戾、说一不二的个性,也注定我终究要在她用爱铸就的城堡中毕生挣扎。其实很多人都认为我与母亲的对抗都是我在无理取闹。是的,因为我是一个被娇惯的孩子,那么我所能做的就只是,乖,受宠,在分寸之内撒娇,然后按照妈妈的安排好好走完这一生吗?我觉得是否过得快乐是源自内心的一种感受,是别人无从把握也无法体会的。在某种…  相似文献   

9.
西藏贡嘎县甲竹林镇东面一山脚下,在一个小林卡处建有一座叫“觉晋布”的白色佛塔。佛塔所在的半山坡上还建有一座两层的小佛殿,殿内主供阿底峡大师  相似文献   

10.
佛塔在藏区随处可以见到。它作为佛教信徒的崇拜物与寺庙并存,但也有离开寺庙独立存在的佛塔。在整个藏区佛塔建筑起源于何时,虽不见权威定论,但可以推测出它是佛教传入西藏的产物,那么距今应该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古印度,塔是一种纪念性的建筑或者作为贵族阶层死后躯体装藏之地。佛塔建筑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进入西藏并得以弘扬。佛塔在西藏既作为崇拜的对象露天而建,由信徒绕塔转经;又作为灵塔,在高僧大德圆寂后装藏真身法体或遗骨作为供奉对象摆在室内让人朝拜。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佛塔同佛寺、佛像、佛经一样举足轻重。佛塔建筑的发展轨迹和不同时期发展特点在藏传佛教前弘期(公元七世纪中叶至十世纪初)和后弘期两个不同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1.
“英大学问”者,何许人也?他的雅号又是从何而来?说来也简单,这是老北京人对有学问人的一种尊称,什么“张大学问”、“李大学问”等等。英若诚之所以被称为“英大学问”就是因为他是北京人艺大学问中的佼佼者,那么,他的学问大在何处?来自何方?又用在哪里?且听作者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2.
孤树的启示     
儿子小的时候很内向。他不喜欢与人交往,甚至不愿意上学。虽然很聪明,但直到上小学三年级,在家时还是经常一个人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在学校也是喜欢一个人独处,不爱说话,更不愿意和同学玩。我和老师多次引导和鼓励,也没有多大改变。儿子11岁那年暑假,我带他去乡下看奶奶。一天刮大风,农田边上有一棵大树被刮倒了。看着那棵被连根拔起的大树,我略有所悟。我跑回去把儿子叫了来,让他看那棵倒在地上的大树:“这棵树这么大,你知道它为什么会倒吗?”我问儿子。儿子说是风太大了。我说:“你再看那边的树林,同样的风,为什么没有一棵倒了呢?”儿子摇了…  相似文献   

13.
独具特色的藏族佛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佛塔的起源 藏民族认为:建造各种塔是一种积德造福的举动。无论僧俗都喜欢建造佛塔,因此,藏族地区成为世界上拥有佛塔最多的地区之一。可惜的是藏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塔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坏。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塔大都系1980年以后兴建的。  相似文献   

14.
在尼泊尔逗留的时间很短,但却对这里的藏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块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他们辛勤劳作,惨淡经营,创造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到曲登去转经曲登可以说是尼泊尔首府加德满都的藏民街。“曲登”,藏文意为“佛塔”,尼泊尔语称为“博达”。这条街之所以被称为曲登,就是因为它是围绕一座叫作“甲容卡肖”的佛塔而成的,很象拉萨的八廓街,只是小了许多。这座佛塔非常古老,《西藏王统记》中记载,早在吐蕃赤松德赞时期,这塔就已经出现,莲花生等三人在塔前发愿,要到叶警吉大兴佛教。而且对“甲容卡肖”名称…  相似文献   

15.
在大姚县与永仁县的交界处,有一个美丽的山村,早被人们称为蘑菇之乡——乌龙口村。这个村为什么叫乌龙口呢?说起来还  相似文献   

16.
佛塔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的一种古建筑类型,也是融合中西文化最显著、最有特色的一种古建筑类型。佛塔在我国古建筑遗存中保存最多,样式、建筑材料等也呈现多种多样变化。在敦煌壁画里可以看到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建塔材料也多种多样的佛塔。作为佛塔的重要标志——塔刹,则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由早期完全遵守佛教教义的三宝珠塔刹顶到具有中国华表木的转变,都表明佛塔的演变过程,再如佛塔上悬挂的幡,由塔刹上悬幡,演变到在寺院里另立幡杆悬幡,再回到塔刹上悬幡的过程,就是佛教在演变中通过不同民族,不同传播路径,反映了一定时代、地域和民族的特征。一些有着特殊意义的佛塔,尽管数量很少,却代表了当时从印度到西域(新疆)再到敦煌的传播过程,现在在这些区域里都还有踪迹可寻。到了敦煌,就在壁画里找寻,更有一些佛塔的踪迹,又从敦煌传入中原,延续的时代也更加久远。  相似文献   

17.
佛塔是佛陀的象征,礼敬佛塔即礼敬佛陀。因此,佛塔成为佛教文物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类别。我们不仅要研究散落在各地作为大型建筑物的佛塔,也要关注各地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的小型佛塔。本文对甘肃馆藏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小型佛塔精品作一介绍,与大家共同商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这是三个哲学问题,也是我思考的人生问题。我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三个问题,用"淡然"活出"精彩"。救人引出的思考救人之后,很多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你跳下去之前没想想有没有危险?万一要是出了意外怎么办?对此,我总是淡然一笑,回答他们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在那个时刻,最需要我帮助的人就在我眼前,而我需要做的就是马上去做,一点也不能拖  相似文献   

19.
愿与心随     
《西藏人文地理》2014,(5):26-31
我有过很多漂亮的西藏老嘎乌,也打开看过嘎乌内的秘密,老嘎乌里有经书,擦擦,甘露丸(一种药物与香料糅合成的药丸,是寺庙制作赐予信众的吉祥物),小型佛像,小唐卡(藏人称为扎卡,大不过三寸的小尺寸唐卡,多绘有佛像与神灵),陨石,天铁,僧人的照片,大德的牙齿,头发,指甲,僧衣布条,写有愿望的字条等等,每打开一个老的嘎乌,就如进入一个人的心灵,后来,也就不再打开老嘎乌,窥探别人的心灵了,每个人的心灵都是秘密,秘密就是秘密,还是不要看为好。  相似文献   

20.
蔡无常 《旅游纵览》2020,(3):104-111
正起源于阿拉伯的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讲述了神秘的伊斯兰文化和西域风情,吸引无数人对阿拉伯国家产生无限遐想和憧憬。而中国有一座城市,被誉为中国版的"一千零一夜",同时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城市就是新疆的喀什。高台民居沉睡千年的古老文明我曾去过许多地方,但是没有哪座城市像喀什这样,让人万般心疼。尤其是当我站在吐曼桥上时,远处的高台民居就像一道时光的裂痕,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衰落,最后慢慢被时间的尘埃湮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