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碛口之名,最早见于《隋书》,是山西面对匈奴的防御要塞。乾隆年间,碛口则是有名的"晋商西大门,黄河大码头"。时至今日,山西碛口镇长在被黄河造就的黄土高坡上,受着繁荣的晋商经济辐射,这里的人们也有了新的生活。摄影师李双喜在山西碛口李家山拍摄到一组图片,借着窑洞、黄土和城墙,记录下历史的脚步,和这里万年未变的黄河交响乐。  相似文献   

2.
山西临县的古镇碛口,沉睡了半个世纪后,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炒作唤醒了。它是黄河古码头,晋商西大门。晋商的发展与黄河水运有着密切关系,“迁有无而化居者,商也”。山西濒临黄河,晋商得益黄河水运,碛口码头作为晋商西大门,成为连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我们今天研究晋商文化,应为黄河漕运与碛口码头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  相似文献   

3.
刘鹏程 《风景名胜》2008,(3):126-127
山西境内,黄河东岸吕梁山怀抱当中,坐落着一座典雅古镇,这座古镇叫碛口。历史上的碛口,依傍着黄河的滔滔巨浪把自己的声名推向四方。碛(读作:qì),按当地人的说法是指黄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段激流浅滩。碛口,因其下游的大同碛而得名。从清代乾隆年间,这里就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民间有"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之说。精  相似文献   

4.
<正> 碛口是一个还不被很多人熟知的名字,作为一座沉默已久的古镇,它的2005年可以说是喜忧参半,这一年,碛口被确定为我国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同年,它还获得了一个级别更高却不容乐观的称号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将碛口公布为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碛口古镇位于晋陕大峡谷中段,吕梁山西麓,山西省临县境内,黄河与湫水河交汇处。黄河在这里陡然变窄,形成一段布满暗礁的河道,大量的商船在这里要靠岸转  相似文献   

5.
郑屹 《丝绸之路》2003,(1):29-33
黄河九曲十八弯。在它奔腾跳跃穿行于陕西、山西大峡谷的中段,有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古镇——碛口。如果从黄河上游的兰州算起,碛口刚好在这条大河的中间点。碛口位于山西省临县县城西南48公里,湫水河与黄河的交汇处,由天下黄河第二碛——大同碛得名。  相似文献   

6.
师振亚 《沧桑》2008,(3):57-58
碛口是晋西重要的晋商码头。碛口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晋商文化、商业习俗文化、晋西北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新时期文化等方面。碛口的历史文化正在快速流失,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7.
走碛口     
天下  网际飞侠  葛亮  吴恒勋 《风景名胜》2013,(1):125-133,124,14
碛口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百大濒危文化遗址,位于晋陕大峡谷中段的吕梁山西麓。黄河流经碛口的“大同碛”处,400多米宽的河面骤然缩为不足80米的急流浅滩,河道暗礁密布,商船无法继续通行,只能在碛口靠岸转运货物,  相似文献   

8.
落日古渡     
叶梓 《丝绸之路》2007,(3):57-62
地处山西吕梁山区临县的碛口,是一座倚在黄河东岸吕梁山怀抱里的典雅古镇,曾在明清时期极度繁华,因长期占据北方商镇龙头位置,故有“九曲黄河第一镇”和“水旱码头小都会”之称。碛口历史文化厚重,建筑风格独特,旅游资源丰富。2006年6月,碛口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公布为“2006年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守护名单”之一。  相似文献   

9.
1948年3月23日中午,毛泽东在山西临县高塔村的下滩里登上黄河东岸后,步入柳林,骑马沿黄河东岸而下,经碛口,当晚住在寨则山村。第二天也就是24日中午,又沿崎岖的山路,溯湫水河上行,到达临县三交镇的双塔村,同住在这里的中央后委会合。中央后委书记叶剑英已先期赶往西柏坡,由副书记杨尚昆主持工作。  相似文献   

10.
早在清乾隆年问,碛口已是镶嵌在山陕峡谷黄金水道上的一颗灿烂明珠。在晋商文化兴起的时候,闭塞落后的群山峡谷中,也顺着水路陆路交通,传来了先进文化的种子.在碛口生根发芽。鸦片战争以后,这里最早传来诸多的洋货,同时也传来资本主义腐朽、肮脏的恶习,抽大烟的、开窑子的日渐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