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3197v《曹氏归义军时期甘州使人书状》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校录了P.3197v《曹氏归义军时期甘州使人书状》,认为书状中的陈愿成都督入奏即应是传世史书中记载的清泰二年(935)回鹘都督陈福海受命朝贡后唐一事,从而推断书状作者文端等系为处理清泰元年年底归义军入贡使梁幸德被害事件而于清泰二年正月出使甘州,至一年多后作本状时才获得回鹘可汗不再残害沙州使者,并允许使者西回的承诺,文端等本欲西返,但十天后又因于阗使者事件再度陷入困境,只得派同来的汜某携带本书状先回去向时称“司空”的曹氏归义军第二任节度使曹元德汇报情况。  相似文献   

2.
归义军朝贡使张保山生平考察与相关历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认真分析P.3518v《张保山邈真赞》等敦煌文书的基础上,理清了张保山自张氏至曹氏归义军时期的任官经历和主要事迹,认为他作为归义军的重要军事将领与朝贡使节,在张氏后期与曹议金时代逐渐走入归义军核心层,参与了军事、外交方面的重大决策。本文考证认为,张保山得授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的那次朝贡发生于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此后的909年金山国成立。本文还对张保山作为同光四年朝贡使团的正使,却并未参加清泰元年梁幸德遇害那次的入贡做了辨析。另外,本文亦考出学界一直存疑的P.4640v《归义军军资库司布纸破用历》布历部分的年代只能为901年。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前贤对P.2992v所做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校录整理了该卷抄存的三通书状,认为前两状内容均与发生于清泰元年的梁幸德事件有直接关系,第三状则与之间接有关,故三状是归义军政权于事后为调查梁幸德事件而集抄.作者就此探究了与三状有关的归义军政权的两次朝贡活动的具体情况及归义军朝贡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归义军政权后期沙州地区出现了"沙州蕃族"(沙州回鹘)部落。曹延禄时期"沙州蕃族"部落与归义军政权关系良好,曾经为归义军出使中原担任导引。随着沙州回鹘的壮大,他们不仅在外交上帮助归义军政权,还可能参与了归义军的内政,支持曹宗寿推翻节度使曹延禄的统治。曹贤顺时期"归义军政权"与"沙州回鹘"联合进行外交出使活动,并且"归义军—沙州回鹘联盟"名义上奉曹贤顺为最高首领。敦煌曹氏归义军政权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沙州回鹘政权,曹氏归义军逐渐衰亡的过程也是沙州回鹘崛起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辛酉年(901)归义军都押衙曹光嗣牒》粘贴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藏《佛说无量寿经残卷》的背面,文书揭示了归义军时期中央王朝与敦煌归义军政权之间的政治事件,就是901年二月唐朝中央往敦煌归义军政权派出一个使团,这也是唐朝在极其衰落的情况下派出的使团,足见中央政权对归义军政权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五代归义军政权对外关系中的使头一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五代归义军政权对外关系中的使头一职郑炳林,冯培红使头是唐五代归义军政权对外关系中出现的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官职,其地位相当于使团首领,负责管理使团内部事物和处理对外关系。归义军建节沙州,遥隔中原,加上唐后期的衰弱不振和五代中原的动荡争战,中央朝廷不能给...  相似文献   

7.
大中五年二月,首班沙州使团到达长安,悟真出任使团首领,高进达只是使团普通成员。由于宣宗对河陇失地的经营并不热心,归义军与唐朝在大中年间保持了较为融洽的关系。随着宣宗、懿宗的替代及凉州等河陇重镇的收复,唐朝开始通过在河陇地区析置节度、分割归义军辖区等方式,持续削弱归义军的势力,所以两者的关系在咸通年间呈现出恶化趋势。张议潮于咸通八年入朝与其兄长张议潭病逝在长安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而应是咸通年间唐朝经营河陇策略持续实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敦煌文书中出现的"国太"称号,是研究曹氏归义军联姻问题的重要线索,也涉及曹氏归义军时期的若干重要问题。S.663、S.5957文书中的"国太"夫人索氏,反映出曹氏归义军初期与甘州回鹘之间的复杂关系。BD09015V、S.4537、P.2855、S.1398V几篇文书中的"国太"夫人是曹元忠的夫人翟氏,在其子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称太保时期(976-980),敦煌文书中开始称翟氏夫人为"国太"夫人。980年,宋朝敕封翟氏夫人为"秦国太夫人",但是翟氏夫人在敦煌文书中使用的是"国太凉国夫人"称号。S.4306文书中的"国太公主"是曹元忠的于阗公主夫人,"国太公主"的使用是在曹延禄任归义军节度使时期。  相似文献   

9.
沙州回鹘与西回鹘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 言本人在“回鹘与敦煌”(森安孝夫1980)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河西走廊沙州归义军节度使独立政府与天山东部的西回鹘国之间在10世纪左右曾经有过紧密的联系。后来在“论回鹘藏文本(P.t.1292)佛教教义”(森安孝夫1985、)一文中提及,在“敦煌与西回鹘国”(森安孝夫1987)一文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在其他论文中也都不时点到,包括《回鹘摩尼教历史研究》(森安孝夫1991)。“敦煌与西回鹘国”一文中提出的论点不仅在哈密顿的代表作《9-10世纪敦煌回鹘文稿》历史研究的介绍中得到完全接受,而且也在其他期刊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反响,也得到许…  相似文献   

10.
朝鲜的骨气     
一凡 《文史月刊》2010,(6):61-61
<正>后金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四月十一日,后金汗皇太极于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族名满洲。崇德元年二月,皇太极称帝之前,派出数百人组成的异乎寻常的庞大使团,前往朝鲜。使团携带致"朝鲜国王之书",书信中说,满洲与蒙古共举大汗皇太极为皇帝,朝鲜国王应亲来称贺,背弃气  相似文献   

11.
晚唐五代敦煌归义军时期对外贸易相当频繁,经常向中原地区和西域及周边诸政权派遣使团,这些使团规模大人员庞杂,有官员也有一般随员,同时还有相当多的商人和僧侣,在一般情况下,使团成员都要携带一些纺织品或其他质轻价高的物品去贩卖,同时将其他地方的物产贩到敦煌市场出售,或经敦煌再转售到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12.
郑和出使西洋究竟始于何年?永乐元年郑和是否出使暹罗?有的同志根据《两种海道针经(甲)顺风相送序》和《敕封天后志》的记载,认为永乐元年郑和已率领数百人的使团出使暹罗,对《明史》关于永乐三年六月郑和始行西洋的说法,称之为“已非全备之论”。其实《顺风相送序》,并没有指明永乐元年奉差的是什么人,而且也不能由此证明《顺风相送》的编写者是郑和。该序有关编写者身份的叙述见于最末一节,说:“永乐元年奉差前往西洋等国开诏,累次较正针路,牵星图样,海屿水势山形图画一本山为微簿。”  相似文献   

13.
莫高窟的创建与藏经洞的开凿及其封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莫高窟的创建 "莫高"是唐代以来在敦煌城沙漠附近流行一种坊里和山的名称。据17号窟藏经洞发见石室本《大唐(后唐)故河西归义军节度内亲从都头守常乐县令阴善雄墓志铭》记:"(善雄)当清泰(后晋)四年丁酉岁(937年,即天福二年。清泰三年十一月改元天福,四年即丁酉实天福二年,敦煌远处边陲,不知改元,故仍署清泰)八月十四日寿卒于钦贤坊之私第。春秋五十,以其月二十日权葬于州东漠高里  相似文献   

14.
五代宋初之际的曹议金、曹元忠、曹延禄祖孙三代都曾经与西域于阗政权进行过政治联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了甘州回鹘政权向河西走廊西端的扩张,而且要借助于阗政权的力量去开通向中原政权朝贡政治之路的通畅。本文利用敦煌文献,采用文献细读的方法,将呈现碎片化的曹氏归义军政权曹元忠、曹延禄与于阗的联姻线索,试图进行实证性的梳理,尤其是解释了促成归义军与于阗联姻的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根据P.3518v、P.2945、P.3931等敦煌文书,结合五代后梁后唐时期的中原形势,探讨了梁唐之际敦煌地区史的若干问题,论证了如下观点:张承奉曾派遣张保山于开平二至三年朝贡后梁,但其了解到的后梁政权局促乏力的真实情况却促成了敦煌西汉金山国的成立,金山国当成立于909年秋季;曹氏归义军始终未能成功朝梁,后唐建朝之际李存勖对地方势力的招引不遗余力,而后唐招诱使臣亲至沙州和灵武节度使的"保荐"终于促成了曹氏归义军的成功入贡。  相似文献   

16.
本认为在中朝宗藩关系中化思想交流活动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这种化交流活动是朝鲜使团的重要任务,并进而对朝鲜使团的交流活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陈锡康 《古今谈》2000,(1):60-61
清泰街,紧连南宋御街中段(今中山中路),横跨东河(章家桥)、中河(荐桥)、小河(方便桥)。清时称清泰门直街,焦旗杆,荐桥直街。民国时称清泰街直街,荐桥路,清泰路。是杭州城区东西向三大主要道路之一,是往海宁等地的交通要道。现清泰街东起清江路与杭海路相对,西穿过中山中路与开元路相接,全长2342米。路以清泰门得名。  相似文献   

18.
金山国建立时间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证了P.2094题记“于唐天复八载岁在戊辰四月九日”中的“于唐”二字可证金山国不可能成立于天复八年(908)四月之前,敦煌文书中有关张氏归义军最后一次朝贡活动的记述表明金山国的建立不会早于使团归来的909年,而北宋邵雍《皇极经世书》中“己巳……张奉以沙州乱”的记述又证明其时金山国已经存在,敦煌文书中保存的天复十年题记不足以证明金山国成立于其后,故主张有关金山国成立时间的惟一最合理解释只能是公元909年。  相似文献   

19.
744年回纥汗国代突厥第二汗国而兴,标志着漠北地区进入回纥/回鹘化进程。漠北回鹘汗国境内的粟特人与回鹘,在政治、经济、宗教等领域呈现频繁互动乃至深度融合,推动了回鹘族群的熔铸和成型,北方草原文明也推进到以尊奉摩尼教为突出特点的回鹘文明时代。但是,粟特在与回鹘的互动、融合过程中,亦时有不谐与矛盾,回鹘内政的动荡和对外(唐)关系的紧张以及漠北回鹘汗国的败亡,其辖境内的粟特人也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20.
回鹘文是以回鹘为代表的北方突厥语族诸民族所使用的文字。公元9世纪中叶,漠北蒙古的回鹘汗国(744~840年)崩溃后,回鹘人分三支逃散,一支到了新疆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后来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约850~1250年);一支逃到甘肃河西走廊,并建立了甘州回鹘王国;一支逃到中亚草原一带驻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