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中叶受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影响 ,东北地区爆发了较大规模的有自身动因和特点的系列民众起义。起义队伍的政治模糊性、行为过激性 ,不仅影响到我们对起义性质的判定 ,更对东北地区社会治安在近代时期的恶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历时13年之久.对太平天国的兴起及消亡,国内乃至世界上的一些史学专家探讨兴趣甚浓,特别是对太平天国诸王的调查研究更为热心.……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对上海小刀会刘丽川起义运动的态度问题,足以反映太平天国对当时中國另一革命集团天地会的态度,是太平天国史中一个重要問題。自罗尔綱先生发表“太平天国与天地会关系考实”一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学视域中的“社会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德生 《攀登》2010,29(1):72-77
社会认同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逐渐兴起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伴随着全球化浪潮与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危机的逐渐显现,社会认同理论逐渐蔓延到社会学、政治学、民族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成为当代社会、文化、族群心理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为了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运用社会认同理论,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就社会认同的概念、内涵及形成机制、支撑体系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正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尽管贵州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认同中共的政治权威,但是,一旦政策出现偏差,这种政治认同很快会出现疏离状态。1956年出现的“麻山事件”就是政治认同出现危机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印度农民政治文化变迁和现代民族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新 《史学月刊》2004,11(12):67-73,124
印度社会精英对英国统治态度的改变是20世纪上半期印度群众性民族运动兴起的一个关键性政治变量。但是,在印度这样的农民社会里,农民(包括农村手工业者)一直是主导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政治态度不能不影响整个印度政治社会的发展。传统上的印度农民是政治冷漠主义者,他们对村社之外的全国性政治过程并不关心,但是在英国的统治下,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变迁却使印度农民和全国性政治过程有了密切的利害关系,他们和印度的社会政治精英在反对英国统治方面具有了共同利益。这正是使得他们积极响应以甘地为首的印度政治精英的号召,参加印度现代民族运动,为印度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巨大历史贡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酝酿阶段,最大的事件莫过于1848年3月和9月,杨秀清和萧朝贵先后代天父、天见传言。在拜上帝会会众因冯云山被捕而出现混乱的关头,这两件事神奇般地稳定了会众的情绪,使广大会众团结在天父、天兄的旗帜之下,对推动太平天国起义进程起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两件事也神奇般地、几乎  相似文献   

8.
徐静 《沧桑》2010,(5):56-57
全球化的一维性掩盖了多元性的民族认同,追求西方现代化的先进性移动了中华民族认同的重心性。伴随着全球化的普遍性和中国大发展、快发展要求的不断凸显,中华民族认同危机显现,华夏民族文化的特性被忽视甚至被移除。其根本原因是民族认同的元认知意识——文化政治思维的缺失。因此,加强民族认同,确立明确的文化政治思维是实事之必需,更是华夏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强大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治认同不仅包括国家认同,而且包括对政府与统治者的认同,把加入国籍看作是政治认同的唯一标志是一种不完善的认识。影响政治认同的因素复杂多样,涉及到认同动机、过程,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政治合法性。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认同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关键原因在于其认同动机的复杂性和过程的艰难性,而且对华人而言,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也受到一定怀疑。  相似文献   

10.
文章借助对1950年代乡村扫盲文献的细致梳理,呈现了政治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塑造过程.通过对扫盲兴起原因中政治诉求的呈现、扫盲教材中政治认同塑造的揭示,以及扫盲实践对现实政治需求回应的分析,指出了乡村扫盲并非简单的文化教育,而是一次着力于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建构,并由此将革命理念渗透进乡村日常生活的政治规训过程.在这样的规训之后,原本目不识丁的乡村人也就成了“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