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年来生态环境变迁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佳宏伟 《史学月刊》2004,(6):112-119
近十余年来,环境变迁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人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展开广泛探讨,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之关系、古代都城与生态环境之关系、动植物变迁与区域沙漠化、灾害与疾疫问题、气候变迁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与环境变迁密切相关的中国生态环境史学研究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瑞欣 《旅游纵览》2023,(16):122-125
伴随旅游发展的热潮,学界关于民族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问题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对既有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民族旅游和文化变迁的概念、民族旅游引发的民族文化变迁、关于民族旅游对民族文化变迁影响的不同态度,以及民族旅游发展背景下实现民族文化良性变迁的主要思路这4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北京城市社会区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利 《人文地理》2003,18(3):28-31
北京城市社会区的空间结构从近代到现代,受不同的社会制度、历史成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对北京城市社会区在三个时期的变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民俗发生巨大变迁,究期变迁原因,除了政治、文化等外源性因素之外,还有经济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人口因素等内源性因素,这些因素只是导致民俗变迁的理想性因素,不容否认,具体时空不同,导致民俗变迁的原因和因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民俗发生巨大变迁,究期变迁原因,除了经济、心理、环境、人口等内源性因素的作用之外,还有外源性因素的重要影响。民俗变迁的外源性因素是指导致民俗变迁的除了民俗本身的外力性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是最主要的两种外源性因素。当然这些因素只是导致民俗变迁的理想性因素,不容否认,具体时空不同,导致民俗变迁的原因和因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攀登》2016,(2)
本课题立足青海三江源藏民族生态移民群体社会结构变迁的实际,结合青海三江源藏民族生态移民群体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目前青海三江源藏民族生态移民群体现状、成效,着重从青海三江源藏民族生态移民群体在社会结构变迁的背景下进行稳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青海三江源藏民族生态移民区域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因素及健康稳定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元林的《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是一部区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的力作,已于2005年1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53万余言,除前言外,正文凡七章,分别从气候变化、地形的变迁、水文变化、土壤变化、植被变迁、灾害地理以及自然环境变迁的后果、原因、规律等多个方面,系统而深入  相似文献   

8.
野生动物的分布变迁,是黑河流域环境变迁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野马和野骆驼为例,探讨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分布变迁情况,分析了野马和野骆驼减少的环境背景:一方面气候变化影响植被的生长状况,植被的载畜量限制了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另一方面环境变迁中的旱灾、暴风雪等自然灾害也会导致野生动物数量锐减.  相似文献   

9.
青海近代的农业垦殖与环境变迁(1840~1949)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是历史时期波及青海全省范围的大规模农业垦殖的起始阶段,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分为衰落、恢复并快速发展和再度衰落三个时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农垦的地域分布和水利事业发展均有所不同。近代农垦对青海环境变迁所造成的影响依然是局部的。  相似文献   

10.
回顾和总结建国后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变迁过程,对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并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对集体化时代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变迁、特征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古史传说与古代政治文化密切关联,不同的政体诉求引发了不同的古帝模式,联盟、分封政体对应于方位帝模式,大一统政体对应于线性模式;不同的族群认同产生了不同传说组合的中心人物,如商代的帝俊、周代的黄帝、汉代的伏羲;不同的天下观对应不同的方位帝的构成。整个古史传说的流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早期中国方位帝系统的变迁、传统中国线性系统的变迁以及从方位帝系统向线性系统的变迁。线性模式是以方位帝模式为基础创造的,五帝六人是连接两者的关键。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处理的只是线性系统的变迁问题,本身也不能反映线性系统流变的本质。层累说的核心,即时代愈后、古史期愈长,只是对线性系统流变的现象描述,其本质是传说被不同族群不断重新表述,与真实的古史人物之先后无涉,真伪更毋庸论。疑古者以儒家经典作为早期传说古史期的材料基础,也不可靠。对于传说中神话人物与历史人物混淆的现象,需要对传说所属的文化系统作具体分析。走出疑古应该成为当今古代文明研究的新起点,但疑古运动对一些观念的打破,则应该继承。  相似文献   

12.
《湖南文史》2012,(1):70-70
《文史博览》“漫画百年”栏目刊载的大量漫画,以极具典型意义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为素材,配以精练文字,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社会百年历史变迁,通俗易懂,诙谐有趣。 (黄岚 湖南省长沙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考察、论证了秦汉和唐宋时代关中西府重镇凤翔境内的丝绸之路走向与变迁,梳理出水陆两条主干通道,即千渭谷道和长安-雍城-陇州道。同时,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调查,还梳理出不同时期的三条支线便道,为研究不同时期丝绸之路的变迁提供了详实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与现代论著主要论述宁夏泾源县的建置沿革不同,本文主要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泾源县治所从宋到清迁徙、废弃和复置的原因。北宋陇山东西两侧道路的变迁、金代陇山川原开发和陕西地缘格局转变、元明陕西政治交通格局变化以及清代安置回民,都对泾源县治所的变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田 《史学月刊》2005,(1):48-54
以近代思想观念的生产和扩散为职志的南社,与民间社会的近代变迁存在着怎样的关联? 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考察,南社世界以两种方式加以呈现:内向呈现,指向南社自身,局限于团体私域,着力展现的是南社人的生活世界;外向呈现,指向南社圈外的民间社会,由此伸延至作为社团存在环境的公共领域,着力展现的是他们的观念世界。南社世界不同的呈现方式对于民间社会的近代变迁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田 《史学月刊》2005,2(1):48-54
以近代思想观念的生产和扩散为职志的南社,与民间社会的近代变迁存在着怎样的关联?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考察,南社世界以两种方式加以呈现内向呈现,指向南社自身,局限于团体私域,着力展现的是南社人的生活世界;外向呈现,指向南社圈外的民间社会,由此伸延至作为社团存在环境的公共领域,着力展现的是他们的观念世界.南社世界不同的呈现方式对于民间社会的近代变迁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淮河流域环境变迁史》一书由著名淮河史专家吴海涛教授主笔,2017年底由黄山书社出版。全书以八章60万字的篇幅,以皖东和豫北为主要考察地区,分别从该流域环境变迁的主要成因、水灾多发与经济变迁、明清淮河中游城镇兴衰与环境变迁、明清祭河祀神信仰和婚俗民风流变等领域展开论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中古后期淮河流域环境变迁的恢宏画卷。  相似文献   

18.
关昕 《民俗研究》2016,(5):64-72
地方庙宇的发展变迁是讨论当代社会公共场域演进的必要议题。当代北京东岳庙的变迁历程展现了"民俗博物馆化"和"制度宗教化"两条演化脉络,再生的博物馆与宗教组织分别在各自的话语体系中译解着传统,对空间进行重构。两条脉络在同一空间里的交流与合作、碰撞与冲突,既映射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多种路向,也关联着不同的科层治理结构和组织权责,体现了对"国家"的路径依赖。从庙宇的演进历程中,可以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社会公共空间变迁与重组复杂机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从原始野蛮状态进化到文明时代,就开始产生历史意识和历史变迁有规律的观念。在古代中国,规律被称为"道",在古希腊,被称为"逻各斯"(Logos)。从思维逻辑的结构上看,历史规律的概念由两个要件组成:一是确定一个历史变迁的逻辑起点,即决定历史变迁的终极原因;二是确定历史变迁的阶段,借以证明历史确有由终极原因决定的变迁规律。  相似文献   

20.
香港地区史前考古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地区的史前考古一经起步就十分注重环境考古的研究;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至今,学者们不断地探讨着不同地貌与遗址的关系,并就香港新生代晚期以来的环境、气候、海平面升降变迁等作出了系统科学的结论。考古学家进一步从贝丘遗址中贝类软体动物遗存的变化,推断出先民们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甚至汉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