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04年6月中旬,山西省介休市城南街在老城改造工程中发现古瓷窑。发现窑址的现场为一拐角大楼的基础,已经控完,坑中散布着大量的瓷片和窑具、完全可以确认为古代的一处烧瓷窑址。大楼基础距今地表深6米,可以清楚地看到瓷窑烧造时期的堆积情况,在今地表2米以下即为古瓷窑烧造时期的堆积,堆迹厚约4米,在大楼基槽的东北角遗物最为集中并延伸进基槽外(图一)。  相似文献   

2.
张桂莲  尹虹 《收藏家》2000,(6):22-25
辽代白瓷是指辽政权统治时期在其所辖地域内烧造的白瓷制品。从窑址调查和发掘情况来看,北京龙泉务窑、辽宁官屯窑以及内蒙古缸瓦窑和上京窑等辽代瓷窑均以烧白瓷为主。而且辽代墓葬、塔墓、遗址中出土的陶瓷也以白瓷较为常见。可见白瓷在辽代陶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弄清其面貌特征对于辽代陶瓷器的研  相似文献   

3.
广元市瓷窑铺窑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瓷窑捕窑址面积大,堆积尽,文化内涵丰富,是唐宋时期建窑系黑瓷在四川的典型窑址。报告对窑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窑址发现的遗迹现象有作坊和窑炉,窑的形制为马蹄形。遗物以瓷器和窑具为主,瓷器以黑色、黑褐色釉瓷为主,另有青灰色、米黄色、黄色、绿色褐釉等。胎以灰白色为主,另有灰黑色、黄白色。其黑釉窑变现象有兔毫、油滴、玳瑁等。器表采用刻花、粉绘、彩绘、印花等工艺。器物大部分采用匣钵装烧,烧造技术相当娴熟。是四川宋代黑釉瓷的典型烧造窑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与江西、福建相邻的浙南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的窑系——青白瓷窑,有些与青瓷共存,从而说明古代浙江地区除了烧造青釉瓷、黑釉瓷外,也烧制青白瓷.1978年秋,泰顺县玉塔村青白瓷窑址的调查发掘,使我们对浙南地区青白瓷面貌特征有了初步了解,现以此为基础,谈谈浙南地区青白瓷与江西景德镇湖田青白瓷窑、福建德化屈斗宫青白瓷窑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一、前言唐代陶瓷的发展格局素有"南青北白"之称,具体表现为以浙江越窑青瓷与河北邢窑白瓷制作工艺上的分庭抗礼。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南方瓷窑制作青瓷或只有北方瓷窑烧造白瓷。"建国以来的考古资料证明,青瓷、白瓷,南北皆有……"[1]南方青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17,(3)
<正>北京龙泉务窑发掘于1991年至1994年,为现存唯一一处从辽代早期到辽末金初最完整的制瓷手工艺遗址,填补了辽金窑址资料不足的空白。龙泉务窑生产以白瓷为主,并分精、粗两类,粗瓷主要为民间百姓日常生活之用,少量精细白瓷则供应辽代贵族使用,其白瓷烧造工艺受东北地区辽瓷窑及河北定窑影响,其器型、装饰技法、烧制工艺等有传承关系,为研究辽瓷分期、断代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龙泉务窑最引人瞩目的是发现辽三彩,为北京地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7.
耀州窑青瓷的故乡在今陕西省唐长安故城以北的耀昙(宋属耀州)铜川市(宋属同官)黄堡镇。这个耀州窑,从唐代即已大量烧制日用瓷器,供民间使用,其品种有黑釉器、白瓷、青瓷、茶叶末釉、白釉绿彩、釉下彩、素地黑彩、白釉褐彩等诸多品种。至北宋时期则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并在瓷器上采用刻花、印花、剔花和镂孔等多种装饰技法。其装饰题材  相似文献   

8.
澄城尧头窑是近年来关中东部洛河流域新调查发现的一处古瓷窑遗址①,从窑址采集的元代青釉印花盘标本判定其始烧年代不晚于元代.该窑明清、民国时期烧造品种丰富,造型装饰多样,产品以黑釉瓷为主,还包括青釉、黄釉瓷、酱红釉瓷、铁锈花瓷、青花瓷等品种,很多具有自身特色,其中以明清刻印花青瓷最具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健丽 《收藏家》2010,(7):21-24
德化窑以生产白瓷闻名,因位于今福建省德化县故名。其中该县境内的碗坪仑、屈斗宫、南窑岭等都是著名的烧造白瓷窑址。据古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的证实,德化制瓷业在宋代就已开始烧制白瓷,但釉色大多为青白釉,至明代生产的自瓷由青白变为纯白或白中闪黄,被陶瓷界命名为“建白瓷”。  相似文献   

10.
邺城地区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白瓷的始烧地点,2014~201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邺城地区的窑业情况进行了考古调查,共发现陶瓷窑址5处,时代自东汉晚期至北齐。值得关注的是,在邺南城的东北、城内、西南均发现了烧制铅釉瓷胎器与青瓷器的窑场,且通过对窑具的分析推测,二者采用相似的窑炉与窑具烧制,仅胎釉与烧造温度不同,由此推测中国白瓷的诞生应为二者共同发展的结果,其中铅釉瓷胎器是隋唐三彩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磁县古代陶瓷工业烧造的三个区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磁县,古曰磁州,位於河北省南端,是古磁州窑烧造的源地。他以优美的造型、娴熟的绘画、特殊的装饰工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他的烧造区域有三个。 一、磁县北朝贾壁青瓷窑烧造区。 贾壁青瓷窑在磁县西部八十华里的山峦中,那里有南北走向的一个大川,在这个大川的中间有三个村庄,在北边的叫北贾壁、中间的叫中贾壁、南边的叫南贾壁。贾壁青瓷窑就在北贾壁村南,西山脚下的寺沟台地上。那里有高岭土,没有发现开采过的煤窑,在遗址中发现有灰屑、没有炉碴的痕迹,所以烧造时多用柴作燃料。过去有人对这个青瓷窑进行过调查。确认为我国隋朝时青瓷窑。1975年8月磁县文化馆在城西槐树村发掘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  相似文献   

12.
李铧 《文物》1991,(12)
从桂林市沿漓江南下约5公里,西岸旧名瓦窑,这一带有瓦窑,窑头、上窑、下窑等几个村落,从地名推测,附近应曾有过一段瓷窑业昌盛的时期。60年代自治区文物普查时曾在这里发现一处唐代窑址。笔者于1988年上半年间5次到这里调查,发现了隋唐时期的青瓷窑址多处,并采集了不少陶瓷器和窑具的残片标本。现将已知烧造年代最早的一处青瓷窑大窑窑址的情况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13.
浙江境内发现的30余处宋元时期青白瓷窑址,主要分布在浙南及浙西地区。本文通过比较其中有代表性的江山前坞窑及泰顺玉塔窑与江西、福建青白瓷窑址之间的关系,明确浙江青白瓷产品是在自身生产青瓷的技术基础上,受景德镇青白瓷产品的影响烧成的,而泰顺玉塔窑在窑炉技术方面上应归属于龙泉窑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定窑、邢窑和巩义窑在白瓷烧造工艺的联系和区别,本工作使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分析了这三个窑址出土的部分白瓷残片的胎釉化学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三个窑址制胎所用的原料均以高岭土为主,是中国北方白瓷生产制胎原料采用的最主要的粘土类型。隋代邢窑胎体助熔剂原料曾使用长石类原料,从而生产"透影"白瓷而后期则加入钙质原料代替。定窑的白瓷胎体中加入了钙质原料作为助熔剂原料。巩义窑则以长石类原料为主。三个窑白瓷釉中主要助熔剂氧化物都是来自灰料的氧化钙,但含量明显不同,邢窑和定窑的白瓷釉中CaO含量显著低于巩义窑。比较结果表明,三个白瓷窑在胎釉配方工艺方面互有差别但也紧密联系,其中,定窑早期细白瓷的胎釉配方承继了邢窑唐代细白瓷制作的工艺传统。  相似文献   

15.
邯郸市宾馆地下古遗址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1983年11月,邯郸市宾馆建地下餐厅,在挖地基坑槽时发现文化遗物,我们得讯后即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一、位置和地层堆积 调查地点位于邯郸市内中华北大街西侧,今市宾馆后院。餐厅地槽呈长方形,东西宽30米,南北长42米,深7米。其文化堆积情况以地槽西壁断面为例说明: 第1层,近现代层,黄褐土,厚1.80米。 第2层,黄淤土,厚1.40米。 第3层,灰色淤土,厚0.30米左右,含极少量碎小的白瓷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丰富的古文献资料与传世文物,结合考古发掘出土的标本,讨论了汝窑的定名、汝窑的性质、汝窑遗址所在地、北宋宫廷“弃定用汝”的原因以及汝窑的烧造时间等问题。汝窑即文献所说的“北宋官窑”;“汝窑”之名只能用于北宋时汝州境内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瓷窑。北宋宫廷“弃定用汝”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于“以定州白瓷有芒”,其更深层的原因是因汝窑瓷器迎合了宋徽宗赵佶的审美趣味;汝窑烧造宫廷用瓷的时间不足20年。  相似文献   

17.
南万山窑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南万山村,1982年淄博市博物馆对该窑址进行了勘察,2018年再次对该窑址进行了调查,确认其为一处烧造年代以金元时期为主的瓷窑址。两次调查发现了大量白釉、黑釉、酱釉和白地黑花瓷片以及窑具、窑砖等,为了解南万山窑址的文化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张润平 《收藏家》2022,(5):13-20
<正>白釉瓷经过北朝时期的初创,隋代发展,到唐代已经非常成熟,以邢窑白瓷为代表,制瓷工艺精湛。唐代制瓷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瓷器已成为生产的主流,形成了以北方邢窑白瓷和南方越窑青瓷为代表的两大瓷窑系统,生产出“类银类雪”的白瓷以及“千峰翠色”的青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北方邢窑生产白瓷品质优良,制作工艺精湛,产量大,唐代邢窑白瓷在当时畅销国内。在唐代北方遗址和墓葬中发现最多,如陕西、河南和河北等省。唐末至五代时期邢窑开始衰落,河北曲阳定窑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9.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位于河北曲阳县,唐代开烧,属白瓷,呈奶白色,白中泛黄,有聚釉现象,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印花、烧造方法是覆烧,因此有芒口。而在吉安市博物馆,也藏有一件“宋吉州窑仿定素胎印花鱼水荷莲盘”,它口径17.4、高1.6、圈足直径2.1厘米。  相似文献   

20.
朴文英 《收藏家》2002,(6):32-35
高丽青瓷受中国唐末、五代时期越窑、汝窑等瓷窑的影响,11世纪时烧制技术基本成熟,12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镶嵌瓷是在高丽青瓷的基础上产生的高丽人独创的工艺,在韩国陶瓷史上流行400年之久。镶嵌瓷,即在青瓷(后来又有白瓷、粉青沙器)胎上刻上纹饰,往刻痕处填入赭土或白土,再施釉烧造,赭土变成白色,白土仍显白色。镶嵌瓷的种类从胎质上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