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宋庆龄有两个养女的说法早有流传。中国福 利会曾请张钰老人以宋庆龄生前秘书的身份出面撰文 声明,文中称:宋庆龄在70年代一次宴会上答美国的 一位记者问,有以下一段对话。记者问:"这两位姑娘 是谁?是您领养的吗?"宋庆龄答:"不,不是领养的。 她们的父亲是我的随身警卫,几年以前瘫痪。她们从 童年开始就住在这里。" 宋庆龄表弟倪吉士也曾说,那是宋庆龄警卫隋学 芳的女儿,宋庆龄从未向他说过是她的养女。两个女  相似文献   

2.
沈昌 《钟山风雨》2022,(2):16-20
<正>宋庆龄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她一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美国媒体的视野中,从北伐战争到抗战胜利这一时期内,宋庆龄的形象经历了从被期望到消极否定再到积极肯定的过程。作为美国主流媒体的《纽约时报》,关于宋庆龄的报道数量虽然不多,但以其为中心探讨美国媒体视野中的宋庆龄形象变迁,可以透视出美国媒体报道中国时政的实用逻辑。  相似文献   

3.
已故的著名共产主义国际主义战士、为新 中国的卫生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著名医学专家马海德博士,原名乔治·哈特姆,系黎巴嫩裔美籍人士。1933年来华,在上海行医,参加了外国进步人士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活动,并在宋庆龄的影响下,帮助过中共地下工作者的革命工作。1936年,经宋庆龄介绍,他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到达陕北苏区和延安访问。 他在亲身接触中,从中共高级领导人到普通广大红军指战员身上,不仅看到了中国光明前途和希望,也感悟到了自己人生的道路,因此他下决心留在苏区参加了红军,改名马海…  相似文献   

4.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自1928年到中国后.耳闻目睹中国内忧外患,发誓要用自己的笔帮助中国老百姓,决意冲破阻力,到陕北这块红色的未知地采访,把那里的真实情况揭示于世。于是,他向在上海的宋庆龄求助。巧得很,在陕北的党中央为了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让全国同胞了解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与周恩来致信宋庆龄,请她物色一位正直的西方记者和医生到陕北考察。宋庆龄征得中共中央同意后,着手安排斯诺去陕北,另一位外国友人马海德与斯诺同行!  相似文献   

5.
正宋庆龄与爱泼斯坦近半个世纪的深交宋庆龄同爱泼斯坦的交往更是成为佳话,宋庆龄称他为"我最信任的朋友和同志"。爱泼斯坦从23岁开始,即从1938年至1981年,与宋庆龄共同经历了许多历史风云,共同奋战了近半个世纪。她对他后来在中国的工作、生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交往近半个世纪后爱泼斯坦对宋庆龄十分了解,晚年的他评价说:"她外表柔弱,内心坚强。她一是原则性很强,二是非常谦逊,即使是年轻人和地位不高的  相似文献   

6.
刘慧娟 《百年潮》2023,(1):42-48
<正>宋庆龄的一生,长期与中国共产党相伴相行。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来,她始终坚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在中国革命艰难困苦的斗争中,坚定地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宋庆龄曾发表声明说:“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这就是他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倘使他所主张的国共合作一直不间断地继续到现在,中国目前已经是一个自由、独立的强国了。”字里行间,表明了她竭力拥护两次国共合作的坚定立场。宋庆龄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贡献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妻子和助手,  相似文献   

7.
1938年6月14日,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保盟设中央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宋庆龄任主席,保盟向海外华侨和各国知名人士宣传抗日,争取海内外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筹集经费、药品、医疗器材,援助中国抗日军民,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保盟在香港的活动一直坚持到1941年12月香港被日军占领。宋庆龄和保盟1941年在香港发起的"一碗饭运动",曾轰动全港。"一碗饭运动"原是美国医药援华会为购买药物和设备支援中国抗日战  相似文献   

8.
爱泼斯坦档案:爱泼斯坦,全名伊斯雷尔·爱泼斯坦(lsrael Epstein),国际著名记者、作家、著名国际问题和中国对外传播专家。1915年4月出生于波兰,1917年随父母移居中国,1931年在《京津泰晤士报》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37年起任美国合众社记者,1938年在香港参加宋庆龄创建的保卫中国同盟。抗战胜利后去美国,1951年回中国参与《中国建设》杂志创刊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今日中国》(原《中国建设》)名誉总编辑、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工业合…  相似文献   

9.
1958年,美国兰登出版公司出版了斯诺的《复始之旅》,书中详细记述了他与宋庆龄、甘地和罗斯福等人的交住。  相似文献   

10.
鲁平 《百年潮》2012,(4):53-59
正1952年初,英文双月刊《中国建设》杂志在宋庆龄主持下正式创刊,面向全世界公开发行。"中国建设"这个名字不仅表明这个杂志的主旨是报道新中国的建设,而且还借以纪念孙中山先生。我于1949年参加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因此参加了《中国建设》杂  相似文献   

11.
“一碗饭运动”原是美国医药援华会等团体于1939年首倡的,每年举行一次募集捐款,支援中国抗战。 1941年5月初,根据宋庆龄的倡议,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成立了以宋庆龄为名誉主席.香港立法局华人首席议员罗文锦律师为主席的“一碗饭运动”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1915年10月25日,中国一代伟人孙中山和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女性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了,这是一件对近代中国颇有影响的事.一位外国作家莱昂·沙曼在他的《孙中山:他的一生及其意义》一书中这样写道,他们“是把爱情的理想同革命的理想结合起来”,点明了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婚的崇高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彦 《炎黄春秋》2001,(8):12-13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正在美国乔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上学的宋庆龄在校刊上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文章:《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文章里有这样一句不同凡响的论断:“是压迫导致了这场奇妙的革命——一件看来是不幸的实际却是造福人间的喜事。”当时,她才20岁。  相似文献   

14.
埃德加·斯诺(1905—1972),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他从1928年起到1970年止很多次到中国,为采访和宣传中国的革命事业倾注了大半生心血。特别是1936年夏秋间,斯诺专程到苏区采访,同毛泽东畅谈了10多个昼夜,毛泽东称赞他“发现了共产党的真谛”,他们之间的友谊持续了几十年。首次见面1936年春,斯诺专程到上海向宋庆龄表达了访问陕北苏区的愿望。宋庆龄通过中共地下组织特地为他写了一封用隐显墨水书写的致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的介绍信,协助其秘密通过国统区,经西安到达陕北。7月中旬,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毛泽东在陕北保安约见了斯诺,两人开…  相似文献   

15.
宋美龄1897年生于家道殷实的传教士之家,和两个姐姐宋霭龄、宋庆龄是首批在西方接受教育的中国女性。1913-1917年,宋美龄在美国威斯理女子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16.
伊罗生与《中国论坛》唐宝林伊罗生与《中国论坛》,涉及到3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宋庆龄领导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托洛茨基和中国托派等多方面的关系,可是过去写中共党史,都不提它。我研究宋庆龄、中国托派史时,作了一些探索,由于材料有限,也没有很深入。最...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我在美国发现了一些宋庆龄未刊往来英函札,其中,宋庆龄与陈友仁夫人乔吉特1932年4月间的往来信札各一通,反映了当时宋陈关系的变化,尤其值得注意,现择要释读之。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早在1919年,孙中山就同李大钊有过“接触”(李新:《李大钊》,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单位合编《宋庆龄在上海》;蒋洪斌:《宋庆龄》;吕明灼著《宋庆龄传》,李新主编中国革命史丛书之一,等等)。其实,这种传统观点是值得质疑的。  相似文献   

19.
1981年5月29日晚8时18分,中国一位伟大的女性、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因病逝世了。宋庆龄一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她临终前,她惟一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1958年,宋庆龄同志就曾向前去看望她的刘少奇、周恩来同志提出入党的要求,当时刘少奇同志对她说:“从现在情况看,你暂时留在党外对革命所起的作用还大些……”宋庆龄当时表示理解,但内心却很不平静。1981年5月14日晚,宋庆龄的病情突然恶化,体温高达40.5℃。第二天早上,当她体温下降后,她明确地提出坚决入党的要求,并连续重复了三遍。宋庆龄的这一要求很快就报告…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一直担任国家名誉主席,直到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宋庆龄一生与孙中山情深意重,直到宋庆龄病重时,她还常常向人谈起孙中山。有一次,宋庆龄对照顾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