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949—196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 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表现出一种既要给予援助又要进行限制的复杂心态 :中苏军事同盟的存在决定了苏联必须在核武器方面帮助中国 ,提供核保护或者核技术 ;由于赫鲁晓夫在政治上有求于中共 ,苏联不断地提高对中国核援助的层次和力度 ,而这是中国能在短短十年内制造出原子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赫鲁晓夫在内心深处对毛泽东的不信任 ,特别是中苏在核战略和核政策以及处理国际事务等方面的分歧不断显露 ,构成了苏联核援助的限度和制约条件 ;中苏关系刚出现一丝分歧的迹象 ,苏联首先关闭的就是核援助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他的领导紧密相连。而苏联模式则是苏联在斯大林领导时期,逐渐形成的一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模式。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影响着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失误。本文通过梳理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初步认识、毛泽东在新中国筹建中对苏联模式的学习,毛泽东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中对苏联模式的反思和维护三个历史时期,说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且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1949至1965年,毛泽东在对苏外交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中苏关系从同盟走向破裂,主要是由于毛泽东对独立自主原则的坚持,与苏联控制中国之心的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张蕴艨 《百年潮》2023,(6):69-75
<正>毛泽东诗词在世界上的传播版本很多。在各种外文版毛泽东诗词集中,最早的是1957年在苏联出版的俄文版《毛泽东诗词十八首》。1937年,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由美国记者斯诺首次英译,走向西方世界。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不但推进《毛泽东选集》在中国的出版和在苏联的译介,还建议翻译出版毛泽东诗词以供社会主义阵营国走近新中国及其开国领袖。于是,自1950年起,毛泽东诗词便开始以散篇形式发表在苏联杂志或诗集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初步探讨了苏联因素对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影响,认为苏联的建设成就使毛泽东坚信,只要真心实意学苏联,中国经济就能获得高速发展;通过借鉴苏联模式,毛泽东探索出了"大跃进"的发展方针;通过批判苏联领导人的"老子党"和大国沙文主义作风以及通过打破苏联模式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毛泽东使党和人民清除了民族自卑心理,振奋了民族精神,从而全面投身于"大跃进"运动.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出访苏联。在《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字仪式结束后,斯大林举行招待宴会,中苏官员互相祝贺。斯大林关心地问毛泽东,“你回国之后,你本人对苏联有什么需要的地方。请尽管提出来。”当时中国采取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意味着对西方关上了大门,这样的决策使中国成为苏联的同盟国。中国需要苏联的援助是不言而喻的。毛泽东想到了一件事,举举酒杯,对斯大林笑笑说:“我们对苏联的帮助是衷心感谢的,我的需要么,今天不谈,再说。”  相似文献   

7.
苏联,曾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老大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不久,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交的便是苏联。面对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可能出现的武装干涉,面对恢复国内经济的艰巨任务,同苏联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将自己的首访国定为苏联。  相似文献   

8.
<正>1949年12月至1950年3月,毛泽东主席访问了苏联。访问期间,斯大林多次与毛泽东进行了会晤,交谈中,斯大林建议中国出版《毛泽东选集》,并答应派几位理论、翻译方面的专家协助中国一起完成这项工作,当时苏联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外交家、斯大林的首席中文翻译费德林便是其中  相似文献   

9.
1965年2月11日上午,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对外联络部部长安德罗波夫(之后此人担任苏联克格勃主席)一行,这是毛泽东自赫鲁晓夫1959年10月访问中国以来,与苏联领导人的第一次会晤,也是最后一次。此后,中苏关系越来越紧张,毛泽东再也没有会见过苏共领导。  相似文献   

10.
从亲密的同志加兄弟到剑拔弩张的敌人,再到战略合作的伙伴,毛泽东对苏联的认识在不断地变化。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全面学习苏联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与苏联充满了恩怨,可谓剪不断,理还乱。总体而言,中共党人对斯大林领导下的苏共和苏联是完全信任和敬畏的,把他们当作亲密的朋友、兄弟。正如毛泽东所说:“谁是我们的朋友呢”?  相似文献   

11.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五十多年前毛泽东说这句话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果在中国人眼中熠熠生辉,中国共产党视之为自己的伟大梦想。  相似文献   

12.
<正>"一切由中国同志安排"那是1949年12月,斯大林为迎接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派汉学家费德林来中国作毛泽东的随行翻译。在旅途火车上,毛泽东谈到自己在战争年代写诗的动机时,不无感慨地说:"现在我连  相似文献   

13.
《前线》是苏联剧作家考涅楚克1942年9月发表的三幕五场话剧,在苏联反法西斯战争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中国,这部话剧经毛泽东推荐和介绍后,曾在不短的时间里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1941年5月—1945年4月)后期成为党的领导干部的形象教材。  相似文献   

14.
1991年2月27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视察黑龙江省并题词41周年纪念日。1950年2月27日至28日,毛泽东同志在结束访问苏联回国途中,不顾旅途的疲劳,亲临我省视察。这是毛泽东同志建国后第一  相似文献   

15.
红色牧师     
王一美 《风景名胜》2020,(1):0107-0108
董健吾是我党出色的地下党党员,被人们称之为党内怪人。他是“特科”人员,帮助陈赓等人清除了叛徒杨鑫;他是牧师,利用公开身份进行革命活动;他是园长,曾救助、抚养过毛岸英兄弟三人,却一度被人们误会;他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受命宋子文,千里奔波去陕北送一封重要信件,在西安游说张学良,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宋庆龄等人称赞;他为生活发愁,却拒收重金,以此将毛岸英兄弟送去苏联,使他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最终和父亲毛泽东团聚。董健吾还是斯诺笔下的人物,曾冒着危险护送斯诺由西安前往西北。新中国成立后,来到中国的斯诺曾向毛泽东主席提出想见董健吾一面,但因董健吾此时已经重病在身不幸去世,斯诺最终没能见到这位红色牧师而遗憾离去。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曙光在即,毛泽东主席就萌生要拥有原子弹的想法。在整个50年代,中国多次受到美国的核威胁。苏联曾对中国发展核武器给予强大支持,但后来又变卦翻脸,撤走全部援华专家。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重重困难,使我国终于在1964年10月跨入核大国的行列,成为保卫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请看《毛泽东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文。  相似文献   

17.
谢建平 《文史天地》2012,(11):93-93
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了粮食严重短缺的现象,毛泽东深感粮食问题的严重性。在这种困难局面下,在“一切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年代,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访苏时了解到,苏联在1954年大规模垦荒运动中,以城市青年为垦荒主体,两年里一共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代表团回国后,向党中央汇报了苏联的做法,毛泽东认为苏联的方法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在50年代初的中苏经济关系中,开办中苏合股公司是一件颇为引人注目的事情。有的著作认为股份公司协定表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从后来毛泽东与苏联大使的谈话记录看,中国领导人对股份公司也颇有不满,似乎开办合股公司是苏联强加给中国的。这样说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2016,(7)
正有着"中国铁路第一车"之称的"毛泽东号"机车是全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以"毛泽东"的名字命名的机车。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不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在全国掀起。1950年8月,"毛泽东号"机车司机长李永访朝回国后,代表机车组在《和平宣言》上签名。根据上级指示,机车组一面派出胡春东、郭映福驾车赴朝,以实际行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面把后方当成前线,积极响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与中国科学技术的自主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将科学技术视为革命者完成自身历史使命的重要工具,他洞见先进技术在后发国家追赶发达国家中的作用,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视为国家的重要职能,在西方国家封锁禁运、苏联毁约的困境下,千方百计引进先进科技并努力促进自主研发,果断地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为中国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回顾毛泽东与中国科学技术自主研发的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和实践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