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文字文化圈的诞生和西夏文字遗产 十一世纪之初北宋年间,在汉字文化圈的西北隅曾诞生了一个新型的文字文化圈,这就是西夏文字文化圈。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已在1032年创造了体现本国文化象征的国字,于1036年颁布推行。创造国字可谓显示了这一新兴王国朝气蓬勃的宏伟壮举。  相似文献   

2.
楼兰—尼雅地区出土汉晋文字织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兰—尼雅地区出土汉晋文字织锦对于确认其织造年代、产地,研究纺织工艺水平、社会经济文化,探索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对历次出土的近40余件文字织锦图案风格及织文的研究认为,文字织锦出现于西汉晚期,主要流行于东汉中后期至魏晋时期;文字内容可分为吉祥祈语、政治祈语、弘扬儒教教化及社会价值理念的祈语,以及根据西域绿洲城邦或边疆民族的审美和功利目的而专门织造的汉语—胡语双语文字。图案风格可分为传统的吉祥瑞兽云气纹样、几何纹样、瑞花草纹样,并出现了西域风格的有翼神兽和狮子纹样。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语种多文种多,民族语言文字涉及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新闻、影视、出版、文学艺术、古籍、文物古迹、医学、宗教诸方面,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科技文化水准以及社会发展进程。社会主义新方志写好民族语言文字志,是体现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平等、语言平等、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和民族地区语言文字事业的大事,也是为今后我国更好地处理民族语言文字问题提供资政借鉴的依据。目前,许多省、自治区直至地、州、市、县都在编纂民族志,并在民族部类志书中设立了民族语言文字篇章。  相似文献   

4.
远古刻画符号与中国文字的起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自裴李岗文化至汉魏时期器物上常见的单字、刻画符号和图形文字,分布广泛,一脉相承,大都独立刻铸在器物(或铭文)的特殊位置上,不与其他文字相连属.它们不但与八卦之象多用单字来表述的特征相符合,而且有的还与纪卦象类筮数易卦相并署.因此,它们可能大都是反映八卦之象的卦象文字.一般地讲,每件器物本身及其上面的单字、刻画符号或图形文字,大都应是同一易卦的卦象.它是中华先民"制器尚象"习俗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锡伯族做为不到十万人口的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分居在东北和新疆这两个极边地区。同样由于历史的原因,占我国锡伯族人口60%以上的东北地区的锡伯族丢失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占30%左右的已成为新疆世居民族的锡伯族,保持、丰富和发展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使她成为新疆47个民族成分、13个主要民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成为新疆诸多民族中的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蒙柯尔克孜一样,不但有语言,而且有文字的民族。西迁二百多年来,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始终成为新疆锡伯族人民的第一思维工具和重要的社会交际手段,使之在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  相似文献   

6.
从图像文字到甲骨文--史前东夷文字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东夷族文字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北辛文化的刻划符号开始,经过大汶口文化的图像文字、龙山文化文字,到岳石文化的甲骨文字.我国商代甲骨文的主要源头当来自古东夷族.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字的神话有肯定型和否定型两种类型。拉祜族的文字神话叙述了该族从有文字到无文字的过程,文字充满了神秘性和非原生物质性的特征。将文字放置在西南边疆区域社会变迁中观察,被吃掉的文字神话其实反映了历史上拉祜族在边疆族群政治结构中的边缘性地位。文字神话与地方社会权力、宗教镶嵌在一起,"创制新文字"和书写实践对于"无文字民族"而言具有重获丢失的文化财产的政治隐喻。从整体视角来审视拉祜族及中国西南藏缅语族的文字神话,拓宽了文字研究以"文/野"之别和"中心-边缘"划分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8.
秦皇岛地区具有优秀的历史积淀,留下了数量可观、种类各异的金石文字,包括摩崖石刻、砖瓦刻字、石碑石匾刻字、青铜器铭文等,本文对其进行了分类梳理和概述。这些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也是研究秦皇岛地区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9.
潘骥  周军 《丝绸之路》2009,(22):103-104
徐冰的很多作品都以文字为主轴,如《天书》、《新英文书法入门》、《地书》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各自不同的影响。本文从徐冰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去分析他的作品中的文字艺术,让观者在看见他作品中的文字的背后,进一步去体会中国文字的本质概念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字简练、言简意赅是一切写作行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古今中外文字工作者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地方志书作为一地之“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广,时间跨度大.资料浩繁.压缩篇幅显得尤为重要。要从篇目框架设置、材料甄别选用,到文字修改提炼等各个环节予以重视.做到“明确内容.共事要简;谋篇布局,层次要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字起源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 ,弘扬华夏文明 ,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洛阳市海外联谊会和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共同发起 ,并由洛阳市文物管理局主办的中国文字起源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0年 1 0月 1 8— 2 0日在古都洛阳召开。与会学者围绕着中国文字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 ,展开热烈的讨论 ,取得了丰硕成果。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蔡运章研究员在大会开幕式后作了中心发言 ,他提交的《中国古代卦象文字》一书 ,引起与会学者的强烈反响。他认为中国古代自裴里岗文化至汉魏时期器物上的…  相似文献   

12.
土族有自己独特灿烂的传统文化。口传文化是土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字,土族的口传文化世世代代口耳相传。又由于现代强势文化的不断冲击,土族口传文化处于青黄不接、濒临消失的状态。土族文字的创制使口耳相传的土族口传文化变为有记录的传承,极大地拓展了其传承的时间和空间,起到了其它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过去,一般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但是,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而系统的文字,显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自1977年以来,在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的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晚期陶器上发现了一些文字资料,它们刻画在碗、钵、豆、瓮等陶器的底部或肩部,是在陶器烧制前刻画在胎上的。其形体结构较大汶口文化的刻画符号或文字又前进了一  相似文献   

14.
巴蜀文化的地方特点相当强烈,特别是古蜀文化,它是独立于中原文化之外的四川盆地的特有文化。在四川地区战国时期出土的器物上,常见一些图形符号,一般称“巴蜀符号”或“巴蜀图语”。其形态特征与常见的纹饰不同,与汉字(甲骨文、金文)也没有什么联系。 《蜀王本纪》说蜀之古代,“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今人也说,“早期的蜀文化遗物中并没有发现古蜀文字的遗迹”。  相似文献   

15.
正人民币纸币,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至今已发行了五套,它经历了从战争时期到和平年代,从依赖外援到独立设计印制,从国内发行到国际流通的过程。人民币信誉之高、币值之稳、印制之美,世界瞩目,已成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片。就人民币纸币最基本的要素文字而言,既有汉语文字,又有少数民族文字、盲人文字,还有荧光文字、微缩文字、隐形文字等,很值得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10月,为了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辉县孙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一批商代和战国的陶器文字或刻画符号,为认识辉县地区在当时的社会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由于新材料的发现和旧有未公布材料的发表,古文字的研究特别是战国文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素称难治的吴越文字的研究亦不例外,不断有高质量的论文涌现。这使得对吴越文字的研究状况作出总结成为可能。1989年,曹锦炎先生有文《吴越青铜器铭文述编严(以下简称《述编》)对吴越器铭始作全面清理。1992年,浸淫吴越文化研究多年的董楚平先生成专著《吴越徐舒金文集释》(以下简称《集释》)。董先生博采众说,加以己见,其功力之深,识见之高,令人钦佩。1994年,张光裕、曹锦炎两先生合作主编的《东周鸟篆文字编护(以下简…  相似文献   

18.
张琳琳  张勇正  彭聪 《神州》2013,(17):240-240
文字图形化是现在海报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加速了海报的信息传递速度,也赋予了文字一种大众化的意义,使海报的宣传不受语言、地域、文化的差异,更好地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这种具有表现力的文字图形增强了信息传达的视觉效果。汉字外形、构成和笔画都可以看作一种图形,这种独特魅力是设计师无限灵感的源泉,汉字图形化设计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文字图形化是现在海报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加速了海报的信息传递速度,也赋予了文字一种大众化的意义,使海报的宣传不受语言、地域、文化的差异,更好地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这种具有表现力的文字图形增强了信息传达的视觉效果。汉字外形、构成和笔画都可以看作一种图形,这种独特魅力是设计师无限灵感的源泉,汉字图形化设计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引用大量材料,从文字生成、发展的广阔背景上,论述了简牍文字的出现在中国文字学发展史上的文化价值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