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娟 《沧桑》2009,(4):230-231,246
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既短暂又动荡不安的特殊时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晋代的模范女性体现了类型多样化的特点。晋代是一个观念开放的时代,涌现出大量的模范女性有着社会政治文化等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女性教育的成果、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的教育状况是衡量女性在社会中地位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制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新的教育体制的确立以及开展的女性扫盲运动、女性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实践,使中国女性在提高了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同时,也提高了文化知识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教育是立国之本,而女性教育更关系到民族的兴亡和国家的盛衰.占中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女性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曾对建国以来的社会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并将继续对21世纪中国科技、经济、社会的走向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观念与社会:女子小脚的美丑与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近代中国缠足与反缠足两种观念曾长期竞争,至少到20世纪30年代,小脚美的观念在民间仍广泛存在,而天足女性及其家庭则往往受到社会的歧视。这样的观念有力地影响到女性在婚姻方面的选择能力和选择范围,由于近代社会变动导致从价值取向到生存竞争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异的“两个世界”的存在,多数有能受教育的女性很难享受与“新世界”相伴随的社会待遇,缠足实际成为保障她们婚姻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这样的社会因素又以过来强化  相似文献   

4.
宋运娜 《丝绸之路》2012,(24):77-78
贞节观念是中国古代社会女性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在《金瓶梅》中,这种传统的婚姻文化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本文通过对《金瓶梅》中寡妇再嫁这种女性文化现象的观照,探讨晚明女性文化的民俗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集了江南民间传说中关于清代肖像画家的生活状况及写生手段,揭示出17、18世纪城市市民肖像画崛起的社会原因,如意识形态、经济实力和文化需求等。文章阐发了肖像画不同的类型和功用,探索了肖像画主的心态及女性肖像画中的新意。这一切都离不开明中叶至清代所涌起的主张人格平等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6.
冯素梅 《沧桑》2008,(5):140-141
"三礼"之学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中国后世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传统、伦理观念影响很大。"三礼"之学在清初兴起,后大盛于乾嘉。本文认为清代"三礼"学的兴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即社会政治环境使然和学术发展整体氛围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宽泛的定义下,文化被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狭义的解释认为文化由四大部分组成,即物质、社会、语言、精神。美国六十年代爆发的反正统文化运动主要是针对当时占统治地位、弥漫于社会各层面的文化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生活方式,所以,它所反对的文化是广义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在纯 《神州》2011,(8X):9-10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要素的繁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它也是我国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程度的发展历程。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文化生态环境是社会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因素,也是用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观念体系,同时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软环境。而创建公平、开放同时又充满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政体改革的文化生态环境,将会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持续的内在的动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缠足与反缠足两种观念曾长期竞争 ,至少到 2 0世纪 30年代 ,小脚美的观念在民间仍广泛存在 ,而天足女性及其家庭则往往受到社会的歧视。这样的观念有力地影响到女性在婚姻方面的选择能力和选择范围 ,由于近代社会变动导致从价值取向到生存竞争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异的“两个世界”的存在 ,多数不能受教育的女性很难享受与“新世界”相伴随的社会待遇 ,缠足实际成为保障她们婚姻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 ;这样的社会因素又反过来强化了这一“世界”小脚美的观念 ,故小脚美丑的观念竞争实与生活习俗的转变伴随进行 ,主张天足美的趋新士人观念直到整体的新旧势易才最后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10.
傅斯年以进化观看待中、西方社会文化的演进,认为中、西文化虽遵循类似的进化轨迹,但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在中国文化起源问题上,傅斯年由进化观促成的民族视角,提出了多元起源论主张,突破了传统史学中的中国文化同源论。他以汉民族的变迁为标准所做的中国历史分期,突破了旧史家依朝代的分界而做的自然分期,冲击了以王朝为中心的传统史学观念。傅斯年在自然科学观念影响下形成的以"史学即史料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主义历史知识观,强调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对于引导史语所治学的科学取向以及推动中国史学沿着科学实证的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是傅斯年在现代性观念影响下形成的史学思想的主要表现及意义,其局限主要在于他因将历史学自然科学化的强烈意愿,忽略了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差异及历史认识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1.
1915年《妇女杂志》的女学思想反映了女性开始逐步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女性开始获得和男性同样重要的家庭地位;教育是妇女谋生的先导。女学观所反映的女性社会地位的转变是近代中国女性时代转型的重要体现。但是该《妇女杂志》中的女学思想也存在其历史局限性。近代中国女性的全面转型,需要中国社会的整体演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传统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众多的女性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而到了民国,女子教育迅速发展。文章以浙江地区的家谱为中心,从家谱鼓励女子入学,家谱中的女子教育状况等,探究民国时期女子教育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李海泽 《神州》2011,(7X):163-163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西方的女性评价经历了从性化到性别他者的变化,而中国的女性评价(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则经历了由性别她者到性别他者,再到身份她者的转变。二者差别是由中西不同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在中国,对女性的社会评价不如文化评价那样稳定,而文化评价更依赖历史传统和文化多样性,且可以给女性的社会发展及其相应影响性评价提供多样化的方式,有利于女性选择多种发展途径。目前民俗学、社会学和社会性别学都缺乏这种理论成果,但采用个案法进行研究可发现这个特点。在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建设中,构建女性的社会发展模式,应考虑中西女性评价的差异,将女性的性别差异、社会条件与文化评价传统加以综合考虑,使女性发展的选择获得社会评价与文化评价的双重合理性,以利于女性就业、事业与人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育是指以历史学为基础所进行的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等的教育、教学与研究活动,在学科属性上属于史学史的研究范围和分支学科。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主要有官学、私学、社会和帝王四种类型,官学历史教育主要是指官立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学校所进行的历史教育,私学历史教育主要是指家庭、童蒙和书院等的历史教育,社会历史教育包括广义的各种历史研究活动以及民间说书讲史等,帝王历史教育主要体现在大臣谏言和经筵讲史等活动中。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人文素质,即通过历史教育,进行道德修养、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二是探究历史兴衰,即要正确认识历史治乱兴衰的过程及其规律,为现实政治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培养受教育者的政治兴趣和见识能力;三是关心民族国家,包括民族团结和国家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民族与国家的历史,树立起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6.
##正##佛教遗物中有一个奇怪而又未经详细解释的现象:佛教主张“少欲知足”,寺院中却有大量奢华珍贵的财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背后必有观念支撑和社会原因。于是,讨论佛教物质文化“最重要的观念不是少欲知足,更不是一切皆空,反而是庄严具足及其相关的功德观念。无论是描述佛教艺术品的文献还是艺术品本身,信徒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17.
张宏 《北方文物》2020,(5):109-112
辽代作为我国历史上多民族发展与交流的重要时期之一,深刻体现了华夷交融的多元趋势。其中女性作为有辽一代的重要社会成员,对政权的发展与稳固有重要的作用,这与当时女性的地位,以及受教育的内容有关。从文化认同角度看,辽代女性教育问题,正是契丹族统治者在传统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民族统治的双重影响下,所展示的独特女性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8.
嘉纳的一生主要是通过留学生教育和一般教育,与近现代中国、特别是清末中国发生种种关联.他所进行的中国留学生教育具有先驱意义,而其背后的思想支撑——其国际理念、中国认识以及对中日关系的构想,在他的时代无疑是贤明而稳健的.他的观念和实践构成了近代中日教育文化交流中罕见的出色篇章,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性.本文特别关注嘉纳的国际观和中国认识一直为中日学界所忽略的事实,对嘉纳的国际观中国观的整体结构进行考察,理清在近代日本的观念体系中,嘉纳所呈现的独特图景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叶晋良 《神州》2012,(15):6
从人类文明初始,女性以其生育、哺乳的独特社会功能承担,成为人类精神崇拜的主要对象之一,但由于文明之进步,社会之形成,秩序之修订,女性崇拜的形象也随之改变,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先进发达的农业文明,促使中国文化较早的经过蒙昧时代,直接进入具有文明秩序的封建时代,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女性崇拜形象也为之发生嬗变,爱神并未在中国文明中实现长期独立的发展,反而迅速被美神所取代,但却一直以异化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0.
妇女的身份地位与文化有密切关系。贵州少数民族如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传统文化中,都有女性始祖崇拜,妇女在家庭、社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有一些限制妇女自由的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妇女地位,一方面应强化一些民族文化、习俗;另一面必须对不适现实需要的观念加以调整。民族贫困地区妇女权益的改善最为重要的是教育,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和扩大教育投资才能真正从源头上解决现实的妇女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