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部分府厅州县设置时间考辨高恩林民国和今人的著述中,往往论及黑龙江省的府厅州县设置时间问题。中有尚需做些探讨者。呼兰厅设置年代。“巴彦州,原名巴彦苏苏。光绪元年设呼兰厅”①。“光绪元年,以巴彦苏苏设呼兰厅”②。“光绪元年,设呼兰厅同知一员驻巴彦...  相似文献   

2.
顾诚提出明代疆土管理分行政、军事两大系统,引发了对明代行政区划制度的新认识。沿海卫所是否切割州县划境而治,是相关认识成立与否的焦点。本文主要根据沿海地区明代省府州县方志和明清卫所志,探讨沿海卫所的行政区划详情,结论是:明代沿海卫所的屯田多分散在各府州县,规模难匹州县田地,卫所管理权限较弱。卫所与州县划分日常防区,参差互嵌,既不一定自成一体,更远未涵盖海岸地区。某些卫所以城池为核心,形成了一小块相当于一乡一村、与州县并行不悖的行政地盘,但规模较小,边界未能正式独立于州县之外,难以视为正式政区。因此,明代沿海卫所仍宜视为非实土卫所,而不是实土卫所或准实土卫所,明代军事政区宜视为民事政区的辅助而非并列系统。  相似文献   

3.
清代河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瑞 《史学月刊》2004,(10):96-105
清代是河南书院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伴随着书院的官学化,清代河南书院实现了自己的普及化,先后设置的292所书院已遍布省内各个州县。与明代相比,开封府仍然是书院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他府州的书院发展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斜十字状的分布格局,呈现出带状的分布特征。通过对书院数目、分布密度等要素的比较研究,各府州书院发展水平的差异可基本划定,黄河两岸诸府——开封府,河南府、怀庆府、卫辉府等成为清代河南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清末地方自治包括府厅州县和城镇乡地方自治两个层级,并建构了两个层级不同的官治与自治模式,即在城镇乡一级实行"以自治辅助官治",而府厅州县则实行"自治与官治合并"之制度。两种模式都借鉴了日本自治制度,但都有所不同。就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运行来看,由于地方自治章程赋予官府监督自治之权,也由于自治团体为谋求地方利益,常常也会与官府对立,所以,官治与自治常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5.
《辞海》中卷三○一七页“榆树”条:“清末设榆树直隶厅,一九一三年改榆树县。” 榆树县之设早于榆树直隶厅。光绪三十一年,吉林将军达桂在《请于三姓及吉江两省增改郡县名折片》(吉林省档案馆藏)中,请“于孤榆树设知县一员,各曰榆树县兼理事衔,隶新城府;与府划疆而治,仍统属于吉林分巡道。”此次奏折,于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  相似文献   

6.
《广西地方志》2002,(2):61-64,24
康熙元年 (1662年 )七月十一日 容县、岑溪、苍梧、藤县发生412 级地震。是年 清廷设左江镇 ,驻南宁。广西提督移驻柳州府城。△ 廉州府奉令“再申洋禁” ,立界设防 ,重兵驻守 ,强行“迁海” ,逼沿海居民“徙内地五十里” ,捣墟市 ,拆房舍 ,烧海船 ,禁止沿海百姓接济台湾郑成功的反清斗争 ,并防御外国入侵。康熙二年 (1663年 )正月十七日 清廷设置泗城军民流官同知、经历、儒学教授等职官。八月二十六日 清廷改镇安土府为镇安府 ,设通判 1员。是年 柳州、马平、武宣、桂林、临桂、平乐、灌阳、梧州、苍梧、藤县、永安、罗城等府州县水…  相似文献   

7.
顺治元年八月,盛京地区初步形成八旗驻防体系。康熙《盛京通志》将这些八旗驻防机构称之为城守公署,城守所辖区域为行政区划,与州县并列,代表着省级官员对"城守"制度的认同。同时,公文中的"城"逐渐具有城守辖区的含义。乾隆年间,官修《清朝文献通考》将东三省与新疆的八旗驻防区域称之为"城",记录为行政区划。嘉庆、光绪两部《清会典》将这些城守辖区规范为"城",城制成为与府厅州县制具有同样法律地位的地方行政制度。城守制与城制的重新发现,为研究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四省的八旗驻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8.
防区制时期(1920-1934年)是四川省政治、经济和财政状况最为混乱的时期。驻川各军划定防区,就地筹饷,在擅征苛捐杂税、截留中央税款、滥发纸币之余,还发行了大量地方公债。这些公债的发行,一方面助长了军阀间的混战,刺激了四川省金融行业的畸形繁荣;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扼杀了产业资本,最终成为广大人民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朝,皖北行政区划调整分直隶州与府的调整、裁并与析增州县、佐贰官的移驻外署几种情况。雍正时,针对皖北凤阳一府辖域过大、人口众多和距统治中心遥远而难以进行有效行政等因,析凤阳府而设泗州直隶州和颍州府,并又以周围至广、民风刁顽和命案多发而分寿州增设凤台县;乾隆时期,由于水灾毁城等因,又分别并临淮县归凤阳、裁虹县入泗州,迁泗州于虹城;同治年间,鉴于淮北壤阔民悍和捻军之乱等情,作为善后举措,清廷分蒙城等4州县设涡阳。同时,为加强控制,在区划不变的情况下,清廷又将各级佐贰官移驻外派。  相似文献   

10.
岳池文庙建置初考岳文宣古代社会,为兴行教化,培育人才,国家即建立学校。在"天下府厅州县皆立学,学皆立庙"①的热潮中,岳池文庙(又名圣庙、学宫)即由官府出资修建。旧在治南近西门路,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中(976~983年);明洪武七年(1374年)重聋,...  相似文献   

11.
雷山设治局改置雷山县的时间,有的认定为一九四八年,有的认定为一九五○年,到底哪种认定为妥呢?在修省、州、县地方志中是应该予以解决的。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置丹江厅驻丹江(今老丹江),属都匀府。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迁丹江厅驻肇庆堡(今县城)。民国二年(1913年),改丹江厅为丹江县,属黔中道(驻贵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驻独山)。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驻独山)。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第二行督察区(驻独山)。民国三十年(1941年)六月,因丹江县面积仅九百余平方公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 ,我国西部地区的行政区划曾发生过一系列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关内、陇右、剑南三道所辖州县的增置、省废、改隶 ,州县名称的更改、治所的迁徙、等级的升降 ,以及羁縻府州的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清末滇缅划界谈判是近代中缅边界变迁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借助外交档案和条约舆图等资料,对中英谈判涉及的滇缅边界划定和变迁过程作细致复原。光绪年间《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约》和《中缅条约附款及专条》的签订基本划定了滇缅中段的边界线。中英对“分水岭”地理认知上的矛盾,对尖高山以北段未定界的交涉产生重要影响,结果使中国事实上丧失了对尖高山以北、扒拉大山—高良共山以西小江流域的领土主权。在南段未定界,双方对边界会勘依据有诸多分歧,难以取得共识。清末中英关于滇缅边界问题的谈判结果,基本塑造了当今中缅边界的走向,对其后民国时期与20世纪60年代中缅两国的边界谈判和最终划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代县级政区分等制度自雍正年间提出,至乾隆十二年后大体厘定。但乾隆十二年至四十三年间,仍然发生了高达124次的缺分等第调整,其中又以中、简缺升为最要、要缺为主,迫使清廷于乾隆四十三年出台了繁简互换的规定并得到较为严格的执行,但仍有一些例外。自此直至道光朝仍有相当数量的缺分调整,咸丰、同治两朝改缺甚少,到了光绪末、宣统之际再度升温。各省内缺分分布存在反“中心—边缘”,“中心—边缘”双中心,沿河、沿海、交通线的线状分布,贴近经济中心等诸多模式。以1911年为例,附郭县的缺分等第整体上在府内占据优势地位,但仍有48个府存在附郭县缺分等第低于府内其他厅州县的情况。州县缺分与优瘠缺的关系亦非一一对应,湖南的案例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清代省友是州县延聘、长驻省城的办事人员,负责州县衙门在省级主管行政机构藩司、臬司及督抚部院的相关事务,诸如办理州县交代册、领解钱粮、投文解犯、打探信息等。其中,关书、使费与文册是省友的受事之源,省友藉此请托司、院书吏援通办理州县省务,甚至在使费支付数目、钱粮领取与某些事务上有"擅专"的空间。然而,这种"擅专"并非毫无限制,省友与司、院书吏携手操持州县省事时,书吏会根据上宪的执政态度与关防严密程度而使相关事务在法律法规及各项省规所允许的范围内弹性延伸,省友在使费支付与钱粮领解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州县的牵制。省友与司、院书吏在利益驱动下对州县省务的不规范运作,有促进上下级行政机构有效沟通、提高地方衙门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明代,基本上各府州县都编有地方志,而与州县民政系统并列为明代两大管理系统的卫所则较罕见志书编纂,因此其信息多保留于州县志书中。方志如何记载卫所信息不仅是修志体例问题,还折射出明代军政、民政系统间的关系变化,是民政系统官员的一种政治表达。纵观现存明代府志对卫所武官群体的记载及其体例设置,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地方志对于武官群体的记载、如何记载则因地而异,详略不一;嘉靖朝以降,逐渐有新的地方志补充卫所武官群体相关信息,更为完备。这一转变与明中后期的局势变化、地方志纂修者希望借此激励武官,以保障地方安全有关,是明代特定历史背景下,地方文武官员、卫所与州县间的关系和地位转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张月琴 《沧桑》2009,(4):32-33
清末为筹办新政,捐税名目繁多。《山西全省财政说明书》之《山西省各府厅州县地方经理各款说明书》中所记各项虽难免有所疏漏,但也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清末,晋北商铺数目相当可观,商品种类因受地域限制,粮食为晋北市场中主要交易商品。  相似文献   

18.
珲春位于我国吉林省东陲,其东南与俄国接壤,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为我国东北地区的边界重镇。清初,这里山林深密,野兽滋生,被清廷划为“禁山围场”,①属于宁古塔将军之辖境。康熙十五年(1676),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拉城,改为吉林将军,于宁古塔设置副都统,珲春隶属于宁古塔副都统管辖,尚无行政机构。至康熙五十三年(1714),始于珲春地方设置协领,管辖“东至海一百八十里,西至图们江二十里外朝鲜界,南至海一百一十里,北至佛思恒山一百二十里图们江界”②之境内人户。雍正五年(1727),设副协领。乾隆元年(1736),裁副协领。咸丰九年(1859),因边…  相似文献   

19.
《辞海》是一部兼有字典和百科性质的综合性大型辞书。《辞海》的重新修订出版,无疑是我国辞书编纂中的一大工程。然而,因其卷帙浩繁,涉及的知识遍及浩如烟海的典籍,任何团体和个人都难以穷尽,有所疏漏亦在所难免。本文拟就黑龙江设治方面的部分辞条商榷如下,敬祈编者和方家指教。1、《辞海》上卷,页72,“正常”条:“1882年(光绪八年)设正常厅,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改厅为府”。设置五常厅之议始于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吉林将军铭安的奏折。奏称“欢喜岭系(五常)堡界适中之所,该堡原有协领一员,自无再在…  相似文献   

20.
明洪武年间 ,中国与安南曾发生边界领土纠纷 ,是为明代中越关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安南 ,古称交趾 ,蒙元曾数次派兵征服 ,立万户府 ,遣兵戍守。至明王朝建立 ,安南国王陈日火奎奉表称臣 ,专使朝贺 ,明太祖朱元璋遣使赍印 ,仍封陈日火奎为安南国王。其后 ,安南屡次内乱 ,但始终奉使朝贡不绝。然而 ,元末动乱之际 ,安南侵夺边境领土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成为当时两国关系中的一大纠纷。洪武二十九年 ( 1 396 )十二月 ,广西思明府土官知府黄广成上书明政府 :“本府自故元设置思明州 ,后改思明路军民万户府 ,所辖左江一路州县洞寨 ,东至上思州 ,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