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杭州有一个叫王有龄的小官,想往上爬,可是,又苦于没钱作敲门砖。恰好,胡雪岩与他相识,一番交往之后,王有龄对胡雪岩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只是手头无钱,十谒朱门九不开。"胡雪岩笑着说:"这有何难!我愿倾家荡产,助你一臂  相似文献   

2.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红顶商人。1860年,他的阜康钱庄刚开业不久,一位顾客带着1.1万两银子来存款。奇怪的是,他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钱庄主管刘庆生害怕这钱来路不明,就立刻向胡雪岩禀报了。胡雪岩觉得有隐情,于是摆上酒菜,请这位客人喝酒。几杯酒下肚后,对方道出详情。原来,这个人叫罗尚德,是一名军官。这1.1万两银子,是他10多年来积攒的。本打算3年后攒够1.5万两银子,回四川还债。可部队马上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盛宣怀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以及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创办者,中国近代的轮船、矿山,电报、铁路、纺织等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无一不是在他的直接控制或参与下完成的。这也导致了他与当时另一位中国工商巨头、“红顶商人”胡雪岩不断地斗权、斗智、斗法,胡雪岩最终一气而亡。  相似文献   

4.
张虎林 《文史博览》2005,(10):35-36
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盛宣怀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以及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创办者,中国近代的轮船、矿山、电报、铁路、纺织等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无一不是在他的直接控制或参与下完成的。这也导致了他与当时另一位中国工商巨头、“红顶商人”胡雪岩不断地斗权、斗智、斗法,胡雪岩最终一气而亡。  相似文献   

5.
我的一位香港朋友最近寄来一套台湾作家高阳著的《胡雪岩全传》,并嘱我看完后一定要谈点感想。胡雪岩,一位从钱庄学徒、市井布衣到红顶商人、巨富大贾的传奇人物,虽然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未能将自己为之奋斗的经商大业进行到底,最终走上了令世人为之叹息的"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衰败之路,但他毕竟不是政治家,只是一个在人海茫茫的搏击中经商的暴发  相似文献   

6.
很久很久以前,在勐远这个地方,不管男女老少,也不论召勐还是百姓,每个人的脖子上都长着一个大瘿袋。这可苦够了这带地方的人了。召勐还好,因为他们不干活。老百姓们,要下田种地,要上山打柴,脖子上吊着一大团,走起路来非常吃力。离勐远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曼勒的寨子。寨里住着一位善良正直的老人。他除了盘田种地还会治病。虽然,他自己也长着个大瘿袋,走路也很吃力,但为了找药给乡亲们治病,他不怕苦,不怕累,走进森林,爬上高山,好不容易才把药找回来,所以深受全勐百姓的敬重和爱戴,大家都尊称他为  相似文献   

7.
胡雪岩(1823-1885,安徽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刚出道时,曾在一家中药店做伙计。当时还稚气未脱的他就显现出了非凡的商业推销技能。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流行这么一句话,叫“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做官学曾国藩估且不谈,但学胡雪岩则值得商榷,胡雪岩赚钱是把好手,人品却不那么地道。  相似文献   

9.
他勤奋耕作,用笔──藏族曲艺作家索次访问记刘澜大凡农民种田都需要农具与辛勤的耕耘。索次不是农民,但他给记者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作为西藏人,我应该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自己的乡亲们耕作”,这话不禁令人想到在那村野卫土生土长终年劳作不缀种田的农民。当然,...  相似文献   

10.
林楠  章苒  丽水 《神州民俗》2003,(9):60-69
胡雪岩(1823—1885),安徽绩溪人,清末大资本家。初年在杭州设银号,经理官库银务。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又为左宗棠办理采运事务,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代借内外债一千二百五十余万两。他依仗清政府和湘军的权势,运用其超人的商业智慧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在杭州开设庆余堂药店,并经营和垄断江浙的出口丝业,获利颇巨。成为富甲江南的“红顶商人”。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胡雪岩的资产已达2000万银两以上,田地万亩。被世人称为“胡财神”。当时连浙江巡抚也要在大门外下轿。胡雪岩因协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帽,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这在清代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1.
艺术界有云:他老郑的酒具葫芦独行天下乡亲们感叹:玩葫芦也得和市场赛跑十八年葫芦人生,酸甜苦辣数不尽梦想追求,乐在其中一个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葫芦里都卖些啥药咱依葫芦画瓢找他老人家聊聊功夫葫芦郑月巴乡约拜访生命中的艺术艺术中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郎迎洁 《纵横》2013,(3):18-19
毛泽东深深地热爱故乡,思念亲人。对于韶山来信,他件件过问,几乎每信必复。他在信中要求:“乡间情形,尚望随时示知。”并表示:“我得到你们片纸只字都是喜欢的。”当得知乡亲们生活有困难时,他慷慨解囊,掏出自己的工资和稿费给予帮助;当一些亲友来信要求推荐工作、升学、提职时,他耐心开导,婉言拒绝,从不凭借个人权力为亲属故旧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3.
清未红顶商人胡雪岩因有一部长篇传记小说已被不少读者所了解,作为历史人物真实的故雪岩是怎样一个人?《一代豪商胡雪岩的传奇经历》介绍了这个商人不寻常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很久以前,在云龙县旧州地区的澜沧江边,一个白族人居住的坝子边上,有一间矮小的茅棚,里面住着一个孤老人王大爹。王大爹为人心肠好,又懂点药草,常常不怕劳累地给乡亲们治病,因此,乡亲们都很敬重他。王大爹在茅棚前挖了一小块地,撒了一些草药种。春天来到了,树木都发芽了,王大爹撒下的药种也破土发芽了。他很高兴,天天浇水,细心锄草、精心施肥。秧苗一天天长高,已经长齐王大爹的肩膀那么高了。在这些药秧中,有一棵叫白鹤香的药树长得特别  相似文献   

15.
他使呆傻人走上了致富路──村支书程天明和“弱智农民之家”的故事文/李鹏栏目主持人:周慧杰他,一个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党支部书记,在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同时,想方设法把呆傻人组织起来建成"弱智农民之家",使他们一年脱贫,两年温饱,三年手中有存款。对于饭都...  相似文献   

16.
<正>方唐已经年届八旬,近日拿出百馀幅书画作品以"游于艺"为题,举办了书画作品展。先是在广州,然后在他的家乡中山市,两次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这是他的第几次作品展,恐怕连他自己都数不上来了。接下来这批展品还要去他的家乡——中山市的小榄镇与乡亲们见面,然后就永久留存在那块养育他生命的土地上,化作一种深深眷恋,表达一个画家对家乡永远的爱。  相似文献   

17.
1996年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对民和回族土族自治中川乡朱交拉村的村民来说,有特殊纪念意义,从这一天,朱交拉村的土族村民们不用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去几十外的地方背水了。深受缺水之的朱交拉村民们手捧玉液琼似的泉水,内心涌动着一股颇复杂的情愫。谁都没想到,他这个穷山沟会走出一位叽哩噜地用英语讲课的教书先生,没想到,他能奇迹般地结束贫的山村祖祖辈辈背水的历史。水思源,朴实的村民们用土民传统的方式表达着对他的感之情。这一天,年仅33岁的土族青朱永忠沉浸在乡亲们悠扬的道拉”声中,沉浸在酩馏酒的香中。面对着乡亲们亲切熟悉的孔,他…  相似文献   

18.
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凭自己的感觉和一根棍子,每天步行10多公里为乡亲们义务投递报刊、书信,39年风雨无阻,他在义务投递路上已走了110000多公里,这位盲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他的人生,也兑现着对自己  相似文献   

19.
小城拳击队     
齐漠祥是中国最早的职业拳击手,2006年,他回到家乡会理县,没有编制,没有工资,带着一群山村少年练习拳击,成了他们的英雄。多年来,他都在想象这一天:带着乡亲们见证的骄傲,手举金腰带结束二十多年拳击手生涯。2011年,WBC洲际拳王争霸赛在会理举行,齐漠祥和日本青年冠军争夺金腰带失败。比赛过后,他发现世界变了,少年们也开始了奇幻之旅。他们在和自己的命运搏击。  相似文献   

20.
盛久远 《古今谈》2002,(3):19-20
杭州胡雪岩故居修复的最重要的献资料依据,是1920年(民国9年)八月天津华信工程公司沈理源的《杭州胡雪岩故宅实测平面图》。为了进一步了解沈理源,我们专程北上天津寻访。我们从天津市政协史委编篡的天津史志丛刊(二)《天津近代人物录》一书中发现了“沈理源”的条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