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怀念杜润生     
<正>编者按:2015年10月9日,本刊顾问杜润生老去世。15年来,杜老始终与我们站在一起,给我们指导、支持和鼓励。他的去世,是本刊的重大损失,本刊同仁不胜悲痛!2003年7月,杜老90寿辰时,有关人士曾为他举办关于农村改革的座谈会来庆寿。座谈会后,应本刊副总编辑徐庆全的要求,杜老将座谈会的发言记录稿交给了他。杜老说: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你了  相似文献   

2.
今年,杜润生老人虚岁一百。杜老有许多头衔,其中一个头衔是本刊顾问。但是,用他本人的话说,他只是农口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意味着什么?7月18日,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宾馆隆重举行庆生会,同时授予杜老"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特别贡献奖,授奖致敬词回答了这个问题。特此摘录,并表达本刊对杜老的敬意和祝福。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0月9日6时许,杜润生老在北京医院仙逝,享年102岁。2003年7月18日,为庆贺杜润生老90寿辰的"农村改革座谈会"在京西宾馆召开。杜老答谢时诙谐幽默地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活了90岁","我查了一下祖宗三代,都是四十几、六十几就死了,到我这里90岁了还不死,还得活几年。"全场笑声和掌声不断。岁月有情,杜老有幸,这"多活几年",一转眼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耀眼的灯光中,95岁高龄的杜老颤颤巍巍地被人扶到主席台上,领取建国以来首届经济学创新奖,此时他已经完全失聪  相似文献   

5.
<正>杜润生同志不仅是属于农民的,他也是知识界的,是科学界的。1956年2月,我从经济部门调到科学院工作,第一个认识的就是杜润生同志,到现在46年了。我不仅是他的晚辈,也是他的徒子徒孙中的一员,今天我看到杜老90高龄,身体依然健康,思维依然敏捷,特别是看到农村改革展示了新希望,我很高兴。我在杜老身边工作这么长的时间,朝夕相处  相似文献   

6.
李永戈 《百年潮》2013,(3):36-41
2012年初,在杜义德将军诞辰100周年临近的日子,我接到杜义德将军的夫人齐敬轩的长途电话,她在整理纪念杜老的文章时,急于核实杜老晚年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时的情况。幸好我保存着一本我任杜老秘书时记录的《承办文电》册,在完成杜义德夫人交办的核对杜老在中顾委工作的有关情况后,我开始细细翻阅这本26年前的《承办文电》册。看着当年一页页文电登记的内容,透过一段段的文字记录,我眼前又浮现出在杜老身边工作时的件件往事。  相似文献   

7.
杜润生老是我父亲的老乡、同学和战友,是对我父亲参加革命起到过重要影响的人之一。我第一次见到杜老是1956年,那一年我8岁,而与杜老的交往是从文化大革命中开始的。文革中  相似文献   

8.
我写了《杜国庠传略》,叙述了杜老的生平、风谊、志节、学术成就。后死者的我仿佛可以了却一桩心事。细细想来,又似乎还没有完了。一则《传略》未必能勾画杜老的风貌、精神于万一,再则留在记忆里的杜老的点滴又如此鲜明,如果不及时追摹下来,将来遗忘湮泯,实在也可惜。这些点滴,写入《传略》不一定相宜,于是写此回忆,以为对《传略》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正>杜老,大家感到他最大的特色,感受最突出的,他是农民利益的代言人。这一点许多同志都讲到了。但是我想再补充一点,就是他之所以能成为农民利益代言人,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还因为他是一个越老越年轻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杜老十分关心农民的利益,重视保护农民的利益,而且特别善于在复杂的矛盾中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  相似文献   

10.
袁鹰 《炎黄春秋》2013,(8):79-81
去年9月初,胡绩伟老人去世前数日,他的好友《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杜导正同志去医院探视,老人已濒于病危,无力多说话。握别时只用低沉的声音说要给一件冤案平反。杜老在电话中向我转告这句遗言时,我不禁眼泪夺眶而出,这就是胡绩伟!在生命垂危时刻,还念念不忘人民群众最关怀的大事!几天以后,就传来噩耗。那几天里,我常常凭窗遥望云天,哽咽无语,六十年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相似文献   

11.
哀乐声中,我凝视躺在遗体告别仪式中的杜松竹同志,晚期胃癌折磨得瘦骨嶙峋,完全变了形……这就是年近耄耋仍然活跃在贵州史坛的杜老吗?不!不应是这样。这与脑海中那位满面红光,身着短裤,奔忙于市内、省内、海峡两岸,为宣传贵州而勤奋写作的杜老,是多么的不协调。杜老是累病的,是强烈的事业心耽误了治疗的。多好的一位同志走了!从80年代起,我就与杜老相识。十多年来,他为《贵阳文史资料选辑》和《贵阳文史》撰写了近百篇质量很高的稿件。他像辛勤的蜜蜂一样,在近现代史的花圃里到处奔忙,采集花粉酿成蜜。他把贵州过去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大事,把贵州有建树的志士仁人和光辉业绩记录下来,传诸后世,结下了丰  相似文献   

12.
杜老茅堂图     
《收藏家》2021,(4)
正119×33厘米1927年款识:杜老茆堂倚石根,往来西瀼与东屯。一庭秋雨青苔色,自起钓帘尽绿尊。丁卯冬日醜簃吴湖帆作于嵩山草堂。钤印:湖颿(朱)倩盦(白)梅景书屋(朱)说明:临倪瓒杜老茅堂图诗句,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吴湖帆三十四岁作。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农村改革三十周年。今天,又逢杜润生同志九十五岁华诞。我有幸参加这个活动,感到高兴。高兴的是能够来看看杜老,也会一会当年共同参与农村改革的友好。  相似文献   

14.
正一杜老,就是杜润生老人,被人们称之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农民的代言人",原中顾委委员,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82—1986年影响深远的五个"一号文件"就是在他的主持下起草的。这位102岁的人瑞,已于2015年10月9日驾鹤西去了。郭裕怀,曾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山西省政协主席,举世瞩目的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正新年伊始,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向《炎黄春秋》馈赠一帧书法作品(左图),并在来信中表示对杜导正社长的问候及杂志社同人的敬意。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福建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李洪林先生也赠送书法作品以示鼓励。我们代表杜老及杂志社向沈鹏先生和李  相似文献   

16.
智者杜老     
正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农村改革四十周年。每当提到农村改革,就情不自禁地会想起一位智者来。这位智者就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创议者、组织者、推动者、指导者——杜老。杜老,这是中国广大的各级领导者、农村工作者、学术界学者、专家对这位著名专家的尊称,他的原名叫杜德,后改名杜润生。杜润生是山西省太谷县人,我和他是同乡,又都是多年从事农村工作的同行、上下级。他所在的国家农委、中共中央农  相似文献   

17.
<正>杜润生代表了一个传统,一个伟大又突出的传统。传统这个东西会传下去,是力量所在,这一点我觉得我看得很准。杜润生整个这一套传统,包括他的思想、理论、作风、风格、人格、魅力都不会限于他那一代,会往下走的。大概几年前,像我们这些当年有幸在杜老的指导下从事过农村研究的人,好像得过一个称号,据说原话是这样的,无非是杜润生的徒子徒孙。不是很雅的一个称号。但是我在今天这个  相似文献   

18.
<正>祝贺《炎黄春秋》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生存危机,坚守了这块讲真话的阵地,坚持了"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办刊方针和优良传统,在追寻历史真理,引领改革开放的新思想潮流上继续前进。我作为它的老读者深感欣慰,谨向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和智慧,以杜老、李锐老等革命前辈为首的杂志社全体同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要求"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并且指出,凡是适合由社会组织解决的事项,应当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炎黄春秋》原由社会组织主管,  相似文献   

19.
各省市办理户籍登记概况(根据原表改编) (1943年~1947年) 江苏省:61县,2市,1局;卅六年整理或计划办理户籍登记数28个,未办理数36个,江北各县因匪扰未办。浙江省:77县、1市;卅二年已办理数10个;卅三年已办理数12个,卅四年已办理数19个;卅五年已办理数19个;卅六年整理或计划办理户籍登记数78个。安徽省:63县,1市;卅二年已办理数12个;卅三年已办理数18个;卅四年已办理数18个,卅五年已办理数18个,卅六年整理或计划办理户籍登记数64个。  相似文献   

20.
2006年采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接待处退休干部陈开元,人们称他为“三老”干部,即老同志(今年已85岁高龄的退休干部,老党员1953年加入中共党员已56年。老经理历任八角岩、花溪、金桥、云岩、息烽招待所或饭店副所长3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