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水拍与毛泽东诗词英译定稿小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潮》1999,(7)
当我翻阅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新版本《毛泽东诗词集》的时候,引起我注意的,就是附录里增加了其他版本没有的《对毛泽东诗词中若干诗句的解释》一文。书中注释说,1963年《毛泽东诗词》出版后,外国文书籍出版局立即组织翻译出版英译本。1964年1月,毛泽东应英译者的请求,就  相似文献   

2.
古籍注释可以注音、辨字、释义,也可以说明语法、阐发章句义理;而排除古籍中的语言障碍,即词义注释,是其中的核心工作,也是古籍注释的第一要义。本文即是从几点注意的常识、符号的规范两方面分别探讨了古籍整理中的注释问题,而综合两岸三地及海外的研究成果,使注释的文字表述更清晰,更科学。  相似文献   

3.
“论”伦”等从“仑”得声之字,其取义均与其声符有关。前人虽有注意于此,但因其对“仑”之本义理解有误,故在典籍训释中颇多歧误。本拟从字源上对这些字作一番辨析,并更正部分献注释上的谬误。  相似文献   

4.
绍彝字叙五,为余之四伯祖,宣统二年为民政部右参议,家中遗存绍彝日记残本,其中涉及到汪精卫谋炸摄政王事件的一些内幕。现将其相关日记录如下,并就我所知于括号内作些简要注释及按语,望识指正。  相似文献   

5.
激励的妙用     
听了老师“学会激励”的讲座后,我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尝试了“语言激励法”,发现“语言激励法”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很有用。下面我就说两个例子。我的孩子开始学习写字时总是写不好,几乎是每写一笔都要用橡皮擦,常常将作业本擦破。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分析了原因之后,我引导孩子写字前要注意观察字的构架特点,看清字的笔划,写字时要自信,落笔要果断,还要求孩子多做练习,并经常鼓励孩子:“你能写好字的,要有信心。”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身在历史专业的我,对陈炯明三个字的理解很简单,它就是一个点,一个墨黑的点。历史太过庞杂,一个只能在专业词典里查到的名字,断不会引起我的注意。直到一天,偶然在网路上碰到一本电子书——《陈炯明研究》。  相似文献   

7.
《说解字》(以下简称《说》),就中华书局1963年版的大徐本所做的统计,共有‘省声字”305个,不包括新附字和徐铉在注释中更改的字。这些‘省声字”都有一个特点:许慎在说解字形时,所用的标准书例是‘从某,某省声。”如‘度,从又,庶省  相似文献   

8.
注释古籍,以注释典故最难。清杭世骏就说过:“诠释之学,较古昔作者尤难。语必溯源,一也;事必数典,二也;学必贯三才而通七略,三也。”(《道古堂集》卷八《李义山诗注序》)所谓“语必溯源”,即是说的注释语典,“事必数典”,即是说的注释事典。杭氏之言实为注释家的甘苦的论。然而,我们在研读古注和作今注的实践中发现,注释典故之难,并非“志学”“而立”、“一字千金”“破斧沉舟”之类,其难却在如下六个方面。 一、变形之典 典故词语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形体的多样性。在使用时可以换字变形。若用常形,凭借工具书即可查出典源而注出。变形者,工具书就难以解决。不详加考证就无法作注,即作注,亦易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9.
杜甫《杜鹃行》诗中"业工"二字,我国历代注家鲜有注释,其意费解,而朝鲜半岛自朝鲜王朝宣祖至哲宗朝共有七位文人对此二字作过注释,不乏深思明辨之见。此外,韩国古代文人注释中所提出的重文简写而讹的说法,或受我国宋末元初《古今事文类聚》、《群书通要》等书录"业工"为"业业"之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铜器铭辞的译文和注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新发现的一批西周铜器,有的铭文很重要,如记述西周中期的租田易地等事和晚期的一篇判决书等是研究奴隶制社会后期的宝贵史料,我将在综论宝鸡市近年发现一文中探讨其重要历史价值。这里只就裘卫四器、(亻月关)簋等七篇铭文译出它们的语意并加注释,以便于了解其内容。考证很可能有错误,希广大读者加以指正。 1 卫簋原铭七行,七十三字。  相似文献   

11.
用书法文字作为装饰陶瓷器的艺术手法,过去一直很少引起人们对它的注意。但就以文字为装饰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一直伴随着陶瓷发展历史的全过程。从秦砖汉瓦上的铭字,到晚清民国瓷器上的诗配画,文字装饰艺术也有着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朱正 《炎黄春秋》2009,(9):11-15
回忆起来,我和龚育之同志,有整整二十年的交往。只是在记忆中,许多往事都已经模糊了。交往的开始,很有一点意外。那是1987年《光明日报》图书评论版征文,我写了一篇《关于〈毛泽东著作选读)的注释》寄去,8月27日的报纸就登出来。谈的全是技术问题,既谈到了它比旧版注释的进步,也提出了一些还可以改善之处。而我这篇议论别人长短的文章,本身就有可议之处。我批评《选读》没有注明汪精卫的《夹攻中之奋斗》的出处,以为它是出自陈独秀在《布尔塞维克》杂志上的一则“寸铁”。刊出之后,  相似文献   

13.
《老子》甲简2:“少私寡欲”,释文作“须”,注释认为“须”为“寡”字的误写。又(老子)甲简24:“居以寡复也。”释文作“须”,注释云:“各奉作‘观’。”按,以上两字均当释为“寡”字。《鲁穆公问子思》简4:“寡人惑焉”,《尊德义》简15:“民吁以寡信”,  相似文献   

14.
首轮修志中忽略注释入志,留下遗憾。注释入志,应该在第二轮修志中得到重视。注释不入志,其误有三:一是使珍贵史料失传;二是降低志书的可信度;三是影响志书的学术品位。注释入志包括:注资料出处、注语义不详、注同一概念、注行文规约、释重点、释疑点。注释包括夹注和尾注两种形式。注释入志须注意:编排精当、要素齐全、文字准确。  相似文献   

15.
白于蓝 《江汉考古》2001,(2):55-58,54
《郭店楚墓竹简》一书由文物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笔者近日审阅是书,感觉内中释文和注释中仍有部分可商榷者,故草成此文,以就正于方家。一    子孙以其祭祀不屯。[二七]                (《老子》乙简一六)[注二七]:“屯,简文为‘屯’字的省形。《说文》:‘屯,难也’。裘按:从字形看,似为‘乇’字。”    按,所谓“屯”字,原篆作“”。从字形看,此字既非“屯”字,亦非“乇”字。郭店简中“屯”字作“”(《缁衣》简一)、“”(《老子》甲简九);“乇”字作“”[…  相似文献   

16.
东汉末年,郑玄杂糅今古文之说,打破两汉经学注释的门户之见。以后的经学家继承这一学风,摈弃墨守一家陈规的陋习,注意兼采诸家之长,于是新的注释形式——“集解”便应运而生了。经书的集解形式很快运用于史书及其它书的注释,并且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在使用。何晏《论语集解》现存的十三经旧注,除《孝经》为唐明皇“御撰”外,汉人与魏晋人所撰各居其半,而魏晋人所注就有三部采用集解的形式,即何晏《论语集解》、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它们都不守一家之说,而集众家之解。何晏《论语集解》采孔安  相似文献   

17.
《老子》是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但由于《老子》行简古,不少注释不甚妥当,本以老子思想和字含义为依据,对第一、十三、三十九章中的一些言辞做了新的注释,力求更符合老子原意。  相似文献   

18.
重要启事     
《江汉考古》2007,(4):94
1.凡来稿论文以8000字为宜;报告、简报限在20000字以内。来稿请用方格纸缮写,字迹工整,标点占格并符合规范,引文核对准确,注释请置于文末并注明详细出处。线图用硫酸纸绘制,  相似文献   

19.
据考证,目前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字约有5000字,然而能被确认的只有800个,余下的4000多个也只能当作天书一样让人望洋兴叹了。在前不久的一次中国古文字学术研讨会上,一个最新的全面破译这种古文字意义的方法———数字法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注意。而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这种破译甲骨文字的数字法的发明者竟是辽宁省灯塔县的一位农民。他叫李蕴,今年50岁。13岁那年,李蕴升入中学,他勤奋好学,各科成绩均在班级的前列。由于酷爱历史,他在上历史课时也就格外认真。有一次,同学们都在一起听老师讲历史课,老师在讲甲骨文的时…  相似文献   

20.
《史记注译》出版后,我仔细读了一遍自己注译的《平准书》,发现一些问题,分述如下:一、《史记注译》以中华书局校点本为底本,其正文有讹脱之处,应否加以改动?我认为,如果没有译文,不改动是可以的,只在注译中说明应如何改动也就可以了;有了译文,而译文又不能不照注释中改动的来翻译,这就最好改动正文,使正文与译文一致,以便读者对照阅读.否则如第1031页“物踊腾粜”句,注释中引梁玉绳说,认为“踊”、“粜”皆误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