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头语     
今年是贵州名贤黎庶昌先生诞辰一百五十五周年,又值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贵州学术界决定举行黎庶昌国际学术讨论会,表彰黎氏在外交和学术上的贡献,宣传贵州,促进对外开放和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为此,本刊持编发一期《黎庶昌专辑》。  相似文献   

2.
黎庶昌研究治地理,得益于他出任西欧诸国外交官生涯,它的地理研究大多以欧洲为重点,成果有《欧洲地形考略》、《西洋游记》等。他还考察了国内数省的水土民情和关山道里,写成《丁亥入都纪程》。黎庶昌是抱着国富民强,捍卫祖国疆土的目的来研治地理学的。  相似文献   

3.
光绪七年(1881)黎庶昌出任日本公使期间,在其随员杨守敬的配合下,搜访了大量国内亡佚而复见于日本的善本古籍,汇刻成《古逸丛书》,受到海内外士林的普遍赞誉,至今仍有搜访、整理、汇辑、校刻文献的示范性典型意义。本文爬梳填籍,勾稽史料,详细叙述了黎庶昌搜访刊刻《古逸丛书》的具体经历,并以《日本国见在书目》、《玉篇》、《文馆词林》、《姓解》、《史略》、《太平寰宇记》诸书为例,逐条撮述流传原委,考证版本真伪,辨别异同得失,同时也订正了今人如余嘉锡、郑天挺等人的一些讹误。从中不仅可以如实了解《古逸丛书》的文献价值,而且也可以重新评价黎庶昌使“数千百年坠简复还旧观”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4.
遵义的郑、莫、黎,在海内外学术界颇负盛誉。然人们不知,原来的黎,不是指黎庶昌,乃是指黎庶昌的嫡堂兄黎伯庸,也就是庶昌任驻日大使时向清廷启奏在遵义为郑、莫、黎立乡贤祠,因而获咎的原来意义上的黎。盖郑子尹、莫发芝、黎伯庸三人,年少即过从甚密,  相似文献   

5.
黎庶昌,贵州遵义人;曾国藩,湖南湘乡人。遵义与湘乡,云天遥隔,相距甚远。黎庶昌生于1837年,曾国藩生于1811年。年龄悬殊达26岁,应该说他俩没有什么相识的缘份。然而,特定的时代环境以及彼此“习性相近”,志趣相投,却使得他们之间系上了一条一解不开的纽一带。1863年.春,黎庶昌因其先一年应诏。上书万余言切论时事,得清廷“加思以知县用,发交曾国藩军营差遣委用,以资造就。’借国藩则很赏识黎氏之才华,“接庶昌延入幕”优利待之。从而.黎庶昌得有机会与曾国藩朝夕相处十余年,受曾氏“以躬行为天下先,以讲求有用之学为涂友…  相似文献   

6.
黎庶昌在出任驻外使节期间,十分注意搜集已在中国绝版或失传的中国古代典籍,其一生所得善本书共有六千册之多。黎庶昌晚年因就川东道任,驻节重庆。在他去世后,子孙们欲出售其藏书,乃商之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彭举(云生)、  相似文献   

7.
图为海峡两岸官方馆藏都没有的一部清代重要著作,即贵州遵义人刘庆汾编译的 日本维新政治汇编》. 此书编译者刘庆汾,字子贞,清咸丰四年(1854)出生于遵义县三岔镇周家田,他本一乡间士族子弟,中过秀才,依门当户对之例,二十三岁时做了沙滩黎庶昌之弟黎庶諴的女婿.清光绪七年(1881),黎庶昌被朝廷派驻日本钦差大臣,就把自己的女婿张沆和侄女婿刘庆汾带去日本亲自栽培,张沆未成气候半途而废,提前回国,刘庆汾学成先为使馆翻译,侍从于黎庶昌左右,得以谙熟外交,数年就被提任为大清国驻日使馆的文化参赞,回国后任川东道台、苏州知府,继而调内阁总理衙门,外放兴泉(厦门)道台,辛亥革命后闲居天津,1929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相似文献   

8.
《曾文正公年谱》作者考辨王澧华《曾文正公年谱》十二卷,清光绪二年(1876年)夏长沙传忠书局刊印,收入本年印行的《曾文正公全集》,署名“门人合肥李瀚章审订,遵义黎庶昌编辑”,卷末且有“黎庶昌为编《年谱》,记公行事,乃书其后”一篇叙记,《全集》卷首李瀚...  相似文献   

9.
甲申事变前后黎庶昌的琉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东阳 《历史研究》2007,(2):88-107
1881年中日琉球交涉中断后,驻日使臣黎庶昌力谋贯彻清政府“存球祀”意旨,最初将球案作为独立的外交问题单独对待。甲申事变后,随着朝鲜通商开港政策陷入困境,黎庶昌又将琉球与朝鲜问题相联系,提出“朝鲜.琉球交换”论。1887年第二次使日后,由于朝鲜问题始终未息,其琉球策略大要不离“朝鲜.琉球交换”论。黎庶昌的球案交涉,早期有声有色,后期则主要限于提出书面策略。这与日本通过情报系统对清政府的球案政策有充分把握而立场渐趋强硬有相当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黎庶昌二题     
一、传薪者和窃火者我不是研究历史的,我到这里来,是因为在前贤黎庶昌先生身上,我看到许多使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感到亲切,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历史是严峻的,它将淘汰一切虚假的卑微的东西,而还一切真实的、崇高的可贵事物以本来面目。黎庶昌可以说是中国土大夫最后一代的杰出代表。他具有中国主体文化传统的本色风格,又带着他那个时代的特点。黎庶昌积极人世,爱国代民,这是儒家人溺己溺,以天为己任的一面的传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上书言事,痛陈时弊,在万马齐暗的年代里,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一点上,他也可以说是鲁迅所…  相似文献   

11.
一黎庶昌两次出使日本,先后六年间,与日本朝野交往,经常举行宴集,以文会友,促进交流,每次都有不少文章和诗词传世,经黎庶昌随员孙启异、陶大均等汇编为《黎公使宴集合编》一书,总计收入序23篇,记6篇,行1篇,赋1篇,诗540余首,套曲1则。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晚清著名外交家、散文家黎庶昌出使日本任满回国一百周年,特撰此文以作纪念。庶昌两次出使日本,前后共六年多时间。公务之余,则与日本朝野文士广交朋友。他在《宴集三编统序》中说:“余以光绪七年冬奉使日本,  相似文献   

13.
遵义历史文化名人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三人。世人皆知郑莫两人纂《遵义府志》、编《播雅》、为《黔诗纪略》作传征等,对地方文献有很大功劳。对黎庶昌则称颂他为外交家、散文家,赞誉他刻印《古逸丛书》,而他在地方文献方面的贡献,也是功绩斐然的。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在收集莫友芝《鄙亭逸诗》时,在贵州省博物馆发现一本《郑珍莫友芝诗词原稿》(1957年黎庶昌侄孙黎竹君售),其中有郑珍诗17首,各种印本,均未收录,今特钞录于后,以供爱好郑诗研究。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21,(1)
正设色绢本尺寸22×146厘米题识:燕文贵摹王右丞江干雪霁图。藏印:季彤秘玩、遵义黎庶昌之印、陈之遴印著录:1、《岳雪楼书画录》清孔广陶撰,原刊本卷二-18/2、《内务部古物书画所书画目录》五册卷四/3、《历代书画注目》福康森  相似文献   

16.
黎焕颐同志的《一百五十年后看黎庶昌》文中说,庶昌向他的伯父黎恂侍教,“恂甚爱之,授以诗和古文。一日与庶昌讲宋史,谈及东坡少时读书以范滂自许。恂询之曰:‘汝于古人以何自况?’庶昌未加思考,脱口而出:‘陈同甫如何?’恂喜不自禁:‘大丈夫当如是也!’然后摩其顶而勉之曰:‘诗文所以经世。然有经世之志,必具经世之才,汝要  相似文献   

17.
蜀游纪程     
1988年的夏天,我首次游访遵义沙滩,夜宿黎氏旧居,与黎焕鼎老人聊侃沙滩后期文人,老人说应推黎渊(伯颜)、黎迈(仲苏)兄弟二人为殿军.他俩是黎庶昌大哥黎庶焘独子黎尹融之子,黎尹融以进士官吉林知县,娶遵义府城蹇訚女蹇仙桃.仙桃能诗,著有《妃衡楼诗》一卷,惜二十五岁弃世,黎尹融亦在三十九岁时卒于遵义新城杨家巷住宅,黎渊、黎迈兄弟成了孤儿,得其叔祖黎庶昌在川东道留下的遗爱,黎渊于1901年经四川总督派归四川官费赴日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攻习法政专业.次年黎迈考取贵州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工科.渊、迈兄弟二人,精敏好学,少年时代与堂兄弟黎树、黎楷、黎梓等人相互砥砺,诗文写作,惊其长老.  相似文献   

18.
黎庶昌上皇帝书,受到朝廷重视,降旨交曾国藩对黎庶昌“考核”,以便今后重用。在曾国藩幕府,黎庶昌直接得到曾国藩教诲。从《曾国藩全集》中,记录与黎庶昌有关的日记及来往书信,可看出曾国藩对黎庶昌的培养。在曾国藩的关怀提携下,黎庶昌成熟地步入仕途。  相似文献   

19.
莫祥芝,清代贵州著名学者莫与俦之子、莫友芝之弟。据遵义人黎庶昌所撰《莫祥芝墓志铭》的记载,莫祥芝宇善徵,因为晚年多须髯,故又号拙髯,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三月初一日卒。因其享年六十三岁,故推知应生于清道光丙戌年(即1826  相似文献   

20.
1992年,是中国人民取得卓越成就的一年,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中国呈现一派生机。在过去的一年中,《贵州文史丛刊》也出现了新的面貌,从内容到形式,从版面到印刷,都作了相应的改进。一方面,《丛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广泛开展学术讨论,开辟了汉语汉字讨论专栏,并配合黎庶昌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一组纪念文章,登载了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