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5月,麻城县宋埠区吴益山砖瓦厂工人在施工取土时挖出一批青铜器。我馆闻讯后速派员前往调查,发现该地为一处古墓葬区,并征收了出土的青铜器。现将这批文物介绍如下。鼎 1件。敛口,深鼓腹,附二对称长方形耳,圜底,三蹄足外撇。耳内外侧饰蟠虺纹,腹上部饰两周凸弦纹间两周蟠虺纹带,足根部饰蟠虺纹衬地的乳丁纹。器底有  相似文献   

2.
甘肃天水市出土西周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12月,天水布广播电视局在基建施工时,发现古墓葬一座,出上一批珍贵文物。天水市公安局东关派出所迅速收缴6件青铜器,并移交给天水市博物馆收藏(图一)。市博物馆即派人前往勘查,墓葬已毁坏,形制不清,周围有陶片散落。现将出上青铜器介绍如下:鼎4件。形制、纹饰相同,大小相次。短折沿,双附耳,沿与耳之间有双梁连接,鼓腹,圜底略平,三足蹄形。颈部、腹部饰窃曲纹、波带纹一周,足上部饰兽面纹,双耳饰重环纹(图二)。标本1,一足略残,器内有两补痕,器底有烟员痕迹,口径21、通高19.5厘米(封三,下)。标本2,腹部有…  相似文献   

3.
1987年12月,安徽宿县褚兰区桂山乡谢芦村的群众兴修水利时,在平山村附近深约3米的地下发现青铜器5件。介绍如下。鼎 1件。敛口,长方形立耳,鼓腹,圜底,三蹄足。耳外侧对饰(?)虎纹,腹上部饰窃曲纹,中部饰一周弦纹,下部饰兽面纹。腹外壁有3条范铸接缝线。一足较短,足根的内底对应处有一圆补钉,系脱落后的焊接痕迹。器高24.5,口径25厘米,重3.97公斤(图版伍:1;图一:1~4)。  相似文献   

4.
陈丽 《文物》1999,(11)
河北师范大学文物室从50年代初开始征集文物,现将其中几件青铜器介绍如下。爵 1件。流较长,流根部置对称菌状柱,三角形尾亦较长。深腹,圜底,腹壁较直,兽首形鋬。三足,下部外撇。腹中部饰饕餮纹一周。一侧的柱至腹壁上铸有铭文:“白作父癸”(图四:1)。通高21.2厘米,重0.92公斤(图一)。该器为商末周初遗物。鼎 1件。敛口,平沿外折,口沿立双耳,腹微鼓,圜底,三柱形足。口沿下饰夔纹,间以圆涡纹,腹部饰勾连纹。鼎内壁有铭文“戈己”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各博物馆藏有一批精美的青铜器,并未见诸报道。现择选8件春秋到汉代的藏品介绍如下。 1.铜鼎征集品,甘肃省博物馆藏,据云出土于天水。该器敛口,折沿,立耳,浅腹微鼓,圜底,三蹄足内敛。口沿下饰吐舌龙纹,腹饰波带纹,并与上部纹饰以一周凸弦纹相隔,足上部饰兽面纹。腹宽10、高约15厘米。从造型上看为春秋早期风格(封三:1)。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当涂县文物管理所在县回收公司仓库拣选了部分文物.现将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件青铜器作一介绍。经调查,这些铜器均出土於本县. 鼎2件。可分为二式: Ⅰ式,半球形腹,直耳立于口沿上。鼎足呈兽蹄形,两端粗,中间细,腹上饰重环纹,共分为12组,下有一道弦纹,底部有烟炱痕迹。通高25.1厘米,口径24厘米.(图一) 口式.扁鼓形腹,侈口,口沿下附单耳。单耳与一腿对应,足呈蹄形.上粗下细.肩饰重环纹,共15组:腹部饰连云  相似文献   

7.
安徽宣州市孙埠出土周代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10月,安徽省原宣城县孙埠乡正兴村农民挖沙时,发现4件青铜器,随后献给国家。现将这4件青铜器介绍如下。鼎2件。其中1件立耳,折沿宽唇,下部微鼓,重环纹一周;圜底,三蹄足,足上部起扉棱,饰饕餮纹。通高21.3、耳高4.3、脚深9.5、直径22厘米。重3900克(图一)。另1件器形小。立耳,折沿宽唇,脚较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4,(8)
<正>2007年6月,谷城县公安局向文物部门移交了一批春秋铜器,包括鼎、簠、壶各2件,其中鼎内壁铸有铭文。经调查,确认这批铜器出自谷城县城关镇邱家楼春秋早期墓地。现将这批铜器介绍如下。鼎2件。微敛口,平折沿,方唇,立耳,鼓腹内收,圜底近平,三粗蹄足直立。耳壁饰重环纹。许子鼎,腹上部饰双凸目龙纹组合的"8"形窃曲纹,下部饰S形凸目窃曲纹,其间饰凸弦纹一周。内壁铭文残蚀严重,可辨为"许子□  相似文献   

9.
鹤壁市辛村出土四件西周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10月,鹤壁市鹿楼乡辛村农民刘昌在耕地时,发现四件青铜器。这四件青铜器分别为尊、觯、削、凿。尊侈口,腹微鼓,圜底圈足,口颈无纹,颈与腹相交处隐现弦纹两道;腹部铸有两组饕餮纹,每组两侧饰以对称的夔纹,并以细密的云雷纹作地纹(图版七:4)。腹下有  相似文献   

10.
1998年8月,河北丰润卢各庄村民在村南还乡河中取沙时,发现1件铜鼎。该鼎通高43.3、口径35.3、腹径34.8、壁厚约0.6厘米,重11公斤。为侈口,圆唇,直耳,束颈,三柱形足,器底外部三角形范痕明显。颈部饰弦纹三周。外底部有烟炱痕。器底有一直径0.4厘米的沙眼(图一)。该鼎的形制有明显的商代青铜器特征,与河北唐山地区,青龙河流域等处发现的商代晚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73,(1)
1969年,长兴县和平公社四矿区出土了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鼎。鼎重21市斤。器壁较薄,附耳。腹饰两道弦纹,弦纹间饰蟠虺纹,耳亦饰蟠虺纹。足内凹作沟槽状,足部顶端凸出一块,上饰螺旋纹(图三)。  相似文献   

12.
■公盨铭文初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 为保利艺术博物馆所徵集的西周青铜器。器横截面作椭方形,圆口缘,腹壁较直;圈足较矮,足跟外侈;两侧壁上部近口沿处有双兽首形小环耳。口沿下饰对称的长卷尾鸟纹纹饰带一周,腹部饰瓦纹。比较特殊的是,其腹内壁也随外壁的瓦纹凸凹而相应地作凹凸状,这在同类器型中是少见的。器内底有铭文十行九十八字。  相似文献   

13.
刘慧 《文物》1990,(11)
1973年12月,莱芜市西上崮村农民在村西南120米处的南寨顶取土时,发现一批青铜器。当时的莱芜县文化馆闻讯派员赶到时,现场已被破坏。经了解,铜器出自几座墓葬。现将收集到的51件铜器及2件双凤牙梳介绍如下。鼎 3件。分2式。Ⅰ式1件。直口,折沿,方折形立耳微外撇,圜底,三蹄足。腹上部饰窃曲纹一周,中部有凸弦纹一道,下部饰垂鳞纹二周。通高22.5、口径21.8、腹深10.5厘米(图一:1;二)。Ⅱ式2件。有盖,喇叭形捉手。鼎身子母口内敛,球腹,方折形附耳略向外曲侈,圜底,三蹄足。盖面饰蟠螭纹,捉手用密  相似文献   

14.
铜壶 1979年10月,长兴县李家巷出土铜壶一件,由长兴县博物馆收藏。铜壶重1.2公斤,通高20.5、身高18.3、口径6.6、腹径14、圈足径8.6厘米。直口无盖,长颈斜肩,鼓腹圈足;两耳作双角兽头衔环,环外径4.5、内径2.9厘米(图二)。颈下半部饰一圈环带纹,近肩处有二道凸弦纹,腹部饰两组相连的蛟龙纹(图一);圈足上有两道凹弦纹,弦纹间饰环带纹;衔环两面均饰重环纹。这件铜壶从形制、纹饰看,当属东周。铜剑之一 1971年长兴县知城收购站上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20,(1)
正夏商周三代青铜器是郑州博物馆主要馆藏门类之一,郑州博物馆新近修复和整理出了几件夏商青铜器,这些铜器此前未见著录或报道不详,现简要介绍如下。1.网格纹斝1979年春郑州荥阳西史村农民在村南平整土地时发现。斝为圆体,敞口,高颈内收,圆鼓腹,圜底,下承三圆锥状袋足。口沿处略厚,沿上立有两个三棱形短柱。器身一侧有弧形鋬,鋬对侧腰部饰两道凸弦纹,其间夹以网格纹,呈带状分布半周。器身有多处补铆痕迹。口径14.6、高25.8厘米,重1千克(图一~三)。  相似文献   

16.
繁昌文物管理所,自1978年以来,征集和拣选了一批青铜器,现将部分介绍如下: 鼎6件,分六式. Ⅰ式1 件.1981年8月,在孙村乡梅冲村征集.经调查,出土于小岗坡脊上.敛口,平沿,方唇,垂腹下部稍外鼓,双立耳,三柱足,自口沿至足留有凸起的三范铸痕,见烟炱迹.腹外壁一周饰弦纹枢边的三角云纹,由三道凸竖线间隔成三组.高20,口径17.4厘米,重1.9公斤(图一、二、三,1)。 Ⅱ式1件.1984年8月,在孙村废品站拣选.撇口,圆唇(稍残),鼓腹,圜底,双附耳,三柱足(残二),底有三角铸痕见烟炱迹.腹外壁一周饰三组窃曲纹,  相似文献   

17.
任伟 《华夏考古》2002,(3):57-59
198 2年 1 1月 ,河南平顶山市郊区阳岭上出土了一批西周铜器① ,其中 4件铜器上铸有铭文 ,铭文中均有“应史”二字 ,现介绍如下 :《应史鼎》铭曰 :“应史作旅鼎”。此器口微敛 ,卷沿 ,沿上有双立耳 ,斜垂腹 ,三柱足 ,口沿下饰以细云雷纹为地的回首夔龙纹。铭文以竖行铸在器壁内。 (图一 ,1 )《应史簋》铭曰 :“应史作旅簋”。此簋带盖 ,盖上有喇叭形握手 ,子母口 ,斜颈 ,鼓腹 ,圈足 ,盖和颈部饰条带状变形夔纹 ,圈足上有一周弦纹、两周细云雷纹。器内、盖内所铸铭文相同。 (图一 ,2 )《应史爵》铭曰 :“应史作父乙宝”。此器侈口 ,长流 ,…  相似文献   

18.
文博简讯     
《文物》1973,(11)
1972年,我馆征集了各类历史文物四百余件,其中有青铜器百余件(大部分为车马饰、生产工具和兵器),现选出西周青铜器三件介绍如下: 1.白夸父盨(图一):通高16、口长24、宽17、腹围86厘米。通体布满一层翠绿色铜锈,器口、盖口沿均饰有重环纹,两耳有螭首,盖有四足,可却立。从器形和纹饰看为西周晚期之物。盖底有铭文六字(图二):  相似文献   

19.
枝江县近年陆续出土了一批周代青铜器,出土地点确切,有一定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柱足鼎一件。1987年春出土于百里洲赫家洼遗址。通高22.7厘米,口径26.2厘米,腹径24.8厘米,腹深11.6厘米、长方形附耳,耳外饰凹弦纹两周。口沿斜折、尖唇、三柱足。腹部饰窃曲纹,底部有烟炱。腹部一侧残损,口沿不规整,底部有三角形合模铸痕,器型及纹饰体现春秋早期作风(图一:1)。  相似文献   

20.
1983年4月,河南林县文化馆在元康公社土产门市部收购人员的协助下,拣选到三件商代青铜器。现介绍于下。饕餮纹尊通高26.5、口径16、壁厚0.3厘米。重3.5公斤。大敞口,束颈,宽肩,鼓腹,圜底,圈足。颈饰三周弦纹。肩部饰三组单叠夔纹,腹部饰三组单叠饕餮纹,上下界以联珠纹,圈足上有十字形镂孔三个,并饰弦纹三周(图一、二)。此尊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