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第十章自由的允诺春日融融,我又在阳光下脱下外衣“打猎”。在我高度注意寻找虱子的时候,没想到肖克将军和警卫员由村里向这边走过来,他看着我,并来到我身边,我为自己染满血的手感到惭愧。“近来好吗?”肖克问我。“咳嗽有点减轻,但仍感到浑身没劲”,我回答。接着他告诉我:“我们决定对两个外国人做不同的处理。你是瑞士公民,瑞士不是帝国主义国家,没有不平等地对待中国,没有租界,我们决定明天给你自由。”将军转向神父坐的地方,神父正竖着耳朵听将军说:“在那里,我们不会释放神父,他是德国人,而德国法  相似文献   

2.
让爱前瞻     
那是一个晚上,我到楼下去回电话。忽然,一个六七岁小男孩跑到我身边,有点胆怯地问:“阿姨,这里有修车的地方吗?”我朝他的身后望了一眼,不远处,一辆的士停靠在路边,一位中年男子坐在车子里正在往这边望,应该是他的爸爸吧。出于职业习惯,我蹲下来夸了孩子一句:“真能干。”然后告诉他我也不知道,但可以问一下电话厅的叔叔。小男孩又问了一遍,得到的答案仍然是不知道。  相似文献   

3.
三毛4岁了,是个特别喜欢探究的孩子,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比如,3岁的时候,他问我:“为什么地球上有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3岁半的时候他会问:“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的身体,看不到我的脸?为什么我只能看到我身体的前面,看不到我的背?”……近期他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人长大了要结婚?为什么非要长大了才结婚?”他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我能回答,有的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和知识范围。尽管我屡次被他问倒,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好奇是科学的源泉,保持一颗好奇心很重要。所以,不管是查书还是上网,我都尽量给他一个科学的解释。有一次,我们讲到地球上…  相似文献   

4.
蒋牧良印象     
从1938年到1973年牧良逝世之日止,我们相交近40年,我自认比较了解他,而且觉得他也比较了解我。从思想、修养方面说,他是我的导师诤友。他境界高,看问题深透,处处能从大处高处着眼;我视野不广,做事有点凭兴趣。从性格方面说,他刚毅、严肃,我软弱、散漫。我们之间似乎免不了会发生矛盾,但在几十年中,我们却一直欣合无间,久而弥笃。究原因,也许是他对我个人有点近乎迁就、担待、偏袒;而我对他又一直怀着敬佩之情,在他面前,我的自由散漫的习性有所约束吧。同他在一起,我感到亲昵,但无形中又像有一种威压;一离开他,又觉得失掉一股精神力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画家裴庄欣曾在1994年重回西藏,尽管由于物质文明和商品化的进程,熟悉的环境变化了,但是他觉得“并没有失落感”。这一次他没有去拉萨以外的地方,虽然有点怅惘,但是他说“并不悲伤”。他觉得“连我自己都变了,连自己也不是中国国籍了,为什么要求这里的一切不会改变?”他说“我们没有必要感叹中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文史博览     
《纵横》2004,(12)
张大千“挽”刘湘曹大铁抗战初期某一天,大千师将他一薄本诗稿送给我,稿内夹一张纸,上写挽四川军阀刘湘的挽联,上下联约三十多字。他说:“大铁,你看我这挽联做得可好?”我看了不敢回答。他说:“好不好你只管直言,为何不答?”我说:“好是好的,但对仗上好像不合。”他说:“正要你说这句话。谁高兴去挽他!这是某某人(指张群)强要我挽的。刘湘这家伙对不起我们四川人,我就对不起他。”我说:“那是你有意这样做了?”他说:“是啊,这就叫‘牛头不对马嘴’,妙的是我写的这副白竹布大挽联还悬在刘家的大客厅里,可见军人都是老粗,不懂文墨,只重名气,还…  相似文献   

7.
老王是我的老班,他其实不老,但是我们都喜欢这么亲切地叫他。平头,身高一米六五,有点胖。眼旁带着一副高度望远镜,时刻观察我们。教师节快到了,送他点什么好呢?想这个问题我伤了很多脑细胞。  相似文献   

8.
徐光耀 《炎黄春秋》2004,(11):72-74,71
一次,在饭桌上与胡可、杜烽边吃边聊。我忽吐出一句杂感,说:“京剧有点怪,有时故意往别字上念。比如,常把‘脸’念成‘减’。”杜烽接过去说:“不,我小时候上学,老师就教我们念‘减’。”胡可听了,很不屑地“哼”一声说:“什么你的老师!”杜烽见他这样,马上睁圆眼睛:“我的老师,怎么了?”胡可把脸再沉一沉,才说:“你的老师是个戏迷!”我“噗”地一声,几乎把饭喷在桌上。  相似文献   

9.
前些日子,一位朋友带着他的紫砂壶藏品千里迢迢从北方赶来宜兴,想请我们帮他品鉴那些壶的真假与优劣。当我在宾馆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好奇地观赏着一把放置在宾馆大厅中的被保养得油黑光亮的大壶。见我进来,他用充满疑惑的眼神问道:“这也是宜兴紫砂做的吗?为何要在壶身上涂抹那么多的鞋油?……”我有点哭笑不得,每次和外地的朋友在谈论紫砂壶的时候,不少人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他们很难理解紫砂壶为什么有“油”感。于是,我决定给他来一次“恶补”。  相似文献   

10.
朱虹 《旅游》2004,(6):12-15
与唐师曾约在一个下午见面,地点是在后海的一个茶馆里。 我先到的,坐在临窗的一桌子边,期待一英俊小生出现在前门。结果,一老态略显的人从后门进来,冲我打招呼:找我吧? 这就是唐师曾吗?那个扛着相机上战场的人,那个驾着大吉普走天涯的人?眼前是个头发稀少,有点驼背,两只小腿一粗一细的人。 可他就是唐师曾,有点沧桑,也有点疲惫。  相似文献   

11.
友苏 《炎黄春秋》2003,(6):45-47
静静的时候,我在想着:许多人说,我在父亲病危、去世以及办理后事的过程当中最为冷静。我没流泪,我毫不分心地去做那些应该着手做的事情;我没有茶饭不思难以入眠,也没有让他在我的梦中出现;得空闲也没有去想想他。是一副没情感的心肠吗?不,不是的,我只是有种感觉,一旦我去想他、念他,我会伤心的。“爸……爸!”……“爸!”……“老爸!”50多年里我们这样对他称呼过来。不过,真觉得叫“老爸”更为亲切。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不知道了。然而,打从2003年1月22日凌晨,他因为脑内大量出血昏迷过去后,我们叫着“老爸!”也不知道他还听得到不;在2…  相似文献   

12.
何方 《炎黄春秋》2003,(6):50-56
李慎之同志走了,走得仓猝,走得利索,走得完全出乎朋友们意外,走得连他自己也毫无思想准备。今年4月2日,他因咳嗽去医院看病,一检查,说是轻度肺炎,被留下住院。7日,来电话问我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仍然是谈笑风生,一如往常。我问他是否赶时髦得了“非典”。他说,恰巧相反,是典型肺炎。来时只当感冒,由于正好有空床,就让他住下了。现在已有好转,打算最近出院,只是院方还没同意。12日问他病情时,他虽然还是滔滔不绝,但已有点气喘,说是前两天又得了感冒,发高烧,呼吸有点困难。却又不无幽默地说了句:“看来也许大限已到,要去见马克思了。”我也开…  相似文献   

13.
儿子浩浩,今年四岁,四代单传的接班人。在爷爷奶奶眼里简直是国宝级人物。一日晚饭后,我们俩口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却发现浩浩不见了。要是平时,他肯定拿着遥控器跟我们抢电视看呢,今天怎么有点反常啊。于是我起身去找,却发现他钻在床底下,小屁股翘在外面,不知在忙什么。“浩浩,你干嘛呢?”他闷声闷气地说:“我收拾玩具呢,明天程程要来咱们家。”饭前,我是接到了妹妹的电话,说明天要带孩子程程来玩。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浩浩却比我们更在意。他怕妹妹的孩子分享他的玩具,正急着把玩具藏到床底下呢!我出去把浩浩藏玩具的事情跟他爸爸说,…  相似文献   

14.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刘女士来到我的咨询室,她大约50来岁,神情有些疲惫的样子。自我介绍后,她坐了下来,讲起了她儿子的故事:我的儿子萧宇是个学习十分刻苦的孩子,刚进初中的时候,他的成绩表现平平,但是在初二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的成绩一下子上升到全班的第二名,连班主任都打电话到家里祝贺他。但是他却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抱住我哭了,我问他怎么啦?他对我说:“妈妈,我好辛苦。”当时我以为他是期未考试时复习得太辛苦了,就和他说,放假了,我们出去玩几天。后来,我们出去旅游了一个星期,但回来后,他好像还是有点不快乐,不过后来学校开学,这…  相似文献   

15.
孟超写了一个昆剧剧本《李慧娘》,预演时送我一张戏票。我因为听不懂唱词,不大看歌剧,但地方戏、昆曲,有时也看看。那天戏场上熟朋友很多,李慧娘鬼魂上场,高歌曼舞,的确看得叫人入迷。文井同志恰巧坐在我旁边,他一边看戏,一边轻轻对我说:“你看孟超,老树开花了。”他把这话对我说,我知道这是对我的好意的鼓励,可是我却惭愧得很。我和孟超,以前都算是太阳社的人。他写诗,我写些乱七八糟的短篇。大革命之后,大家都是“破落户子弟”,有点“吊儿郎当”,气味相投。他说:“你叫建南,我就叫个建北,咱俩给个兄弟吧。”他出了一…  相似文献   

16.
画家苗地长我几岁,前几年已经办了离休手续。我也退休在即,非得找他要一张画不可了。 40年来风里雨里,我们在一个单位工作,几乎天天见面,原以为相处的日子还长着呢,索画的事何必着急。看来在阳世间要办的事,最好不要拖到阴间再去补办,到那时也许因地址不详,未必能找得到他。于是同他讲了,他马上拍胸脯:“那还用说?我一定给你一张我最得意的画。咱俩还有什么说的。”拍拍屁股,他骑着自行车就溜了。看那背影,当然没有30年前那么麻利,甚至连背也有点驼了。岁月不饶人哪!当年我们在青年团一起筹备个联欢会或舞会什么的,他可是个活跃分子,很多女…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朋友从西安带回来一副玉石象棋,儿子一看爱不释手。“妈妈,你会下象棋吗?”儿子好奇地问。“妈妈也只懂一点皮毛,你想学吗?”我笑着说。儿子有点迫不及待了,吵着非  相似文献   

18.
1934年 1 2月下旬 ,大概是阳历年前的一天 ,杜月笙派人把我叫到上海杜美路杜公馆。照江湖上的规矩 ,像我们这样的人被他“召见” ,首先要向他“问安”。但这次还没有等我开口 ,他就笑着对我说 :“侬做件事情 ,啥样 ?”在当时的上海 ,要想在杜月笙手下搞个差事 ,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看到杜月笙的神情 ,我心里十分高兴 ,忙说 :“听先生吩咐 !”他点燃一支雪茄 ,看了看我说 :“无啥事体。前两个月 ,沙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请我当董事长 ,尤菊荪再三恳求 ,也不好驳他的面子 ,只好同意了。找侬来 ,是要侬每天到锦江公寓去看看 ,他们的董事会就…  相似文献   

19.
赵作海冤案公诉人在真相大白后,有一段动情的表白:“赵作海冤枉了,我有责任,我的责任是因为我扛不住,我地位太卑微,人微言轻。我应该顶,但是顶不住,即使顶住了,你(赵作海)还是被这转动的车轮碾死。”并且“我也是制度的受害者”。——此公这番“委屈”的倾诉,怎么这样顺口,而我们听起来还有点耳熟呢?原来.他不过是把自己的角色装进了一套中国式的官场道德里,这样的话我们听得多了。  相似文献   

20.
悼秦川     
李普 《炎黄春秋》2003,(11):58-59
李锐来电话告诉我,秦川走了。老朋友又少了一个!我觉得很难受。太突然了!不到半个月之前的一次春节团拜会上,我们还在一起谈笑。那天他来晚了,坐在另一桌。我走过去打招呼,说:“首长,你今天迟到了。”他也称我首长,多少年来我们总是这样开玩笑的。这样的亲密,只有一次引起了旁人的好奇。那是1980年冬审判江青的旁听席上,我比秦川后到,照样这么打招呼。王光美坐在我们前一排,都是熟人,她回过头来笑着问道:“怎么你们,到底谁是谁的首长呢?”我说:“当然他是我的首长。”我告诉她,50年代初期,我们同在中宣部宣传处,他是处长,我是副处长。我们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