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父亲陈永贵离开我们已经八年了.八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脑海里索绕;他的作风和品质,常常给我以激励和鞭策;他一生不平凡的经历,也常常在儿孙们中间相互传颂着——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亲陈永贵离开我们已经8年了。8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他的作风和品质,常常给我以激励和鞭策;他一生不平凡的经历,也常常在儿孙们中间相耳传颂着—— 童年血泪 我家祖籍是昔阳县巴州乡石山村。1914年冬,为了谋生,祖父带着全家来到虎头山背  相似文献   

3.
由安徽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主办的安徽近代历史人物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12日至14日在合肥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共70多人,围绕着影响近代中国的若干安徽名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李鸿章是这次讨论会的热点人物之一。代表们从多个侧面剖析了这位复杂的历史人物,认为他“一生功过在变法”。代表们认为,李鸿章的改革在军事、经济、教育方面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李鸿章的有生之年,既未达到其御侮自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已成雷霆万钧、排山倒海之势,国民党政权已危如累卵、破在旦夕。下野后在溪口养病的蒋介石,日见干瘪、衰老,整日愁眉不展,忧心忡忡。转眼清明已到,这天,他佝偻着腰,拄着拐杖,率着儿孙们,来到蒋母墓前。他思绪纷繁,孩提时的玩耍嬉戏,母亲的音容笑貌,依依在目,宛如发生在昨天,是那般的清晰。霎时,悲从心起,潸然泪下,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连声嘱咐儿孙们“多磕几个头。”然后,他虔诚地在墓前躬身下拜,口中喃喃祈祷。祭毕,他缓缓地伸直腰板,轻挪脚步,嗫嚅哆嗦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在中国独领风骚。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他连任五届总书记,后来被开除出党,接着成了中国“托派”首领,再后来他被国民党逮捕,坐了4年多监牢。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提前释放;辗转入川,贫病乡居。1942年5月27日病逝。 陈独秀发妻高大众生3男3女。随后又与高大众同父异母妹妹高君曼结合,生1男1女。陈独秀还有14个孙儿孙女,7个外孙外孙女。 陈独秀的一生及其逝世后的岁月,中国大地苦历沧桑,对他个人功过是非的评价也因时而异,抑扬不一,他的一些儿孙不能不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那么,陈独秀儿孙们的命运究竟如何呢? 回烈士要步长…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的显赫地位,他的大量财富和他的幕府,不过是由第三种和最后的因素决定的,即他的外部气质和性格特征。在李鸿章的多方面特征中,有一方面与其它相比更突出,这就是他对仕途和追逐功名的强烈欲望。这种欲望也是多数中国人所具有的,但是,对李鸿章来说,官场生活本身几乎就是目的。在20岁那年,李鸿章赴京赶考,当时他写了下面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雄心,并预言自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一位争议颇大、又在许多方面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实与他的诸多师友对其思想言行的影响分不开。这其中,冯桂芬对李鸿章的影响不可低估。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冯桂芬与李鸿章的密切关系:冯桂芬撰"乞师"书,促成李鸿章领兵上海并为其洋务观的产生形成提供了机遇;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对李鸿章奏设上海广方言馆等洋务思想和洋务实践的深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冯桂芬全力影响并促成李鸿章奏减苏松太浮赋,为整饬地方吏治,缓和阶级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李鸿章一生所致力的洋务事业中,铁路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1863年至1901年,他始终与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休戚相关。1890年代,李鸿章以北洋防务为核心目标,以“俄患日亟”为由,筹议和兴筑中国第一官办铁路一关东铁路;他凭借着个人努力和与海军衙门的良好关系,初步解决了筑路经费;他坚持“权自我操”,抵制外人对路权的干涉。甲午战争尽管打断了李鸿章兴建关东铁路的步伐,但其对铁路的认知与实践,为中国早期的铁路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振修 《文史博览》2007,(11):57-57
同乡知县贺联李鸿章夫人五十岁寿辰快到了,满朝文武大臣都准备前往祝贺。消息传到合肥知县耳朵里,他也想拍拍马屁,因为李鸿章是合肥人,又是当朝的宠臣。他想,我这么个小小的七品知县能送多少礼?少了等于没送;多了,又送不起。他想来想去没个主意,  相似文献   

10.
评价李鸿章不能仅仅以外交活动作为依据,而应以举办洋务事业、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作为其人生主流。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并不存在“将功补过”问题。简单地把李鸿章斥为“卖国贼”,是从痛恨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的情感出发的;掉“卖国贼”的帽子,对李鸿章的外交活动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才是理性的做法。否认李鸿章是卖国贼,主要是说他签订不平等条约不属于“卖国”行为,而不是说他在无可奈何时即可卖国,更不是说“卖国是情有可原的”,也绝不会引导出卖国行为。对外是战是和,应该以是否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为转移,而不应根据对手是谁来决定,李鸿章为“变法”而主张“和戎”的主观动机应该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1.
李鸿章主持清末外交近30年,其主导思想是争取和局。就外交实践而言,他彻底失败了,但就思想本身来说,李鸿章的和局思想是他的洋务自强思想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不应随着外交实践的失败而一同抛弃。因为政治外交相为表里,李鸿章外交失败首先是中国内政不修,而后才是他个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中法战争中李鸿章的外交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威 《清史研究》2001,(1):73-79
李鸿章参与了中法战争中的对外交涉。与人们一般看法不同,李鸿章并非始终主和,而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态度和表现。李鸿章的态度及变化与朝廷的态度有密切关系,他不是决策者,而是执行者。  相似文献   

13.
李鸿章的功过是非世人多有议论,而他的情感世界则窥之不多. 终生在死棋局里博弈的李鸿章,早年参加秀才考试的考题,居然是一则《天台仙子送刘晨阮肇还乡赋》的爱情神话.李鸿章极力描绘了相爱中男女的情状,满纸的卿卿我我缠绵悱恻,却被安徽学政当场录为第一名.更有甚者,李鸿章还写过一组其情也哀,其词也艳的悼亡诗,而悼亡的对象不是他的原配周氏,不是继室赵小莲,甚至不是侧室莫氏,她是李鸿章一个叫冬梅的侍妾.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与中国铁路贾熟村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洋务派的领袖,铁路则是洋务派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李鸿章对铁路的兴办十分重视,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当然,他也有一个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治二年六月初五日(1863年7月20日),上海英、美商行向江苏巡抚李鸿章递交禀帖...  相似文献   

15.
宋凤英 《文史天地》2008,(11):14-21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他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几乎从没停止过与洋人打交道。不但清王朝在对外交往中对他十分倚重,就是当时的西方列强在与中国交涉时,也有“只知李鸿章而不知有清朝廷”的说法。1896年,李鸿章对欧美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访问,  相似文献   

16.
名丑嘲骂李鸿章马十三晚清权臣李鸿章,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曾获清廷赏穿黄马褂。慈禧六十寿庆时,又赏他戴三眼花翎。他官居直隶总督,又被任命为海军会办大臣。中日甲午之战中,清朝军队惨败,北洋海军几乎全军复没.朝廷任李鸿章为对日交涉全权大臣,与日本侵略者订立...  相似文献   

17.
李鸿章是对晚清两淮盐政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人物.在两江总督任上,他毅然选择大商人而放弃小商人,以捐输票本、循环转运和招商联保的方式确保税源;在湖广总督任内,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他又坚决维护原来力图加以改变的"川盐济楚"局面.由此可见,利益才是李鸿章施政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正李经方(1855—1934年),字伯行,号端甫,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同治元年(1862年)过继给李鸿章为嗣。一生跟随李鸿章从事洋务、外交等活动,深得李鸿章喜爱。甲午战争后,因随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谈判,并参与签下《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而遭国人唾骂。他既饱读经书,又习得英文,一生出使多国,深谙当时发达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在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办洋务,在颟顸的清朝大员中,是思想比较开明的一个洋务派官员。他对于西洋各国的洋玩意接触较早, 对喝咖啡、品洋酒也很在行。李鸿章在北洋大臣任上时,有德国舰队停泊大沽口。舰上有德国海军大臣,登岸至天津李鸿章之官邸拜访。他对李鸿章说:"我所乘坐的军舰,对世界各国海军来说,无论在吨位上还是火炮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中堂大人首创贵国的海军,应该对先进的军舰感兴趣吧?我想请您去我的军舰参观,好吗?" 李鸿章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双方约定了参观的日期。等到了那一天,天气骤变,刮起狂风,大雨如注。李鸿章认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失去了他往日显赫的权势。然而在1900年,他又“夺回”了失去的政柄,再次成为左右清朝政局的关键性人物。何以致此?1900年所发生的庚子事变,当是重要环节。一甲午战后的李鸿章,“虽身存而名己丧”。直到1899年底,除充任清廷头等出使大臣赴俄贺沙皇加冕外,大部分时间养闲京国,“几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势”。1899年12月9日,清廷任命李鸿章署理两广总督。这是李鸿章在1900年能“夺回”权力的先决条件。李南任粤督之因何在?以往论者认为有二:与后党要镇压康有为、梁启超有关;李本人曾要求清廷授予他封疆大吏之权。笔者认为,还有另外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