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地区已形成了森林地区汉族移民社会,汉族移民已占到牙克石地区总人口的90%以上,他们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从东三省、山东、河北等地移居到此,为牙克石森林地区开发建设做出了贡献,也改变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牙克石市(1983年10月由喜桂图旗改设)坐落在呼伦贝尔地区中部,市域沿大兴安岭主脉南北分布,是呼伦贝尔林业四旗之一。牙克石市林地面积225.7万公顷,占全市面积81.1%,也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一、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的来源与分布(一)牙克石地区汉族移民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期呼伦贝尔地区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铁路交通的建设深入带来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打破了呼伦贝尔地区传统的畜牧业经济,从而改变了呼伦贝尔地区的社会面貌.20世纪初呼伦贝尔地区的中俄贸易研究,集中反映了时代变迁和地缘格局对于呼伦贝尔地区带来的重大影响.本文以呼伦贝尔为切入点,对于这一时期中俄的外贸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九一二年一月十五日,呼伦贝尔胜福叛乱集团,在沙俄的策划下,进入海拉尔,宣布“独立”。所谓呼伦贝尔“独立”,是沙俄侵华政策的产物。一沙俄侵略呼伦贝尔由来已久呼伦贝尔,以呼伦、贝尔两湖而得名。其地理位置,东据兴安岭,西以额尔古纳河与俄领后贝加尔州相对,北连黑龙江,南以兴安岭的索岳尔济山为界与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的分地区相接壤,西南与外蒙古的车臣汗部交界。清初,呼伦贝尔设副都统,管理呼伦贝尔地方。副都统府的所在地在海拉尔。索伦、巴尔虎、额鲁特等处设有总管、鄂伦春部落则设托河路协领,皆隶属于副都统管辖。一九○八年,呼伦贝尔副都统改为呼伦道,下设一府  相似文献   

4.
王平 《中国地方志》2015,(2):42-45,64
民国《呼伦贝尔志略》,程廷恒修,张家皤纂。该志略成书较早、取材丰富、详今略古、内容充实。《呼伦贝尔志略》全面记载了呼伦贝尔地方历史沿革、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诸情况,着重记述了边务、民族、外交等,较好地体现了呼伦贝尔地处边疆、民族众多、中外交往频繁的特点,史料价值甚高。  相似文献   

5.
乾隆年间,为了解决呼伦贝尔驻防官兵生计贫困的问题,清廷曾挑选部分“塔里雅沁回子”东迁到呼伦贝尔地方开垦种田,并向索伦、巴尔虎等官兵教习灌溉耕作技术。清政府在呼伦贝尔开垦种田的尝试,虽然仓促收场,但是这一次尝试,对农业灌溉技术在呼伦贝尔地区的传播,仍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本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军机处满档案,对“塔里雅沁回子”迁至呼伦贝尔地方开垦种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呼伦贝尔,人们马上会想到盛夏时节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原,还有蓝天白云下的牛羊。但今天我要讲述的是冬天的呼伦贝尔,带你走进银色的巴尔虎雪原,去参加呼伦贝尔草原冬天最隆重的节日——呼伦贝尔冬季冰雪那达慕暨巴尔虎草原祭火文化节,感受冰雪草原的热度。  相似文献   

7.
<正>提起呼伦贝尔,人们马上会想到盛夏时节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原,还有蓝天白云下的牛羊。但今天我要讲述的是冬天的呼伦贝尔,带你走进银色的巴尔虎雪原,去参加呼伦贝尔草原冬天最隆重的节日——呼伦贝尔冬季冰雪那达慕暨巴尔虎草原祭火文化节,感受冰雪草原的热度。  相似文献   

8.
金色兴安     
齐晖 《旅游纵览》2012,(11):76-77
<正>今年秋天来得比往年早几天,我们此行恰逢呼伦贝尔一年中最美的金秋季节,从海拉尔一路北行直至中俄边境附近,所见秋色渐浓,层林尽染,沿途尽情饕餮途中美景!大兴安岭是呼伦贝尔的重要组成部分,秋天的呼伦贝尔大兴安岭溢彩留香、硕果累累、色彩斑斓,山峰披上了金甲充满了阳刚之美。秋天更是摄影爱好者奔走四方、亲近大自然、  相似文献   

9.
入清以后由于监控蒙古和防御沙俄的需要,呼伦贝尔地区成了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清朝先后两次向这里移民,第一次在雍正年间,第二次于光绪末年。两次移民对呼伦贝尔地区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本所探讨的虽然只是清代呼伦贝尔地区的移民,但其中所反映出的人地关系问题,于今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呼伦贝尔边务调查报告书》呼伦贝尔边务调查报告书,不分卷,署宋小濂纂,清宣统元年(1909年)铅印本,一册。宣统三年(1911年)徐世昌编《东三省政略》亦收作其边务·呼伦贝尔篇的附录。从宋小濂序文所述和正文内称其为“宋公”来看,该书实由宋小濂主持编纂,实际纂者为齐守濂、赵春芳等。宋小濂(1863年~1926年),字铁梅,吉林永吉人,清监生。历任黑龙江将军文案、哈尔滨铁路交涉局总办、海伦同知、暂护呼伦贝尔副都统、学部二等谘议官、呼伦贝尔兵备道、署黑龙江民政使、中俄勘界专员、民国政府黑龙江都督、…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相关蒙、汉、满、日等文字的档案、文献资料,对清代呼伦贝尔地方旗兵制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兵役制度的性质等问题做了探讨。认为,有清一代,呼伦贝尔地方的兵丁制度,以旗兵制度为主。作为根植于满洲八旗兵制的一种,呼伦贝尔地方的旗兵制度与黑龙江将军衙门辖治下的其他各城驻防八旗兵制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所区别,且亦不同于外藩蒙古的札萨克旗兵制。  相似文献   

12.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呼伦贝尔地区叛乱者次年宣布"独立"。该事件是当时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时,初掌政权的北洋政府对呼伦贝尔地区的叛乱采取应对举措。通过对这些举措的探究,由此反映出北洋政府自身两大基本特点:新政权的不稳定性及局限性;肩负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北洋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在制定、实施过程的局限性。但就相关政策制定目的和成效而言,其对稳定呼伦贝尔地区的动荡局势、恢复中央政府在该地区主权,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三年春,我曾参加黑龙江省博物馆组织的呼伦贝尔文物普查。一九八○年七、八月间,我又只身前往呼伦贝尔调查古边墙及附近的古城址。两次考察为时甚短,然而美丽富饶的呼伦贝尔,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数不清的古迹组成了一部壮丽的历史诗篇。它向人们生动地展示出,呼伦贝尔草原是抚育我国许多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这里所记述的,只是我耳闻目睹的点滴而已。古边墙在呼伦贝尔草原上,规模最大的古迹要算是古边墙。它东起于额右旗的上库力乡,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地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清朝时期隶属于黑龙江将军 ,设副都统衙门管辖该地 ,其下有新巴尔虎旗、陈巴尔虎旗、各蒙古旗与索伦旗等 ,民族成分比较复杂 ,有蒙古族、索伦族即现在的达斡尔族、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之人。在清代 ,虽然当地多为蒙古族人 ,他们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蒙语蒙文 ,但蒙古王公贵族对呼伦贝尔的控制力量比较薄弱 ,蒙语蒙文未能作为这一地区的官方语言文字通行开来。呼伦贝尔地处边疆 ,中原地区的汉文化相对来说对其影响较小 ,汉语汉文在此地当时并未流行起来 ,同时该地的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族…  相似文献   

15.
张帅 《黑龙江史志》2014,(3):331-332
"卡伦"是清朝为控制边界、追捕"逃人"、传递文书等所采取的重要固边手段。"庚子之乱"后,清政府重新在呼伦贝尔沿边地区设置卡伦。与前设卡伦相比,重设卡伦的职能更加广泛,比较适合当时边防形势的需要,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将依据相关史料,对清末呼伦贝尔卡伦的重设、职能特点等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2011年4月22日,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接到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文物管理所报告,在蘑菇山取土场发现墓葬,请求前去调查确认.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立即派业务人员赶赴现场,在满洲里市文物管理所和扎赉诺尔区文化体育中心及文物管理所的大力配合下,对取土场破坏的一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编号为M1).通过对1号残墓清理出土的文物分析判断,我们认为该墓应为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是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里是许多游牧民族的发祥地。我国历史上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都是从这片苍茫的大草原走来的。这里,可能是至今还仍保留蒙古人传统游牧生活方式的最后的地方。初秋晴朗的日子里,我和几个同道穿越呼伦贝尔大草原,试图寻找游牧的蒙古族牧户。在呼伦贝尔腹地的新巴尔虎右旗(县)所属阿敦础鲁苏木(乡),寻访到巴尔虎蒙古牧人巴雅日图距中蒙国界十几公里的伊和日游牧点。我们在他的蒙古包旁,扎下露营的帐篷,纪实拍摄了巴雅日图和他的家人、羊倌近乎游牧状态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批早年出土于内蒙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玉器和细石器,经对出土地点的确认及与考古出土器物的分类对比,确定其归属于新石器时代内蒙呼伦贝尔地区的哈克文化。哈克文化主要是以细石器为代表的史前考古学文化,目前也发现了为数不多的玉器。而故宫所藏的11件玉璧不仅为研究东北呼伦贝尔地区史前玉器的起源提供了更多的资料,而且对中国玉器文明起源的多元化探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琦 《旅游纵览》2023,(11):154-156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水平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文旅产业正从失调过渡到协调阶段。因此,本文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梳理非遗文化与旅游之间的互动发展机制,以呼伦贝尔为例,分析其非遗文化与本市旅游结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为呼伦贝尔市非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2018年的夏日,我伴随着一首《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优美旋律走进了这个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占80%,世界著名的三大天然牧场之一的"北国碧玉"——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里地域辽阔,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一直延伸至松涛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