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我的年龄和身体已是有早上无晚上的风烛残年了。汉卿①自由无望,我要遵照汉卿临别时的嘱咐,将西安事变的几项实情说明,向历史负责。我也要说说我和汉卿的一生,以及我们两人分离时的相议、相约、相许。蒋先生②到台湾后,还是权势盖天,为了美化蒋先生的王者声誉和维护蒋家的统治地位,他们伪造出所谓张学良的《西安事变忏悔录》,用汉卿自己认罪的假象,什么“酿成巨祸,百身难赎”,这种荒谬无稽的反省自白,把他们的祸国殃民和失败推给汉卿和西安事变。颠倒历史,妄图欺世骗人,并且作为处理汉卿的根据。他们违反法律、违反人权,囚禁汉卿终生,在世人…  相似文献   

2.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派出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西安与张、杨协商,主张和平解决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亲日派进攻西安、扩大中国内战的阴谋,推动了国共两  相似文献   

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为重大的转折点。"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社会上的各界对此事件的态度极不相同。在史学界长期流行  相似文献   

4.
1936年12月,当国共两党内战 即将进入第十个年头的时候,从古城西安传出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消息,在国内外激起了轩然大波。西安事变固然是张、杨所发动,而究其原因,乃是九一八事变以来国民党蒋氏集团奉行对日妥协投降和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谋国政策的必然结果、西安事变不过是九一八以来国民党内一系列抗日反蒋事件合乎逻辑的继续。值得庆幸的是,这一事变并未成为国共新的内战的起点,而是以和平方式获得解决,从而成为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这一事变的解决,当然离不开毛泽东、周恩来的贡献。实际上张闻天也是我党…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安事变是一个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它对当时以及后来的时局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共产党联蒋抗日,国民党由内战转向抗战,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形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是由各方面因素促成的,有张学良、杨虎城的作用,有共产党的作用,也有国民党中亲英美派的作用。但张、杨的作用是主要的。张学良不仅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倡导者,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张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时期的张学良和蒋介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良是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正义感的将领,在3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蒋介石坚持反共内战的关键时刻,他以大无畏的气魄和惊世之举动,发动西安事变,扭转了国内局势,促成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他发动西安事变虽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铰为重要的便是在九一八事变中持不抵抗主义而断送东三省的沉痛教洲。因此,要阐明张学良走上西安事变的漫长道路,必须追  相似文献   

7.
1936年发生的西安事变,历史已有公论,正如毛泽东所说:“西安事变的和平饵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从此,结束了自1927年以来的十年内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然而,第一位冲破国民党新闻封锁线,向全国人民公开报道西安事变真相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确政策的,却是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的《大公报》记范长江。  相似文献   

8.
杨瀚 《纵横》2010,(12):32-36
1936年12月12日凌晨,时任西北“剿总”副司令的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率领东北军、十七路军,用武力扣留了正在西安视察、部署,要对红军进行大规模围剿的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同时提出救国八项主张,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实行民主,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兵谏”事件,史称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9.
我的年龄和身体已是有早上无晚上的风烛残年了。汉卿(编者注:张学良字汉卿)自由无望,我要遵照汉卿临别时的嘱咐。将西安事变的几项实情说明,向历史负责。我也要说说我和汉卿的一生,以及我们两人分离时的相议、相约、相许。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战爆发前夕的重大事件,当时曾引起较大的国际反响。近些年来,我国有许多史学著作述及这一事件,正确地指出了英美不希望中国内战、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持蒋介石的地位的态度。但是尚缺乏具体的细致的分析,本文拟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的有关材料为主,把美国政府当时对西安事变的态度作一述评。(一) 西安事变爆发初始,美国当局十分关注事变的现状及发展,尤其担心蒋介石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所谓“一二月内定有变动”何指?——与杨著《西安事变新探》商榷一个问题蒋永敬西安事变这一“难解之谜”,因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一书(以下简称《新探》,台北大东图书公司1995年版)的问世,有了突破。过去有关西安事变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陪同蒋介石乘专机抵南京。蒋下令南京宪兵司令谷正伦立即扣押张学良。知其内幕的宪兵司令部上尉书记官廖逸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捕,在狱中交待了宪兵看押张学良时的一些内幕。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经过谈判,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  相似文献   

13.
简评张学良送蒋返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逼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十四天后,张学良得到蒋介石口头表示的以“人格担保”停止内战准备抗日后,迅速做出送蒋返宁的释蒋行动,令周恩来、杨虎城等感到意外。对于张学良的这一决定,史学界有颇多说法,有人认为张学良此举是“遗憾的结尾”和“心血来潮”,是“匆忙之举”,是“忠君义气”。还有论者以蒋介石回南京后背信弃义造成的西安局势紧张,来全盘否定张学良的送蒋返宁之行,似乎杀死蒋介石便会解除南京对西安的压力,凡此种种。本文认为,张学良送蒋返宁是明大义、识时务、舍小我、顾大局的明智之举,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张学  相似文献   

14.
龙铮 《百年潮》2017,(3):63-65
正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这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和命运的事件,我父亲龙飞虎是亲历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见证人。飞机货舱里的乘客西安事变后,党中央派出了以周恩来、叶剑英、博古、李克农等为主的代表团,赴西安谋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我父亲在长征中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侦察科的科长,负责侦察,走在红一方面军的最前  相似文献   

15.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是历史学家公认的国共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国共之间的内战,为两党第二次合作铺平了道路,意味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有关西安事变的研究,一方面可加深对1930年代苏联对中国影响的理解,同时亦可深化人们对太平洋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政治上获得成功的认知.①  相似文献   

16.
对西安事变中“讨伐派”的评价,学术界流行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其一,认为“讨伐派”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别有用心,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蒋而代之,极大地增加了全面内战的危险性;其二,认为“讨伐派”与“主和派”在救蒋的目的上别无二致,仅在救蒋的方式上有所分歧,它们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都起了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这两种看法均值得商榷,因为二者在前提上都把“讨伐派”看成是铁板一块的或在事实上把它看成是没有区别的,这就必然导致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12日,在张灵甫的老家西安,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前往敦促其剿共的蒋介石及随同他一起到西安的十多名军政要员,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立即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由此,西安事变爆发。其实在事变发生之前,国民政府已经开始考虑调整它的对日政策。当时面对日本对中国愈演愈烈的侵略蚕食活动,国民政府步步退让,以期日本能够好自为之,并希望博取国际社会对中国处境的同情和支持,出手制止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但是,事实证明这只是中国方面的一相情愿。随着日本侵华野心日益肆无忌惮地暴露,中华民族不仅…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作抗日局势转换的关键,由此实现了全民族一致抗日的新局面。"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是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现笔者将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观点撰写成文,有不妥之处,万望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西安事变75周年。作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当事人和见证人,宋美龄在1937年由正中书局出版的《蒋委员长西安半月记蒋夫人西安事变回忆录》中,对此事有一个详细的回忆。为给读者提供一个另外的视角解读西安事变,我们特选登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率领的国民党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遭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国民党各派系各霸一方,勾心斗角,亲日派更是蠢蠢欲动,觊觎大权,南京群龙无首,纷乱无绪的苗头争相显露,内战的硝烟骤然升起。在风起云涌的斗争漩涡里,中国共产党如何确立自己的策略,应对复杂局势,对国家命运和前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当时中共中央负责人的张闻天,处变不惊,纵览全局,发扬民主,集中集体智慧,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