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久以前,在云龙县旧州地区的澜沧江边,一个白族人居住的坝子边上,有一间矮小的茅棚,里面住着一个孤老人王大爹。王大爹为人心肠好,又懂点药草,常常不怕劳累地给乡亲们治病,因此,乡亲们都很敬重他。王大爹在茅棚前挖了一小块地,撒了一些草药种。春天来到了,树木都发芽了,王大爹撒下的药种也破土发芽了。他很高兴,天天浇水,细心锄草、精心施肥。秧苗一天天长高,已经长齐王大爹的肩膀那么高了。在这些药秧中,有一棵叫白鹤香的药树长得特别  相似文献   

2.
杨茂芳 《丝绸之路》2009,(21):49-51
薄雾起舞,山风欢歌,根深枝繁的老核桃树下又响起了悠扬深沉的笙歌。是沃沱罗酒醉红了小面猜(苗语:小姑娘)的脸庞,是沃沱罗酒催发了小面多(苗语:小伙子)的阳刚激情。  相似文献   

3.
《文史天地》2009,(5):I0001-I0003
化屋地处黔西北乌江上游,山水延绵,气势博大。称为“百里画廊”。这里居住着一只苗族(歪梳苗)同胞,他们能歌善舞,勤劳勇敢。上世纪80年代化屋就被命名为“苗族歌舞之乡”。  相似文献   

4.
良上乡位于贵州省三穗县的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该乡有一棵柿子树,当地苗族人民叫它“红军树”。树高8米,树干直径为0.2米,树龄在百岁以上,此树现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树冠覆盖面积65平方米。这棵“红军树”有过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5.
脖圈(苗族)     
苗家的儿女,从三、四岁到十五、六岁的小“咪多”、小“咪彩”,到二十好几的小伙子、大姑娘,脖子上都戴着一根银光闪亮的脖圈。这小小的脖圈有什么用处呢?请听我慢慢讲。传说,从前有个叫灰竹坪的苗族寨子,寨子西边住着一位孤独的花苗(苗族的一个支系)老汉,他无依无靠,缺吃少穿。有一天,太阳下山了,他从地里回来,走到一片树林边时,听见里面发出“呜呜”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抹春光,是落在校园里的,赶走严寒的冬天,让校园笼罩在金色的暖春之中。第一枚春色,是落在校园里的那棵歪脖子梧桐树上的。光秃秃的梧桐树从寒冬中醒来,它那棕灰色的枝干上,已泛起星星点点的嫩绿,一个个毛茸茸的黄绿色小芽苞从枝干上鼓起,仿佛是小孩子刚刚从睡梦中睁开的眼睛,娇小玲珑,无比可爱。  相似文献   

7.
橹船歪脑壳,五支为一单; 行止如雁行,恰运一载盐。 这是近代文人刘慎知在《富荣场景诗》八首中对“盐船”的生动描述。诗中所说的“歪脑壳船”又被称为“歪屁股船”、“歪尾船”。这种造型奇特,船头、船尾象麻花一样逆向歪扭着的橹船,曾在“川盐”运输中起过重要作用。如今这种“歪尾船”实物早已不复存在,所幸的是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还收藏着一条按实体比例缩小的“歪尾船”模型。从这比例得当,做工精巧的橹船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造船技艺。  相似文献   

8.
今年元旦节前后,我们与朋友相约一起到贵州榕江县新华乡高排村参观苗族传统的“鼓藏节”(或“牯脏节”、“吃牯脏”)仪式。高排是一个很大的苗族村寨,又不通公路.十三年举行一次的“鼓藏节”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传统礼仪也保存得较好。我们在高排逗留了数日,高排村的“鼓藏节”  相似文献   

9.
殷墟卜辞中所见的“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述鑫 《考古与文物》2000,(5):21-24,27
在商代的祭祀中,有一项重要的“祭必有尸”活动,殷墟卜辞中分别记载为“延尸”、“立尸”、“饮尸册祝”、“祝于尸”、“献尸牛”等。这种有关“尸”的祭祀活动,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礼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读过张岳奇同志撰写的《九股辨》一文之后,我认为这篇文章很有见地。一个汉族老学者,能通过我们苗族的社会现状,透视到一些苗族历史上有待澄清的问题,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不久前写的一篇论文,在关于“苗族鼓社”部分,也提出了“九股”应即“九鼓”的论点,只是论据与看法和张文有些不同而已。现就《九股辨》一文所涉及的考证和见解,略抒管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红军树     
贵州省三穗县东南30公里处的良上乡有一棵柿子树 ,当地苗族人民叫它“红军树”。树高8米 ,树干直径为0 2米 ,树龄在百岁以上 ,如今仍枝繁叶茂 ,郁郁葱葱 ,树冠覆盖面积65平方米。这棵“红军树”有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故事。1934年8月 ,中央军委决定由任弼时、萧肖克、王震三位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大转移的先遣队从江西向贵州进发。中央电令 :要求红六军团沿湘桂边境行动 ,经绥宁、通道到贵州之锦屏、天柱、铜仁 ,然后转向湘西……红六军团按照中央军委的指令 ,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敌人作战 ,冲破了国…  相似文献   

12.
1966年8月24日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天。 就在这天的一大早,我被红卫兵从单身宿舍的床上拖了下来,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脖子上就给挂了一块“三反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牌子。顿时如坠五里云中,脑海里立即闪出了几天前戴高帽子挂牌游街的那些黑五类(地富反坏右)分子的狼狈相,想不到今天我也会成为其中的一类。  相似文献   

13.
苗族与蜡染工艺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崇信万物有灵 ,万物皆有生命 ,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相互依存 ,世界才能美妙。泰勒的《万物有灵论》则阐明了宗教和艺术的本质联系。没有掌握科学知识的少数民族 ,他们在原始的劳动中 ,同样也产生巫术 ,利用巫术的幻想 ,来达到自己在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某些欲望。因而创作了许多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苗族蜡染 ,最早是巫术礼仪 :蝴蝶妈妈生下12个蛋的其中1个孵化成苗族祖先———姜央 ,智慧勤劳的姜央为祭祀缅怀先祖 ,预示繁衍后代 ,而用树脂模仿蝴蝶于女人的背和腹。这就是从巫术到艺术的启蒙。“蚩尤九黎”是苗族最早的先民 ,“九黎…  相似文献   

14.
风俗歌。风俗歌,又称“风习歌”、“习俗歌”,为反映传统风俗活动内容与特征的民间歌曲,可分为季节性风俗歌和非季节性风俗歌两种。前者是在特定年节、时令风俗活动时传唱,具有季节性;后者不受年节、时令所限,在婚嫁、丧葬、祭祀(满族祭祀活动大多有一定季节性)、礼仪等特定风俗活动中传唱,包括:“婚嫁歌”、“丧歌”、“仪式歌”、“祭祀歌”。“祭祀歌”等我们要专节另述,下面介绍一下“丧歌”。  相似文献   

15.
枕头     
我就有个坏毛病——爱落枕。常常是早晨起床后,歪着个脖子,僵硬着头,上课也精神恍惚。所以每当我回到家里,母亲哪怕再忙也得抽出工夫来为我捏脖子。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搓呀揉的,虽然解  相似文献   

16.
奥登 《世界遗产》2014,(9):24-28
一年之中,哈尼族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过节。逢节日必有祭祀,必有祭祀的神灵。 哈尼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一个是二月节“昂玛突”,意思就是祭祀寨神,在农历二月的特定日子,元阳哈尼族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一系列的公共祭祀活动,村寨内的各家也会举行家庭祭祀活动。祭祀神灵是以寨神昂玛为主,其他的一些神灵比如地神咪收、天神摩咪、火神、水井神以及祖先神也被祭祀。二月节在寨神林举行,祈求神灵保护自己的村寨。  相似文献   

17.
变化的枕头     
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上起来常常是歪了脖子,疼得我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翼翼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市场上卖的枕头不合适,母亲决定亲手做一个。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手一手地挑来拣去,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里。几天后,我接过母亲为我做的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头枕在上面,枕头中间正好凹下去,头被包含其中,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仿佛在静静的夜,躺在沙滩上,看着满天星辰,呼吸着清鲜空气,舒畅极了。可是到了夏季,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一股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头大睡,结果  相似文献   

18.
杨俊  谢志强 《旅游》2007,(10):78-83
黔东南的苗族居住区,这种相续了千年的古老仪式有不同的叫法,但不论是“吃牯节”、“鼓社祭”、“剽牛帝”等,均是苗族“江略”(一种鼓社联盟的血缘氏族)为单位,十三年才举行一次的重大祭祖活动,其中伴有“喊祖先”、“旋牛塘”、“踩鼓”、“砍牛祭鼓”、“藏鼓”等程序。极为神秘且带有血腥味的砍牯牛,为的是让牛的魂灵与魂归东方的先祖为件,而祭鼓,则源于苗族对女性始祖枫树妈妈的崇拜。苗族先民认为人死后灵魂只是一种转移,枫木牛皮制成的木鼓就是祖先魂灵的归宿敲击木鼓,可以唤来祖先魂魄。因此,砍牛、祭鼓是最为隆重神圣的民族大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苗族是我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她历史古老,文化悠久。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苗族人民世世代代在祖国的大地上奋斗不息,劳作不断。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民族文化,尤其是音乐文化,为光辉的中华民族的文明作出了丰厚而卓越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苗族子孙自称“笙鼓传人”。可见笙和鼓这两种乐器在苗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多么神圣。苗族人民一贯酷爱笙鼓,延至今日,盛而不衰。关于笙的传说,与伏羲女蜗的传说有一派相承的关系。(一)关于“女娲作笙”的传说在汉文献中,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外国人的名字很长,很难记。我却说:苗族奇特的姓氏更长,更难记。有人说:外国人说话与中国人说话是倒过来说的,很有特色。我却说:苗族说的话与汉族说的话比较,也是倒过来的,而且非常奇特哩!你信不?若不信,请到苗岭新都凯里市苗族地区体验一下便知晓了。凯里素称“苗族大本营”,“千里苗疆腹地”。这里的苗族为黔东方言。境内苗族有自己的姓氏,主要有“西”、“方”、“柳”、“尤”、“勾”等姓氏。苗姓平时很少使用,也不连上名字,只是在识别某地某家某人属某个宗支时才使用,多半是用来说明其所属宗支且何方人氏的。因此,苗姓只是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