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定位应是社会科学学科门类"交叉学科"下设的一级学科。中国边疆学的学术体系可用"一体"即中国边疆学,"三领域"即中国边疆理论体系研究、中国边疆历史研究、中国边疆治理研究。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至少可包括:中国边疆界定、"两大历史遗产"在国人历史认知建设中战略地位、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中"统一"与"多民族"、亚洲传统"天下秩序"形成与发展过程解构、中国传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海疆与海洋六个方面话语体系的阐论。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意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术性、指导性和前瞻性,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指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为此"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要重点"扶持对学科创新发展起关键性的研究项目"。按照中央文件的这些精神,本文提出并阐述"借鉴方志学,构建年鉴学"的学科构建思路。年鉴文化作品虽为国外引进的舶来品,而在中国的传播编纂出版应用已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地方志文化与年鉴文化同属于历史学范畴,二者的概念、社会功能等本质属性多有相似相同。因此,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综合年鉴与地方志合为一体,同属于地方志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编修与应用年鉴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鉴界发出构建中国特色年鉴学的呼声甚高,并正在积极推进且取得基础性成果。遵循史、志、鉴学科相同的规律与特点,本文提出并阐述"借鉴方志学,构建年鉴学"的学科构建思路。第一、本文构建大型地方志文化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方志学》的学术思路与方式方法,并且结合年鉴文化的具体内容,提出并阐述设置"中国特色年鉴学三理论",即中国特色年鉴学政治理论、中国特色年鉴学基础理论、中国特色年鉴学应用理论。第二、按照"中国特色年鉴学三理论"形成一个学科系统并设置三个二级学,即中国特色年鉴政治学、中国特色年鉴基础学、中国特色年鉴应用学,构建中国特色年鉴学学科理论体系与学科结构体系。第三、在此基础上,提出阐述编纂大型年鉴文化学术专著《中国特色年鉴学》及其编撰框架设计。本文力求"博采众人之长,树一家之说",形成一门中国特色年鉴文化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一门中国特色年鉴文化新学说,形成一门中国特色年鉴学新学术流派。抛砖引玉",一花引来万花开",希望有更多的年鉴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中国特色年鉴学的讨论研究与构建,希望中国版协年鉴工委将此项工程领导好组织好,中国特色年鉴学的构建成功将指日可待。年鉴文化研究是世界性事业,我们应该学习与借鉴外国优秀年鉴的编纂与应用做法,从世界眼光将中国特色年鉴打造成为具有世界水准的文化作品,积极推进中国从世界年鉴大国向世界年鉴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知网(CNKI)、人大复印资料、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龙源电子期刊以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建立和普及,再加上历史地理学学科界定的模糊,全面罗列历史地理各个领域某一年度所发表的论文、著作以及内容摘要的学术意义正在日趋减弱。基于上述原因,本年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在尽量汇总一年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对学科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和某些研究热点进行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继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要求后,又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具体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几代史学工作者,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在不同领域广播深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史学研究重镇与学派,为构建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此,本刊创立专栏,将陆续约请学者撰稿,全面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历史学科在构建三大体系上所走过的历程和积累的成功经验,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满志敏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他在历史气候研究领域中,率先提出了中国存在中世纪温暖期(MWP),发展完善了历史物候方法,指出了旱涝史料分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大大促进了历史气候研究的发展。他是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引入历史地理学的领军者,提出了"记录生存期"概念,解决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小区域人地关系研究的完整数据架构,引领了学科发展。他将3S技术引入历史河流研究中,在问题和精度上突破了传统研究。他还推动了历史土地利用、历史城市地理等领域的发展。满志敏取得的成绩,和他善于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来提出科学问题、重视方法创新和实证研究,在学术上不断追求的学术理路分不开。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黄浩涛主编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2007年卷),已在2007年底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2002—2006年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历史、考古学、中国边疆史地、中国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语言学、法学、国际法学、社会学、民族学与人类学、宗教学、新闻传播学、国际政治各学科研究以及国别和地区研究的前沿报告。关于外国史学理论研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究、全球史研究、生态环境史研究和历史认识理论研究,等等。此外,在该书中收入的《2002—2006年世界历史研究前沿报告》中,也有较多的篇幅介绍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编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精神、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所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既是对现有学术成果的总结,也为学者确定进一步发展方向提供帮助。该《报告》关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近年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新成果等内容,可在各种新老问题的交织中呈现学科发展的总体面貌,有助于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和探索;有助于拓展科学思维空间,推进包括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现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学科体系不够健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北京社会科学年鉴》自新世纪起已连续编纂出版16期,这是一部记述祖国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概况的大型年度资料性文献、学术工具书,这是一项宏伟的文化基础工程,它具有"高立意、多投入、塑精品"特色,被誉为"具有准中国社会科学年鉴价值",展示并促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本文以2015年版北京社科年鉴为依据,汇总国家近年对京津冀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以及2014年一些专家学者学术成果观点,以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此年鉴体现"认识世界、传承文明,理论创新,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社会科学功能,体现"存史、资政、育人"的地方志年鉴功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文章从中国边疆研究的学术传承、边疆理论研究的时代需求、边疆治理的现实挑战三个方面探讨了边疆研究的学术规律、中国边疆学学科逻辑,并对中国边疆学的定义及学科目标、学术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清代缙绅录构建大规模量化数据库的步骤和初步成果,并探讨利用历史大数据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清代官员群体的独特优势和潜力。清代缙绅录记载了中央及地方文武职官员的基本信息,每年四季出版。清代缙绅录量化数据库基于《清代缙绅录集成》的部分约有280万条记录,如果将研究组目前整理的海内外其他图书馆所藏缙绅录版本统计在内,总数据量或可达到500万条以上。目前清代缙绅录量化数据库构建初具雏形,可以支持系统的定量分析。更为重要的是,经验证,缙绅录量化数据库可与基于朱卷、题名录、同年齿录等其他相关史料构建的量化数据库进行匹配连接,具有成为研究清代官员群体及士人阶层最全面、系统、基础的核心量化数据库的巨大潜力。最后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学术发展史上,19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进入20世纪,西方史学在“新史学”的旗帜下,取得了新的成就。科学地认识20世纪的西方史学,借鉴其有益的内容,对当代中国史学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之一是随着史学家历史视野的开拓,研究领域迅速扩大,传统史学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广泛采用新的史学方法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历史学新的史学方法和分支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之二是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强调现实决定了历史研究要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中国世界史研究的真正动力,在于独立地对世界历史进行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潘鲁生  王佳 《民俗研究》2023,(1):18-25+156
中国有五千年不曾间断的文明,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生生不息。历史上,中国传统艺术体系包括宫廷文人艺术与民族民间艺术;近现代受西方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和学科发展的影响,学术研究的自觉被激发;21世纪以来,快速城镇化引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学术思考,学科建设提上日程。我们应立足国际视野,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框架下,建设文化遗产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文化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崔倩 《神州》2011,(8X):1-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是推动中国文化、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如何构建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体系是高校须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特点的分析,归纳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的评价原则,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进程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步骤,并对国家相关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是发展和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殷切希望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充分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1))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给予我国历史研究工作者极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5.
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是近年来中国边疆研究学界关注的重点,文章认为中国边疆学具有独立学科的特点,中国边疆历史(基础)学和中国边疆应用(现状)学构成其学术体系,其下以区域构成研究方向,而话语体系则由中国边疆、多民族国家中国形成与发展、东亚传统"天下秩序"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治边思想及其实践、海疆与海洋、中国边疆学学科等六个方面的话语体系建设构成基本内容。进而从四个方面对当前中国边疆学面临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认为将以少、散、乱为特点的研究队伍"团结凝聚"为"中国边疆研究学术共同体"是中国边疆学"三大体系"建设和中国边疆稳定与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6.
李长莉 《安徽史学》2015,(1):150-158
我国史学界社会文化史学科兴起25年来,经过了前十年"兴起奠基期"、继十年"发展兴盛期"、近五年"深化扩散期"三个阶段。学术贡献有:理论方法创新,开辟史学新生长点;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超越"革命史范式"及"现代化范式",走向"本土现代性";关注民间社会,挖掘内在社会文化资源。存在问题与瓶颈:学科意识模糊,研究"碎片化",平面描述性、意义稀薄及理论缺失。当今社会转型呼唤社会文化史的理论创新成果,未来将会引起关注的"关键论题"有:民间社会、社会治理、生活方式、价值系统。这几个"关键论题",可能会成为社会文化史学者为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创新作出贡献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正外来学说的中国化,侯外庐的学术经验值得珍视。长春出版社新出《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33卷有较全面的反映。侯外庐以《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等学术著作,成为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白寿彝认为,侯外庐"总是想把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中国化"或"民族化",他的著作是"我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到新的阶段"的"标志"(《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29卷,第16页)。我国近代学习西方,引进外来学说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回顾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50余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探讨和明确中国史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强历史学科的建设,推进中国史学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2002年10月27—28日举办了“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龚书铎教授在开幕会上对与会的学者专家表示深深的感谢,他说: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方面比较广泛。会议拟了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回顾了《北京社会科学年鉴》14期的发展历程。本年鉴为一部记述祖国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概况的大型年度资料性文献、学术工具书。这是一项宏伟的文化基础工程,它具有"高立意、多投入、塑精品"特色,被誉为"具有准中国社会科学年鉴价值",促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本文概述了史志专家对本年鉴评价的几个重要特征,即秉持正确观点、突出首都特色、遵循学术规范、坚守资料翔实、追求论述精辟、装帧印刷精美、促进社科发展。通过调研找到了缺陷不足,提出了加强改进的几个方面,提出了塑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年鉴、中国社会科学年鉴的学术精品品牌的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20.
《历史研究》2021,(1):23-31
正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前后贯通,一脉相承。贺信指出,广大历史工作者要"整合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史学的任务目标。建设新时代中国考古学,是构建新时代中国史学的重要内容。考古学科的发展,理论与实践,不可偏废。建设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