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纪念孙中山 永丰舰更名 李之龙上任 蒋介石痛恨 第一个掌握海军大权的共产党人李之龙 李之龙原在烟台海军学校学习,因积极参加“五四”运动,被该校除名。在武汉,他结识了董必武,加入共产党。国共合作之初,他担任了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黄埔军校开学,他为学员,并任青军会主席,颇受军校学员拥戴。 苏联援华的海军顾问斯米洛夫回国后,广州国民政府任命东征中有突出表现,又是海军军校出身的李之龙担任国民政府海军局局长,授予中将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掌握海军大权的海军将领。但蒋介石一见李之龙的任命书  相似文献   

2.
1924年国民党实施改组后,孙中山先生以俄为师,在军队、军校及军事机关中实施党代表制,藉以维持党对军队的领导,树立“党权”.中山先生逝世后,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革命军不断壮大,获得其领导权的蒋介石私欲膨胀,蓄意实施军事独裁.为了保持国民革命的果实,防止在打倒旧军阀之后出现新军阀,北伐战争后期,以邓演达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提出了恢复国民党“党权”的口号,同蒋介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20年代,著名的黄埔军校诞生。其学员大多成为蒋介石的嫡系将校,被时人称为“天之骄子”。继黄埔军校之后,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培养军事人才,又模仿美国、日本的军事建制和军校学制,于1929年将民国早期建立的陆军大学校,改建成培养高级指挥人才及高级幕僚的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陆军大学。其毕业生,则有“天子门生”之称。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早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后来到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在陈其美部下从事革命斗争,对孙中山表示忠诚。1922年6月,陈烱明在广州叛变,蒋介石从上海赶到广州,上永丰舰保卫孙中山。9月写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颂扬孙中山,痛斥陈烱明。孙中山为此书作序,这就抬高了蒋的身价。1923年8月16日,孙中山派以蒋介石为团长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学习。蒋回国后高喊“民族斗争”、“阶级斗争”的革命口号。随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职。  相似文献   

5.
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政治思想的矛盾及其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研究军校的历史,不可避免地要对军校校长蒋介石的思想进行一番剖析。蒋介石,从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到取得国民党最高领导地位之前(即1924—1927年)的政治思想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他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既不可能公开反对,又不可能真正实行。他治校、治军的言论、行动,无不反映着这  相似文献   

6.
邓演达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青年时代他深受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成为孙中山的积极追随者。大革命时期,他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等职。在武汉国民政府中,邓演达忠实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周恩来在《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在武汉时,若以邓演达为中心,不以汪精卫为中心,会更好些,而当时我们不重视他。”针对蒋介石的叛变,邓演达主张东征讨蒋,但此时武汉政府中汪精卫一伙,暗中勾结蒋介石,准备与南京政府合流,…  相似文献   

7.
扶助农工是国民党一大确定的三大政策之一。黄埔军校遵循孙中山“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的建军思想,不断派出学员支持、帮助工农运动,使军校成为工农运动的后盾,使工农群众成为军队力量的源泉,并使广东的工农运动得到迅速的发展。苏联顾问加伦曾指出:“很少有黄埔学员不积极参加的群众集会、工人或学校的会议。军校的政治活动能力不断提高扩大,并且同共产党人工作于其中的工会联系起来,军校成了广州群众性社会政治活动的领导者。”[1]  相似文献   

8.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了在民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黄埔军校。但考诸史实,这不是孙中山创办军校之始,他建立的第一所军校应该是兴中会时期的1903年在日本东京设置的青山军事学校。孙中山从1895年10月策动第一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开始,就一直坚持以武装斗争作为推翻清王朝的重要手段。这是完全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需要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孙中山总结实际政治斗争经验教训后,“知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不得不稍易以强迫。”所以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初从事武装斗争,主要是联络会  相似文献   

9.
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故称黄埔军校。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危亡”为宗旨,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军校的革命师生在反帝反军阀斗争中涌现了  相似文献   

10.
读《孙中山全集》,见孙中山致蒋介石函电69件,涉及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仅有关军事方面的就有50件之多。这些函电真实地记录了孙中山和蒋介石的交往,涉及到中国革命史上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们历史地看待孙中山何以重用蒋介石,以及蒋介石何以由一个无名之辈当上黄埔军校校长等要职的重要依据。现据其主要内容略加评析,以述管见。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  相似文献   

11.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一度使孙中山陷入绝境。这次事变使这位革命先行者深切意识到建立自己军队的必要性。之后在与苏联、中共的多次会谈后,确定了建立军校的方案。1923年1月23日,孙中山以军政府大元帅名义正式下令筹建军校,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所在地为黄埔而被称为黄埔军校。学校以孙中山为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中国国民党党代表,初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和军医六部。一时间国共两党精英都在军校任职任教,培养出了大量人才。  相似文献   

12.
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在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时期,该校曾荣获“国民革命中心”和“东方红军”的美称.邓演达是大革命时期著名的国民党左派,曾协助孙中山、廖仲恺创办黄埔军校,军校建成后先后担任教练部副主任和教育长等职务.在军校中他以维护国共合作,发展国民革命的大局为重,始终站在革命一边,真诚地与共产党人团结合作,为黄埔军校的建设、革命骨干的培养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3.
邵铭煌 《纵横》2011,(5):24-28
孙中山“托梦”1952年2月16日,蒋介石廿三时就寝,直到凌晨一点才昏沉睡去。那一夜,蒋介石梦见孙中山,特在日记中写下梦境:“久不梦见总理,今晨未醒之前,忽梦总理对余额上接吻。其形状亲爱逾昔,但其所躬居之屋,湫陋不洁。彼指隔室日:夫人在世有病,汝愿见否?余答日:不见O,即醒。”  相似文献   

14.
余嘉 《神州》2011,(7X):45-45
军事地形学是一门军校学员必修的军事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员的识图、用图、标图技能。随着现代高技术不断地应用,现代战争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对军事地形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从教学内容方面对军事地形学应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贵刊2001年第1期《淞沪战役中的蒋介石》一文中说:淞沪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自封了个大元帅的军衔”。这句话有两点不准确,第一,蒋介石的大元帅不是军衔,而是一个名誉职务;第二,蒋介石就任大元帅的时间是在淞沪战役前夕,而不是淞沪战争爆发后。 抗战期间,蒋介石确实有个大元帅的头衔,但那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军衔等级。其实,非但蒋介石的大元帅不是军衔,中国近代所有的大元帅都不是军衔,而是职务,是一种权利的象征。细分起来,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实际行政职务,如孙中山和张作霖的大元帅。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曾称陈其美为“革命首功之臣”.但他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还是因为此人和蒋介石关系特铁,是拜把兄弟。也亏得陈其美将蒋介石引荐给了孙中山,才有了后来蒋介石的飞黄腾达。  相似文献   

17.
徐展勤 《纵横》2010,(10):36-37
“北保定,南黄埔。”保定军校与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所著名军校。保定军校全称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创建于1912年,停办于1923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黄埔军校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建于1924年,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学校。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32年5月,就有一支抗日军队从山西省汾阳军校开拔,奔赴察北,反击侵华日军。汾阳军校的前身是冯玉祥领导的国民联军创建的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也称西北军事政治学校,简称西北军校。迁至开封后改称开封军校。这个学校的党组织是1926年李大钊派人组建的,邓希贤(小平)曾任该校的政治处长兼政治教员,并任该校中共组织的书记。1930年冯、阎联合讨伐蒋介石失败后,冯的十多万军队被打垮,他只带了警卫队、开封军校和零星残部约千余人撤到汾阳,改名为汾阳军校,继续传播爱国抗日思想,培育抗日军事人才。冯玉祥对保存下来的骨干力量十分珍惜、重…  相似文献   

19.
巴图 《百年潮》2000,(2):62-67
山穷水尽,蒋介石起用王云五1948年,蒋介石集团不仅在军事上败局已定,政治上危机四起,财政经济也面临崩溃的边缘,只能靠滥发纸币来维持,法币已经彻底崩溃。在此山穷水尽之际,继孔祥熙、宋子文、贝祖淞、张公权后,蒋介石想起了他的最后一张王牌人物——王云五。王云五(1888—1979),广东中山人。曾任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长期主持商务印书馆,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主持各种辞典、丛书、文库的编撰。抗战胜利后。历任国民党政府经济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在“行宪国大”上,蒋介石当上了“总统”。5月,任命翁文灏为行政院长,调俞鸿钧任中央银行总裁,任命王云五为财政部长。  相似文献   

20.
“江浙财阀”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7月,蒋介石率军从广州出师北伐,不出一年便攻克沪、宁,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除了军事、政治诸种因素外,在经济上倚靠江浙财阀,这个观点在学术界当无疑问。但何谓“江浙财阀”?蒋介石暨广州国民政府是如何与江浙财阀建立联系的?是靠何人从中牵线搭桥的?这些问题,说法不一。本文将对此作一探讨。史学界一般认为“蒋介石原籍浙江宁波,他早就认识了儿名上海资本家当中的浙江帮头面人物,最著名的有张人杰(静江)、虞洽卿和王震(一亭),蒋和这些人的联系,是由他早期资助人陈其美介绍的,陈曾是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地区的军事领导人。他在1916年逝世前把蒋介石介绍给有名的商人、孙中山的亲密支持者张人杰和曾一度担任过浙江财政厅长的周佩箴。……1920、1921年间,当蒋介石在政治上失意时,曾利用他和周、张的关系在上海做过证券交易经纪人。……因此,1927年3月蒋介石与上海财阀中的主要人物接触是早有渊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