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光流逝,1999年1月即届北平和平解放50周年。北平和谈成功使百万生灵免遭涂炭,使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得以安然无恙,加快了新中国成立的步伐,这件举世瞩目的事件我永远不会忘记。 作为和谈主要参加者邓宝珊的女儿,我亲身经历了这件大事,我认为父亲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2.
张昌华 《纵横》2009,(6):22-29
近年来,我致力于民国文化名人小传的写作。五年前,我结识了张治中将军长女张素我女士。素我老大姐长我30岁。因我们有许多共同的话题,遂结为忘年交。素我老大姐向我讲述了张将军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令我感慨不已,遂做此文。此文既不写世人熟知的张治中“国共和谈”、“淞沪之战”,也不写读者知晓的“黄埔十年”、“新疆问题”和众说纷纭的“长沙大火”,  相似文献   

3.
袁鹰 《炎黄春秋》2015,(4):59-60
时光已过去六十五年,青年人都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者,当年的与会者绝大多数都已先后作古,但是那次盛会的洋洋暖意,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感受如同昨日。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礼堂地处闹市中心的西藏路八仙桥,九楼礼堂常常举行大型报告会等群众性活动。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我就曾在那里听过柳亚子、郭沫若等先生几次关于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反对独裁要求民主的演讲,也参加过一些音乐舞蹈的表演会。当时在上海进步人士  相似文献   

4.
余湛邦 《北京文史》2000,(1):31-33,30
光阴荏苒,北平和谈已经五十周年了。它在二十世纪中所占地位不是太重要,但在中国现代史上却是个重大转折。我是自始至终直接参与北平和谈还健在的一个人,我把自己亲身经历如实写下来,为百年历史作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5.
最后的舞台我记得接到代总统李宗仁从南京发来电报的那天,是1949年的3月29日。那时候国共双方决定4月1日在北平举行和谈,在代表团启程前  相似文献   

6.
沈涛 《纵横》2003,(10)
1949年,经过三大战役后,国民党政权崩溃在即。当时驻守在武汉的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前途未卜,于是想与共产党秘密和谈,以维持苟延残喘的局面。为此,白崇禧派了一位姓杜的亲信秘书前往香港,寻求与共产党建立联系的秘密渠道。 前桂系将领黄绍竑当时住在香港,与白崇禧是同乡,又与共产党在香港的秘密负责人潘汉年相熟,因此杜秘书到香港后就住在黄绍竑家,想通过黄绍竑与共产党取得联系。但是几经联系,潘汉年始终未同意与杜秘书直接见面,而是通过黄绍竑转达双方的意思。 不久,国共和谈开始,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命了张治  相似文献   

7.
王斌 《丝绸之路》2011,(6):73-75
《分甘余话》是清人王士祯所撰写的一部史料笔记,内容记见闻和谈学问兼而有之。王士祯既受当时社会私人撰述风气影响,又通过个人主观努力,为后世留下了这部上乘之作,其内容极其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地理、民俗等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社会现实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我这一家子     
正回家了1947年5月,中共上海局青年组组长朱语今派我由上海回到武汉,利用家庭社会关系开展地下活动。我父亲童璋当时是湖北省银行经济研究室主任,全家住在汉口保华街保元里9号楼上,是银行职工宿舍。父母和五个孩子,一共有七口人。我是老大,1921年生于北京。恩施高中(湖北七高)毕业后,1942年暑期考取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当时父亲在湖北农业改进所工作,要养活祖父母、夫妻二人和五个孩子,生活非常艰苦。我去重庆时的路费是母  相似文献   

9.
卢沟桥事变爆发不到一个月,国民政府各种形式的对日和谈便开始了。这些和谈贯穿八年抗战的始终。其中以蒋介石、张群为背景,张季鸾本人及委托胡霖与日本在香港进行的和谈,便是上述和谈的重要部分。 张季鸾介入中日和谈是从“陶德曼工作”开始的。1937年11月5日,日本的“和平条件”经陶德曼转给了蒋介石。此后,蒋、陶开始接触。张季鸾作为蒋介石的特邀人物参加了会谈。经过讨价还价,蒋介石准备有条件地和日本达成和议。但由于日军逼近南京后增加了条件和日本政府缺乏议和诚意等因,和谈告吹。 蒋日议和之事传出后,舆论对蒋十分不利。张季鸾利用《大公报》于1937年12月5日、12月8日发表《德国调停之声》、《最低调的和战论》等文为蒋介石善后。文章中关于战与和的言论完全符合国民党、蒋介石在此事上的方针。1938年初,张季鸾接受蒋介石的委托去香港。关于此行的目的,他在出发前向王芸生交代工作时说:“我这次到香港去,是受蒋先生之托,去向敌人撒一把迷眼的沙子。”以此为起点,他往来于香港和汉口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对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由此爆发。事前,周恩来同志曾与美蒋代表一起到大悟县宣化店视察,以制止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的军事挑衅和武装进攻。但落以和谈为幌子,敷衍应付,拖延时间,集中了三十余万精锐部队,以大包围之势,妄图围歼我中原部队。当时我中原解放区包括地方武装,号称十万大军,但实际能投入战斗的只有五六万人。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毛主席、党中央采取了避敌锋芒的战略方针,命令我中原解放区的部队迅速组织突围。1946年,我中原部队…  相似文献   

11.
张学继 《百年潮》2008,(3):70-72
浙江省档案馆里珍藏有张学良将军于1931年10月12日写给他的亲信部下何柱国将军的一封密信。当时,何柱国指挥3个旅驻守山海关内外一带,地位十分重要。张学良写此信时距九一八事变爆发还不到一个月时间,正是宁粤和谈之际,时局紧张不定。此信对我们了解张学良当时的内心世界很有帮助。因为过去学者们从未引用过这封信,故笔者认为有必要撰文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宪法危机与1919年南北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9年议和前后南北政府混乱的宪法依据,以及双方各利益集团的不同考虑,凸显出南北议和的一个难点:宪法问题.也正因此导致第二次南北和谈缺乏一个能够统摄各方的中心,并使南北军阀在和谈前期达成的利益妥协不能实现,和谈最终陷于瘫痪.  相似文献   

13.
张汝范 《百年潮》2002,(6):57-59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文化大革命"从姚文元批判吴晗同志的<海瑞罢官>算起,已经过去36年.我如今已是72岁的老人,当1966年"五·一六"通知下达,5月17日我被"专政"时,正好36岁.我是当时中科院被揪出来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崩溃前夕的和谈内幕李任仁1948年12月间,白崇禧从武汉来电请我去商谈。白和我都是广西临桂县会仙乡人,清末我刚从广西优级师范毕业,在会仙乡创办小学,他是第一批学生,以后他投考陆军小学,转学初级师范和辛亥革命时参加学生军,都得到我一些帮助,因此多...  相似文献   

15.
张善恩 《铁军》2020,(1):32-33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我所在的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五团奉命将广西剿匪任务移交给兄弟部队,25日在柳州集结完毕,于29日乘车北上。8月7日抵达辽宁省南部十里河、五里台一带。这是我随军第二次踏上黑土地,当时,我担任三四五团三营营长。到达驻地后,我们展开了紧张的战备训练。  相似文献   

16.
刊中人     
我希望妈妈依然活着哥伦比亚政府近日宣布,根据最新证据,被游击队扣押的女政治家英格丽德仍然活着。英格丽德是哥前总统候选人,2002年政府与革命武装和谈破裂,她为给竞选造势,不顾政府军警告,前往反政府武装控制的非军事区时被绑架。  相似文献   

17.
1924年我出生于青海安多藏 区,1951年28岁的我。有幸 作为一个工作人员经历了 “十七条协议”签定并得到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的拥护.西藏实现和平解放的全部过程。虽然事过50年。其中的一些情景仍历历在目。 1949年全国大陆已基本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建立。中央人民政府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前来进行和谈。但西藏地方政府在英帝国主义唆使下。迟迟不派代表,反而在昌都地区的金沙江一线加派藏军驻守。阿沛为首的和谈代表团组成抵京 这时西藏地方政府还提拔了原任孜本的阿沛·阿旺晋美为四位噶…  相似文献   

18.
先父朱启钤,晚清时曾任京师外城巡警厅厅丞、京师大学堂泽学馆监督、津浦铁路局北段督办。北洋政府时代,曾任交通部总长、内务部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919年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以后,在津沪一带,经办中兴煤矿公司(今山东枣庄煤矿)、中兴轮船公司等企业,并在北京组织中国营造学社,从事古建筑的研究。解放前夕,先父寓居上海。当时章士制先生也住在上海,先父和章先生交往甚笃。1949年国共和谈期间,章先生曾经两次到过北平。第一次是以上海一个民间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到平,住在六国饭店,第二次章先生以李宗仁政府和谈代表团正式成员…  相似文献   

19.
二十年前,我国发行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首日封。当时,我买了几枚,想分别找外交界的有关人员签名留 念。我在一九九二年十月十日下午五点许请首任驻日本大使陈楚在首日封上签名。当时陈楚任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领  相似文献   

20.
我的大学生生活何兹全1930年,我在山东省立第六中学毕业,即到北京(当时称作北平)来读书。补读了一年高中,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1935年北大史学系毕业。这五年北京生活,四年北大学生生活,是我人生长途中很有意义的一段,至今回忆起来,仍如近在眼前,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