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各族人民的团结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条件。如何解决好民族问题是关键,其中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则是首要问题。民族是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在不同的社会里或者在一个社会的不同发展历史阶段,民族问题的内容和性质是不相同的。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实质上就是民族剥削和压迫。在我国现在,剥削阶级及制度已经被消灭了,从而也就废除了民族压迫和剥削,实现了各民族之间政治上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真实集体”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区分“真实的集体”与“虚幻的集体”、个人与集体相互关系的角度论述了“真实集体”的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最初来源和依据。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由于社会分裂为相互对立的阶级,“其中一个阶级统治着其他一切阶级”,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往往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历史上各种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阶级利益集团是“虚幻的集体”,一则是因为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  相似文献   

3.
《文物》1974,(9)
春秋末期,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没落的奴隶主阶级骄奢淫逸,掠夺倾轧,更加残酷地剥削、压榨奴隶阶级和劳动者,"庶民罢(疲)敝","道残相望",饿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相似文献   

4.
宗法制度与宗族观念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与血缘关系相联系,历史悠久,对国家事务、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具有地域性阶级性时代性,是一种阶级剥削与压迫,是愚弄麻醉被统治阶级广大宗族成员和人民群众的工具与手段,对个人与宗族集团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随农村公社的逐步解体,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以后,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和阶级出现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而且也是阶级形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各个历史时代和社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城市面貌也不一样。本文拟以考古勘探发掘出来的各代古城遗迹,结合有关文献,对先秦古城起源、演变及汉长安城模式的确定,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及其发展的特点早自周秦的统治起,中国就开始形成为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国。长期以来,在这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三种民族问题:一是汉族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各少数民族和这些少数民族的反压迫斗争问题。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过政权或在相当大一部分汉族聚居地区建立过政权的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压迫、剥削汉族和汉族的反压迫斗争问题。三是某一个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其他少数民族和这些少数民族的反压迫斗争问题。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的民族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末代封建王朝——清朝统治的二百六十八年间,就一直存在着上述的第二、第三两种形式的民族问题:即满族统  相似文献   

7.
仪真 《文物》1973,(10)
生活于春秋后期的孔子,是当时正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代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都是为了维护奴隶社会的反动统治秩序,是顽固地反对革命的。正因为如此,一切剥削阶级没落时期的顽固的统治者,无不鼓吹尊孔,奉孔子为"至圣先师",以孔子的反动思想作为加强对人民剥削压迫的精神武器。剥削阶级的尊孔活动总是和当时的阶级斗争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1840——1864年中国的买办商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级中学历史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一章第五节,在分析鸦片战后中国社会内部的阶级情况逐渐发生变化时,提到“开始出现了为外国资本家服务的买办商人。”这一提法,基本上是正确的。毛泽东同志说:“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分析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些特点时,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这些特点之一就是:“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著显然的优势。”但是,初级中  相似文献   

9.
古代服饰制度中服色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安安 《文博》2003,(3):36-39,49
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古时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到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服饰资源被统治阶级占有,服饰文化的发展深深地打上了历史的烙印——阶级性。即以服装作为区分贵贱、身份等级的工具,形成了依据阶级等级规定相应的服饰制度。  相似文献   

10.
封建租佃制的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变化,互相关联。租佃制的发展既是以阶级变化为基础,同时又促进了阶级关系的变化。利用租佃制剥削佃农的非身份性的官僚地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当权派。而这些阶级关系的变化又推动了封建租佃剥削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使封建租佃剥削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要剥削形态。分析这两个方面的重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形态发展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当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党对地主富农及其子女政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辉 《炎黄春秋》2000,(12):28-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消灭地主富农剥削阶级,以及这一剥削阶级被消灭后如何对待这一阶级的人和他们的子女,不仅是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而且是涉及上千万人命运的社会问题。我们在这方面,有着宝贵的经验,也有一些值得记取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调整社会关系方面作出重大努力,果断地为地主、富农分子摘掉政治帽子,其子女在入学、招工、参军、入团、入党和分配工作上,与工农子女一视同仁。这一举措,不仅成为我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奴隶制度是一切民族历史自然发展必然经过的阶段,但在各民族所表现的形式却不尽相同:有的充分发展成熟,有的未达到成熟时机,甚而远有些民族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时候,因受周围其他先进民族的影响,超越了奴隶制的阶段,经过先封建的过渡时期,即进入封建社会;但就各民族本身自然的社会发展规律而论,奴隶制的历史阶段是不可能超越的,奴隶社会是第一个阶级剥削的社会经济形态,这种剥削表现得最原始,也最残酷。这种制度在各民族中要以罗马最为典型。罗马奴录制度的发生,发展和没落异常明确,而且艰涩奴录革命次数之多,规模之大,也是世界史上所罕见。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斗争异常剧烈。腐朽的奴隶制的生产关系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阶级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激起了奴隶反抗奴隶主、平民反抗贵族的斗争。奴隶的解放斗争,特别是他们的暴力斗争,有力地破坏和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为建立新的封建制开辟了道路,推动了历史前进。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逐步壮大,向奴隶主阶级展开长期的,反复的夺权斗争。他们通过频繁的战争先后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统治。一种新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文物试探体脑分工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是阶级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剥削者把它说成与阶级存在同样是自古有之永恒不变的"天经地义"。马克思证明了阶级"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它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通过无产阶级专政而归于消灭。在阶级发生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中长期呈现出尖锐对立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差别,也是这样。它并非"自古有之"。  相似文献   

15.
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少言 《人文地理》2003,18(5):31-33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处理发展与保护过程中矛盾的基本手段,为克服城市诸多矛盾与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思路。文章分析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主要问题,指出西安应从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城市设计等方面统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综合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现代城市建设有机承继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每一个一定历史时期”的宗教观念,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结构即经济基础的思想意识的上层建筑。根据目前收集到的考古资料,可以十分有根据地断定,女真一乌底改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有前阶级社会和早期阶级社会固有的宗教信仰观念。只有女真一乌底改人中的极少数,主要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信奉佛教。由于阶级关系的发展和继续深化,促使女真社会当权的封建贵族阶级的上层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开始感到需要符合他们利  相似文献   

17.
夏代是我国原始社会解体,阶级和国家政权开始出现,奴隶社会产生的历史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环节。研究夏文化对探讨中国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起源,填补中国历史学和考古学上的一大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解放后几十年来,我国考古学者在探索夏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党和政府解决广东疍民问题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疍 (d劋n,音但 )民历史上是广东的土著居民 ,以船为家 ,以捕鱼和水上运输为主要职业 ,明清时期虽已基本汉化 ,但仍处贱民地位 ,备受歧视。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问题 ,教育广大人民认识到民的落后及其与其他族群之间的隔阂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产物 ,采取多种措施将民从旧有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 ,实现了真正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使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瓷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陶器到瓷器,从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的几个阶段。彩瓷是明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成就。那时,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的制瓷业形成了,我国的瓷器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烧制出了大量的优美彩瓷。但是,在有剥削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劳动人民的创造都被统治阶级攫为己有。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采取"派官监窑","进贡",官办"御窑厂"以及霸占民窑,"官搭民烧"等方式,来为他们烧制供奢侈生活需要的器物,广大窑工遭受着残酷的剥削与压迫。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浙江著名的越窑,就为宫廷烧制所谓"进御"(供皇帝使用)器物。五代时期"官办"瓷窑开始了,大量烧制"庶  相似文献   

20.
黄柯可 《世界历史》2000,46(3):12-20
在人类历史上 ,城市的出现大约已有 5 0 0 0年之久。自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与农业分离以后 ,出现了商品和货币。而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商人阶级以后 ,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固定地点便应运而生 ,形成了城市的雏形。但是 ,城市的出现不等于城市化的开始。城市化不是指城市发展、演变的简单过程 ,而是指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之后 ,城市性质和功能的根本改变。在农业文明占统治地位的前工业社会 ,城市的性质正如马克思所说 ,城市是建立在农业和土地财产基础之上 ,社会呈现的是“城市乡村化”的景象。城市仅是农产品的集散地和手工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