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梅 《南方人物周刊》2014,(20):106-107
19岁加盟NBA,单场比赛拿过50分,参加过两次NBA全明星赛,“梦六”主力,手持年薪两千多万美金的预薪合同。曾经的“纽约分子”马布里从未料到自己的人生会一败涂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一些书刊、电影、电视中常出现“满清”这一名称,做为“满族”或“清朝”的称呼。其实,这是一种不合适的称谓,不应再继续使用。但有人出于不理解,不知其误;有人虽知其误,却并未在意。 “满族”和“清朝”本来是两个涵义不同的概念。“满族”是族称,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1635年皇太极废除诸申(女真)的旧称,定族名为“满洲”,后简称为“满族”(辛亥革命后均通称为“满族”)。“满族”是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以女真为主体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清朝”则是以满族贵族为主的满、汉等族  相似文献   

3.
满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满族的歌舞不仅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有广泛的群众性。过去,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都要举行歌舞活动。 满族称舞蹈为“玛克西木”,形式丰富多彩。本期封三的一组照片,是本刊特约记者任力同志在—九八五年五月辽宁省新宾、岫岩、凤城三个满族自治县成立庆祝大会上拍摄的。这组照片摄下了满族三个传统民间舞蹈的精彩镜头,反映了满族人民欢庆自治县成立的喜悦心情。 “笊篱姑姑舞”是独具特色的满族传统民间舞蹈。它是根据满族民间故事《笊篱姑姑》改编的,表演者多为儿童,手持笊篱,通过舞蹈动作表达故事内容,有的伴有歌曲,歌词有  相似文献   

4.
<正>2003年,定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配合基 建工程发掘通达公司住宅楼工地时,从墓葬 中出土了一套铅球范和数枚铅球。 铅球范为滑石质,青灰色,光滑细腻。平 面呈长方形,长12.5厘米,宽7.5厘米,厚2.7 厘米。分上下两范。上范有六个半圆形球模, 左右双行并列,球模两端有三个小凹槽;下  相似文献   

5.
名人与足球     
毛泽东曾经是个出色的守门员。据复旦大学老教授陈子展回忆,他当年在长沙县立师范读书时,是校足球队队员。该校与湖南一师的足球队经常比赛。他回忆道:“一师”队守门员毛润之表现不错,守门时,头脑冷静,反应灵敏,沉着勇敢。他在那边守门,陈子展在这边当前锋,陈子展的射门总是被毛润之“没收”。邓小平可谓是家喻户晓的“超级球迷”了。1992年元月徐根宝率国奥队参加奥运会足球外围赛亚洲区决赛,在中国队对科威特队的比赛中,中国队先进一球,科威特队为挽回局面奋力反攻,比赛更趋激烈。但就在这时,正向全国进行直播的中央电视台突然插播新闻。当时邓小平同志也在收看这场比赛,小平同志马上让秘书给中央电视台挂电话,要求今后凡是转播中国队的比赛,不要插播新闻。  相似文献   

6.
在专门讨论地下遗存建筑之前,有必要说明一下地上建筑。在被围起来的始皇陵外城区内,坟丘的西侧和北侧两处发现建筑遗迹。其中,西侧建筑位于坟丘西北约110米、内外城之间靠近内城之外,南北长约90米,东西宽约50米,筑有夯土墙和大面积的夯土层。自1972年以来,在这个遗址陆续发现了刻写有“丽山食人官右”“丽山食人官左”的陶壶盖二件,刻写“丽山”“尚”的陶器残片一件,器底刻写“丽邑二升半八厨”的陶盘一件和刻写“丽邑五斗崔”的陶锤底部残片一件。1976年还发现一件高13.34厘米的  相似文献   

7.
屠旭云 《文史天地》2004,(11):59-60
在都匀市坝固镇的苗寨采风发现,逢年过节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小伙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一种传统的游戏“打鸡”,也称为打板羽球。姑娘们用竹筒插上公鸡色彩斑斓的羽毛制作成球,两人从中分距三五米,各拿一块椭圆形的木拍对打,你打过来我拍过去,羽毛球在空中飞舞,场上欢声笑语。谁接不着球落地为输,于是换人依次轮流上场对打,十分有趣。  相似文献   

8.
“南海Ⅰ号”沉船于1987年夏天被偶然发现。此前,在历史上,渔民作业难免会出现在“南海I号”沉船海域,因此在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渔业工具,如渔网和网坠。渔网为尼龙绳网,有白色和绿色两种;网坠有石制、陶制、水泥混凝土制和铅制四种类型。石质渔网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的陕西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鱼钩、鱼叉和三百多个渔网坠,灰坑发现有鱼骨。  相似文献   

9.
魏来 《旅游》2007,(8):16-21
有民俗学家称查干湖冬捕的蒙古族人为“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因为他们采用最原始的捕捞方式:人工布网和马拉绞网。那张长达2000米的巨大条形渔网,要沿着相隔15米的冰眼在冰下撒开,就得好几个小时。而能够拉动这张巨网的,只有力大无穷的马。在出网口,等到渔把头喊出号子声时,汗毛上挂满了霜雪的马儿就会拚尽全力拉动出网轮,把那张沉重的巨网缓缓地拖出水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1979年,河南省文物商店在洛阳收购到一件战国琉璃球。该球直径5.8厘米,有对称的十字孔。球表面是白、黄、红、蓝等五彩缤纷的莹光层。球通体有48个双彩圈和彩球组成的“晴蜓眼”凸出表面,每6个一组,围成一个圆圈共分八组。此球颜色之艳、体形之大、造形之美,为解放后所发现战国琉璃球之最。我国琉璃件始于西周,战国时出现这样精美的  相似文献   

11.
都安堪称“世界第一的地下河天窗群博物馆”。法国“疯狂泡泡潜水协会”用两年时间,系统探索了此处47个天窗。2012年11月2日,在九顿溢流天窗的竖井中,队员潜至水下121米,创造了中国洞穴潜水的最深记录!  相似文献   

12.
《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图1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为辽宁省博物馆珍藏古代绘画精品之一。整幅画面无款印,据卷前黄绫隔水的金章宗完颜璟瘦筋体墨书:“天水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的题签,认为此画是宋徽宗赵佶依据唐张萱的原本摹制的,金章宗的观点近千年来一直为历代鉴赏家沿袭。近四十年以来。此画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的关注,学者们的观点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张丽 《收藏家》2002,(3):22-25
翻开乾隆年间精美绝伦的牙雕《月曼清游》册,其中正月“寒夜采梅”、十二月“踏雪巡诗”的画面上,那些雍容华贵、仪态优雅的宫女们,有的手持金光闪闪、形似荷包的小器物,细观之下,便知它是暖手用的手炉。由此使笔者不禁联想到清宫中遗存下来的手炉实物。它们品种多样、制作精美,却鲜为人知,所以在这里结合实物说明介绍,以飨读者。手炉是小件器物,专供冬季暖手之用。一般情况下,它通梁高不过18厘米、长15厘米、宽10厘米左右,以圆、椭圆形为基本形状,再加以装饰性的变化。其结构分外壳和内胆两层。外壳可根据需要,运用不同的工艺进行制作、装饰。内胆为铜制,架  相似文献   

14.
清康熙朝,皇室派人到清东陵(河北遵化县)成立了“东陵引善老会”,后来,成为满族民间音乐团体,称为“皇会”,又叫“花会”。每逢活动,棚上便悬挂“清音嘹亮”四个大字。 清西陵(河北易县)于乾隆朝由内务府上三旗的满族人组成“金花盛会”,是个百余人的乐队,本文前边已略作介绍,他们所演奏的乐曲留传下来的多是金、元时期的“北曲散曲”、清宫廷音乐和北方长期流传的民间乐曲。其中有一些是满族及其先世  相似文献   

15.
承广州博物馆麦英豪先生指教,广州黄埔南岗镇笔村玄帝庙内珍藏一批重要石碑,其中,有一件立于南明隆武元年(公元1645)仲冬的《鼎建玄帝庙碑记》至为珍贵。碑宽59.5厘米,高1米。碑文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正文,凡22行,300字。石碑顶部有一行从右向左书写的篆体字:“鼎建玄帝庙碑记”七字。正文左下角有两枚篆体字戳印:“钟鼎臣印”和“酉戌联捷”。正文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采”、和“采” “采”读cǎi不,八画,分上下两部分。“采”字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独用,也可以作偏旁,组成“彩”、“菜”和“踩”等。 “采”读biàn,七画,它同“采”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宝鸡市博物馆收藏有“半两”钱范二件,“货泉”钱范一件“大泉五十”钱范二件。现分述如下: “半两”钱范二件: 其一,钱范呈圆盘形状,青铜质、深绿色,阳文,完好无损,径11.82厘米,厚0.9厘米,重0.45公斤。圆周有边框,框宽0.6厘米,深0.15厘米。钱范背面严素(图一)。  相似文献   

18.
略谈满族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顾名思义是民间的风俗、习惯。 满族民俗,则为满族人民世代相承的民间风俗习惯。满族民俗包括的范围很广,本文仅对满族生活习俗做一简单介绍。 一 居室 由于满族生活在东北地区,冬季严寒,为了保温并便于就地取材,所以满族居住的房子为草顶土房,柱皆插地,门向南开,高大宽敞,房顶起脊。烟囱(满人叫呼兰)是园形的,而且高出房檐数尺,不像汉族的烟囱在墙上壁起,而是距房子二尺左右远独立的筑起。一般一户三间,房中间开门(称为一明两暗)“室内三面昏炕,烧之室自暖”(《黑龙江外记》。南炕为长辈居住,北炕为晚辈人居住。西炕放置柜或桌,不住人。西墙上供祭祖宗板子,板上有两个匣子,一个收存家谱,一个收藏祭祖用的帐子。地下无桌,炕上摆有正方形  相似文献   

19.
1958年,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其时笔者正在苗疆腹地的一所乡下中学读书。一次,人民公社党委派我们全校师生到公路对面的一座山上去“写”一条标语。之所以选择那个方,为的是让乘车人等一眼就可了然。整条标语只有十个字。然而我们全校师生却奋战了两个期才完成。我们得首先用柴刀、镰刀把整匹坡上的柴草砍光,然后用锄头一笔一划地挖成一个深15厘米、长宽各10米的特大字,再用石灰将笔划填满。字与字之间相距40米,一条标语(连标符号一起)共480米长。写的是:“力耕三尺深,亩产万斤粮!”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万盛区最近发现了距今500年前的“播州界”石刻。刻于明朝中期的“播州界”石刻,位于重庆市万盛区万东镇汪家沟东端、孝子河南岸荆棘杂草丛中一块高约2.5米、宽约3.5米的砂岩石壁上。一播州界”三个楷书大字各高约助厘米、宽约55厘米、深约10厘米,从右至左排列。此外,在“播州界”三字左下方还刻有“大明成化五年”小字,阴刻,行书,每字各高约10厘米,宽约7厘米,深约2厘米。“播州界”石刻因何而来?据史志资料介绍,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唐朝政府设播州于万盛。唐朝后期,地处云南的南诏王国,为扩大其势力范围,大举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