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08年11月,笔者见到一枚三孔布图片,后来见到实物,据说出自山西太原西北的五寨县。当时因面文地点一时难以确定,故一直没有公开发表意见,仅为唐晋源先生所藏这枚三孔布拓片作了题跋(彩三上)。现在见有图书著录了这枚布的拓图,注云  相似文献   

2.
黄锡全 《中国钱币》2013,(2):3-5,I0001
<正>笔者不久前见到一枚三孔布图片(彩页1上)和拓片,近期又见到实物。据说十多年前该三孔布面世于邯郸一带。泉界友人希望我能谈谈对这枚布币的看法。经过多方考察,现简要介绍如下,以飨读者。此布半熟坑,布周与孔皆有郭,首上浇铸口明显。背面首孔上方有数目字廿一,身部  相似文献   

3.
三孔布新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孔布新品程纪中,童子玉,马汉民NEWVARIETYOF“THREE-HOLDGOIN”ChengJizhong;TongZiyu;MaHanmin1992年10月下旬,中国钱币博物馆征集到一枚三孔布新品。据了解,此枚三孔布出土于陕西神木县,近年来随着神木一带基本建设的开展,时有古钱币自墓葬或窖藏出土。该布为小型三孔布(见封底彩照和拓片图一),通体长5.5,身宽2.7厘米,重8.17克,面文作“”,背文为“十二朱十”。正面主要部位及首部均呈深蓝黑色锈,两足部呈深绿锈,背面通体显深蓝锈间暗绿锈斑。整体形制规整自然,铸币文字清晰顺畅,品相甚佳。经审定,断为真品无疑。目前国内外现存的见于谱录记载的三孔布总数仅数十枚,以不同铭文计算,品种达30种。我们将该枚三孔布面文同所有已知的三孔布面文作了对比,该布面文虽明显有别于其他三孔布,但又与《大系·先秦卷》中2486释为“封氏”的一枚三孔布文字有诸多相似之处(见拓片图二)。先秦货币文字书写常有随意性,异书变体现象甚为常见,故我们认为此枚三孔布面文为简笔和异书“封氏”二字,细细审视该三孔布面文,右侧之字可视作“封”字的简笔,空首布中也有“”字,释作“封”,只是下边不出头而  相似文献   

4.
黄锡全先生在<中国钱币>2005年第2期上公布了两枚三孔布,其中一枚小型三孔布面文有二字,如图所示.黄先生将面文二字隶定作"阳鄜",读作"阳羱",即"阳原".其地在河北阳原县西南,东距赵东安阳不远,战国当属赵.  相似文献   

5.
1992年出土于陕西神木有一枚小型三孔布(图1)①,它的面文作"■"(图2),对于其面文释读及地望,学界争议很大。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此币面文进行隶定,并对其地望做进一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一币面文字隶定"■"三孔布币面释读存在许多争议。程纪中、童子玉、马汉民释读为"封氏",应指战国时地名"封斯",地望在今河北省  相似文献   

6.
黄锡全先生在《中国钱币》2005年第2期上公布了两枚三孔布,其中一枚小型三孔布面文有二字,如图所示。黄先生将面文二字隶定作“阳[莧阝]”,读作“阳羱”,即“阳原”。其地在河北阳原县西南,东距赵东安阳不远,战国当属赵。按,黄先生对铭文地望的考订所提供的文献资料,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1992年出土于陕西神木有一枚小型三孔布(图1),它的面文作“ ”(图2),对于其面文释读及地望,学界争议很大。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此币面文进行隶定,并对其地望做进一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新见三孔布简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阳”三孔布2003年11月,笔者见到一枚小型三孔布(插一图一,图1)。此布生坑绿锈,下部左右两孔中间以下残去,背首穿孔上方所铸数字不清,背部铸文“十二朱”。面部铸文二字,上下排列,与目前所见具有两个字为左右排列的三孔布有所区别。据说此布出自河北邢台一带,罐装,同出还有几枚尖足布。根据锈色、文字风格,“据说”当属可信。面文二字,第一字为“阳”字,没有疑问,关键是第二字。第二字右边从邑。左边与下列诸字类似:1.甲骨文:、等字,《甲骨文编》列入正编卷八,以为“从见从,《说文》所无。又有、等字,《甲骨文编》列入附录上九三。①…  相似文献   

9.
首都博物馆藏三孔布高桂云首都博物馆旧藏三孔布一枚,面篆书“”三字,背“十二(铢)。布周边与穿皆有郭,通长6、宽2.7厘米,重7克,两足伤缺(图1),后修复。经唐石父先生鉴定,面文释“王大于”。据李学勤先生《东周与秦代文明》所示,查美国邱文明先生著《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钱币》2005,(2):8-9
几年前见到一枚战国圜钱,钱径26、孔径10mm,重6.2克(图1)。因其上文字比较特别,当时仅一见,曾旋读为“襄二甾”,判定为战国晚期赵国圜钱。④近期见到两枚与几年前见到的那一枚大小、铭文基本相同的圜钱,一枚重3.5克(图2),一枚重4.2克(图3,“襄”字下部笔画很浅),文字清晰可辨,当释读为“襄阴二”。尤其是“阴”字,从阜从金,比较清楚。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笔者见到一枚文字比较清晰的实首平肩平足布,对于澄清和研究有关问题颇为重要.此布近期已经著录①,之后,又见到类似实物,泉界友朋希望我能发表意见.现将有关情况及意见陈述如下,以飨读者②.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在烟台地区,曾先后三次见到出土的窖藏齐明刀,数量从数十枚到数百枚不等,现就我们在观察整理中的体会谈点认识。(一)齐明刀的形制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金诚 《安徽钱币》2001,(1):10-10,35
近来见到多枚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1944年版的商业流通券的设计票样,均为竖型,印色与版式也基本相似,印制年份均为“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此种票样现见到有三种面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襄阴”圜钱 几年前见到一枚战国圜钱,钱径26、孔径10mm,重6.2克(图1)。因其上文字比较特别,当时仅一见,曾旋读为“襄二甾”,判定为战国晚期赵国圜钱。近期见到两枚与几年前见到的那一枚大小、铭文基本相同的圜钱,一枚重3.5克(图2),一枚重4.2克(图3,“襄”字下部笔画很浅),文字清晰可辨,当释读为“襄阴二”。尤其是“阴”字,从阜从金,比较清楚。相互比较,知前次见到的那一枚“”是将“阜”形右旁三笔与“金”内三横合书。因此, “襄二甾”应为“襄阴二“之误释,在此予以更正。 小方足布中有“襄阴”,襄字从土,写法与圜钱有别,重5-6.…  相似文献   

15.
黄锡全先生在《中国钱币》2005年第2期上公布了两枚三孔布,其中一枚小型三孔布面文有二字,如图所示。黄先生将面文二字隶定作“阳(?),读作“阳羱”,即“阳原”。其地在河北阳原县西南,东距赵东安阳不远,战国当属赵。①按,黄先生对铭文地望的考订所提供的文献资料,颇有参考价值。但对后一字(以下称△)的形体分析,似可重新考虑。检战国文字,“莧”起不“莧”之字多作以下形体:莧(?)廿四年(?)阴戈(?)陶汇3.317(?)(?)货系2488(?)玺汇2178(?)(?)陶汇3.327(?)(?)随县71莧乃象形字,象细角山羊之形。《说文》:“莧,山羊细…  相似文献   

16.
新见"襄阴"圜钱与"(衣)金"尖足空首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襄阴"圜钱 几年前见到一枚战国圜钱,钱径26、孔径10mm,重6.2克(图1).因其上文字比较特别,当时仅一见,曾旋读为"襄二甾",判定为战国晚期赵国圜钱.①近期见到两枚与几年前见到的那一枚大小、铭文基本相同的圜钱,一枚重3.5克(图2),一枚重4.2克(图3,"襄"字下部笔画很浅),文字清晰可辨,当释读为"襄阴二".  相似文献   

17.
近年,笔者见到一枚所谓"共金"锐角布、两枚"公"字锐角布,因其罕见颇受泉界关注与收藏者青睐1。后来又见到两枚面背竖线特点与新见锐角布相同的"利民"实首布。现应收藏者及泉界的要求,谈点个人的初步意见,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夏文折二“大安宝钱”,是我接触的第一枚西夏文钱。那是在1978年夏天,为充实宁夏博物馆的西夏文物陈列,我出差到西安、太原等地征集西夏文物。西安市文物管理处慨然提供有关资料,其中便有这枚“大安宝钱”。当时我还不太懂钱币学,更缺少鉴定知识,见到  相似文献   

19.
林钧永 《新疆钱币》2010,(1):31-34,42
前几年,在北京报国寺钱币交流会上曾见到过两枚上面印有阿拉伯文铭文、形状古怪的“东西”,重约5g,币商称它们是波斯银币。出于好奇,我将这两枚“波斯银币”拍照留存。后来,在翻阅钱币资料时,发现确曾有过这类称为拉林(Larin)的银币。现将有关信息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9年9月,在河北张家口地区蔚县偶然见到20枚针首刀。经访问了解,收藏者说是30年代发现于蔚县城北,为其父辈留下者。据说当时共收藏有70多枚,以一块大洋一枚卖掉50多枚,剩下20枚保存到现在。 我们对其中9枚实物作了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