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章与《马关条约》候丽娟张士彬1997年4月17日,是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02周年。这个条约是由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签订的,是一个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也是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在纪念这个国耻的日子里,对条约的内容和背景,有必要作一下回顾。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2.
晚清重臣李鸿章,“一生功过在和戎。”他以1871年签订平等互惠的中日《修好条规》,在外交舞台上崭露头角,受重视于国际;又以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负重谤于国内。李鸿章殚精竭虑主持的中日外交,在19世纪后期之所以出现大滑坡,与当时中日两国近代化的成效不同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法越南战争以中国“胜仗而签败约”,对法妥协让步而结束。由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中法议和条约上签字,故人们有“电飞宰相和戎惯”之愤,认为他应对此负责。实际上,中法谈判的关键时刻,清政府与法国都已对李失望,并背着他另开渠道,秘密磋商,直到达成协议后才让他知道。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直在幕后操纵的海关总税司赫德。  相似文献   

4.
1884年7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刊登一篇发自天津的报道,第一次提出福禄诺节略涂抹说.福禄诺节略是法国执行李、福《天津简明条约》的路线图,福禄诺提交李鸿章,李没有报告北京中央政府.他独自承担起应对之责,他的应对措施没有发生作用.法国强力实施路线图,向谅山进军,在北黎与中国驻军发生冲突.法国就此向清政府严重抗议,要中国赔偿、撤军,所欲不遂,武力相对,在台湾又挑起战争.李鸿章“弥缝前事,不肯任咎”,对福禄诺节略进行涂抹,并蒙蔽英报记者,使其报道宣扬出去.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家书辨伪刘学照《清代四名人家书》系广益书局于1936年排印出版,近年台湾文海出版社将该书收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其中有李鸿章家书90通。旧时坊间曾将其印制成单行本,名为《李鸿章尺牍》。笔者初读这90通李鸿章家书(以下简称《家书》),发现错误甚...  相似文献   

6.
张振迎 《沧桑》2008,(6):9-10
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是中日近代第一个条约,标志着近代中日的建交。这个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它是由李鸿章最早主持谈判和缔结的一部条约,其中毫无疑问体现了李鸿章的早期外交思想:一是"外须和戎"的对外媾和思想;二是"联日以制泰西"的"以夷制夷"思想;三是积极谋求国际地位平等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李经方(1855—1934年),字伯行,号端甫,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同治元年(1862年)过继给李鸿章为嗣。一生跟随李鸿章从事洋务、外交等活动,深得李鸿章喜爱。甲午战争后,因随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谈判,并参与签下《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而遭国人唾骂。他既饱读经书,又习得英文,一生出使多国,深谙当时发达  相似文献   

8.
《中华遗产》2012,(10):48-55
左页图为1896年8月17日,李鸿章拜会英国前首相格雷斯顿,就中国的税务和铁路问题与之商讨,会谈结束后,格雷斯顿亲自送李鸿章登车离去。下图为李鸿章在最后一站访美时,美国友人赠送的李鸿章与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塑像。李鸿章的环球之行,除了访问“干涉还辽”有功的俄德法三国,为什么还要访问英、美呢?因为他还肩负着一个重大使命,就是提高缴纳中国海关的关税,用以偿付《马关条约》应付日本的赔款。  相似文献   

9.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为了实现侵占朝鲜,入侵中国的目的,用不宣而战的手段,偷袭中国驻牙山的海陆军,清政府被迫于8月1日宣战,战争正式爆发。在整个战争中,清政府都执行妥协投降的政策。当日军极力挑衅时,掌握清政府军事、外交实权的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和地盘,极力主张妥协,乞求俄、英、美等国调停,致使中国陆海军遭到惨重失败.并于第二年(189)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卖国《马关条约》。消息传来,群情激愤,举国哗然,掀起了反对割地求和、拒签《马关条约》的…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面临几次边疆危机。其中1880—1881年中俄伊犁危机,两国交涉签订《圣彼得堡条约》,虽然清政府对俄赔偿数目增加到900万卢布,俄国的商业特权也得到增加,但俄国愿意把所得的土地大大减少,总比《崇约》对清有实利。1880—1885年中法越南交涉,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内容规定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中国修建铁路须同法国人  相似文献   

11.
有关中法签订《黄埔条约》的研究中 ,拉萼尼与耆英之间的来往照会函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利用。这些函件不仅反映出双方在谈判过程中的种种交锋和斗争 ,也反映出中法官员彼此心态的变化 ,有关细节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黄埔条约》及相关问题不无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中茂 《清史研究》2007,1(3):87-94
有学者认为,1860年的中法《北京条约》确立了天主教会在晚清"内地置产的特权"。其实,《北京条约》只是为法国"正式"向清政府索取内地置产权提供了藉口。而比《北京条约》诈欺性质更为恶劣的1865年"柏尔德密协议"和对中国土地管理主权严重削弱的1895年"施阿兰协议",才最终确立了天主教会在中国内地的置产权。  相似文献   

13.
何炜 《文史天地》2014,(12):90-93
正1898年,法国海军强租广州湾(今湛江),经过一年多的广州湾战争,中法两国签订了《中法广州湾租借条约》,广州湾彻底沦为法国租借地,归属法属印度支那管辖。此后,广州湾在三色旗下度过了47年的岁月,直到1945年,中法两国签订了《中法交收广州湾租借地专约》,中国政府才收回广州湾。1946年1月,湛江市成立。在法国殖民时期,广州湾从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为粤西第一大城市,一个近代城市的  相似文献   

14.
曾纪泽使俄谈判与李鸿章使日谈判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0年,曾纪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使俄国,就伊犁问题进行谈判,结果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1895年,李鸿章也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使日本,就结束中日战争问题进行谈判,结果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对于这两次谈判签约活动,史学界一般作这样评价:曾纪泽与沙俄谈判,“力争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作出了贡献的”,这在“清  相似文献   

15.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感天动地。`公元1895年(农历乙未年)4月17日,日本马关"春帆楼"。这一天,在以"割烹"河豚料理出名的酒家的二楼,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目光的逼视下,清朝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被迫在《日清媾和条约》(即《马关条约》)上签字画押,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朝在这个"割烹"中国的条约里,把整个台湾省割让给了日本。  相似文献   

16.
赫德对中法越南问题十分关注,从1880年到1885年,先后向清政府提出解决办法与建议20多条。这些办法与建议有的对清政府有利,有的对清政府不利。不管清政府是否接受自己的建议,赫德一直不断为和平解决中法越南问题而努力。在观音桥事件发生后,赫德试图与法国代办谢满禄一起挽救中法天津《简明条款》,并赴上海会晤法国公使巴德诺,力主清政府接受法国的赔款要求。马尾海战后,赫德又力促英国调停中法矛盾。最终,在英国调停失败后,赫德派遣金登干赴巴黎,直接与法国总理茹费理进行秘密谈判。几经周折,赫德先后促成中法《停战条件》与《越南条款》的签订,中法战争结束,中法越南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徐世中 《安徽史学》2015,(2):125-129,141
李鸿章系晚清重臣,其个人文集是学者研究晚清历史的重要史料。安徽教育出版社于2008年1月出版的《李鸿章全集》,为学术界全面深入研究李鸿章带来了极大方便。然因载籍甚众,全集难免有遗珠之憾。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李鸿章的七篇集外文,兹加以迻出,并略作考述,以供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迈向关税自主的第一步──广东国民政府开征二·五附加税陈诗启(一)中国形势的大变局和广东国民政府开征二·五附加税自从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签订以来,中国的关税,便为值百抽五的硬性规定所束缚。其后三四十年,尽管金银比价不断变化,原定...  相似文献   

19.
中日《天津条约》第一款撤兵条款从提出到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甲申政变失败后,日本为将清军彻底撤出朝鲜,谋划和主导了中日撤兵交涉的全过程。日本先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撤兵策略,以双方共同从朝鲜撤兵为幌子,诱使清政府同意从朝鲜撤兵。而清政府正值中法战争,担心日法联手而两面受敌,同时希望借机让日本从朝鲜撤兵,以“转圜之计”的暂撤考量同意共同撤兵。天津撤兵谈判中,由于李鸿章受到伊藤博文避重就轻、软硬兼施等谈判策略的误导,以及倚恃作为宗主国的将来派兵权,在撤兵时间和范围上均做了妥协,且在没有限制日朝条约内日本在朝驻兵权的情况下,形成了尽快撤尽驻朝两国兵弁的撤兵条款。此条款基本按照伊藤要求形成,反映了日本侵略朝鲜的手段和东亚扩张思想,是李鸿章失策的妥协条款。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起,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清朝的逐渐衰弱,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与瓜分。灭亡中国,将中国彻底变为他们的殖民地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为达到这一丑恶目的,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列强用坚船利炮迫使中国与他们签订了为数众多的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到《天津条约》,再到《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