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沧源佤族自治县南腊公社有个海牙大队,“海”,佤语意为“领地”,“牙”,即“象牙”,译为汉语,就是“象牙领地”或“一副象牙买得安生的地方”。关于它,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海牙寨原来在孟定土司和班洪王子统治地区之间的未定界上。住在未定界上的百姓有个好处,就是不易被官家发现,因此它就  相似文献   

2.
杨之水 《收藏家》2006,(1):51-54
一毛女图考日本大和文华馆藏有一件红绿彩人物故事图罐(图1),它在不少中外有关著述都被提到。不过关于它的时代、它的装饰图案,各家的意见却并不一致。高桥宣治编译的《中国纹样》将之命为“五彩壶”,并有一番详细的形容:“在大莲瓣形开光中,画了四个故事图。猴子献桃图是描写西王母的故事,大概是依据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改编来的元曲或故事罢。带着鹤的女人,穿着鹤氅、打赤脚,可知其为仙姑无疑。然单就顶在她头部的宝伞以及她的形姿来看,或许也是王母罢。两图的主题不外都是求取灵药、仙草。正面的一个开光中的二人图,由于中央桌台上放…  相似文献   

3.
中国藏族拥有丰富而优美的民间故事,《尸语故事》就是一部源远流长,光彩四溢的藏族古代故事集。 《尸语故事》按藏语原来的意思,就是“神奇死尸所说的故事”。在开篇的“引子”中讲,一个叫顿珠的小伙子,按龙树大师的吩咐,前往远方墓地扛回一具神奇死尸,“能把它扛回来的话,我们这里就再不会有穷人受苦,再不会有人挨饿受冻,你的罪过也就得到清洗了。”可是在路途中不能同这尸精讲话,只要一开口讲话,尸精就会飞回原来地方,主人公牢记这一叮嘱,扛起尸精  相似文献   

4.
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把所有具备“为死去的丈夫而哭倒长城”这一“标志性事件”的孟姜女故事称作“孟姜女同题故事”。对同题故事的所有母题进行合并同类项,我们就可以归纳出9个故事“节点”。故事的节点网络构成了一个自足的逻辑体系,某个节点被篡改后,必然会发生连锁反应,可能引起故事逻辑结构的全盘崩溃,或者导致原有故事主题的全面消解,因此,节点就成了同题故事中最稳定的因素。而只要故事家不篡改故事的节点,任何相容母题的进入,都不会影响到同题故事逻辑结构的变化。无论是在节点之上,还是节点之间,都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让故事家们充分地驰骋自己的文学想象,随人所愿地增添新的故事母题。要之,在故事的传承与变异过程中,传承的稳定依赖于节点的稳定,变异的随意是指节点之外的随意。  相似文献   

5.
《白蛇传》故事研究现状及其本源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驰名中外的中国民间四大传说 ,学术界按其故事产生的时序排列 ,依次为《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此四则故事借助口头文学的传播 ,在千百年的演绎过程中 ,又复依附于传统民俗农历四大节日 (即七月七的“乞巧节”、十月一“寒食节”、三月三“情人节”或称“双蝶节”、五月五“端阳节”)活动的载体 ,于是乎便有了家喻户晓、经久不衰的魅力 ,使人们从它那凄婉缠绵、悲怆动人的故事中 ,一直信守着美好的遐想 ,寄托着无尽的情愫、愿望 ,并通过审美愉悦 ,潜移默化地从中感知与接受人间喜恶、是非、爱憎乃至…  相似文献   

6.
汉画“董永故事”源流考王建伟汉代石刻画像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孝子”的题材一直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董永故事”又是不可少的内容。笔者拟对“董永故事”发生的年代,“董永故事”在汉代以后的演变作一考释。为了行文和叙述的方便,我们先将“董永故事的具体...  相似文献   

7.
1974年,江苏省高淳县固城东汉墓出土了一批模印画像砖,其题材有祥瑞神兽和人物故事图像。因发掘时间较早,图像较为漫漶,学术界尚未对其中的多幅历史故事图像进行有效的识别。经过与山东、江苏徐州、浙江海宁等地画像石的比较分析,可初步认为高淳固城东汉画像砖上的历史故事有“尧舜禅让”“有虞二妃”“荆轲刺秦王”“梁高行”“孔子见老子”“秋胡戏妻”“楚昭贞姜”“太子申生”等。历史故事题材画像砖在长江以南地区较为少见。高淳固城东汉墓出土画像砖的历史故事图像,传递出东汉时期汉画像艺术由徐州刺史部向扬州刺史部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江帆 《民俗研究》2023,(3):97-103+159
本土故事是依附特定区域的自然生境与社会生境产生并承传的,具有“在地”“在场”的可感性。本土故事以其保留的原生地场景,为我们提供了“别一种”感知地方、建构知识、思想与智慧的可能。与通识意义上的现代叙事比较,本土故事的价值与魅力在于能够导引我们进入具体的生活世界,进而从故事中的“地方”镜像发现“故事里的中国”,建立起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文化链接。随着新的地缘文化审视与研究的展开,对本土故事的概念及其内涵应重新审视并理性认知,基于这一视域,本土故事或可再次将“地方”照亮,成为理解“地方”乃至现代中国的切入点,而“故事里的中国”也将成为极富现代意味的“时尚”表述。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组很有趣的故事。它生动而形象地叙述了生在滇池边的大航海家郑和,如何扬起下“西洋”的帆船。读后不仅可以了解郑和的为人,还可获得许多历史、地理知识。——编者  相似文献   

10.
杨亚人 《百年潮》2011,(6):22-26
本刊今年第4期发表的杨亚人同志《“破四旧”运动中人民大会堂文物何以保存》一文,讲述了“文化大革命”中为了保护人民大会堂的文物,在周总理指导下,曾对人民大会堂进行过“红化”。这一鲜为人知的故事,引发了读者的兴趣。杨亚人不仅对人民大会堂进行过“红化”与复原,而且人民大会堂厅室的装潢设计也是由他负责的。人民大会堂内部有哪些特殊设计?都具有什么内涵?设计过程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在此篇中再为您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