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族的文化类型及其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表明,满族先世久居“白山黑水”山区,长期过着狩猎、采集和捕鱼的生活,这对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心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满族先世是属于森林狩猎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他们依靠天然的自然物作为衣食之源,崇拜自然界,笃信萨满教。然而,由于迁徒而改变了生态环境,从渔猎为生发展到农业生产,由单一的信奉萨满教演进多种信仰。对此,我们从世居东北的满族中看到了遗迹。宁古塔的满族在“耕作之余,尤好射猎”,他们所获猎物,“必饷亲友”,这是原始分配的遗留现象。  相似文献   

2.
满族陈汉军旗是八旗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其中最具特点的是萨满祭祀习俗。本文试从满族陈汉军旗建立的历史条件、建立及逐步完备写起,进一步分析满族陈汉军旗人的特点,为我们从多角度研究八旗史与民族关系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论满族舞蹈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舞蹈文化积淀深厚的民族。满族虽然形成于十七世纪初,但它的先世,却可以从明代的女真人,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肃慎人。肃慎人是长期居住在我国东北边疆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是以狩猎为生。肃慎人的后裔女真族就是满族的先世。所以满族生活习俗就是女真族习俗的绵延。清军入关后,尽管受到了许多汉族习俗的影响,但在其主要方面,却仍然保持着本民族固有的特点和风格。由此看来,今天舞台上经过发展,演变而来的满族舞蹈和“满族秧歌”舞蹈,使我们很自然地会把它的动作和表演及服装道具与本民族的民俗习性连系起来,…  相似文献   

4.
蒋蕾  荆红 《旅游》2007,(8):32-39
作为满族的发祥地,白山松水间处处留下满族历史文化的痕迹。在民间传说中,努尔哈赤是长白山天池的仙女吞仙果怀孕所生:康熙祭祖时,登上了吉林市的小白山……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与清代历史发生过密切的关联,许多满族人至今仍然按照祖先留下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生活,那些古老的习俗“活”在他们身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张帆 《满族研究》2006,(2):77-80
满族传统的衣食住行,生活习俗中,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印记,有些至今还散发着进步文明的光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而今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中,它却急剧消失和埋没;加强对满族衣食住行,生活习俗的搜集整理研究,具有保护文化、承载文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满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先民已形成了许多节庆习俗,且见于诸多文献记载.随着与汉民族交往的加深,尤其清兵入关之后,满族吸收了汉族及其他民族的风俗文化,同时保留了一些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了满汉历史文化结合的岁时习俗.  相似文献   

7.
满族入关后,渐渐接受了汉族文化,满汉文化从碰撞走向相互融合.在形成满汉文化融合的同时,满族仍然保留了许多自己的文化特色.其婚姻习俗种种.就是这种文化特色的表现.本文通过对恰喀喇、瓦尔哈、库雅拉等部族的婚俗以及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族的水上婚、林中婚等婚姻形式的回顾,论述满族婚姻自然淳朴特色;在回顾满族民间淳朴婚俗的同时,也使我们在研究满族或者是汉族的婚俗之中,看到了满汉历史文化已经互相认同的一面.由此认识到: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各民族历史文化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8.
张鹏  吴勃 《满族研究》2023,(1):105-107
不同的民族文化根据发展时间不同,其文化容量也不同,且存在地域性。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从历史建筑、服装服饰、生活习俗等,或多或少都带有满族文化的特征,是满族文化最为直观的表达形式,也是民族融合发展的最佳证据。将这些特征符号抽离出来进行解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政治、宗教变革,从而为现实史料研究提供可靠的线索和灵感。  相似文献   

9.
张林  孙颢 《满族研究》2012,(2):90-94
巴拉人是女真人的分支,他们居住在张广才岭的密林深处,既不入旗,也不接受招抚。巴拉人长期与旗人隔绝,受旗人文化影响较弱,使巴拉文化独具自身特色,成为最具特色的满族文化,巴拉人及其文化是女真人及其文化最后的活态遗存,对于我们了解女真各部的习俗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从居住方式、文化生活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巴拉人"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0.
《满族文化与宗教研究》中央民族大学赵展教授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7月版。定价:8.4元。是一部研究满族精神文化的专著。全书分六章:第一章,满族的历史与现状;第二章,满族的教育;第三章,满族的文学;第四章,满族的艺术;第五章,满族的习俗;第六章,...  相似文献   

11.
满族文化总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满族的形成与发展满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曾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也曾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满族原称为“满洲”,满洲是民族的自称,出现于公元1635年(明朝崇祯八年),在此之前则称为“女真”。满族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个民族的发展衍变历史可以说与汉族的发展衍变历史相始终。据史书记载,满族被记录下来的最早的先人被称为“肃慎”,他们生活在长白山以北,东滨大海以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在周武王时期已与中原有了交往。他们以狩猎为主,已有了原始农业和饲养业,这…  相似文献   

12.
满族谚语是满族民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满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众所周知,清王朝覆亡后,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满族失去了自己原有的语言文字,而改用汉语汉文,从此,在满族文化艺术领域里,本民族特色日见模糊。例如,就其民间谚语来说,在满族中现在流行的大部分均为汉族谚语。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断定满族没有本民族的谚语,我们恰恰可以断然下结论:满族启古就有自己的谚语;满族的谚语蕴藏在他们所遗留的满文古籍文献之中,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既反映生活习俗,又表现政治经济等方面,只是没有挖掘出来而得以流行。近几年来,我们在翻译、整理满文古籍和满族民间文献资料过程中,搜集到数量不少的满族谚语。虽然有的谚语具有较强的书面语特色,但究其渊源,大部分来自民间,就是后人记录时赋予了书面语特色。  相似文献   

13.
满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1635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后被逐步演化成满族,从此满族历史进入了新时期。随着历史的变迁,满族无论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则反映了满汉民族文化融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前几年编写沈阳满族志,对满族的生活文化习俗做了一点综合搜集的工作,调查中对其中的文化习俗虽也有所接触,但由于繁忙未能深入研究。现据档案资料和沈阳故宫所存的珍贵文物做点探讨,以期对满族文化习俗中所悬挂的门神、匾联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5.
民俗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传承并相沿成习的经济与文化生活模式.本文就满族与鄂伦春族的生育习俗进行比较分析,来看民俗对其民族的繁衍争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其文化意蕴.满族作为一个非常善于接受先进文化影响,并善于把优秀文化迅速融和到自己文化之中的一个优秀民族,以颇含科学原理的生育习俗,在促进母婴健康,保证种族繁衍,发展壮大民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鄂伦春民族因其相对原始封闭的先天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以及一些鄙陋的生育观念,使得妇女孕期和分娩时得到的保护极少,婴儿成活率极低.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的社会群体或不同的民族,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不同以及思维意识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习俗,而不同的习俗就会对其民族或社会群体产生不同影响,甚至影响到其民族的繁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清代宫廷衣饰皮毛习俗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宫廷服饰中皮毛的作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因为满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狩猎民族,皮毛的使用贯穿于生活诸方面。本从满族衣皮的历史渊源、宫廷衣皮等级标志、宫廷衣皮形式的阐述,反映了满族由一个尚带有较原始衣皮习俗发展为封建典制的宫廷衣皮服饰,它既保留了古老民族的原始风貌,又体现了多民族化的融合,是满族由落后走向进步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7.
满族民歌是满族人社会生产的产物,从中可以看到满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子。作为精神文化成果,这些民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反映了满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风土人情,表达了满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有着浓郁的民族气息与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8.
珞巴人的弓箭与狩猎王国兴珞巴人是聚居于西藏东南部洛瑜地区的少数民族。信仰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是他们全部精神文化和习俗文化的主导和精魂。弓和箭是他们生产生活及抗暴防兽的重要工具,狩猎是他们的主要生产方式。男子的终身"伴侣"--竹弓竹...  相似文献   

19.
10月28日至11月12日承德市举办2016满族"颁金节"(承德)系列活动,系列活动为期两周,以庆祝满族人民一年一度的"颁金节"的到来。作为著名的满族聚居区,承德的满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3左右,在承德举办庆祝"颁金节"系列活动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群众基础。中共承德市双桥区委书记宋成立表示,今年是承德市双桥区首次举办"颁金节",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历史  相似文献   

20.
吕竟成 《黑龙江史志》2013,(11):298-298
<正>金源文化具有民族上、地域上和历史上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源文化特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着旅游产品单一,开发能力薄弱,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应合理规划和建设旅游景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金源文化的知名度,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恢复或重现金朝时的部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场景,再现满族祖先女真人的生活习俗,从而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