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穆宗纪》记载长庆三年(823)九月,“南诏王丘佺进金碧文丝十有六品”;。若依此理解,则当时南诏王为丘佺,且丘佺亲自入唐朝贡。与此相似的记载有《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五》:“三年九月,南诏王兵佺进其国信金碧文禄十有六品。”;据《资治通鉴》记载,穆宗长庆三年七月,“南诏劝利卒,国人请立其弟丰祐”。  相似文献   

2.
近读《唐书》,随手得衍、误、漏字及标点错误十余条,今札记于下:(一)《新唐书》卷1《高祖纪》:“(武德六年十月)壬戍,右虞候率杜士远杀高满政,以朔州反.”(第16页)按:右虞候率为东宫宿卫兵长官,而诸州镇则另有虞候为衙前之职,《资治通鉴》卷190即作“右虞候杜士远”.胡三省于其下注云:“隋文帝于东宫置左右虞候府,掌斥候.是后州镇各置虞候,以为衙前之职,以备候不虞名官.”是“新纪”衍“率”字.  相似文献   

3.
《旧唐书》虽经校勘,然仍有不少未尽善处。本文对《地理志》所记西南地区所涉诸州的州县领属、所领县数、设置时间及其变更等的失误,进行了订正和补遗。  相似文献   

4.
吴玉贵《唐书辑校》一书将《太平御览》引《唐书》的内容全部予以辑录,以《旧唐书》为主,根据现存各种唐代史料之相关记载,对其进行整理,纠正了《太平御览》引《唐书》的文字错误,对所辑内容进行了"还原"工作,但此书亦有较多错误,大为治唐史者不便。其错误主要集中在标注《旧唐书》之卷数错误、页数误漏、部分内容未补充、排版错误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旧唐书》成书时,刘昫刚任"监修宰臣",于是《旧唐书》也就署名为"刘昫等纂"。不过这并非刘有意掠人之美为己有,而是当时的官方修史制度使然。明代中期以后,一些著名学者对《旧唐书》的这一署名形式产生了种种疑问,涉及到欧阳修的史德、刘昫对《旧唐书》编撰的贡献,以及《旧唐书》编修过程中的其他一些问题。但考察唐朝五代时期官方史学的发展实际可知,这些学者的论述皆有粗疏陋略乃至根本错误的地方,刘对《旧唐书》的编撰成功,起到了他作为第三任监修官的应有作用,《旧唐书》的署名形式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刘"这一名称,已经不再只是代表他个人,而实际上成了《旧唐书》纂修队伍集体力量的代名词,成了《旧唐书》的代名词。对中国古代其他官修史书的署名情况,也必须作如是观,才不致被迷惑。  相似文献   

6.
《旧唐书·经籍志》史部脱漏书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书在长期的传抄刊刻过程中有一定的脱漏 ,统计结果表明 ,今本《旧唐志》史部各类脱漏多达四十种。本文通过与《新唐书·艺文志》的对照 ,参考《隋书·经籍志》及其它目录学典籍进行分析考证 ,对今本《旧唐志》史部所脱漏的四十种史书作了初步考索  相似文献   

7.
《旧唐书》纪、传部分在“比事”方面下了很大工夫,用比较隐晦的方式对一些事关重大的唐代史事及人物进行贬斥,体现出了纂修者在书中贯彻“春秋笔法”的意图。最为典型的例子,一为效仿沈约《宋书·二凶传》的数字记日方式;二是上承班固《汉书·高后纪》及《王莽传》的成例,于《则天皇后纪》中记事非常简约。研究这一现象对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古代历史编纂思想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旧唐书.地理志》幽州建置沿革选取四条进行考辨,对于其中前后矛盾的内容加以辨析,对照其他文献并根据文例对于以前学者的论点进行重新论述。  相似文献   

9.
《旧唐书》通行本文字讹脱甚多。今存宋刻又残缺严重,学者无以据校。而新发现的叶石君原校本,乃据明常熟陈察至乐楼抄宋本对校,态度极为严谨,其中有六十五卷为残宋本所无,正可补宋本残缺之不足,可正通行本之讹误。本文对至乐楼抄本及叶石君校本的流传进行了详细考察,得知清初至乐楼抄本已多有残缺,其后则不知下落;而原以为可能亡佚的叶石君校本则幸存于湖南图书馆。对叶石君校本之价值则进行了举例性质的说明,认为其最有校勘价值的是本纪部分:有点校本已校改而此本可补确证者;有点校本已疑误而未校改,此本适可补证者;而可补点校本漏校者为最多。  相似文献   

10.
唐代注疏学发达,出现了许多博注经史,兼及文集的学者,李善就是其中之一。他有《汉书辩惑》30卷、《文选注》60卷,后者流传至今,影响尤巨。李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旧唐书》的《儒学传》与《文苑传》。研究者对《旧唐书》所载的李善生平仕履史料多有否定,这些意见渐被后来的研究者所秉持,逐步在学界成为通识。但这些否定《旧唐书》的新观点并未经过充分、深入的论证。有鉴于此,本文拟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观点进行按核,证明《旧唐书》所载不误,并希望能在学界引起更广泛的讨论,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罗隐《谗书》,时显时晦。据《吴越备史》,罗隐“所着……《谗书》……并行於世”。而《直斋书录解题》云:“隐又有……《谗书》等,求之未获。”宋淳熙二年(1175)杨思济刻《谗书》,“久而失其板”。元大德六年(1302)罗应龙重刊《谗书》,黄德弼题辞,方回跋。  相似文献   

12.
顾农 《文史天地》2002,(4):49-50
写过诗的人未必就是诗人;有那么几首诗——哪怕只有一首,被大家记住了的人,才是诗人。  相似文献   

13.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书名考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唐书·经籍志》因无善本传世 ,今人亦未及作专门的整理 ,故通行本文字讹脱颇多。本文从新、旧二志的同源关系出发 ,主要采用二志比勘的方法 ,同时参考《隋志》等书目著录、史传记载、古书称引等 ,对《旧志》著录的书名讹误进行考辨 ,凡二十二条。  相似文献   

14.
《后汉纪》校读劄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汉纪》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文献,现在流传的两种标点本在校勘标点方面都存在一些可以商榷的问题,本文从文献对勘和语言研究的角度足正了其中的二十六条。  相似文献   

15.
16.
《陶潜集》是东晋陶渊明的文集,是研究其思想的重要依据。新旧《唐书》对其都有记录。由于抄录人员的资质问题,或者誊录时的笔误等原因,年代久远后,必定会有前后说法不一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根据出土文献材料,<离骚>中的"謇謇"当读作"讦讦",意思是"直言不讳";"复"字为衍文;"泽"为"臭"字之误;"脩"为"循"之误  相似文献   

18.
张驰 《陇右文博》2001,(2):40-43
这是明景泰年间宁州学正王忠咏宁州八景诗。这首诗在宁州广为传颂,狄仁杰和梁公碑受到了人们的更加崇敬和仰慕,以后历代相传,经久不衰。最近笔对《唐狄梁公之碑》的现状与历史作了考察了解,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9.
近来,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青年史学家池子华新著《张乐行评传》,对张乐行这位颇为复杂的历史人物进行跨学科交叉分析研究的尝试,还原了英雄式农民领袖的本相,为我们研究历史、撰写人物评传,提供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金程宇  李贵 《古籍研究》2000,(4):52-53,85
《演繁露》十六卷,续集六卷,是南宋著名学者程大昌撰写的一部学术笔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