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史”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东汉中后期,以张衡、应奉为代表的士人将《史记》《汉书》及东汉在修国史《汉记》进行整体性考察,推动了“三史”概念的产生。魏晋南北朝时,“三史”出现名实分离:一方面,“三史”概念抽象化、经典化;另一方面,《东观汉记》在“三史”中的地位受到范晔《后汉书》等诸家后汉史书的威胁。唐代,“三史科”的设立最终确定了《后汉书》在“三史”中的地位,“三史”名实再度统一。  相似文献   

2.
成运楼 《史学理论研究》2022,(3):90-100+159
“三史”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东汉中后期,以张衡、应奉为代表的士人将《史记》《汉书》及东汉在修国史《汉记》进行整体性考察,推动了“三史”概念的产生。魏晋南北朝时,“三史”出现名实分离:一方面,“三史”概念抽象化、经典化;另一方面,《东观汉记》在“三史”中的地位受到范晔《后汉书》等诸家后汉史书的威胁。唐代,“三史科”的设立最终确定了《后汉书》在“三史”中的地位,“三史”名实再度统一。  相似文献   

3.
一东汉时期的基本史料公元25年至22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东汉王朝的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史上具有颇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史学界对于东汉史的研究相对说来比较薄弱。东汉的历史舞台似乎不如此前的先秦西汉那样引人入胜,也不如此后的魏晋南北朝那样丰富多采。造成这种印象或许有种种原因,而东汉时期的史料较为缺乏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研究东汉史,最基本的史料毫无疑问是南朝刘宋时代范晔编撰的《后汉书》。在前四史中,《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那就是撰修史书的作者距  相似文献   

4.
<正>范晔《后汉书》(以下简称“范书”)是关于东汉历史最为重要的基本史书,历来为学者重视,研究成果浩如烟海。作为一部后出的东汉史著述,范书从成书到跻身“三史”,其传播和地位历经了一个过程。((1))而在范书的早期流传中,刘勰与刘孝标对于范书的缺载值得注意。一、二刘对范晔《后汉书》的缺载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中有一段关于汉晋史书的总结,其文曰:至于后汉纪传,发源东观。袁张所制,偏驳不伦;薛谢之作,疏谬少信。若司马彪之详实,  相似文献   

5.
范晔《后汉书》的编纂始于元嘉九年宣城太守任上,至元嘉二十二年,因参与谋划拥立彭城王刘义康的活动而被杀,前后约十二年,其中的《志》尚未定稿,是一部未完成的史书。范晔编纂《后汉书》时,世间流传的有关东汉历史的著作甚多,他对这些著作笔削整理,成一家之言。《后汉书》的基本内容在范晔任宣城太守期间大约就完成了。《史通.古今正史》篇说:“宋宣城太守范晔乃广集学徒,穷览旧籍,删烦补略,作《后汉书》。”说明他当时组织了一大批人员来协助。范晔担任宣城太守的时间不长,《宋书》本传说他“在郡数年,迁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兄…  相似文献   

6.
七家《后汉书》,指谢承《后汉书》,130卷;薛莹《后汉书》,100卷;司马彪《续汉书》,83卷;华峤《后汉书》,97卷;谢沈《后汉书》,122卷;袁山松《后汉书》,100卷;张瑶《后汉纪》,30卷(各书卷数,据《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略有不同),共计662卷。七家《后汉书》到了宋代已失传。大量史书亡佚,给研究东汉的历史带来困难。学者基本上只能靠范晔的《后汉书》。清代姚之骃、黄奭、汪文台等,先后辑录失传诸家《后汉书》的佚文,是一件有意义的学术工作。其中汪文台辑录的《七家后汉书》,比其他辑本全面丰富,考辩也精当。汪文台辑录的  相似文献   

7.
朱秀芳 《世界历史》2006,(6):136-137
近期有幸拜读了北京大学教授郭华榕先生潜心研究多年、洋洋数十万字的专著《法国政治制度史》①,这是近年我国学者研究法国政治制度史的又一部力作。在我国,对法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并不深入,除了洪波的《法国政治制度变迁》和吴国庆的《当代法国政治制度史(1945-1988)》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如此系统论述法国政治制度史的专著。因此,郭教授的这部专著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这部著作从法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全过程出发,为我们掀开了法国政治制度的神秘面纱。本书作者从宏观上论述了法国政治制度曲折发展的全貌,突显了法国…  相似文献   

8.
梳理东汉第五伦的相关史料可以发现,在《东观汉记》、应劭《风俗通义》和袁宏《后汉纪》中擅长文法、行政刚猛的第五伦,经过华峤、范晔调整、重组相关史料,最终在范晔《后汉书》中以倡导宽和的良吏面貌出现。之前第五伦的种种作为,被归结为个性峭直使然。结合对范晔《后汉书》列传编纂的研究可知,范晔如此安排史料,旨在以《第五钟离宋寒列传》与《卓鲁魏刘列传》相呼应,构成完整的、按照不同政治风格划分的"光武守业诸臣传"的编次体系。范晔如此编排东汉初人物,蕴含自己对理想官员的期待及对东汉初吏治苛细的政治风格的批评。其根源与范晔对刘义康政治风格的否定有关。  相似文献   

9.
《明清专制支配の史的构造》《明清专制支配の史的构造》(《明清专制政体的历史结构》),檀上宽著,日本汲古书院1995年11月出版。本书研究明代初期专制政体的建立及其特征。“序说”中介绍了日本和中国史学界关于元末农民战争和明初专制国家的讨论情况。第一部“...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三史”与三史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列入“三史”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二书自身的质量高下。在唐代的三史中 ,《汉书》的研究风气最盛 ,但《史记》的地位决非“最下” ,而是远高于《后汉书》。在唐初 ,史学与进士科没有直接关系 ,国家因之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进士习史的措施 ,从而有“一史科”的出现。穆宗时终于有了常科“三史科”的设立 ,原属制举的“一史”也变为常举 ,它们既是礼部贡举的科目 ,也是吏部科目选的科目。  相似文献   

11.
秦汉王朝的行政中枢主要由三公九卿等构成。汉武帝前,国家行政权力主要掌握在三公手中。汉武帝开始,出于集中皇权,削弱相权的目的,重用尚书,使之成为发号施令的工具。这是在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变化。东汉初,光武帝为进一步集中皇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对此,《通典·职官四》说:“后汉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事而已”。《历代职官表》也说:东汉“事无巨细,皆是尚书下三公,或不经三公径下九卿”。似乎,尚书成为行政首脑,  相似文献   

12.
南朝刘宋范晔撰著的《后汉书》本纪和列传,配以西晋司马彪《续汉书》诸志,是研治东汉一朝史事最为重要的基本史料。惟研究西汉以及汉代以前各个时期的地理问题,范晔《后汉书》和包括《郡国志》在内的《续汉书》诸志,同样具有很多《汉书·地理志》以及《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所不具备的独特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后汉纪》校读劄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汉纪》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文献,现在流传的两种标点本在校勘标点方面都存在一些可以商榷的问题,本文从文献对勘和语言研究的角度足正了其中的二十六条。  相似文献   

14.
《后汉纪》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文献,现在流行的两种整理本在校勘方面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试图从文献对勘和语言研究的角度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5.
在诸家东汉史中 ,西晋人华峤所著《后汉书》① 甚得刘勰、刘知几的推重 ,是史学价值较高的一部。其史学价值主要表现在 ,第一 ,首创《皇后纪》这一史书体例 ,被范晔《后汉书》所采用 ;于《孝子传》前撰序论的作法 ,则为范晔、沈约及后世史家沿用。第二 ,由于文质事核 ,该书成为范晔著《后汉书》的主要蓝本之一。第三 ,书中的某些记载 ,可弥补范晔《后汉书》删节诸家后汉书过简的不足。另外 ,华峤重谱系、重天人感应等颇具时代特色的史学思想 ,亦有可取之处 ,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部研究澳门史的力作——读《生存之道: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于沛在澳门回归祖国已进入倒计时之时,吴志良博士的专著《生存之道——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先后在澳门和上海出版。这是一部以研究澳门政治制度史为中心的通史性著作,对各界读者了解澳门,特别...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石刻文字,起自于秦;而碑刻的产生,当始于东汉。欧阳修《集古录》说:"至后汉以后,始有碑文,欲求前汉时碑碣,卒不可得。"《文心雕龙》说:"后汉以来,碑碣云起",当时的河南地区,为东汉国都所在,不仅为全国政治中心,而且经济也相当繁荣,因此立碑树碣之风当更为盛行。东汉至今,已近两千年,其间自然损毁,以及历代人为地破坏,使河南留存至今的汉碑已所剩无几了。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这些现存的汉碑进行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是指统一六国后的秦朝和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关于秦汉史的重要史籍,有《史记》、《汉书》、《后汉书》,即“二十四史”中的前三种,以及《东观汉记》、《汉纪》、《后汉纪》,还有整理出土简册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和《居延汉简甲乙编》等书。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英吉利政治文明的演进轨迹──评《英国政治制度史》李以学,杨玉圣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程汉大先生著《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系统考察、研究英国政治制度起源及发展史的学术专著。在这部近35万言的厚重之作中...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时期的国民政府,可分为广州和武汉两个时期,与之相应,前后有过两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反映了前后两届国民政府体制上的不同特点及演变,为研究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前一个组织法,是经国民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